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824发布日期:2019-02-19 19:1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审美观点的变化,使人们对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差别化、功能化、时尚化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面料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功能性、时尚性面料本身所具有的高附加值也成为我国纺织行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性织物,加快产品创新,是我国纺织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出口,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潮流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对日用品的品质以及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纺织面料的品质及性能。在使用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面料的场所,比如酒吧、宾馆以及幼儿圆等,通过房间温度的改变使得房间内面料的颜色得到改变,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提高趣味性的同时,还具有防火阻燃及预警的功能,提高了公共场所的安全性。而且现有的感温阻燃面料在弹性和防辐射的性能方面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能够使得面料在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防辐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由第一芯纱、第一包覆纤维层、第二包覆层和第一包缠纱组成;所述的第一芯纱为氨纶丝与t400弹性长丝的合股纱;所述的第一包覆纤维层为抗菌纤维;所述的第二包覆纤维层为阻燃纤维;所述的第一包缠纱为感温变色长丝;

所述的纬纱由第二芯纱、第三包覆纤维层、第二包缠纱和第三包缠纱组成;所述的第二芯纱为t400弹性长丝,所述的第三包覆纤维层为包覆于芯纱周围的防辐射纤维;所述的第二包缠纱为螺旋缠绕于第三包覆层外侧的感温变色长丝;所述的第三包缠纱为螺旋缠绕于第三包覆层外侧的抗菌长丝;第二包缠纱与第三包缠纱相间排列;

经纱循环数为7,纬纱循环数均为6,经纱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七经纱;

相对于纬纱而言,第一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浮—沉;第二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浮—沉—浮—浮;第三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第四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浮—浮—沉;第五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浮—沉—浮—浮;第六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浮—浮—沉;第七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感温变色纱线为感温变色涤纶或感温变色丙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感温变色纱线为100d长丝。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纱的密度为200-300根/10cm,纬纱的密度为200-250根/10c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氨纶丝的细度为22-78dtex;所述的t400弹性长丝的规格为dty50d/24f、75d/24f或75d/36f。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第一包覆纤维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的第二包覆纤维层的厚度为0.2-0.3m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抗菌纤维为纳米银抗菌白色涤纶短纤维,细度为1.1d,长度为32mm。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阻燃纤维为阻燃粘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使用的防辐射纤维为镀银短纤维,长度为38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使用了感温变色长丝、弹性长丝、阻燃长丝、抗菌长丝以及镀银纤维作为防辐射纤维,使得该面料在具有感温变色的基础上还具有弹性、阻燃和防辐射的性能。使得该面料具有多种功能,使得面料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经纬纱交织规律;

图2是经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纬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经纱;11-第一芯纱;12-第一包覆纤维层;13-第二包覆纤维层;14-第一包缠纱;2-纬纱;21-第二芯纱;22-第三包覆纤维层;23-第二包缠纱;24-第三包缠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一种具有感温变色效果的阻燃面料,由经纱1和纬纱2交织而成,经纱1的密度为200-300根/10cm,纬纱2的密度为200-250根/10cm。

经纱1循环数为7,纬纱2循环数均为6,经纱1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七经纱。相对于纬纱而言,第一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浮—沉;第二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浮—沉—浮—浮;第三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第四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浮—浮—沉;第五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浮—沉—浮—浮;第六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浮—浮—浮—沉;第七经纱交织点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浮—沉—浮—沉—浮。

在本实施例中,经纱1由第一芯纱11、第一包覆纤维层12、第二包覆层13和第一包缠纱14组成。第一芯纱11为氨纶丝与t400弹性长丝的合股纱,第一包覆纤维层12为抗菌纤维,第二包覆纤维层13为阻燃纤维,第一包缠纱14为感温变色长丝。

在本实施例中,经纱1中所选择的氨纶丝的细度为22-78dtex,本实施例中选择为44dtex。t400弹性长丝的规格为dty50d/24f、75d/24f或75d/36f,本实施例中选择的为75d/24f。氨纶丝与t400弹性长丝的合股纱,捻度为20捻每厘米。

第一包覆纤维层12的厚度为0.1-0.2mm;第二包覆纤维层13的厚度为0.2-0.3mm。阻燃纤维为阻燃粘胶,其细度为1.56dtex,长度为38mm。第二包覆纤维层13外侧包缠的感温变色长丝有4根。

感温变色纱线为感温变色涤纶或感温变色丙纶,本实施例中感温变色长丝为聚丙烯dty80/24f,为热消色型或热发色型,本实施例中选择的是热发色型,其颜色变化为低温时为白色,高温时为天蓝色。感温变色纱线为100d长丝。

纬纱2由第二芯纱21、第三包覆纤维层22、第二包缠纱23和第三包缠纱24组成。第二芯纱21为t400弹性长丝,第三包覆纤维层22为包覆于芯纱周围的防辐射纤维,第二包缠纱23为螺旋缠绕于第三包覆层22外侧的感温变色长丝,第三包缠纱24为螺旋缠绕于第三包覆层22外侧的抗菌长丝。抗菌长丝与感温变色长丝相间排列。

纬纱2中所选择怕氨纶丝的细度为22-78dtex,具体为56dtex。t400弹性长丝的规格为dty50d/24f、75d/24f或75d/36f,具体为75d/36f。纬纱2中所选择的防辐射纤维所为镀银短纤维,长度为38mm,细度为1.1d,长度为32mm。纬纱2中所选择的抗菌长丝为纳米银抗菌白色涤纶长丝dty,细度为75d/72f。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