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1103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



背景技术:

棉纤维手感柔和、舒服,具有良好的手感和优良的吸湿性,而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不容易排汗、摸上去有刺拉的感觉,很容易起静电,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二者结合的织物则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因而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从现代纺织品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单一原料的织物面料已越来越少,而拥有多种纤维组合而成的织物面料越来越多。不同纤维的性能各异,各具优缺点,通过混纺交织复合可以取长补短,大大改善面料的性能。目前,大部分纺织品通过加入氨纶纤维,来增强面料的弹性。但氨纶纤维多为白色不透明消光型长丝,吸湿性差,强度较低,耐热性差。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吸湿性差,强度较低,耐热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存在吸湿性差,强度较低,耐热性差等问题,申请人经过多次实践改进,设计了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所述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由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包括以下五步工艺流程:

(1)纺纱;

(2)浆纱;

(3)退浆;

(4)编织;

(5)染整。

所述纺纱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清花:将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合,过清花机将三种混合料制成卷;

(2)梳棉:通过梳棉机将卷主制成条;

(3)并条:通过并条机将生条合并成熟条;

(4)粗纱:通过粗纱机将熟条牵拉成粗纱条;

(5)细纱:通过细纱机将合并的熟条牵伸变细成为细纱条;

(6)络筒:通过络筒机将细纱卷成圆锥形筒子纱。

所述清花步骤投料前向混合料喷洒浓度为2%-2.5%的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与水混合喷雾进行预处理,温度控制在28-30℃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8%-70%范围内,将混合料堆放18-24小时,每间隔8小时翻动一次混合料,共翻动三次,然后摊开阴干8小时,再进行生产。

所述浆纱的工艺流程中,浆料包括软水、pva、丙烯酸、乳化剂、土耳其红油浸透剂、柔软剂sg、消泡剂7010,纺好的经纱通过浆纱机平行退绕的方式进行上浆,回潮率控制在2.5%-3%;经过上浆的经纱进入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70℃-85℃范围内。

在编织工艺流程前,需对上浆后的纺纱进行退浆,退浆剂为naoh,退浆剂的1.5-2g/l,退浆后的纺纱采用经纱与纬纱以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的平纹组织方式进行编织。

所述染整工艺流程包括练漂、染色、印花、整理四个步骤,所述混纺交织面料在漂白前先利用烧碱和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等煮练助剂发生化学降解反应,经水洗后使杂物从面料上褪除,然后再进行漂白。

所述混纺交织面料采取二浴法染色工艺,先将面料投入含有分散染料和多种环保型助剂第一染料中,将温度控制在110℃-125℃范围内,浸染25min-40min,再将染好的混纺交织面料投入含有活性染料的第二染料中,将温度控制在60℃-75℃范围内,浸染40min-60min。

所述混纺交织面料经过染色后,需上柔软剂438进行烘干定形,所述柔软剂438的剂量控制在20-80g/l,定形温度控制在180℃-200℃,定形车速为28m/min。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强度良好,生产方法操作简单,并能达到环保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由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包括以下五步工艺流程:

(1)纺纱;

(2)浆纱;

(3)退浆;

(4)编织;

(5)染整。

所述纺纱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清花:将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合,过清花机将三种混合料制成卷;

(2)梳棉:通过梳棉机将卷主制成条;

(3)并条:通过并条机将生条合并成熟条;

(4)粗纱:通过粗纱机将熟条牵拉成粗纱条;

(5)细纱:通过细纱机将合并的熟条牵伸变细成为细纱条;

(6)络筒:通过络筒机将细纱卷成圆锥形筒子纱。

所述清花步骤投料前向混合料喷洒浓度为2%-2.5%的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与水混合喷雾进行预处理,温度控制在28-30℃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8%-70%范围内,将混合料堆放18-24小时,每间隔8小时翻动一次混合料,共翻动三次,然后摊开阴干8小时,再进行生产。

所述浆纱的工艺流程中,浆料包括软水、pva、丙烯酸、乳化剂、土耳其红油浸透剂、柔软剂sg、消泡剂7010,纺好的经纱通过浆纱机平行退绕的方式进行上浆,回潮率控制在2.5%-3%;经过上浆的经纱进入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70℃-85℃范围内。

在编织工艺流程前,需对上浆后的纺纱进行退浆,退浆剂为naoh,退浆剂的1.5-2g/l,退浆后的纺纱采用经纱与纬纱以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的平纹组织方式进行编织。

所述染整工艺流程包括练漂、染色、印花、整理四个步骤,所述混纺交织面料在漂白前先利用烧碱和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等煮练助剂发生化学降解反应,经水洗后使杂物从面料上褪除,然后再进行漂白。

所述混纺交织面料采取二浴法染色工艺,先将面料投入含有分散染料和多种环保型助剂第一染料中,将温度控制在110℃-125℃范围内,浸染25min-40min,再将染好的混纺交织面料投入含有活性染料的第二染料中,将温度控制在60℃-75℃范围内,浸染40min-60min。

所述混纺交织面料经过染色后,需上柔软剂438进行烘干定形,所述柔软剂438的剂量控制在20-80g/l,定形温度控制在180℃-200℃,定形车速为28m/min。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及方法,一种涤纶与棉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由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混纺交织而成,包括五步工艺流程:(1)纺纱;(2)浆纱;(3)退浆;(4)编织;(5)染整。本发明采用60%的涤纶纤维、35%的棉纤维、5%的T‑400弹性纤维三种纤维特殊的混合方式交织而成的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强度良好,生产方法操作简单,并能达到环保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吴留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新吴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