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8712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布为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和排汗保暖等特性,并且大多还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相对梭织布而言,针织布具有产量高,适合小批量生产的特点。由针织布制造的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保暖、舒适,绿色、环保的功能性纺织品现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品种稀少,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所述针织面料包含真丝纱线、棉纱、远红外纱线和磁性纱线四种纱线,在满足保暖、舒适的基础要求上,还具有高吸水率、悬垂性好、抗起毛、远红外发射和磁感强度好等特点;所述编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包含由真丝纱线织造的外层、由棉纱和远红外纱线织造的内层以及连接所述外层和内层的中层,所述中层由磁性纱线织造得到;

其中,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纬平针结构。

优选的,所述真丝纱线的细度为16~18tex;

所述棉纱的细度为14~18tex;

所述远红外纱线的细度为8~12tex;

所述磁性纱线的细度为16~18tex。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采用纬编双面针织机进行编织,其编织系统包含8路成圈系统,每路成圈系统均包括针筒针和针盘针,针筒针和针盘针均包含高踵针和低踵针,且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

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运行过程中:

第1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2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3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4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第5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6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7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8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1路和第7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独立地为240~250mm/100针;

所述第2路和第6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独立地为240~250mm/100针;

所述第3路和第5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独立地为240~250mm/100针;

所述第4路和第8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独立地为210~220mm/100针。

优选的,所述真丝纱线的纱线张力为4.5~5.5g;

所述棉纱的纱线张力为4.5~5.5g;

所述远红外纱线的纱线张力为4.5~5.5g;

所述磁性纱线的纱线张力为3.5~4.5g。

优选的,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筒口间隙为1.30~1.35mm。

优选的,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车速为18~22转/分。

优选的,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为22~26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包含由真丝纱线织造的外层、由棉纱和远红外纱线织造的内层以及连接所述外层和内层的中层,所述中层由磁性纱线织造得到;其中,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纬平针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针织面料包含真丝纱线、棉纱、远红外纱线和磁性纱线四种纱线,在满足保暖、舒适的基础要求上,还具有高吸水率、悬垂性好、抗起毛、远红外发射和磁感强度好等特点。由实施例的结果可知,所述针织面料吸水率能够达到250%,保暖率≥23%,悬垂系数≥31%,远红外法向发射率≥87%,磁感应强度≥8.6×10-5t,抗起毛起球性可达到4级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采用纬编双面针织机进行编织,其编织系统包含8路成圈系统,每路成圈系统均包括针筒针和针盘针,针筒针和针盘针均包含高踵针和低踵针,且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运行过程中:第1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第2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第3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第4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第5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第6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第7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第8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编织方法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设备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编织针织面料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包含由真丝纱线织造的外层、由棉纱和远红外纱线织造的内层以及连接所述外层和内层的中层,所述中层由磁性纱线织造得到;

其中,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纬平针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真丝纱线具体为市售的蚕丝纤维;所述真丝纱线的细度优选为16~18tex,更优选为17tex。在本发明中,所述真丝纱线优选为购自海盐金溢绢纺有限责任公司的真丝。本发明以真丝纱线为面料外层,具有保健作用,且穿着舒适、防尘性好,同时抗紫外线,柔软光滑,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极好的光泽。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层面料为纬平针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棉纱的细度优选为14~18tex,更优选为15~17tex,最优选为16tex。在本发明中,所述棉纱优选的为购自江苏爱纺纺织有限公司的精梳棉纱;本发明以棉纱为面料内层,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比较贴近人体,穿着舒适,无起球现象,手感柔软。

在本发明中,所述远红外纱线的细度优选为8~12tex,更优选为9~11tex,最优选为10tex。在本发明中,所述远红外纱线优选为市售的warmplus-n远红外纱线,购于上海湘伊实业有限公司,其腈纶和粘胶的混纺比为60:40。本发明以远红外纱线为面料内层,具有柔软、蓬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抗虫蛀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保健和保暖的双重功效。

在本发明中,所述内层面料为纬平针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纱线的细度优选为16~18tex,更优选为17tex。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纱线优选为麦饭石磁性纱线和精梳棉纱的混纺纱,所述麦饭石磁性纱线和棉纱的混纺比为60:40,所述麦饭石磁性纱线购于天津市维斯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发明以磁性纱线为面料中层,除了连接内层和外层外,同时具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脂、降低胆固醇、释放负离子和远红外线、抗菌除臭、抗静电和抗电磁辐射的作用。在本发明中,所述中层以集圈的形式将外层和内层连接起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采用纬编双面针织机进行编织,其编织系统包含8路成圈系统,每路成圈系统均包括针筒针和针盘针,针筒针和针盘针均包含高踵针和低踵针,且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

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运行过程中:

第1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2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3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4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第5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6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7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8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针织面料采用纬编双面针织机进行编织,其编织系统包含8路成圈系统,每路成圈系统均包括针筒针和针盘针,针筒针和针盘针均包含高踵针和低踵针,且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优选为纬编双面大圆机,更优选为市售的hm-s2f4纬编双面针织机。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筒口间隙优选为1.30~1.35mm,更优选为1.32~1.33mm;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针数优选为22~26针,更优选为23~25针;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车速优选为18~22转/分,更优选为19~20转/分。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1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40~250mm/100针,更优选为243~24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路成圈系统中棉纱的纱线张力优选为4.5~5.5g,更优选为4.8~5.3g,最优选为5~5.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2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2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40~250mm/100针,更优选为243~24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2路成圈系统中远红外纱线的纱线张力优选为4.5~5.5g,更优选为4.8~5.3g,最优选为5~5.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3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3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40~250mm/100针,更优选为243~24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3路成圈系统中真丝纱线的纱线张力优选为4.5~5.5g,更优选为4.8~5.3g,最优选为5~5.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4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在本发明中,所述第4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10~220mm/100针,更优选为213~21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4路成圈系统中磁性纱线的纱线张力优选为3.5~4.8g,更优选为3.8~4.3g,最优选为4~4.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5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真丝纱线: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5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40~250mm/100针,更优选为243~24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5路成圈系统中真丝纱线的纱线张力优选为4.5~5.5g,更优选为4.8~5.3g,最优选为5~5.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6路成圈系统中编织远红外纱线: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6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40~250mm/100针,更优选为243~24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6路成圈系统中远红外纱线的纱线张力优选为4.5~5.5g,更优选为4.8~5.3g,最优选为5~5.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7路成圈系统中编织棉纱: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在本发明中,所述第7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40~250mm/100针,更优选为243~24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7路成圈系统中棉纱的纱线张力优选为4.5~5.5g,更优选为4.8~5.3g,最优选为5~5.1g。

在本发明中,所述纬编双面针织机的第8路成圈系统中编织磁性纱线: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在本发明中,所述第8路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优选为210~220mm/100针,更优选为213~216mm/100针。在本发明中,所述第8路成圈系统中磁性纱线的纱线张力优选为3.5~4.8g,更优选为3.8~4.3g,最优选为4~4.1g。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针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所选用的麦饭石磁性纤维混纺纱规格为16tex,麦饭石磁性纤维和精梳棉的混纺比为60:40;精梳棉纱细度为14tex;真丝长丝的细度为12tex;warmplus-n远红外纱线的细度为8tex,腈纶和粘胶的混纺比为60:40。

机器选择22针hm-s2f4纬编双面针织机,针筒针和针盘针均采用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

穿纱方式:第1、第7路穿入棉纱;第2、第6路穿入远红外纱线;第3、第5路穿入真丝长丝;第4、第8路穿入磁性纱线。

线圈长度:第1、7路为240mm/100针;第2、6路为240mm/100针;第3、5路为240mm/100针;第4、8路为210mm/100针。

筒口间隙:1.30mm。

本实施例编织针织面料的编织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1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2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3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4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第5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6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7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8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为使得织物达到满足要求的织物风格,棉纱、远红外纱线和真丝纱线的纱线张力控制在4.5g,磁性纱线的张力控制在3.5g。车速控制为18转/分。

毛坯重量:220±2.5g/m2,光坯:240±10g/m2;织物纵密:60±1横列/5cm;下机幅宽:(90cm×2)±2.5cm。

对该编织方法生产的面料进行相关性能检测,检测方法如下:

吸水率:采用yg871型毛细管效应测定仪,按照纺织行业标准《fz/t01071-2008纺织品_毛细效应试验方法》测定;

保暖率:采用平板式恒定温差散热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1048-1989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测定;

悬垂系数:采用yg811型织物悬垂性测定仪,按照中国纺织行业标准《fz/t01045-1996织物悬垂性试验方法》测定;

远红外法向发射率:按照标准《cas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测定;

磁感应强度:按照标准《fz/t01116-2012纺织品磁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进行测定;

抗起毛起球性:按照标准《gb/t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马丁代尔法》测定。

经检测,本实施例得到的针织面料的性能如下:

吸水率:250%

保暖率:23%

悬垂系数:31%

远红外法向发射率:87%

磁感应强度:8.6×10-5t

抗起毛起球性::4级。

实施例2

所选用的麦饭石磁性纤维混纺纱规格为17tex,麦饭石磁性纤维和精梳棉的混纺比为60:40;精梳棉纱细度为16tex;真丝长丝的细度为14tex;warmplus-n远红外纱线的细度为10tex,腈纶和粘胶的混纺比为60:40。

机器选择24针hm-s2f4纬编双面针织机,针筒针和针盘针均采用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

穿纱方式:第1、第7路穿入棉纱;第2、第6路穿入远红外纱线;第3、第5路穿入真丝长丝;第4、第8路穿入磁性纱线。

第1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2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3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4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第5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6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7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8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线圈长度:第1、7路为245mm/100针;第2、6路为245mm/100针;第3、5路为245mm/100针;第4、8路为215mm/100针。

筒口间隙:1.33mm。

为使得织物达到满足要求的织物风格,棉纱、远红外纱线和真丝纱线的纱线张力控制在5.0g,磁性纱线的张力控制在4.0g。车速控制为20转/分。

毛坯重量:225±2.5g/m2,光坯:245±10g/m2;织物纵密:60±1横列/5cm;下机幅宽:(90cm×2)±2.5cm。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对得到的针织面料进行检测,其性能如下:

吸水率:250%

保暖率:25%

悬垂系数:33%

远红外法向发射率:89%

磁感应强度:8.9×10-5t

抗起毛起球性::4.5级。

实施例3

所选用的麦饭石磁性纤维混纺纱规格为18tex,麦饭石磁性纤维和精梳棉的混纺比为60:40;精梳棉纱细度为18tex;真丝长丝的细度为16tex;warmplus-n远红外纱线的细度为12tex,腈纶和粘胶的混纺比为60:40。

机器选择26针hm-s2f4纬编双面针织机,针筒针和针盘针均采用高踵针和低踵针1隔1排列。

穿纱方式:第1、第7路穿入棉纱;第2、第6路穿入远红外纱线;第3、第5路穿入真丝长丝;第4、第8路穿入磁性纱线。

第1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2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3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4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针盘针的高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第5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高踵针和低踵针上成圈,编织纬平针,作为针织面料的外层;

第6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高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7路成圈系统在针盘针的低踵针上成圈,编织1隔1的纬平针组织,作为针织面料的内层的一部分;

第8路成圈系统在针筒针的低踵针和针盘针的低踵针上进行集圈编织,将内层和外层织物进行连接。

线圈长度:第1、7路为250mm/100针;第2、6路为250mm/100针;第3、5路为250mm/100针;第4、8路为220mm/100针。

筒口间隙:1.35mm。

为使得织物达到满足要求的织物风格,棉纱、远红外纱线和真丝纱线的纱线张力控制在5.5g,磁性纱线的张力控制在4.5g。车速控制为22转/分。

毛坯重量:230±2.5g/m2,光坯:250±10g/m2;织物纵密:60±1横列/5cm;下机幅宽:(90cm×2)±2.5cm。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对得到的针织面料进行检测,其性能如下:

吸水率:250%

保暖率:27%

悬垂系数:35%

远红外法向发射率:91%

磁感应强度::9.0×10-5t

抗起毛起球性:4.5级。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面料,包含由真丝纱线织造的外层、由棉纱和远红外纱线织造的内层以及连接所述外层和内层的中层,所述中层由磁性纱线织造得到;其中,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纬平针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针织面料包含真丝纱线、棉纱、远红外纱线和磁性纱线四种纱线,在满足保暖、舒适的基础要求上,还具有高吸水率、悬垂性好、抗起毛、远红外发射和磁感强度好等特点。由实施例的结果可知,所述针织面料吸水率能够达到250%,保暖率≥23%,悬垂系数≥31%,远红外法向发射率≥87%,磁感应强度≥8.6×10-5t,抗起毛起球性可达到4级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设备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