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8346发布日期:2018-07-24 21:49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布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科技进步飞速,当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智能产品不仅仅日趋轻薄,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之上,电路板上的孔间距也越来越小,因此对电路板的整体性能是极大的考验,同时也要求原材料的品质提升至更高。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作为印制电路板的增强、绝缘主体,品质性能的提升也是必然,当前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所使用玻璃纤维布的厚度已经降至20um,此类型高端玻璃纤维布品质最优的为日本生产,国内厂商所产出的高端产品在布面外观肉眼可见瑕疵上已与国外产品无太大差异,但在不可见的物性方面仍然无法提升至国外同等水平,整体性能不足。

玻璃纤维布属于无机物,单纯玻璃纤维无法与树脂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玻璃纤维布制造厂商在玻璃纤维布织造完成之后都会在玻璃纤维布表面浸润一层耦合剂,此耦合剂存在两个化学键,一端与玻璃纤维布紧密结合,一端可与树脂的化学键结合,使玻璃纤维布与树脂形成稳定且紧密的化学结合而不是简单的物理覆盖,此项处理工艺中耦合剂的的好坏决定了玻璃纤维布整体性能的高低,但处理工艺的水平以及细节方面的处理也会对成品在下游客户中的良率造成极大影响。

玻璃纤维布为玻璃纤维纱经纬交织组成的平纹织物,经纬交织处会有孔存在,且玻璃纤维布使用的玻璃纤维纱为51~408根不等的单丝捻线而成,所以玻璃纤维布表面较为松散,会储存大量的空气,玻璃纤维布的处理工艺线速较快,玻璃纤维布高速进入含浸槽,浸润完成后从处理液中出来表面会带有大量的处理液,需要通过挤压轮将表面多余的处理液挤出再进入炉区烘干,因为玻璃纤维布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所以在出处理液经过挤压轮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的大量积聚并粘附与布面会影响到耦合剂与玻璃纤维的有效结合,且泡沫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逐渐氧化变黄,失去原有耦合剂的性能,粘附于布面造成污染,产出的玻璃纤维布在与下游胶水的结合时造成部分化学键无法有效结合,进而在印制电路板高温、高压的电测中产生布与胶水分层失效,影响成品的良率,此类型产品一旦作为成品进入消费者手中,机器使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会大打折扣,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短路起火爆炸。

为了避免泡沫堆积造成的玻璃纤维布的品质异常,处理过程中需及时将挤压轮产生的泡沫去除。但是,目前都是通过人员手动捞除,效率低,且无法时刻在旁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减少玻璃纤维布处理工艺中泡沫的危害,提高玻璃纤维布的品质,降低CCL报废,提供一种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在上浆处理的同时利用气动泵不间断地高效吸除挤压轮产生的泡沫。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包括含浸装置和泡沫吸除装置;

所述含浸装置包括含浸槽、一对挤压轮、含浸辊和若干导向辊;其中,含浸槽中设置有处理液,一对挤压轮设置于含浸槽的斜上方,含浸辊设置于含浸槽内,若干导向辊设置于含浸槽的上方;且导向辊、含浸辊、导向辊、一对挤压轮沿玻璃纤维布的出布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泡沫吸除装置包括呈倒漏斗状的异形吸口,气动泵,橡胶管路和回收槽;其中,回收槽位于一对挤压轮的下方,异形吸口的入口向下并位于回收槽液面的上方,异形吸口的出口处连接橡胶管路,橡胶管路上设置有气动泵;

所述异形吸口的吸口长度与回收槽的长度一致,吸口宽度方向设计为单侧加宽,加宽的一侧深入挤压轮的下方;

所述回收槽的底部设置有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该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上设置有回收泵,且其出口位于含浸槽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人员手动捞除泡沫改进为机械自动吸除,系统开启后可不间断的持续吸除,改善人员手动捞除效率低的弊病;

(2)异形吸口对回收槽内泡沫的覆盖面积大,吸除效果高,在高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可被及时吸除,防止泡沫积累而形成聚合物污染处理液;

(3)可以有效减少泡沫对玻布处理工艺的影响,降低成品失效比例,提高玻璃纤维布的品质,降低CCL报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含浸槽11、挤压轮12、含浸辊13、导向辊14、异形吸口21、气动泵22、橡胶管路23、回收槽24、回收泵31、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织布用的泡沫吸除装置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也可以包括另外的实现,且这应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定。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并非是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效果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且本实用新型各附图中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包括含浸装置和泡沫吸除装置。含浸装置包括含浸槽11、一对挤压轮12、含浸辊 13和若干导向辊14;其中,含浸槽11中设置有处理液,一对挤压轮12设置于含浸槽11的斜上方,含浸辊13设置于含浸槽11内,若干导向辊14设置于含浸槽11 的上方;且导向辊14、含浸辊13、导向辊14、一对挤压轮12沿玻璃纤维布的出布方向依次设置。泡沫吸除装置包括呈倒漏斗状的异形吸口21,气动泵22,橡胶管路23和回收槽24;其中,回收槽24位于一对挤压轮12的下方以收集玻璃纤维布表面多余的处理液,异形吸口21的入口向下并位于回收槽24的液面上方,异形吸口21的出口处连接橡胶管路23,橡胶管路23上设置有气动泵22,异形吸口 21用以吸除回收槽24收集的处理液中的泡沫。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异形吸口21呈倒立漏斗状,其入口接触至回收槽24 内产生的泡沫,但悬于回收槽24的液面以上;同时,该异形吸口21的入口尺寸大能保证接触泡沫的面积大,除泡效果更好;因为挤压轮12与下方处理液回收槽 24之间的高度距离短,常规的漏斗吸气装置无法直接安装,即使强制安装上去,漏斗吸口所覆盖泡沫范围小,泡沫的吸除效率也很低;所述异形吸口21可以是对常规漏斗吸口的异形定制,具体可以将漏斗吸口加长,使吸口长度与回收槽24的长度一致,并将漏斗吸口宽度方面改造成单侧加宽,加宽一侧可深入挤压轮12下方,以保证在狭小空间内漏斗吸口与泡沫的面积接触最大。

所述异形吸口21利用气动泵22产生负压的空气流,将泡沫从处理液表面吸起来,泡沫聚集并在碰到异形吸口31后会在气流作用下会逐渐形成大泡沫,继而进入窄口径的橡胶管路23内自动破裂,从而起到除去回收槽24中处理液中泡沫的作用。

进一步,回收槽24的底部设置有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32,该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32上设置有回收泵31,且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32的出口位于含浸槽11的上方,用以将回收槽24中收集的处理液返回至含浸槽11中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吸除泡沫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处理系统的工作方式:

玻璃布经过含浸槽11浸润后出含浸槽11,经挤压轮12将布面从含浸槽11中带出的多余的处理液挤出,同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多余的处理液与泡沫会掉入挤压轮12下方的处理液的回收槽24中,处理液因重力的缘故会沉入回收槽24底部并通过处理液循环回收管路32回到含浸槽11,泡沫则会处在回收槽24的槽区上方,通过异形吸口21被及时吸除排掉。

在整个过程中,玻璃布以一定线速进入含浸槽11,使玻璃布与处理液完全浸润,然后出含浸槽11经过挤压轮12将多余的处理液挤出,过挤压轮12后进入烘箱将含浸后的玻璃布烘干。由于将挤压轮12挤出的泡沫被及时吸除排掉,可以有效防止泡沫积聚后形成氧化物粘附布面形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印制电路所用之无碱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可适用于电子行业中印制电路板基材。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的任何变更或修饰均应当视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