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696发布日期:2018-09-07 21:4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织针配置在圆形针筒上、并用以生产圆筒形纬编织物的针织机即为圆形针织机,而圆形针织机对加工纱线有较大适应性,能织制的花色品种广泛,还可编织出单件的部分成形衣片。机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产量较高,占地面积较小,在针织机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广泛应用于内、外衣生产中,针盘座作为圆形针织机中重要的组成零件之一,由于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耐磨性相对较差,导致在针织的过程中磨损快,使用寿命短,且一体式成型会出现内孔接触位置磨损,导致要舍弃整个针盘座,造成极大的浪费,增加的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包括盘体和连接套,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套位于盘体的中间,且其中间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阶梯状,且其大端直径为小端直经的2倍,所述定位孔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等角度分布的安装孔,所述盘体的中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设置有四个凸耳,且其下端呈锥形,所述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片,所述耐磨片与盘体可拆卸连接,且其高于凸台的上表面0.1mm,所述盘体的外部设置有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上设置有多个销孔和螺纹孔,所述销孔位于两个所述螺纹孔之间,且其与螺纹孔同一圆周线上,所述定位平台与凸台、凸耳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由盘体的中间向下倾斜,且其壁厚为14mm。

作为优选:四个所述凸耳对称分布,且其壁厚为加强筋的厚度的2倍。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片为陶瓷片,且其厚度为8mm。

作为优选:所述盘体采用ZL104材料制成,所述凸台与连接套的上下表面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套的材料为HT250,且其与盘体采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针盘座舍弃了原铝合金一体成型的方式,通过采用分体制造成型,且连接套和盘体分别采用ZL104、HT250材料制成,不仅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即使在连接套磨损的情况下,只需要更换连接套即可,从而避免了丢弃整个针盘座,节约了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也简化的加工工序,而且ZL104材料的铸造性能好,无热裂倾向,相比普通铝合金在铸造时更安全可靠,且凸台表面的耐磨片,可以减少针盘座在转动时的磨损,使得盘体的使用寿命更长,加强筋和凸耳可以提高盘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盘体;2、销孔;3、螺纹孔;4、凸耳;5、加强筋;6、定位孔;7、安装孔;8、定位平台;9、连接套;10、耐磨片;1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圆形针织机针盘座,包括盘体1和连接套9,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套9位于盘体1的中间,且其中间设置有定位孔6,所述定位孔6为阶梯状,且其大端直径为小端直经的2倍,所述定位孔6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等角度分布的安装孔7,所述盘体1的中间设置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的外侧设置有四个凸耳4,且其下端呈锥形,所述凸台11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片10,所述耐磨片10与盘体1可拆卸连接,且其高于凸台11的上表面0.1mm,所述盘体1的外部设置有定位平台8,所述定位平台8上设置有多个销孔2和螺纹孔3,所述销孔2位于两个所述螺纹孔3之间,且其与螺纹孔3位于同一圆周线上,所述定位平台8与凸台11、凸耳4之间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由盘体1的中间向下倾斜,且其壁厚为14mm,四个所述凸耳4对称分布,且其壁厚为加强筋5的厚度的2倍,所述耐磨片10为陶瓷片,且其厚度为8mm,所述盘体1采用ZL104材料制成,所述凸台11与连接套9的上下表面齐平,所述连接套9的材料为HT250,且其与盘体1采用过盈配合。

此针盘座舍弃了原铝合金一体成型的方式,通过采用分体制造成型,且连接套9和盘体1分别采用ZL104、HT250材料制成,不仅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即使在连接套9磨损的情况下,只需要更换连接套9即可,从而避免了丢弃整个针盘座,节约了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也简化的加工工序,而且ZL104材料的铸造性能好,无热裂倾向,相比普通铝合金在铸造时更安全可靠,且凸台11表面的耐磨片10,可以减少针盘座在转动时的磨损,使得盘体1的使用寿命更长,加强筋5和凸耳4可以提高盘体1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