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及其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1242阅读:2027来源:国知局
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及其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针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及其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品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而成,不同的串套方式形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不同的花纹和结构。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

其中,随着纺织机械的发展,针织品的用途越来越多,尤其是针织裤袜,市场份额极大,针织产品对人体具有保暖功能,且穿着舒适、美观,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针织裤袜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具有双面提花样式的裤袜是一种新式产品,正面和反面具有颜色相反,图形相同的花纹。目前这种样式的裤袜通常先由大圆机针织出面料。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面双向提花面料的设计方法及产品[申请号:cn201410458634.1],在针盘和针筒加装电子选针装置,可分别控制上下织针的编织动作,通过穿纱设计,花型设计、底纹设计和特定的出针工艺,生产风格特殊的双面双向提花面料。

上述方案能解决了传统提花面料仅有一面有花色的问题,但是在制作针织裤袜时需要将面料裁剪拼接在一起,所得针织裤袜内表面具有连接缝,且外表面花型不能衔接成整体,所得裤袜需采用热定型完成性状整形来贴合人体腿部,形成不均匀抱合压力,且清洗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包括无缝管状形坯,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口径在8cm到15cm,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包括里层织面、中间层织面和外层织面,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通过改变横列圈数来改变无缝管状形坯的外形,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正反两面设置有花型相同、颜色不同或相同的图案,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正反两面无线头,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每行内具有与下针针数相同数量的图案成形线圈。

一种制备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上织针上升退针并勾取1号纱线,下针织下降退针并勾取2号纱线,纱线被上织针和下织针弯纱成圈形成新线圈,旧线圈套设在新线圈上,上织针弯纱成圈形成的织面为里层织面,下织针弯纱成圈形成的织面为外层织面。

b上针筒和下针筒旋转一周,上织针和下织针形成的线圈相接成横列,数层横列垒叠形成无缝管状形坯。

c上织针下降退针勾取2号纱线,下织针上升勾取1号纱线,纱线被上织针和下织针弯纱成圈形成新线圈,旧线圈套设在新线圈上,里层织面出现2号纱线颜色的线圈,外层织面出现1号纱线颜色的线圈,不同颜色的线圈组成设定图案。

d上织针下降退圈,在设定的位置,穿过同行的若干个旧线圈后勾取纱线形成新线圈,上织针上升退针勾取新线圈穿过套设在上织针上的若干个旧线圈,使若干个旧线圈套设在一个新线圈上减少线圈列数。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a中,对针小圆机的上针筒和下针筒带动织针旋转经过开针板,上织针和下织针的针舌同时被开针板打开。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a中,上织针5和下织针被选针机构选中,上织针下降退圈,下织针上升退圈。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a中,下织针上升退圈的时间点比上织针5下降退圈的时间点滞后上织针一个退圈弯纱成圈的时间周期。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a中,喂纱器选择纱线,并将纱线垫入到上织针和下织针的针勾处,在上织针下降退圈后垫入1号纱线,在下织针上升退圈后垫入2号纱线。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a中,上织针上升退针、下织针下升退时针舌受旧线圈阻挡闭合将纱线锁如针勾中。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b中,里层织面每一横列线圈与外层线对应的横列线圈相互垫有浮线形成中间层织面。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c中,在需要变化线圈颜色时,在上织针钩拉纱线成圈时,线圈相对应的上织针不被选中,与该上织针相对的下织针被选中上升退圈钩拉纱线成圈,而在下织针钩拉纱线成圈时,线圈相对应的下织针不被选中,与该下织针相对的上织针被选中上升退圈钩拉纱线成圈。

上述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中,在步骤d中,每一横列线圈数量的最大数值为针筒上的织针数量,可改变线圈长度来改变无缝管状形坯的直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小口径无缝连接,图案完整无拼接。

2.正反双面图案,颜色风格不同,反面无线头。

3.织物线圈密度高,小尺寸花型图案清晰度高。

4.织物可根据人体腿型编辑线圈数量,形成所需形状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上下针筒开针示意图。

图中,外层织面1、里层织面2、中间层织面3、护针板4、上织针5、下织针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包括无缝管状形坯,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口径在8cm到15cm,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包括里层、中间层织面3和外层,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的通过改变横列圈数来改变无缝管状形坯的外形,图2中上端到下端纵列线圈逐渐减少。

无缝管状形坯正反两面设置有花型相同、颜色不同或相同的图案,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正反两面无线头,所述的无缝管状形坯每行内具有与下针针数相同数量的图案成形线圈。

一种制备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的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所示,a上织针5上升退针并勾取1号纱线,下织针6下降退针并勾取2号纱线,纱线被上织针5和下织针6弯纱成圈形成新线圈,旧线圈套设在新线圈上,上织针5弯纱成圈形成的织面为里层织面2,下织针6弯纱成圈形成的织面为外层织面1。

图2中,由一根纱线或者多根纱线连续成圈的为横行,由多根纱线成圈且在竖直方向下一方线圈套在上方线圈上排列为纵列,短线圈为中间层织面3的组织机构,其中里层织面2和外层织面1的长线圈为显色线圈,短线圈为隐色线圈,正反面肉眼能见长线圈显色,看不见短线圈。

b上针筒和下针筒旋转一周,上织针5和下织针6形成的线圈相接成横列,数层横列垒叠形成无缝管状形坯。

c上织针5下降退针勾取2号纱线,下织针6上升勾取1号纱线,纱线被上织针5和下织针6弯纱成圈形成新线圈,旧线圈套设在新线圈上,里层织面2出现2号纱线颜色的线圈,外层织面1出现1号纱线颜色的线圈,不同颜色的线圈组成设定图案。

d上织针5下降退圈,在设定的位置,穿过同行的若干个旧线圈后勾取纱线形成新线圈,上织针5上升退针勾取新线圈穿过套设在上织针5上的若干个旧线圈,使若干个旧线圈套设在一个新线圈上减少线圈列数。

如图3所示,在步骤a中,对针小圆机的上针筒和下针筒带动织针旋转经过开针板4,上织针5和下织针6的针舌同时被开针板打开。

在步骤a中,上织针5和下织针6被选针机构选中,上织针5下降退圈,下织针6上升退圈。

在步骤a中,下织针6上升退圈的时间点比上织针5下降退圈的时间点滞后上织针5一个退圈弯纱成圈的时间周期。

在步骤a中,喂纱器选择纱线,并将纱线垫入到上织针5和下织针6的针勾处,在上织针5下降退圈后垫入1号纱线,在下织针6上升退圈后垫入2号纱线。

在步骤a中,上织针5上升退针、下织针6下升退时针舌受旧线圈阻挡闭合将纱线锁如针勾中。

在步骤b中,里层织面2每一横列线圈与外层线对应的一横列线圈相互垫有浮线形成中间层织面3。

在步骤c中,在需要变化线圈颜色时,在上织针5钩拉纱线成圈时,线圈相对应的上织针5不被选中,与该上织针5相对的下织针6被选中上升退圈钩拉纱线成圈,而在下织针6钩拉纱线成圈时,线圈相对应的下织针6不被选中,与该下织针6相对的上织针5被选中上升退圈钩拉纱线成圈。

在步骤d中,每一横列线圈数量的最大数值为针筒上的织针数量,可改变线圈长度来改变无缝管状形坯的直径。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织物组织分为外层织面1、里层织面2和中间层织面3。其中,由一根纱线或者多根纱线连续成圈的为横行,由多根纱线成圈且在竖直方向下一方线圈套在上方线圈上排列为纵列,短线圈为中间层织面3的组织机构,其中里层织面2和外层织面1的长线圈为显色线圈,短线圈为隐色线圈,正反面肉眼能见长线圈显色,看不见短线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小口径无缝连接,图案完整无拼接。

2.正反双面图案,颜色风格不同,反面无线头。

3.织物线圈密度高,小尺寸花型图案清晰度高。

4.织物可根据人体腿型编辑线圈数量,形成所需性状尺寸。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层织面1、里层织面2、中间层织面3、护针板4、上织针5、下织针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