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整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3205发布日期:2019-01-05 09:2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织物柔软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料整理剂。



背景技术:

织物柔软剂能使织物在洗涤干燥后有柔软感的药剂。主要有三类,即非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以及表面活性剂与非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目前采用的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类如柔软剂est、柔软剂m5-20、柔软剂pen等。

氨基硅油中的氨基可以与纤维发生反应,从而使硅油分子能够快速且牢固地分布在纤维表面形成光滑的薄膜,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改善手感,由于氨基硅油疏水性能较强,导致经过处理的织物亲水性能不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织物柔软剂会继续向亲水性能好、黄变程度低和手感佳的方向发展,而引入链段是现阶段最有效地方式之一。cn102643436a公开了一种超柔软亲水嵌段硅油中间体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在聚硅氧烷、氨基、聚醚三元嵌段的聚有机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基础上进行了烷基化阳离子改性,引入聚醚链段,从而达到显著改善织物亲水性能的效果,并在较少氨基含量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极性、吸附性与反应性,但随着聚醚链段的增多,硅氧链段的比例逐渐减少,导致柔软性能下降,且耐洗性能较差。

三元嵌段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的典型特征为在有机硅氧烷的主链上同时含有有机硅链段、聚醚链段、氨基官能团,分别调节各个链段的分子量可以获得风格各异的柔软剂产品,正是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其相比原有的普通氨基硅油柔软剂,在存储及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更高的产品吸净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也表现出经其处理后的织物的平滑手感达不到要求等问题,于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都是围绕在对三元嵌段聚醚氨基改性硅油进行再改性,主要的方法有在主链的氨基基团再引入可与之反应的化合物进行改性,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环氧聚醚,环氧氯丙烷等。通过这类方法,已经有了大量的成熟产品问世。但通过这些方法所制得的产品,仍然存在着经其处理后织物手感平滑度差等不理想的现象。

cn104530434b公开了一种有机硅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通过引入端氨基封端侧链改性氨基聚硅氧烷或端氨基封端侧链改性长链烷基聚硅氧烷,得到一种具有新结构的主链与侧链共改性嵌段氨基硅油。由于该有机硅聚合物中含有较多的氨基,在日常使用中,经光照、氧化作用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生成发色团,使织物产生黄变,黄变程度会随着氨值的升高而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面料整理剂。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面料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物质:棉蜡1~6份、氨基硅油6~12份、硬脂酸钠0.2~0.5份、抗结剂0.1~0.4份、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0.05~0.2份,水60~80份。

优选的,所述氨基硅油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n为45~100的自然数,r2为聚醚胺类物质。

更优选的,所述r2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y=39,(x+z)=6。

优选的,所述氨基硅油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n为10~40的自然数,r2为聚醚胺类物质。

更优选的,所述r2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y=9,(x+z)=4。

优选的,所述棉蜡中具有如下重量占比物质:卡拿巴蜡醇2~6%、香树脂醇4~6%,卡巴酸脂4~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多种物质复配而成,能够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性能和手感,并且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耐洗性和抗黄变效果。

2、采用本发明的面料整理剂处理织物后,当织物处于干燥的状态时,聚硅氧烷链段会在纤维的较外层,提供良好的柔软性能和手感,相反当处于湿润状态的时候,由于聚醚链段较为亲水,则会位于纤维的外层,而聚硅氧烷链段则会位于里层,这样的变换可以使清洁变得更加容易,氨基则起到了加强与织物结合能力的作用,使硅油分子牢固吸附在纤维表面。

3、本发明的氨基硅油末端分别具有两个聚醚链段,且氨基部分分散较为广泛但占比较小,能够牢固地分布在纤维表面形成光滑的薄膜,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柔软剂对织物的附着效果,并且抗黄变能力较高。

4、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的聚合度仅为10~40,选用聚醚氨ed600,其聚醚链段的聚合度小于20,得到的织物柔软剂整体的聚合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分子间及分子内部不易发生扭曲、成团现象,提高了聚硅氧烷链段在纤维表面成膜的效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纤维束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织物的回弹性和柔软性能。

5、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的聚合度为45~100,选用聚醚氨ed2000,其聚醚链段的聚合度为39,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且不易发生成团现象,与棉蜡、硬脂酸钠、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等物质复配后使用,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能和手感,并且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耐洗性和抗黄变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面料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物质:棉蜡4份、氨基硅油10份、硬脂酸钠0.5份、白炭黑0.1份、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0.15份,水70份。

所述氨基硅油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n=96,所述r2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y=39,(x+z)=6。

所述氨基硅油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s1,将称取1000gd4、5.3ghmm封头剂和6g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40℃条件下搅拌反应16h后,加入直径3mm的na2co3颗粒9g,中和14h后,对粗产物进行抽滤,减压蒸馏,得到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

s2,称取步骤s1得到的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100g、碳酸亚乙烯酯4.1g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中搅拌后加入5ppm的karstedt催化剂,在75℃条件下反应18h,抽真空后得到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

s3,称取100g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20ged2000和100g乙醇、50g硫酸镁,搅拌均匀后在氮气气氛、70℃条件下反应18h,过滤过滤得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所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符合以下结构通式:

式中,n=96,式中,y=39,(x+z)=6。

所述d4是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hmm封头剂是指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

实施例2

一种面料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物质:棉蜡3份、氨基硅油6份、硬脂酸钠0.2份、二氧化硅0.1份、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0.05份,水70份。

所述氨基硅油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n=48,所述r2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y=39,(x+z)=6。

所述氨基硅油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s1,将称取500gd4、5.2ghmm封头剂和6g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40℃条件下搅拌反应16h后,加入直径3mm的na2co3颗粒9g,中和14h后,对粗产物进行抽滤,减压蒸馏,得到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

s2,称取步骤s1得到的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100g、碳酸亚乙烯酯4.1g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中搅拌后加入5ppm的karstedt催化剂,在75℃条件下反应18h,抽真空后得到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

s3,称取100g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20ged2000和100g乙醇、50g硫酸镁,搅拌均匀后在氮气气氛、70℃条件下反应18h,过滤过滤得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所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符合以下结构通式:

式中,n=96,式中,y=39,(x+z)=6。

所述d4是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hmm封头剂是指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

实施例3

一种面料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物质:棉蜡1份、氨基硅油12份、硬脂酸钠0.3份、二氧化硅0.4份、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0.05份,水80份。

所述氨基硅油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n=39,所述r2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y=9,(x+z)=4。

所述氨基硅油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一种面料整理剂,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称取100gd4、1.2ghmm封头剂和4g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70℃条件下搅拌反应12h后,加入直径2mm的na2co3颗粒6g,中和10h后,对粗产物进行抽滤,减压蒸馏,得到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

s2,称取步骤s1得到的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100g、碳酸亚乙烯酯1.6g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中搅拌后加入15ppm的karstedt催化剂,在70℃条件下反应14h,抽真空后得到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

s3,称取100g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20ged600和120g异丙醇、50g硫酸镁,搅拌均匀后在氮气气氛、86℃条件下反应14h,过滤得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所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符合以下结构通式:

式中,n=39,式中,y=9,(x+z)=4。

所述d4是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hmm封头剂是指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

实施例4

一种面料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物质:棉蜡6份、氨基硅油8份、硬脂酸钠0.4份、二氧化硅0.2份、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0.2份,水60份。

所述氨基硅油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n为48的自然数,所述r2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式中,y=39,(x+z)=6。

所述氨基硅油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s1,将称取1000gd4、5.3ghmm封头剂和6g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40℃条件下搅拌反应16h后,加入直径3mm的na2co3颗粒9g,中和14h后,对粗产物进行抽滤,减压蒸馏,得到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

s2,称取步骤s1得到的端氢基聚硅氧烷中间体100g、碳酸亚乙烯酯4.1g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中搅拌后加入5ppm的karstedt催化剂,在75℃条件下反应18h,抽真空后得到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

s3,称取100g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中间体、20ged2000和100g乙醇、50g硫酸镁,搅拌均匀后在氮气气氛、70℃条件下反应18h,过滤过滤得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所述外观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符合以下结构通式:

式中,n=96,式中,y=39,(x+z)=6。

所述d4是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hmm封头剂是指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

对比例1

一种面料整理剂,其组分级配方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硬脂酸钠。

对比例2

一种面料整理剂,其组分级配方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硬脂酸钠和氨基硅油。

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处理过的织物和未处理的织物进行测试。处理工艺流程为:坯布—前处理—染色—柔软整理—脱水—烘干。处理温度为35℃,处理时间为20min,面料整理剂用量为织物重量的2%。

测试方法如下:

柔软性:以弯曲刚度表示,用ox-896a柔软度测试仪进行柔软度仪测定,测试5次后取其平均值。

白度:用wsd-3u荧光白度仪测定白度,测试5次后取其平均值。

吸水性:距织物5cm高度处垂直滴下一滴水,静态下记录织物完全吸收所用的时间,测试5次取平均值。

断裂强度:用yg026t织物强度试验机测定,测试5次后取平均值。

测定结果如下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