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环安装结构、具有该结构的内桶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0647发布日期:2019-01-02 22:3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环安装结构、具有该结构的内桶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原申请日:2015-03-10

原申请号:cn201510104026.5

原申请发明创造名称:一种节水洗衣机内桶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领域,具体是洗衣机的内桶,尤其是一种洗涤时具有盛水功能的洗衣机内桶、内桶上平衡环的安装结构及该洗衣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波轮式洗衣机,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波轮1’、内桶2’、外桶3’和箱体4’,其中,波轮1’设置在内桶2’的底部中央并可由驱动装置5’带动旋转。内桶2’的顶部上设置有平衡环6’,内桶2’的侧壁上纵向设置有多列脱水孔21’,内桶2’底部设置有泄水孔22’,该泄水孔22’同时也供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51’贯穿。

洗衣机开始工作,排水阀8’关闭,进水到内桶2’中,水流在充满内桶2’时,也经内桶2’侧壁上的脱水孔21’而充满整个外桶3’,也即,外桶3’底部与内桶2’底部之间、外桶3’侧壁与内桶2’侧壁之间都充满有水;在到设定水位后,停止进水,洗衣机开始洗涤,具体地,驱动装置5’带动波轮1’往复旋转,在波轮1’的旋转带动下,内桶2’内的水以及衣物会随之翻滚,衣物相互摩擦,同时翻滚的衣物又与波轮和内桶的侧壁产生反复的摩擦而达到洗涤的目的;洗涤完毕,洗衣机需要将桶内的水流排出,继而将衣物脱水,具体地,排水时,打开排水阀8’,外桶3’与内桶2’之间的水流依次由外桶3’底部的排水口7’、排水阀8’、排水管9’排出箱体4’之外,同时,内桶2’内的水由脱水孔21’排出与外桶3’保持液面一致,直至最后内桶2’内的水流向下流动,从内桶2’底部的泄水孔22’流入外桶3’,然后再从外桶3’底部的排水口7’排出;脱水时,驱动装置5’驱动内桶2’高速旋转,衣物中的水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内桶2’侧壁上的脱水孔21’以及底部的泄水孔22’排出到外桶3’,再由排水口7’、排水管9’排出洗衣机外。

由于现有的波轮式洗衣机,洗衣时,内桶与外桶的侧壁之间都需充满水,而内外桶之间的这部分水不参与洗涤,真正参与洗涤的水仅是内桶中的那部分,这使得水资源浪费较大,另外,内外桶之间过多的水也会降低洗涤液中洗涤剂/洗衣粉的浓度。

很多厂家对上述缺陷作出改进,推出一种节水洗衣机,即内桶的桶壁上没有甩水用的漏空小孔,将洗涤、漂洗用水全部集中在无孔内桶中,使其既是盛水洗涤桶,又是离心脱水桶(也称为无孔内桶)。无孔节水洗衣机的外桶其实只是一个承担汇集无孔内桶在脱水时甩出水的通道,排水时,提高内桶转速利用离心力,桶内的水沿内桶壁上升,从内桶上部平衡环下方的排水孔排出;或者是内桶下部设有可控开闭的排水口,从该排水口排出大部分水;离心脱水时,无孔内桶高速旋转,衣物中残留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无孔内桶的桶壁向上,通过排水孔甩入外桶,经外桶底的的排水口及排水管排出。由于节省了传统洗衣机内外桶“夹层”中的水,节水效果平均可达50%以上。

但是,该节水洗衣机大多将内桶上部的排水孔设于内桶壁上,由于排水孔数量较少,否则,内桶强度变差,排水孔的总面积较小,排水量有限,在排脱水时,高速转动的离心力使得大部分的水超过排水孔所在高度,最终该部分水落下留存在内桶中,导致衣物内残留水较多,脱水效果很差。有些厂家作出一些改进,如申请号为cn200820003576.3和cn201020691475.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节水洗衣机内桶及排水孔的结构。

上述结构虽然利用了平衡环配合内桶构成新的排水结构,使得上升的水能够直接排出,但是,在脱水过程,由于存在偏心量的问题,因为偏心位置相反方向的排水孔排水较快,而偏心位置所在方向的排水较慢,直至最后一个方向不再排水,另一方向积水较多,导致脱水时间相对延长,另外,由于偏心方向的偏心量相对增大,导致脱水转速提高较慢,甚至打桶产生噪音,从而需要重新分布延长脱水时间。再次,由于脱水时,高速转动,内桶中的衣物脱水沿桶壁向上爬升,会从平衡环与内桶之间的安装缝隙中溅出,溅射到外桶外部,造成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快速排水的节水洗衣机内桶,及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甩水从平衡环与内桶之间溅射到外桶外部的平衡环安装结构及洗衣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节水洗衣机内桶,包括平衡环、桶体和桶底,该内桶洗涤时为盛水桶,所述的桶体上端内部设有一开口向下的环形挡水槽,水在该环形挡水槽内能沿圆周方向循环流动,该环形挡水槽设有多个向内桶外部排水的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环安装在桶体上端与桶体配合形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桶体上端包括与平衡环连接的一圈连接部和与平衡环配合形成环形挡水槽部分边壁的一圈形成部,环形挡水槽的外侧壁与形成部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上端的形成部内缩向上延伸构成所述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平衡环固定连接,形成部与平衡环外侧壁之间具有一径向距离,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形成部构成环形挡水槽的外侧壁和顶壁,环形挡水槽的内侧边壁由平衡环的部分外侧壁构成。

或者,所述平衡环下部内缩与桶体上端的形成部之间具有一径向距离,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桶体上端的连接部与平衡环上部固定连接,平衡环内缩的下部构成环形挡水槽的内侧边壁,平衡环上部相对下部外凸部分构成环形挡水槽的顶壁,形成部构成环形挡水槽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环外侧壁向外设有一圈凸筋,桶体上端的连接部设有翻边,翻边包裹凸筋压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环包括本体和凸出本体下表面的一圈挡筋,该挡筋与桶体上端的形成部之间具有一径向距离,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本体外侧壁向外设有一圈凸筋,桶体上端的连接部翻边包裹凸筋,与平衡环压合连接。

进一步的,平衡环下部外侧壁从上到下向内倾斜,方便平衡环下部插入桶体上端开口,安装方便。尤其是采用一圈自上向下向内倾斜的挡筋结构,即使桶体上端稍微变形,也可利用挡筋结构的形变插入桶体上端开口,方便与桶体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环外侧壁和桶体上端的连接部紧密贴合,密封连接,以使得内桶高速转动时平衡环外侧壁和连接部之间不漏水。

或者,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为,所述的环形挡水槽由桶体上边沿向内弯折一体成型。

再或者,所述的桶体上端安装有一环形弯折件,环形弯折件与桶体配合或者环形弯折件自身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

外侧壁进一步的,所述平衡环本体下方设置的挡筋和桶体形成部之间的径向距离为5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水孔分布于环形挡水槽的外侧壁上,优选的,分布于靠近环形挡水槽顶壁的外侧壁上;和/或所述的排水孔分布于环形挡水槽的顶壁上,优选的,分布于靠近环形挡水槽外侧壁的顶壁上。

设于环形挡水槽顶壁上的排水孔排水方向向上,排出的水由外桶盖阻挡后通过内外桶之间的间隙落入外桶底;设于环形挡水槽外侧壁上的排水孔排水方向为水平方向,排出的水由外桶内壁阻挡后通过内外桶之间的间隙落入外桶底。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与相邻排水孔间距的关系满足:1:1-1:10,排水孔的直径为3-8mm,两相邻排水孔的间距为5-5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内桶的洗衣机控制内桶以设定转速转动时,内桶中的水受离心力作用沿桶壁向上移动同时在圆周方向转动,水沿桶壁螺旋爬升至内桶上端部被平衡环挡住,集中在环形挡水槽内,由排水孔排出,防止水从上部溅射出外桶。在内桶旋转过程中,受偏心量影响,水在环形挡水槽内沿圆周向偏心相反方向运动,与平衡环配合以抵消偏心量;另外,受偏心影响,在偏心相反方向的排水速度加快,当该位置的水被排出后,偏心方向的水在环形挡水槽内运动至该偏心相反方向的位置,辅助平衡环平衡偏心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洗衣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洗衣机内桶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8分别是本发明不同的内桶桶体和平衡环配合形成的环形挡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b-b向示意图;

图6和图10分别是本发明另一种桶体和平衡环结构配合形成的环形挡水槽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排水孔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桶体形成的环形挡水槽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安装于桶体的环形弯折件构成的环形挡水槽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节水洗衣机内桶,该内桶1包括平衡环2、桶体3和桶底4,该内桶1为盛水桶,在洗涤过程中内外桶之间无水,达到节水和相对节约洗涤液的目的。所述的桶体3上端内部设有一开口向下的环形挡水槽5,水在该环形挡水槽5内能沿圆周方向循环流动,即,环形挡水槽5内没有隔断(参阅图5),该环形挡水槽5设有多个向内桶外部排水的排水孔6。

离心脱水时,内桶高速旋转,衣物中残留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内桶壁螺旋向上,进入环形挡水槽5内,通过排水孔6甩入外桶,经外桶底的的排水口及排水管排出。在内桶旋转过程中,受偏心量影响,水在环形挡水槽5内也沿圆周向偏心相反方向运动,与平衡环配合以抵消偏心量;另外,在偏心相反方向受偏心影响加快该位置的排水速度,当该方向的水被排出后,偏心方向的水在环形挡水槽内运动至偏心相反方向的位置,辅助平衡环平衡偏心量,该环形挡水槽内水流运动的原理与平衡环内液体纠偏原理相同。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和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平衡环2安装在桶体3上端与桶体3配合形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5。桶体3上端包括与平衡环2连接的一圈连接部31和与平衡环2配合形成环形挡水槽5部分边壁的一圈形成部32,环形挡水槽5的外侧壁与形成部32重合。环形挡水槽5位于平衡环2的外圈(参阅图3和图4),或者,环形挡水槽5位于平衡环2的下方(参阅图8和图9)。

实施例二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桶体3上端的形成部32内缩向上延伸构成所述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与平衡环2固定连接,形成部32与平衡环2外侧壁21之间具有一径向距离(参阅图6),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5,形成部32构成环形挡水槽5的外侧壁51和顶壁52(参阅图7),环形挡水槽5的内侧边壁由平衡环的部分外侧壁21构成(参阅图6)。

实施例三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平衡环2下部内缩与桶体3上端的形成部32之间具有一径向距离,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5,形成部32向上延伸与平衡环2上部固定连接构成所述的连接部31,平衡环2内缩的下部构成环形挡水槽5的内侧边壁53,平衡环2上部相对下部外凸部分构成环形挡水槽5的顶壁52,形成部32构成环形挡水槽5的外侧壁51(参阅图9和图10)。

实施例四

如图4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平衡环外侧壁21向外设有一圈凸筋22,桶体3上端的连接部31设有翻边311,翻边311包裹凸筋22压合连接。本发明并不限定该种连接方式,还可采用现在技术的包边连接或螺钉连接等结构,优选,平衡环外侧壁21和桶体3上端的连接部31紧密贴合,密封连接,以使得内桶高速转动时平衡环外侧壁21和连接部31之间不漏水。

实施例五

如图4、图7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平衡环2包括本体23和凸出本体23下表面的一圈挡筋24,该挡筋24与桶体3上端的形成部32之间具有一径向距离,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5,该挡筋24全部或其下端部分构成环形挡水槽5的内侧边壁53,优选的,挡筋24自上向下向内倾斜,方便平衡环与桶体的连接,尤其当桶体上端开口发生变形时,也可给挡筋一定外力使得其变形配合插入桶体开口内;本体23外侧壁向外设有一圈凸筋22,桶体上端的连接部31翻边包裹凸筋22,与平衡环2压合连接。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环形挡水槽5与上述实施例结构不同,本实施例所述的环形挡水槽5由桶体3上边沿向内弯折一体成型,平衡环2安装于环形挡水槽5的上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或者,平衡环位于环形挡水槽的内圈,平衡环外侧设有扣合在环形挡水槽上的扣接件(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七

再或者,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桶体3上端安装有一环形弯折件7,环形弯折件7与桶体3配合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5,环形挡水槽5位于平衡环2的下方,或者环形弯折件自身构成所述的环形挡水槽,环形挡水槽位于平衡环的外圈(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八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排水孔6分布于环形挡水槽5的外侧壁51上,优选的,分布于靠近环形挡水槽顶壁52的外侧壁51上;和/或所述的排水孔6分布于环形挡水槽的顶壁52上,优选的,分布于靠近环形挡水槽外侧壁51的顶壁52上。

设于环形挡水槽顶壁52上的排水孔6排水方向向上,排出的水由洗衣机外桶盖阻挡后通过内外桶之间的间隙落入外桶底;设于环形挡水槽外侧壁51上的排水孔6排水方向为水平方向,排出的水由外桶内壁阻挡后通过内外桶之间的间隙落入外桶底。

所述平衡环本体下方设置的挡筋和桶体形成部之间的径向距离为5mm-20mm。

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与相邻排水孔间距的关系满足:1:1-1:10排水孔的直径为3-8mm,两相邻排水孔的间距为5-50mm。

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且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