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3721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编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机在编织完成后,织物从织针上脱离,脱离后,织物上的线圈会贴合在一起,而一部分织物在编织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缝合加工,例如袜子等管状织物需要缝合其端部,或者衣物的编织好的衣身和衣领也需要缝合,缝合的基本标准是缝合的两部分线圈一一对应。传统缝合工艺时,当织好的衣片需要缝合时,就必须通过人工将两个衣片上线圈一个个对准进行缝合。这不仅使得缝合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增加衣物的次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成功将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可活动部件上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成功将织针上的线圈从针织机上取下的方法。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装置,包括取物组件和推针组件,取物组件上设有若干取物针,所述取物针的针尖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取物组件还包括带动取物针相对织针平行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带动取物针相对织针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取物针在移动过程中,取物针相对织针平行移动,当取物针与织针相接时,取物针朝向织针转动,使得织针的针钩勾在取物针的通孔上;当取物针脱离织针时,取物针相对织针反向转动,使得织针的针钩脱离取物针的通孔;所述推针组件包括一推针板以及带动推针板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推针板在移动过程中,位于织针的针锺下方或上方,带动织针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取物针的针尖上设有一凹槽,通孔位于该凹槽底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移物组件,所述移物组件包括若干移物针以及带动移物针相对取物针移动的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移物针在移动过程中,存在移物针与取物针相接状态,移物针的针尖置于取物针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若干固定片以及带动固定片移动的第五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片在移动过程中,存在固定片插入相邻两个取物针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刮板组件,刮板组件包括若干刮片以及带动刮片运动的第六驱动组件;所述刮片的其中一段移动轨迹为从取物针向移物针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针织机编织完织物后,线圈处于织针的针钩内;

2)推针板移动到织针的针锺下方,向上推动织针,织针上移,线圈下滑并打开针舌,脱离针钩;

3)取物针下移与织针对接时,取物针朝向织针转动,使得织针的针钩勾在取物针的通孔上;

4)随后推针板移动到织针的针锺上方,向下推动织针,织针与取物针一起下移,从而线圈相对取物针上移,上移过程中推动针舌封闭针钩,最终线圈滑动到取物针上;

5)取物针相对织针反向转动,使得取物针向上抬起脱离织针的针钩,完成将线圈从织针上取下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线圈到达取物针上后,固定片插入相邻取物针的间隙内,使得线圈不脱离取物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线圈到达取物针上后,移物针移动到取物针的相对位置,取物针向上移动并相对移物针转动,使得移物针的针尖置于取物针的凹槽内,移物针与取物针对接;刮片从取物针向移物针方向移动,将取物针上的线圈刮到移物针上;移物组件带动线圈脱离针织机,移动到缝合装置处进行后续缝合工作。

本发明利用推针组件与针织机上织针的配合,将编织好的线圈从织针转移到取物组件的取物针上,线圈套在取物针上并未闭合,从而便于取物组件将线圈转移到其他装置进行后续工作,例如转移到缝合装置的缝盘上可以直接进行缝合。

同时,本发明也可以利用刮片将取物针上的线圈进一步转移到可活动的移物组件的移物针上,线圈套在移物针上同样未闭合,且移物组件的活动更为灵活,将移物组件移动到与其他装置对接时更为方便。

本发明适用于针织横机以及圆型针织机,用于针织横机时,移物针、取物针、固定片和刮片等均安装在长条结构的底板上,排成一列,数量与位置均与机床上的织针位置相对应,推针板也为长条结构,位于织针的针锺上方;用于圆型针织机时,移物针、取物针、固定片和刮片等均安装在圆环结构的底板上,排成一列,数量与位置均与针盘上织针的位置相对应,推针板也为圆环结构,位于织针的针锺外侧。

本发明将编织好的线圈转移到可活动的针盘或针耙上,使得线圈不脱离针而避免线圈闭合,从而直接将带线圈的针耙或针盘转移到缝合装置上进行后续工作,整体过程避免了线圈套针等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减少衣物的次品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线圈移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织针与取物针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取物针与移物针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取物针与移物针的连接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取物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取物针的正视图。

图中标记为:取物组件1、取物针11、凹槽111、通孔112、织针2、针锺21、针钩22、针舌23、推针组件3、推针板31、线圈4、固定组件5、固定片51、移物组件6、移物针61、刮板组件7、刮片71、针床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以针织横机为例,整体装置安装在针织横机上。取物组件1设置在针织横机一侧的机架上,取物组件1主要包括一长条结构的取物底座,取物底座上分布若干取物针11,取物针11分布与针织横机上织针2的相一致;取物针11为细长状结构,针尖一侧设有与织针2相配合的内凹的弧形凹槽111,凹槽111的槽底设有与织针2的针钩22相配合的通孔112;所述取物组件1还包括带动取物针11相对织针2平行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带动取物针11相对织针2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取物针在移动过程中,取物针相对织针平行移动,当取物针与织针相接时,取物针朝向织针转动,使得织针的针钩勾在取物针的通孔上;当取物针脱离织针时,取物针相对织针反向转动,使得织针的针钩脱离取物针的通孔;取物针11的移动轨迹包括整个取物底座连带取物针11靠近针床8,取物针11沿织针轴向移动以及相对织针2发生转动,出现角度变化,从而使得织针2勾住或松开取物针11,取物针11向下扣,使得织针从凹槽向通孔方向勾取;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采用连杆的结构来带动取物针11,只要能够保证取物针11完成勾取织物时所有的动作即可。

织针2与取物针11的配合工作时需要织针2上移或下移,这就需要推针组件3来实现织针2的上下移动。推针组件3包括一推针板31,推针板31为长条结构,底端朝向针床8一侧设有一凸起的推针部,推针板31安装在一能带动其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上,推针板31的移动轨迹包括靠近或离开针板,向下移动到织针2的针锺21下方或向上移动到织针2的针锺21上方,带动织针2的针锺21沿针床8向上或向下移动等。第三驱动组件可以采用连杆的结构来带动推针板31,只要能够保证推针板31带动织针2上下移动,完成勾取织物时所有的动作即可。

当线圈4转移到取物针11上后,取物针11还需要转动,为避免线圈4脱落,需要固定组件5将线圈4堵住,固定组件5包括一长条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片51,固定片51为片状结构,可以插入相邻两个取物针11之间的间隙。固定组件还包括带动固定片51移动的第五驱动组件,固定片51在线圈4转移到取物针11上时,向下移动插入相邻两个取物针11之间的间隙;当取物针11与移物针61相接后,固定片51向上抬起,离开取物针11,保证线圈4的转移工作正常进行。第五驱动组件可以采用连杆的结构来带动固定片51,只要能够保证固定片51完成插入或离开取物针11,即保证线圈4不脱离取物针11,又不妨碍织物转移到移物组件6上即可。

因为取物组件1需要与针床上的织针2相对,所以一般采用固定安装在针床上方,避免来回移动导致取物针11与织针2错位,因此为了将线圈4能够移动到与其他装置上进行后续工作,需要可活动的移物组件6,所述移物组件6包括一长条结构的移物底座,移物底座上安装若干移物针61,移物针61与取物针11的数量、位置一一对应;移物组件6还包括带动移物针61相对取物针11移动的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移物针61受第四驱动组件带动移动到取物组件1对面,当线圈4转移到取物针11后,取物针11向上转到与移物针61对接,当线圈4转移到移物针61上后,第四驱动组件又将移物组件6移离针床上方,后续可以手工取下移物组件6,将其转移到其他装置进行后续工作,也可直接采用机械臂将其直接移动到其他装置进行后续工作。第四驱动组件可以采用连杆的结构来带动移物针61,只要能够保证移物组件6正确移动,使得织物能够转移到移物组件6上即可。

为了使线圈4能够从取物针11转移转移到移物针61上,还需要刮板组件7,刮板组件7包括一长条的刮板底座,刮板底座上设有若干刮片71,在取物针11与移物针61对接后,刮片71从取物针11向移物针61方向移动,将线圈4从取物针11上刮向移物针61,完成线圈4转移工作。刮板组件7还包括带动刮片71运动的第六驱动组件,第六驱动组件可以采用连杆的结构来带动刮片71,只要能够保证刮片71从取物针11向移物针61方向移动,完成将线圈4从取物针11上转移到移物针61上即可。

整体取下织物的步骤如下:

1)针织机编织完织物后,线圈4处于织针2的针钩22内;织针2为针状结构,中间具有突出的针锺21,织针2顶端具有弯钩结构的针钩22,针钩22的通孔112处设有针舌23;针锺可以是织针上或者是推动织针的挺针片、中间片上的,只要针锺能够带动织针即可;如图1的状态(a)所示;

2)推针板31向下移动到织针2的针锺21下方,然后推动针锺21,继而向上推动织针2,由于织针2上移,线圈4受重力作用下滑,下滑的同时打开针舌23,脱离针钩22;

3)取物针11向下移动到与织针2相对的位置,然后取物针11向下扣到织针2的针钩22上,使得织针2的针钩22勾在取物针11针尖的通孔112上;如图1的状态(b)所示;

4)随后推针板31移动到织针2的针锺21上方,向下推动织针2,由于织针2下移,线圈4相对织针2上移,上移过程中推动针舌23封闭针钩22,从而避免线圈4重新到针钩22内,最终线圈4滑动到取物针11上;如图1的状态(c)所示;

5)取物针11向上抬起,脱离针钩22,此时固定片51插入相邻取物针11的间隙内,使得线圈4不脱离取物针11;如图1的状态(d)所示;

6)移物针61移动到取物针11的相对位置,移物针61的针尖插入取物针11的凹槽111内,完成移物针61与取物针11的对接;

7)刮片71从取物针11向移物针61方向挂动,将取物针11上的线圈4刮到移物针61上;然后取物针11、固定片51、刮片71等回复原位;

8)移物组件6带动线圈4脱离针织机,移动到缝合装置处进行后续缝合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