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肤保暖去异味的多功能内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2855阅读:16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功能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肤保暖去异味的多功能内衣面料。



背景技术:

在内衣面料选择上,人们已经不单单关注内衣的款式和色彩,而是逐渐把目光聚焦在面料的健康、舒适性上。因此,选择内衣面料时,消费者不仅要考虑到塑形、衬托身体的功能,更加着重考虑到人体的感受。因此,在传统针织内衣面料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舒适性、功能性内衣面料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

人体健康的皮肤pH值是4.5至6.5的弱酸性,这层酸性外膜由皮脂腺、汗腺和皮肤正常菌群共同维持,为皮肤提供一层由氨基酸、乳酸等组成的保护膜,从而能够防止细菌和污染等因素对皮肤造成老化和刺激。由于内衣面料均贴身穿着,会持续接触体表汗液、尿液等酸性或碱性成分,因此会在一定时间内使体表pH过高或过低,破坏了皮肤酸碱平衡,从而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一款具有pH调节功能内衣面料,对皮肤的健康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咖啡碳纤维具有吸臭除味、蓄热升温、释放负离子等多重效果。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涤纶咖啡碳纤维,这种纤维存在易起球、吸湿透气性差的缺点,若用在内衣面料上,则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服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优化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护肤保暖去异味的多功能内衣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原料采用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线、咖啡碳腈纶纱线以及氨纶裸丝。

黛奥兰(DEODORAN-C)纤维为日本东洋纺的商品名称,是一种改性棉纤维素材料,具有中和汗液或尿液等碱性或酸性成分的功能,能够将面料pH保持在弱酸性的状态,同时通过改性后的纤维素的分子构造,能够减轻汗臭(氨臭、醋酸臭、异戊酸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料的一个编织循环由四路纱线组成,其中第一路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第二路为咖啡碳腈纶纱,第三、四路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并衬氨纶裸丝。所形成的面料为针织双层面料,其中正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反面即亲肤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和咖啡碳腈纶纱间隔交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工艺为紧密赛络纺。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混纺比为4:6或5:5。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纱支为40—50S。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捻系数为3.9—4.0。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纺纱工艺为环锭纺。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纱支为30—40S。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捻系数为3.5—3.6。

进一步地,所述氨纶裸丝的纱支为15—20D。

进一步地,所述针织双层面料的反面即亲肤面做轻起绒。

进一步地,所述针织双层面料成分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60—70%,咖啡碳腈纶纱25—35%,氨纶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具有pH调节功能的黛奥兰纱线,能够中和因汗液、尿液而升高或降低的pH,从而作为内衣面料贴身穿着,能够起到护肤的作用,同时黛奥兰纱线还能够消除异味,减轻汗臭;将莫代尔与黛奥兰用紧密赛络纺的工艺进行混纺,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也保证了面料的亲肤性、吸湿性、抗起球性;采用结构紧密、不易起球的环锭纺咖啡碳腈纶纱线,使面料在具备吸臭除味、蓄热升温、释放负离子等多重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面料的抗起球性能;面料中添加氨纶丝,保证了面料的弹性;所得面料正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反面即亲肤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和咖啡碳腈纶纱间隔交替排列,这使两种功能纱线均能接触皮肤,从而充分体现各自功能性;亲肤层做轻起绒,进一步提升了本面料的保暖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料的线圈组织结构图。

图中1、3、4均为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2为咖啡碳腈纶纱,5为氨纶裸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料的一个循环由4路纱线组成,其中第一路1采用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第二路2为咖啡碳腈纶纱,第三路3和第四路4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并衬氨纶裸丝5。所形成的面料为针织双层面料,其中正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反面即亲肤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和咖啡碳腈纶纱间隔交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工艺为紧密赛络纺。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混纺比为4:6。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纱支为40S。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捻系数为3.9。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纺纱工艺为环锭纺。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纱支为30S。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捻系数为3.5。

进一步地,所述氨纶裸丝的纱支为15D。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针织面料的反面即亲肤面做轻起绒。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针织面料成分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60%,咖啡碳腈纶纱35%,氨纶5%。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料的一个循环由4路纱线组成,其中第一路1采用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第二路2为咖啡碳腈纶纱,第三路3和第四路4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并衬氨纶裸丝5。所形成的面料为针织双层面料,其中正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反面即亲肤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和咖啡碳腈纶纱间隔交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工艺为紧密赛络纺。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混纺比为5:5。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纱支为50S。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捻系数为4.0。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纺纱工艺为环锭纺。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纱支为40S。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捻系数为3.6。

进一步地,所述氨纶裸丝的纱支为20D。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针织面料的反面即亲肤面做轻起绒。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针织面料成分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65%,咖啡碳腈纶纱31%,氨纶4%。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料的一个循环由4路纱线组成,其中第一路1采用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第二路2为咖啡碳腈纶纱,第三路3和第四路4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并衬氨纶裸丝5。所形成的面料为针织双层面料,其中正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反面即亲肤面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和咖啡碳腈纶纱间隔交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工艺为紧密赛络纺。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混纺比为4:6。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纱支为45S。

进一步地,所述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的捻系数为4.0。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纺纱工艺为环锭纺。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纱支为35S。

进一步地,所述咖啡碳腈纶纱的捻系数为3.5。

进一步地,所述氨纶裸丝的纱支为18D。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针织面料的反面即亲肤面做轻起绒。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针织面料成分为:莫代尔与黛奥兰混纺纱67%,咖啡碳腈纶纱29%,氨纶4%。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精神和范围,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51758... 来自[中国] 2020年06月05日 14:3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