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3369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属于面料包边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面料防水包边方法为,在相邻布料之间采用防水条或者卷边加防水条的方式进行拼接。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包边部位厚度太厚而导致舒适度不佳、外形不美观的问题。而这问题在超薄面料上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边部位厚度薄的面料防水包边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包括两块重叠的面料,所述两块重叠的面料对接处采用缝纫线一固定,对接处的外缘包覆有包边布,包边布的开口采用缝纫线二与两块重叠的面料固定,且包边布与面料之间夹设有防水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防水层为可热融性胶防水层或者含可热融性颗粒防水层。

所述缝纫线一上,全部或部分含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即,缝纫线一的全部部位上设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也可以是,缝纫线一的部分部位上设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缝纫线二上,全部或部分含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即,缝纫线二的全部部位上设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也可以是,缝纫线二的部分部位上设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

本实用新型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使得包边部位厚度薄,实现了舒适度佳、外形美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超薄、便携式的防水服装、帐篷等产品的加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边布上部分涂覆有防水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包括两块重叠的面料,该两块重叠的面料对接处采用缝纫线一3固定,对接处的外缘包覆有包边布1,包边布1的开口采用缝纫线二4与两块重叠的面料固定,且包边布1与面料之间夹设有防水层2。其中,两块重叠的面料对接处还可采用图2所示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防水层2可以涂满包边布1,也可以涂覆在包边布1的局部(如图1、图2所示),以保证最终加热后的胶再融融,从而起到堵漏,堵缝和防漏效果。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2为可热融性胶防水层或者含可热融性颗粒防水层。可热融性胶防水层优选为聚氨酯防水层。

本实施例中,缝纫线一3上,全部或部分含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缝纫线二4上,全部或部分含有可热融性胶或可热融性颗粒,以便于更好融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将相邻两块面料的对边重叠、缝制,形成拼接部。

(2)采用包边布1对拼接部进行包边处理,具体包括:先在包边布1的夹持面(即,与拼接部直接接触的那一面)上涂覆防水层2,然后包边、缝制。其中,包边布1的夹持面上可以全部涂覆有防水层2,也可以部分涂覆有防水层2(如图1、图2所示)。

(3)熨烫。熨烫过程中,防水层2上的可热融物质会将缝纫线一3的针眼盖住。

本实用新型中,在克重为20-100克每平方米的面料上,最细可用9号针进行缝制。包边增重至少大于等于3克每平方米,太少会影响粘合/闭合空隙效果。大身面料如有涂胶,胶中可以含部分可热融性材料或者不含,以保证大身面料的滑爽,防粘,可服用,可储存。

本实用新型中,包边布1为带聚氨酯成分的面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面料防水包边结构,包边部位厚度薄,实现了舒适度佳、外形美观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