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机T型运动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编织机运转速度快、噪音大、制造成本高,传统的高速编织机锭子与传动盘的运动配合结构为V型,此类结构多处为曲面,加工工艺复杂,测量难度大,目前国内产品仍为修磨配合,因此产品一致型差,个体噪音差别大,配件无法互换、维修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编织机T型运动结构,可以任意互换锭子,装配及维修也无需修配,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制造难度及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编织机T型运动结构,包括编织机传动盘及设置于编织机传动盘上与编织机传动盘相互滑动连接的锭子,所述锭子包括主体及固定于主体下部的T型结构,编织机传动盘上设置与T型结构配合的滑动凹槽,所述T型结构包括嵌体及分别设置于嵌体两侧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嵌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的T型结构,锭子的嵌体与编织机传动盘的滑动凹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体上靠近第二横杆的一侧设置一固定滑轨,滑动凹槽上设置与固定滑轨相应的横向凹槽,固定滑轨与横向凹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体的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体的下端设置滑动台阶,所述滑动台阶与滑动凹槽之间构成润滑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锭子上设置把手,把手设置于主体,主体的两侧各设置一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机传动盘上设置至少八个锭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锭子与传动盘的运动配合结构由V型更改为T型,次结构界面为矩形,没有复杂曲面结构,加工过程中用传统测量设备即可检查,可将配合间隙由8级提升为7级,有效降低运转噪音,且使每个产品一致性提高,可以任意互换锭子,装配及维修也无需修配,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制造难度及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滑动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锭子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锭子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锭子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编织机T型运动结构,将锭子与传动盘的运动配合结构由V型更改为T型,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制造难度及节约成本。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7所示,一种编织机T型运动结构,包括编织机传动盘1及设置于编织机传动盘1上与编织机传动盘1相互滑动连接的锭子2,所述编织机传动盘1上设置至少八个锭子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可以为其他数量的锭子。所述锭子2包括主体21及固定于主体21下部的T型结构,编织机传动盘1上设置与T型结构配合的滑动凹槽11,所述T型结构包括嵌体24及分别设置于嵌体24两侧第一横杆22和第二横杆23,所述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23及嵌体24设置为一体成型的T型结构,锭子2的嵌体24与编织机传动盘1的滑动凹槽11滑动连接。如图6、7所示,第一横杆22为靠近编织机传动盘1的外沿的一侧,第二横杆23为编织机传动盘1的内沿的一侧,第一横杆22和第二横杆23相比,长度较长,但宽度小于第二横杆23的宽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23及嵌体24一体成型,嵌体24的部分嵌装于滑动凹槽11内,锭子2与滑动凹槽11滑动连接。
为了保证锭子安全工作,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体24上靠近第二横杆23的一侧设置一固定滑轨25,滑动凹槽11上设置与固定滑轨25相应的横向凹槽12,固定滑轨25与横向凹槽12滑动连接。增设一横向凹槽12及固定滑轨25,润滑及滑动效果好。另外,所述嵌体24的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凹槽27,构成编织机和锭子的配合间隙。所述嵌体24的下端设置滑动台阶28,所述滑动台阶28与滑动凹槽11之间构成润滑通道,另一方面也构成配合间隙。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锭子2上设置把手26,把手26设置于主体21,主体21的两侧各设置一把手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锭子2通过自身的T型结构安装在编织机传动盘1的滑动凹槽11上,锭子2与滑动凹槽11在工作时做滑动运动,方便拆卸及维修,将配合间隙由8级提升为7级,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配合结构示意图,H7和H8为公差。H7液体摩擦良好,较松的转动配合,如风扇电机中的配合,以及气轮发电机、大电动机的高速轴承的配合。H8配合性质与H7相同,但其间隙变动范围更大一些,适用于高转速,载荷不大,方向不变的轴与轴承的配合,或者属于中等转速,但轴比较长的情况,以及有三个以上支承的情况,如外圆磨床的主轴等配合。本实用新型将部分配合间隙由H8提升为H7,能够有效降低运转噪音,且使每个产品一致性提高,可以任意互换锭子,装配及维修也无需修配,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制造难度及节约成本。
通过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