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割线头及吸线头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5683发布日期:2018-07-04 13:26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割线头及吸线头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割线头及吸线头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缝纫机在起针后,线头处于松驰状态,在缝线头线头处形成杂乱的线团,俗称“鸟巢”,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较好的方法是在起针前将线头拉紧,如专利名称为“一种缝纫机的抓线装置”、专利号“ZL20142075568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抓线装置,包括设于缝纫机头一侧的拉线气缸以及由拉线气缸驱动的拉线钩,还包括固定在缝纫机头上的夹线块、一个配合夹线块夹住缝线的压线块,以及一个在拉线钩钩线后驱动压线块夹线、在机针开始缝纫至起针5针内驱动压线块松线的驱动器,该专抓线装置存在缺点:起针后释放缝线,需要手动剪掉线头,另外,缝纫结束后又手动需剪断线尾,并清理残留的线头和线尾后,才能进入下一道缝纫工序,十分累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割线头及吸线头的缝纫机,起针后自动拉紧线头,避免产生线团,且能够自动剪断线头并吸走线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割线头及吸线头的缝纫机,包括上车臂、安装于上车臂下部的机针以及固定于上车臂的拉线装置,拉线装置固定于缝纫机的机身并且临近缝纫机机针,拉线装置设置有驱动机构和拉线钩,驱动机构连接拉线钩,上述拉线装置设置有一夹线通道,拉线钩滑动于夹线通道中,在拉线钩钩住线头并缩回夹线通道后线头夹紧于拉线钩与夹线通道的配合间隙;夹线通道连接负压抽线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拉线钩与夹线通道的其中一内壁间隙配合并形成一夹线缝,在拉线钩钩住线头并缩回夹线通道后夹线缝夹紧线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驱动机构包括拉线气缸、联动臂和安装于拉线气缸上的气动推杆,上述联动臂螺接在拉线气缸上,其中包括:支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固定于支架的安装架,拉线气缸固定于支架,支架固定有通道模块,上述通道模块开设有夹线通道和气管接口,上述气管接口管接于上述负压抽线装置,另外上述夹线通道与缝纫机机针之间设定在相互形成有指定倾斜夹角的位置;上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设置在支架,另一端枢接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枢接于拉线钩的尾端部,第三连杆的一端枢接于上述气动推杆,另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中间部,用于驱动上述拉线钩在上述夹线通道进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夹线通道是前后贯通的孔道,缝纫机的旁侧设置有线头收集框,夹线通道的中部或后端部连接有一抽线管,抽线管的外端延伸至线头收集框,负压抽线装置连接于抽线管,在连通负压装置启动时夹线通道形成负压,用于将夹线通道中的线头吸入抽线管并排放至至线头收集框中,夹线通道可以为圆形孔道或矩形孔道或三角形孔道或不规则形状孔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压脚的前端部开设有过线槽,过线槽尾部开设有一割线槽,压脚的中部设置有一割刀,割刀的刀刃伸出至割线槽,在缝纫材料经过压脚处时,拉紧于缝纫材料上方的线头进入到割线槽,割刀切断进入到割线槽的线头,另外在完成缝纫工序后可以利用上述拉线装置拉紧线尾和切断线尾,以便马上进行下一道缝纫工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压脚中部开设有一圆孔,圆孔中部成型有一安装柱,上述割刀固定或活动嵌入在圆孔中,割刀套装在安装柱,压脚中部开设有一固定孔,固定孔中嵌入一固定片,固定片的前部压盖在割刀上方,以便割刀的更换和位置调整,另外,上述割刀优选为圆形割刀,也可以是方形割刀或其它形状割刀,而断线方法则可以是热熔断线或其它断线方式。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采用安装有负压抽线装置的夹线通道来配合抓紧线头,避免产生线团,且能够及时抽走线头,减少人工操作,避免线头残留在缝纫机工作台。

2.采用带割刀的压脚,能够在起针处和缝纫结束处剪齐线头或线尾,减去手动剪除的步骤,大大提高生产率和生产质量。

3.经过拉线装置和压脚的配合工作,能够在一次缝纫工作结束后,同时完成剪线,抽走线头和拉紧线尾的工序,可以立刻进入下一次缝纫工作。

4.套装在夹线通道的拉线钩,夹线通道对拉线钩的运动有辅助作用,使拉线装置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线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针脚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中:

1-机针、11-通道模块、12-线头收集框、13-抽线管。

2-压脚、21-割刀、22-过线槽、23-缺口、24-固定块。

3-拉线装置、31-联动臂、310-安装架、311-拉线钩、311a-拉线钩拉紧线头后的状态、312a-第一连杆、312b-第二连杆、312c-第三连杆、313-夹线通道、314-支架、315-安装孔、32-气动推杆、33-拉线气缸、34-夹线缝。4-上车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自动割线头及吸线头的缝纫机,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包括拉线装置3和位于机针1下的压脚2,拉线装置3固定于缝纫机机身并且位于临近缝纫机机针1的选定位置,其中包括拉线气缸33、安装于拉线气缸33上的气动推杆32、拉线钩311以及螺接于气动推杆32上用作驱动拉线钩311的联动臂31,拉线装置3设置有一通道模块11,通道模块11开设有夹线通道313是前后贯通的孔道,缝纫机的旁侧设置有线头收集框12,夹线通道313的中部或后端部连接有一抽线管,抽线管13的外端延伸至线头收集框12,负压抽线装置连接于抽线管13,在连通负压装置启动时夹线通道313形成负压,用于将夹线通道313中的线头吸入抽线管13并排放至至线头收集框12中。另外有一割刀21设置于压脚2。当缝线穿过机针的穿线孔后,拉线钩311伸出勾取线头,然后回收进夹线通道313,拉线钩311与夹线通道313至少一内壁配合夹紧线头处于拉线钩拉紧线头后的状态311a,开始缝纫工作,在起针前使线头保持拉紧状态,避免缝纫时产生线团。

利用拉线钩311与夹线通道313的配合间隙夹紧线头抓紧线头,从而将线头夹紧于拉线钩311与夹线通道313的配合间隙中,线头卡紧在夹线缝34中。

另外,夹线通道313可以为圆形孔道或矩形孔道或三角形孔道或不规则形状孔道。

负压抽线装置包括抽气泵或真空泵或负压站,通过抽气管连接孔道的后端部,当缝纫工作中的起线步骤完成后,线头经过割刀21,切断后,启动负压抽线装置进行残留线头的吸走工作。

如图3所示,压脚2的前端开设有过线槽22,压脚的中部设置有一割刀21,割刀21的刀刃伸出过线槽22的底端面,开始缝纫工作后数针内,因为拉线装置3预设的拉线角度确定了线头移动方向,线头能够顺利进入过线槽22,必然进入过线槽22底端部的缺口,由设置于缺口内的刀刃部完成割断线头的工序,上述的割刀21优选为圆形割刀,也可以是方形割刀或其它形状割刀,而断线方法则可以是热熔断线或其它断线方式。

如图2所示,联动臂31,包括支架314、第一连杆312a、第二连杆312b、第三连杆312c和螺接于支架314的安装架310,支架314的一端固定于拉线气缸33的顶面,尾端部型成夹线通道313;第一连杆312a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架314,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12b的一端;第二连杆312b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拉线钩311的尾端部;第三连杆312c的一端与气动推杆32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杆312a的中间部,拉线钩311于夹线通道313内运动,夹线通道313与之间隙配合,除了有夹紧线头的功能外,还具有辅助作用,使拉线装置3工作更加稳定。

安装架310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拉线装置3的安装孔315,用作于螺接拉线装置3于缝纫机外壳上,而安装架310也是螺接于支架314上,都属于可调节的安装结构,可以供操作员自动调节拉线装置3的位置。

当缝纫工作开始时,线头穿过机针1的穿线孔,然后钩放在拉线装置3中的拉线钩311中的钩状钩线端,操作缝纫机的控制装置驱动拉线装置3回收拉线钩311于夹线通道313中,缝线夹置在夹线缝34中;起针后5针内,线头进入压脚2中的过线槽22并割断线头;缝纫工作完成后,处于夹线通道313中的拉线钩311再次伸出至线尾处,并同时吸走残留在夹线缝34中的线头,拉线钩311再次钩取缝线然后夹放于夹线缝34,线尾经过过线槽22并割断缝线以准备下一环节缝纫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