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648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从坚固、耐用型向健康、时尚型转变,为此许多生产企业采用各种新型纤维来开发新产品,诸如银离子纤维、tencel、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蚕蛹蛋白纤维等。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是将抗菌铜材料经高科技加工处理,使其粒径达到纳米级后,通过添加交联剂、偶联剂等纺丝助剂,使其与特殊处理后的聚酯切片熔体纺丝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功能性纤维。该纤维具有较持久的抗菌、防螨、消臭、自洁功能,即可纯纺,又可以与天然纤维或化纤混纺,可应用于服装、装饰织物等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其创新点在于:经过经纱的选择、纬纱的选择、络筒工艺、整浆工艺、穿经工艺和织造工艺,完成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经纱的选择:选用棉、涤纶的混纺纱,所述棉和涤纶的混纺比例为65%:35%,所述经纱的线密度为13tex,经纱采用白色纱线、浅灰纱线、深灰纱线、浅蓝纱线和深蓝纱线五种颜色;

(2)纬纱的选择:选用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纱,所述纬纱的线密度为14.8tex;

(3)络筒工艺:采用“低速度、小张力、贴伏毛羽”的生产工艺,所述络筒车速为800m/min,所述清纱参数设置为:棉结+250%,短粗节+130%*3cm,长粗节+40%*40cm,长细节-40%*40cm,络筒张力为4.8-5.2cn;

(4)整浆工艺:浆料采用醋酸酯淀粉、pva205mb、油脂和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每花根数140根,每绞花数5花,每绞经纱数700根,整经绞数10绞,第1绞经纱720根,第2-9绞经纱700根,第10绞经纱666根,第1绞条带宽度为17cm,第2-9条带宽度为16.53cm,第10条带宽度为15.73cm,所述整浆车速为50m/min,浆槽温度96℃,上浆率11.5-12.5%,回潮率7%,伸长率1.3%,浆液含固率11%,浆液粘度7.5s,靠近筒子架压浆辊气压为0.50mpa,靠烘房压浆辊气压0.30mpa,倒轴速度250m/min;

(5)穿经工艺:穿综采用4页综框,按照1,2,3,4进行顺穿,停经片采用四列,穿法为1,1,2,2,3,3,4,4,选用57号筘,边和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根;

(6)织造工艺:采用早开口,将开口时间设置为290°,采用高后梁且将后梁前移,后梁高度为+1,前后为4格,停经架前后位置为320mm,高度+1,上机张力为2800n,车速650r/min,开口角度为32°,主喷嘴压力0.27mpa,辅助喷嘴压力0.33mpa,主喷供气时间70-160°,第1组辅喷供气时间70-120°,第2组辅喷供气时间90-140°,第3组辅喷供气时间120-160°,第4组辅喷供气时间140-200°,第5组辅喷供气时间160-250°,第6组辅喷供气时间180-260°,第7组辅喷供气时间200-270°,第8组辅喷供气时间220-29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经纱排列方式为:22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3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灰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4根深灰纱线、2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重复2次(3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蓝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和4根深蓝纱线,以上循环为一个大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0kg,所述pva205mb添加量为20kg,所述油脂添加量为3kg,所述抗静电剂添加量为2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络筒工艺中,通过降低车速和张力,从而实现减少断头和降低毛羽的现象。

(2)本发明通过在整浆工序中,对张力的控制,防止了因张力不均匀导致的倒、并、绞头等疵轴,并且因为涤纶中含有大量的疏水性酯基,所以通过提高浆液的含固量,从而确保纱线的充分吸收,达到浆纱所要求的上浆率。

(3)本发明通过在织造工艺中,加大上机张力,能够有效的便于开清梭口,同时通过设定特定的后梁高度,能够有效提高织机生产效率和减少上下层经纱间的张力差异。

(4)本发明通过优化络筒、整经、浆纱和织造工艺,能够有效的提高织造效率,提高面料的一等品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经过经纱的选择、纬纱的选择、络筒工艺、整浆工艺、穿经工艺和织造工艺,完成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经纱的选择:选用棉、涤纶的混纺纱,棉和涤纶的混纺比例为65%:35%,经纱的线密度为13tex,经纱采用白色纱线、浅灰纱线、深灰纱线、浅蓝纱线和深蓝纱线五种颜色;

(2)纬纱的选择:选用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纱,纬纱的线密度为14.8tex;

(3)络筒工艺:采用“低速度、小张力、贴伏毛羽”的生产工艺,络筒车速为800m/min,清纱参数设置为:棉结+250%,短粗节+130%*3cm,长粗节+40%*40cm,长细节-40%*40cm,络筒张力为4.8cn;

(4)整浆工艺:浆料采用醋酸酯淀粉、pva205mb、油脂和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每花根数140根,每绞花数5花,每绞经纱数700根,整经绞数10绞,第1绞经纱720根,第2-9绞经纱700根,第10绞经纱666根,第1绞条带宽度为17cm,第2-9条带宽度为16.53cm,第10条带宽度为15.73cm,所述整浆车速为50m/min,浆槽温度96℃,上浆率11.5%,回潮率7%,伸长率1.3%,浆液含固率11%,浆液粘度7.5s,靠近筒子架压浆辊气压为0.50mpa,靠烘房压浆辊气压0.30mpa,倒轴速度250m/min;

(5)穿经工艺:穿综采用4页综框,按照1,2,3,4进行顺穿,停经片采用四列,穿法为1,1,2,2,3,3,4,4,选用57号筘,边和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根;

(6)织造工艺:采用早开口,将开口时间设置为290°,采用高后梁且将后梁前移,后梁高度为+1,前后为4格,停经架前后位置为320mm,高度+1,上机张力为2800n,车速650r/min,开口角度为32°,主喷嘴压力0.27mpa,辅助喷嘴压力0.33mpa,主喷供气时间70-160°,第1组辅喷供气时间70-120°,第2组辅喷供气时间90-140°,第3组辅喷供气时间120-160°,第4组辅喷供气时间140-200°,第5组辅喷供气时间160-250°,第6组辅喷供气时间180-260°,第7组辅喷供气时间200-270°,第8组辅喷供气时间220-290°。

经纱排列方式为:22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3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灰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4根深灰纱线、2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重复2次(3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蓝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和4根深蓝纱线,以上循环为一个大循环。

步骤(4)中的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0kg,pva205mb添加量为20kg,油脂添加量为3kg,抗静电剂添加量为2kg。

实施例2

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经过经纱的选择、纬纱的选择、络筒工艺、整浆工艺、穿经工艺和织造工艺,完成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7)经纱的选择:选用棉、涤纶的混纺纱,棉和涤纶的混纺比例为65%:35%,经纱的线密度为13tex,经纱采用白色纱线、浅灰纱线、深灰纱线、浅蓝纱线和深蓝纱线五种颜色;

(8)纬纱的选择:选用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纱,纬纱的线密度为14.8tex;

(9)络筒工艺:采用“低速度、小张力、贴伏毛羽”的生产工艺,络筒车速为800m/min,清纱参数设置为:棉结+250%,棉结+250%,短粗节+130%*3cm,长粗节+40%*40cm,长细节-40%*40cm,络筒张力为5.2cn;

(10)整浆工艺:浆料采用醋酸酯淀粉、pva205mb、油脂和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每花根数140根,每绞花数5花,每绞经纱数700根,整经绞数10绞,第1绞经纱720根,第2-9绞经纱700根,第10绞经纱666根,第1绞条带宽度为17cm,第2-9条带宽度为16.53cm,第10条带宽度为15.73cm,所述整浆车速为50m/min,浆槽温度96℃,上浆率12.5%,回潮率7%,伸长率1.3%,浆液含固率11%,浆液粘度7.5s,靠近筒子架压浆辊气压为0.50mpa,靠烘房压浆辊气压0.30mpa,倒轴速度250m/min;

(11)穿经工艺:穿综采用4页综框,按照1,2,3,4进行顺穿,停经片采用四列,穿法为1,1,2,2,3,3,4,4,选用57号筘,边和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根;

(12)织造工艺:采用早开口,将开口时间设置为290°,采用高后梁且将后梁前移,后梁高度为+1,前后为4格,停经架前后位置为320mm,高度+1,上机张力为2800n,车速650r/min,开口角度为32°,主喷嘴压力0.27mpa,辅助喷嘴压力0.33mpa,主喷供气时间70-160°,第1组辅喷供气时间70-120°,第2组辅喷供气时间90-140°,第3组辅喷供气时间120-160°,第4组辅喷供气时间140-200°,第5组辅喷供气时间160-250°,第6组辅喷供气时间180-260°,第7组辅喷供气时间200-270°,第8组辅喷供气时间220-290°。

经纱排列方式为:22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3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灰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4根深灰纱线、2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重复2次(3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蓝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和4根深蓝纱线,以上循环为一个大循环。

步骤(10)中的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0kg,pva205mb添加量为20kg,油脂添加量为3kg,抗静电剂添加量为2kg。

实施例3

一种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经过经纱的选择、纬纱的选择、络筒工艺、整浆工艺、穿经工艺和织造工艺,完成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织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3)经纱的选择:选用棉、涤纶的混纺纱,棉和涤纶的混纺比例为65%:35%,经纱的线密度为13tex,经纱采用白色纱线、浅灰纱线、深灰纱线、浅蓝纱线和深蓝纱线五种颜色;

(14)纬纱的选择:选用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纱,纬纱的线密度为14.8tex;

(15)络筒工艺:采用“低速度、小张力、贴伏毛羽”的生产工艺,络筒车速为800m/min,清纱参数设置为:棉结+250%,短粗节+130%*3cm,长粗节+40%*40cm,长细节-40%*40cm,络筒张力为5.0cn;

(16)整浆工艺:浆料采用醋酸酯淀粉、pva205mb、油脂和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每花根数140根,每绞花数5花,每绞经纱数700根,整经绞数10绞,第1绞经纱720根,第2-9绞经纱700根,第10绞经纱666根,第1绞条带宽度为17cm,第2-9条带宽度为16.53cm,第10条带宽度为15.73cm,所述整浆车速为50m/min,浆槽温度96℃,上浆率12.0%,回潮率7%,伸长率1.3%,浆液含固率11%,浆液粘度7.5s,靠近筒子架压浆辊气压为0.50mpa,靠烘房压浆辊气压0.30mpa,倒轴速度250m/min;

(17)穿经工艺:穿综采用4页综框,按照1,2,3,4进行顺穿,停经片采用四列,穿法为1,1,2,2,3,3,4,4,选用57号筘,边和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根;

(18)织造工艺:采用早开口,将开口时间设置为290°,采用高后梁且将后梁前移,后梁高度为+1,前后为4格,停经架前后位置为320mm,高度+1,上机张力为2800n,车速650r/min,开口角度为32°,主喷嘴压力0.27mpa,辅助喷嘴压力0.33mpa,主喷供气时间70-160°,第1组辅喷供气时间70-120°,第2组辅喷供气时间90-140°,第3组辅喷供气时间120-160°,第4组辅喷供气时间140-200°,第5组辅喷供气时间160-250°,第6组辅喷供气时间180-260°,第7组辅喷供气时间200-270°,第8组辅喷供气时间220-290°。

经纱排列方式为:22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3根白色纱线)、重复2次(2根浅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灰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灰纱线、2根白色纱线、4根深灰纱线、2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重复2次(3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2根浅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浅蓝纱线、重复4次(2根白色纱线、2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3根深蓝纱线、2根白色纱线和4根深蓝纱线,以上循环为一个大循环。

步骤(16)中的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0kg,pva205mb添加量为20kg,油脂添加量为3kg,抗静电剂添加量为2kg。

由以上织造工艺得到的面料,经检测具有如下物理属性: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实施例的织造工艺得到的面料各方面物理属性要比传统工艺织造的面料要好。

本发明通过在络筒工艺中,通过降低车速和张力,从而实现减少断头和降低毛羽的现象。本发明通过在整浆工序中,对张力的控制,防止了因张力不均匀导致的倒、并、绞头等疵轴,并且因为涤纶中含有大量的疏水性酯基,所以通过提高浆液的含固量,从而确保纱线的充分吸收,达到浆纱所要求的上浆率。本发明通过在织造工艺中,加大上机张力,能够有效的便于开清梭口,同时通过设定特定的后梁高度,能够有效提高织机生产效率和减少上下层经纱间的张力差异。本发明通过优化络筒、整经、浆纱和织造工艺,能够有效的提高织造效率,提高面料的一等品率。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