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670发布日期:2019-03-15 23:4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羽绒纤维是一种天然动物蛋白质纤维,其轻质膨松,透气透湿,保暖效果极佳,常被用于羽绒服饰及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羽绒原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才能作为填充料使用,羽绒毛料要经过清洗、除脂、除臭、消毒、烘干等程序,如果前处理过程处置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羽绒的使用效果。

由于羽绒属于动物质类产品,其本身具有易燃、易虫蛀、易滋生微生物、产品附加值低、养护及洗涤要求高等缺点,如果能对羽绒应用一些处理手段,扬长避短,将会极大的拓宽羽绒制品的使用范围。目前报道的对羽绒进行阻燃、抗菌等处理方法,大多直接将羽绒与处理剂混合进行简单的表面处理,这样处理后产品的效果维持时间短,随着洗涤过程性能会逐渐失效。《羽绒纤维经戊二醛接枝二氰二胺处理后的阻燃性能》一文对羽绒纤维进行阻燃接枝改性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羽绒的阻燃时效,但是接枝的二氰二胺有一定的毒性,直接接触皮肤有危害,实际应用价值偏低。

申请号为cn20161030320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表面交联蚕丝的高透湿羽绒的制备方法,将羽绒进行三步法处理,先利用前处理液对羽绒进行微蚀处理,增加蛋白纤维的偶联反应点,然后进行交联改性处理,以戊二醛作为桥连,将蚕丝接枝到羽绒纤维上,将蚕丝的优点引入羽绒中,最后改性羽绒经后处理液加固处理,赋予羽绒更佳的透气透湿性,弹性佳,不易团聚,柔软亲肤。该发明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工艺简单,高效的将蚕丝的优点衔接到羽绒上,提升羽绒制品的使用体验,增加经济价值,但蚕丝羽绒的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以在专利申请文献“一种表面交联蚕丝的高透湿羽绒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5780501a)”公开的基础上,优化组分、用量、方法等,进一步提高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羽绒进行水洗、除脂、除杂后干燥,随后将羽绒与前处理液按照1:4-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处理10-15h,处理结束后取出水洗3-5次后备用;所述的前处理液是按十二烷基硫酸钠:硫脲:去离子水=0.5:1:80-100的重量比配制而成。(2)将步骤(1)得到的羽绒投入浓度为2-5%、ph值为8-9的戊二醛水溶液中,在55-60℃条件下反应1-1.5h,反应结束后投入蚕丝微粉、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后在60-65℃条件下超声反应2-3h,反应结束后过滤,过滤物在70-80℃条件下热处理1-2h后备用;(3)将步骤(2)的产物投入后处理液中搅拌浸泡1.5-2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5次后烘干即得所述羽绒成品;所述的后处理液为聚季铵盐-6、乙醇、去离子水按照1-1.5:20-40:100-150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比为(4-6):(2-4):(1-3)。

进一步地,所述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的比例为5:3:2。

进一步地,步骤2中将步骤(1)得到的100质量份羽绒投入戊二醛水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投入30-40质量份的蚕丝微粉、4-6质量份干酪素、2-4质量份的细菌纤维素、1-3质量份的聚乳酸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羽绒、戊二醛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5。

进一步地,所述聚乳酸纤维的分子量15000-20000。

进一步地,所述蚕丝微粉的目数为200目以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5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3制得的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显著高于对比例5制得的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数据可见,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在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这是:

本发明先利用前处理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与硫脲一起实现对羽绒进行微蚀处理,增加蛋白纤维的偶联反应点,在交联改性处理过程中以戊二醛作为桥连,将蚕丝接枝到羽绒纤维上,将蚕丝的优点引入羽绒中,再经后处理液中的聚季铵盐-6对接枝部分的活性位点进行去活化效果,从而实现加固处理,赋予羽绒更佳的透气透湿性,弹性佳,不易团聚,柔软亲肤。但是由对比例1可知,只添加上述的蚕丝组分不能实现令人满意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效果,因此申请人通过反复试验,发现添加了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在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推测其可能机理为干酪素是一种蛋白聚合体,具有很好的粘合、光亮性能和各组分的粘合强度,添加到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促进聚乳酸纤维与蚕丝的结合性能,促进两者在羽绒表面的均匀分散,从而提高透气性,且其分散在各组分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柔软性;聚乳酸纤维具有高结晶性,具有良好的阻水性,可以与羽绒改性表面和蚕丝微粉的活性基团进一步反应,均衡各部分的物理性能,避免干酪素的添加导致的过度膨胀,从而能够抑制吸湿性,提高蚕丝微粉的拒水性,从而增加透气性;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质相容性和超精细网状结构,与聚乳酸纤维和干酪素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与聚乳酸纤维和干酪素一起在蚕丝微粉与羽绒之间形成三维状网络结构,增加柔软性和弹性,同时其具有的微观纳米结构,能够形成多尺度的孔道,从而进一步增加整体的透气性。

(3)由对比例6-8的数据可见,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的重量比不在(4-6):(2-4):(1-3)范围内时,制得的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数值与实施例1-3的数值相差甚大,远小于实施例1-3的数值,与现有技术(对比例5)的数值相当。本发明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作为补强体系,

实施例1-3控制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时通过添加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的重量比为(4-6):(2-4):(1-3),实现在补强体系中利用干酪素粘合性,能够促进聚乳酸纤维与蚕丝粘合;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阻水性,均衡各部分的物理性能;与聚乳酸纤维和干酪素一起在蚕丝微粉与羽绒之间形成三维状网络结构,增加柔软性和透气性,使得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构成的补强体系在本发明的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中,提高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羽绒进行水洗、除脂、除杂后干燥,随后将羽绒与前处理液按照1:4-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处理10-15h,处理结束后取出水洗3-5次后备用;(2)将步骤(1)得到的100质量份羽绒投入浓度为2-5%、ph值为8-9的戊二醛水溶液中,羽绒、戊二醛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5,在55-60℃条件下反应1-1.5h,反应结束后投入30-40质量份的蚕丝微粉、4-6质量份干酪素、2-4质量份的细菌纤维素、1-3质量份的聚乳酸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后在60-65℃条件下超声反应2-3h,反应结束后过滤,过滤物在70-80℃条件下热处理1-2h后备用;(3)将步骤(2)的产物投入后处理液中搅拌浸泡1.5-2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5次后烘干即得所述羽绒成品。

步骤1中所述的前处理液是按十二烷基硫酸钠:硫脲:去离子水=0.5:1:80-100的重量比配制而成。步骤3中所述的后处理液为聚季铵盐-6、乙醇、去离子水按照1-1.5:20-40:100-150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聚乳酸纤维的分子量15000-20000。所述蚕丝微粉的目数为200目以上。

实施例1

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羽绒进行水洗、除脂、除杂后干燥,随后将羽绒与前处理液按照1:4.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处理13h,处理结束后取出水洗4次后备用;(2)将步骤(1)得到的100质量份羽绒投入浓度为3.5%、ph值为8.5的戊二醛水溶液中,羽绒、戊二醛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5,在57℃条件下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投入35质量份的蚕丝微粉、5质量份干酪素、3质量份的细菌纤维素、2质量份的聚乳酸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后在63℃条件下超声反应2.5h,反应结束后过滤,过滤物在75℃条件下热处理1.5h后备用;(3)将步骤(2)的产物投入后处理液中搅拌浸泡1.8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4次后烘干即得所述羽绒成品。

步骤1中所述的前处理液是按十二烷基硫酸钠:硫脲:去离子水=0.5:1:90的重量比配制而成。步骤3中所述的后处理液为聚季铵盐-6、乙醇、去离子水按照1.3:30:125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聚乳酸纤维的分子量17000。所述蚕丝微粉的目数为200目以上。

实施例2

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羽绒进行水洗、除脂、除杂后干燥,随后将羽绒与前处理液按照1: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处理15h,处理结束后取出水洗3次后备用;(2)将步骤(1)得到的100质量份羽绒投入浓度为5%、ph值为8的戊二醛水溶液中,羽绒、戊二醛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在55℃条件下反应1.5h,反应结束后投入30质量份的蚕丝微粉、6质量份干酪素、2质量份的细菌纤维素、3质量份的聚乳酸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后在60℃条件下超声反应3h,反应结束后过滤,过滤物在70℃条件下热处理2h后备用;(3)将步骤(2)的产物投入后处理液中搅拌浸泡1.5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5次后烘干即得所述羽绒成品。

步骤1中所述的前处理液是按十二烷基硫酸钠:硫脲:去离子水=0.5:1:100的重量比配制而成。步骤3中所述的后处理液为聚季铵盐-6、乙醇、去离子水按照1:40:100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聚乳酸纤维的分子量20000。所述蚕丝微粉的目数为200目以上。

实施例3

一种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羽绒进行水洗、除脂、除杂后干燥,随后将羽绒与前处理液按照1:4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处理10h,处理结束后取出水洗5次后备用;(2)将步骤(1)得到的100质量份羽绒投入浓度为2%、ph值为9的戊二醛水溶液中,羽绒、戊二醛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在60℃条件下反应1h,反应结束后投入40质量份的蚕丝微粉、4质量份干酪素、4质量份的细菌纤维素、1质量份的聚乳酸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后在65℃条件下超声反应2h,反应结束后过滤,过滤物在80℃条件下热处理1h后备用;(3)将步骤(2)的产物投入后处理液中搅拌浸泡2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后烘干即得所述羽绒成品。

步骤1中所述的前处理液是按十二烷基硫酸钠:硫脲:去离子水=0.5:1:80的重量比配制而成。步骤3中所述的后处理液为聚季铵盐-6、乙醇、去离子水按照1.5:20:150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聚乳酸纤维的分子量15000。所述蚕丝微粉的目数为200目以上。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缺少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缺少干酪素。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缺少细菌纤维素。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缺少聚乳酸纤维。

对比例5

采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表面交联蚕丝的高透湿羽绒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5780501a)”中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干酪素为8份、细菌纤维素为1份、聚乳酸纤维为4份。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干酪素为2份、细菌纤维素为6份、聚乳酸纤维为5份。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的原料中干酪素为2份、细菌纤维素为5份、聚乳酸纤维为6份。

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8制得的产品进行评价,astmd737《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柔软度根据cn1014331b用手感测定器测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5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3制得的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显著高于对比例5制得的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数据可见,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在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这是:

本发明先利用前处理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与硫脲一起实现对羽绒进行微蚀处理,增加蛋白纤维的偶联反应点,在交联改性处理过程中以戊二醛作为桥连,将蚕丝接枝到羽绒纤维上,将蚕丝的优点引入羽绒中,再经后处理液中的聚季铵盐-6对接枝部分的活性位点进行去活化效果,从而实现加固处理,赋予羽绒更佳的透气透湿性,弹性佳,不易团聚,柔软亲肤。但是由对比例1可知,只添加上述的蚕丝组分不能实现令人满意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效果,因此申请人通过反复试验,发现添加了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在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推测其可能机理为干酪素是一种蛋白聚合体,具有很好的粘合、光亮性能和各组分的粘合强度,添加到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促进聚乳酸纤维与蚕丝的结合性能,促进两者在羽绒表面的均匀分散,从而提高透气性,且其分散在各组分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柔软性;聚乳酸纤维具有高结晶性,具有良好的阻水性,可以与羽绒改性表面和蚕丝微粉的活性基团进一步反应,均衡各部分的物理性能,避免干酪素的添加导致的过度膨胀,从而能够抑制吸湿性,提高蚕丝微粉的拒水性,从而增加透气性;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质相容性和超精细网状结构,与聚乳酸纤维和干酪素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与聚乳酸纤维和干酪素一起在蚕丝微粉与羽绒之间形成三维状网络结构,增加柔软性和弹性,同时其具有的微观纳米结构,能够形成多尺度的孔道,从而进一步增加整体的透气性。

(3)由对比例6-8的数据可见,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的重量比不在(4-6):(2-4):(1-3)范围内时,制得的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数值与实施例1-3的数值相差甚大,远小于实施例1-3的数值,与现有技术(对比例5)的数值相当。本发明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作为补强体系,实施例1-3控制加工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时通过添加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的重量比为(4-6):(2-4):(1-3),实现在补强体系中利用干酪素粘合性,能够促进聚乳酸纤维与蚕丝粘合;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阻水性,均衡各部分的物理性能;与聚乳酸纤维和干酪素一起在蚕丝微粉与羽绒之间形成三维状网络结构,增加柔软性和透气性,使得干酪素,细菌纤维素,聚乳酸纤维构成的补强体系在本发明的蚕丝羽绒的生产工艺中,提高蚕丝羽绒的透气性和柔软性。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