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针织横机的换向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372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针织横机的换向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针织横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用于针织横机的换向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属于纬编机械,它将多种不同的纱线自动编织在一起,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将不同的纱线编织在一起,在编织行业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针织横机的核心部件为机头,在编织的过程中,机头的针织三角板需要进行间歇性的换向作业,进而实现不同织针的启动与停止,为了实现不同针织三角板的换向作业,现有技术中机头的每一针织三角板均需要配置一个驱动机构,现有驱动机构不能实现每个系统间单独换向功能,不利于换向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针织横机的换向驱动机构,仅需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两个或三个系统间单独换向功能,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针织横机的编织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针织横机的换向驱动机构,包括横机主板、装设于横机主板的驱动电机、活动连接于横机主板且彼此间隔的两个换向件,驱动电机包括装设于横机主板的本体、转动连接于本体内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本体的两端,本体位于两个换向件之间,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用于驱动两个换向件相对横机主板移动。

优选地,所述换向件滑动连接于横机主板,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驱动板,驱动板设有让位槽,换向件设有第一导柱,两个换向件的第一导柱分别突伸入旋转轴两端的驱动板的让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柱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第一滚动轴承滑动容设于让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换向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横机主板的滑板,第一导柱设置于滑板,滑板设有换向槽,横机主板设有滑动容设于换向槽内的第二导柱。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柱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滑动容设于换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换向槽包括第一直槽部、第二直槽部、连通第一直槽部与第二直槽部的斜槽部,第一直槽部与第二直槽部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柱滑动连接于横机主板,第二导柱连接有针织三角板,针织三角板的滑动方向与滑板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横机主板装设有导向块,导向块设有导向孔及与导向孔连通的滑槽,滑槽贯穿导向块的侧壁,导向孔内滑动容设有导向柱,第二导柱、针织三角板分别与导向柱连接,第二导柱滑动容设于滑槽内,第二导柱贯穿滑槽。

优选地,所述导向块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自导向块的外表面凹设而成,滑板滑动容设于限位槽内,滑槽自限位槽的底壁凹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导向块的数量为多个,每一导向块的导向孔内均滑动容设有一个导向柱,同一滑板上的换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换向槽关于滑板的中线对称设置,同一滑板的两个换向槽分别容设相邻两个导向块的导向柱的第二导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换向驱动机构仅需一个驱动机构即可实现主板上面和下面两组活动三角的单独或同时换向作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一个驱动机构带动主板上面和下面两组活动三角同时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上下两组活动三角单独或同时换向,使用方便,大大提升针织横机的编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电机及换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横机主板2—驱动电机3—换向件

4—本体5—旋转轴6—驱动板

7—让位槽8—第一导柱9—第一滚动轴承

11—滑板12—换向槽13—第二导柱

14—第二滚动轴承15—第一直槽部16—第二直槽部

17—斜槽部18—导向块19—导向孔

21—导向柱22—滑槽23—针织三角板

2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针织横机的换向驱动机构,包括横机主板1、装设在横机主板1上的驱动电机2、活动连接在横机主板1上且彼此间隔的两个换向件3,优选地,两个换向件3平行设置,驱动电机2包括装设在横机主板1上的本体4、转动连接在本体4内的旋转轴5,旋转轴5的两端分别突伸出本体4的两端,即驱动电机2为现有技术中的双轴输出电机,在此不再赘述,本体4位于两个换向件3之间,旋转轴5的两端分别用于驱动两个换向件3相对横机主板1移动。

本发明的换向驱动机构仅需一个驱动电机2即可实现两个换向件3的换向作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一个驱动机构带动主板上面和下面两组活动三角同时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上下两组活动三角单独或同时换向,使用方便,大大提升针织横机的编织效率。

所述换向件3滑动连接在横机主板1上,旋转轴5的两端分别装设有驱动板6,驱动板6大致为条状平板,驱动板6上设置有让位槽7,让位槽7自驱动板6的外表面凹设而成,让位槽7沿驱动板6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优选地,让位槽7与旋转轴5间隔设置,即旋转轴5未显露在让位槽7内,换向件3设置有第一导柱8,两个换向件3的第一导柱8分别突伸入旋转轴5两端的驱动板6的让位槽7内。

当需要进行换向作业时,驱动电机2的旋转轴5驱动驱动板6转动,驱动板6转动时驱动第一导柱8移动,第一导柱8移动时即可连带换向件3移动,使得换向件3由横机主板1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横机主板1的第二位置,从而实现换向。在驱动板6驱动换向件3相对横机主板1移动时,第一导柱8沿让位槽7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抵消驱动板6的转动与换向件3的滑动之间的位移偏量。

所述第一导柱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9,第一滚动轴承9滑动容设在让位槽7内;在驱动板6驱动换向件3相对横机主板1移动时,第一导柱8沿让位槽7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增设第一滚动轴承9,避免第一导柱8的外表面与让位槽7的侧壁之间直接接触,将第一导柱8与驱动板6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第一滚动轴承9与驱动板6之间的滚动摩擦,延缓第一导柱8与驱动板6的磨损,延长第一导柱8与驱动板6的使用寿命。

所述换向件3包括滑动连接在横机主板1上的滑板11,滑板11大致为条状平板,第一导柱8设置在滑板11上,滑板11上设置有换向槽12,换向槽12自滑板1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横机主板1上设置有滑动容设在换向槽12内的第二导柱13。当驱动板6驱动换向件3的滑板11移动时,第二导柱13即可从换向槽12的一端移动至换向槽12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导柱13的外侧套设有第二滚动轴承14,第二滚动轴承14滑动容设在换向槽12内;同理,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4,将第二导柱13与滑板1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第二滚动轴承14与滑板11之间的滚动摩擦,延缓第二导柱13与滑板11的磨损,延长第二导柱13与滑板11的使用寿命。

所述换向槽12包括第一直槽部15、第二直槽部16、连通第一直槽部15与第二直槽部16的斜槽部17,斜槽部17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直槽部15及第二直槽部16,第一直槽部15与第二直槽部16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当驱动板6驱动换向件3的滑板11移动时,第二导柱13即可从换向槽12的第一直槽部15内移动至换向槽12的第二直槽部16内或者从换向槽12的第二直槽部16内移动至换向槽12的第一直槽部15内。优选地,斜槽部17的侧壁与第一直槽部15的侧壁的连接处、斜槽部17的侧壁与第二直槽部16的侧壁的连接处均为弧形侧壁,确保第二滚动轴承14在换向槽12内平稳滚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导柱13滑动连接在横机主板1上,第二导柱13连接有针织三角板23,针织三角板23的滑动方向与滑板11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柱13相对横机主板1上下滑动,滑板11相对横机主板1左右滑动;当驱动板6驱动滑板11相对横机主板1来回滑动时,由于第二导柱13突伸入滑板11的换向槽12内,滑板11滑动时即可驱动第二导柱13相对横机主板1上下移动,第二导柱13上下移动时即可连带针织三角板23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针织三角板23的换向作业。

所述横机主板1装设有导向块18,导向块18设有导向孔19及与导向孔19连通的滑槽22,滑槽22贯穿导向块18的侧壁,导向孔19沿导向块18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滑槽22同样沿导向孔19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导向孔19内滑动容设有导向柱21,第二导柱13、针织三角板23分别与导向柱21连接,第二导柱13滑动容设在滑槽22内,第二导柱13贯穿滑槽22并突伸入滑板11的导向槽内。

当驱动板6驱动滑板11滑动时,滑动的滑板11即可使得第二导柱13沿换向槽12的轨迹移动,第二导柱13移动即可实现导向柱21的移动,导向柱21移动时即可连带针织三角板23移动,移动的针织三角板23即可实现换向作业。在导向柱21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导向孔19对导向柱21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引,防止导向柱2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歪斜,确保针织三角板23换向作业的准确性。

所述导向块18上设置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自导向块18的外表面凹设而成,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4为盲槽,即限位槽24未贯穿导向块18,滑板11滑动容设在限位槽24内,滑槽22自限位槽24的底壁凹设而成,滑槽22用于连通导向孔19与限位槽24;在驱动板6驱动滑板11相对横机主板1滑动的过程中,利用限位槽24对滑板11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引,防止滑板11在滑动过程中发生歪斜,确保滑板11滑动方向的准确性,辅助提升换向作业的良率。

所述导向块18的数量为多个,每一导向块18的导向孔19内均滑动容设有一个导向柱21,同一滑板11上的换向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换向槽12关于滑板11的中线对称设置,同一滑板11的两个换向槽12分别容设相邻两个导向块18的导向柱21的第二导柱13。如此,驱动板6驱动一个滑板11相对横机主板1滑动时,一个滑板11即可同时驱动两个导向柱21连带针织三角板23进行换向,进一步提升换向作业的效率。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