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味抗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613发布日期:2019-03-15 23:4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除味抗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纺织品如海藻纤维,已广泛应用于医院、宾馆和家庭等场所的床单、被套、毛巾、餐巾、毛毯、鞋子、沙发布、窗帘布、高性能内衣、卫生防护用品、个人保健用品等领域的产品,人们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其中提高纺织品抗菌性的方法是在纺织过程中加入抗菌剂,以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使纺织品不容易发臭、发霉,且不影响纺织品的韧性和透气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味抗菌剂,组分简单,对皮肤友好,抗菌性能佳,可应用于纺织品如海藻纤维中,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使纺织品不容易发臭、发霉。

一种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所述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

上述除味抗菌剂,改性氧化锌及其中的银离子均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和光催化作用,且附于改性氧化锌颗粒上的银离子可促进氧化锌的光催化活性,两者相互促进,产生活性极强的自由基,对吸附于除味抗菌剂表面的污染物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出去污染物,避免细菌的滋生和增长,与四氧化三铁配合使用,具有强效的抗菌能力和宽广的抑制微生物种类的性能,且组分简单,对皮肤友好;另外海藻酸盐和海藻酸形成稳固的交织网结构,承载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可与纺织品原料,如海藻纤维的生产原料产生良好的连接,不影响纺织品的韧性和透气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改性氧化锌中的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将锌盐溶于水中,获得锌盐溶液;

将含银混合溶液和锌盐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真空干燥,获得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并保温1~3小时,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含银混合溶液和锌盐溶液混合时,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1~5:85~9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氨水的浓度为8%wt~15%w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干燥的温度90℃~105℃下,干燥时间为24小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烧结为自室温逐渐升温至550℃~700℃,并在最高温度保持1~3小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烧结的升温速度为2℃/min~5℃/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10~100nm。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味抗菌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建议的调节进行选择。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味抗菌剂,主要应用于纺织品,添加入纺织原料中,使纺织品具有强效的抗菌效果,不易发臭和发霉。所述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

海藻酸盐可以为海藻酸钠或海藻酸钾。

一个实施例中,改性氧化锌中的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

一个实施例中,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10~100nm。

一个实施例中,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0.08~0.5ml/s的速度滴入硝酸银溶液,生产氢氧化银沉淀,观察沉淀生产的情况,当不再产生沉淀,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然后滴加氨水,一个实施例中,氨水的浓度为8%wt~15%wt,氨水的滴加速度为0.08~0.2ml/s,使可以缓慢溶解氢氧化银沉淀,并掌握沉淀恰好消失的时间点,生产银氨络合物,且稍有银离子电离。

将锌盐溶于水中,获得锌盐溶液。

锌盐可以为硫酸锌或硝酸锌等,锌离子的浓度为0.5~1mol/l。

按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1~5:85~95,将含银混合溶液和锌盐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锌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锌沉淀,继续滴加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取含碳酸锌沉淀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真空干燥,获得前驱体。

具体地,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5~1mol/l,滴加速度为0.2~1ml/s,控制碳酸锌沉淀的生成速度,以将银氨络合离子和银离子包裹入碳酸锌沉淀中,为后续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做基础准备。

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干燥为在温度90℃~105℃下,干燥24小时,主要去除水分,和部分可在此温度可蒸发的组分,避免后续高温烧结形成过多孔隙,干扰氧化锌成型。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并保温1~3小时,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高温烧结可采用电炉进行,烧结完毕后,随炉冷却。

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烧结为自室温逐渐升温至550℃~700℃,并在最高温度保持1~3小时。较优地,高温烧结的升温速度为2℃/min~5℃/min。

上述改性氧化锌通过高温烧结将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它的电子结构是由价电子带和空轨道形成的传导带构成的,当其受到光线照射时,比其禁带宽度(约为3.2ev)能量大的光线被吸收,使价带的电子激发至导带,结果使价电子带缺少电子而产生空穴,形成容易移动且活性很强的电子空穴对。这样的电子空穴对一方面可以在发生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时相互之间又重新结合,可离解成在晶格中自由迁移到晶格表面或其它反应场所的自由空穴和自由电子,并立即被表面基团捕获。通常情况与改性氧化锌表面接触的水会活化,产生表面羟基捕获自由空穴,形成羟基自由基,而游离的自由电子很快会与吸收态氧气结合产生超氧自由基,因而还会将周围的细菌与病毒杀死。

上述除味抗菌剂,改性氧化锌及其中的银离子均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和光催化作用,且附于改性氧化锌颗粒上的银离子可促进氧化锌的光催化活性,两者相互促进,产生活性极强的自由基,对吸附于除味抗菌剂表面的污染物直接进行氧化还原,出去污染物,避免细菌的滋生和增长,与四氧化三铁配合使用,具有强效的抗菌能力和宽广的抑制微生物种类的性能,且组分简单,对皮肤友好。另外,海藻酸盐和海藻酸形成稳固的交织网结构,承载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可与纺织品原料,如海藻纤维的生产原料产生良好的连接,不影响纺织品的韧性和透气性。

上述除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改性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海藻酸盐和海藻酸,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静置,待二者充分相融、气泡完全消失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文件中未具体说明的水,均为去离子水,或纯度高于去离子水的纯水。

以下为实施例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10~60nm。

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以0.1ml/s的速度加入0.5mol/l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8%wt氨水,滴加速度为0.2ml/s,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将硫酸锌溶于水中,获得硫酸锌溶液,锌离子的浓度为1mol/l。

按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2:91,将含银混合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0.5mol/l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滴加速度为1ml/s,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取含碳酸锌沉淀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在温度105℃下真空干燥,干燥24小时,获得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升温速度为4℃/min自室温逐渐升温至550℃,并保温3小时,随炉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

上述除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改性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海藻酸钠和海藻酸,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静置,待二者充分相融、气泡完全消失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30~60nm。

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1mol/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以0.4ml/s的速度加入0.8mol/l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10%wt氨水,滴加速度为0.1ml/s,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将硫酸锌溶于水中,获得硫酸锌溶液,锌离子的浓度为0.8mol/l。

按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4:95,将含银混合溶液和锌盐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1mol/l碳酸钠溶液,滴加速度为0.5ml/s,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取含碳酸锌沉淀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在温度100℃下真空干燥,干燥24小时,获得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升温速度为4℃/min自室温逐渐升温至600℃,并保温3小时,随炉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

上述除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改性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海藻酸钠和海藻酸,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静置,待二者充分相融、气泡完全消失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30~50nm。

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1mol/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以0.1ml/s的速度加入0.2mol/l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8%wt氨水,滴加速度为0.08ml/s,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将硫酸锌溶于水中,获得硫酸锌溶液,锌离子的浓度为1mol/l。

按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1:90,将含银混合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0.5mol/l碳酸钠溶液,滴加速度为0.2ml/s,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取含碳酸锌沉淀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在温度102℃下真空干燥,干燥24小时,获得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升温速度为4℃/min自室温逐渐升温至650℃,并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

上述除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改性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海藻酸盐和海藻酸,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静置,待二者充分相融、气泡完全消失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70~80nm。

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2mol/l氢氧化钾溶液以0.1ml/s的速度加入0.6mol/l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12%wt氨水,滴加速度为0.2ml/s,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将硫酸锌溶于水中,获得硫酸锌溶液,锌离子的浓度为0.8mol/l。

按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5:92,将含银混合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1mol/l碳酸钾溶液,滴加速度为0.5ml/s,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取含碳酸锌沉淀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在温度90℃下真空干燥,干燥24小时,获得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升温速度为2℃/min自室温逐渐升温至700℃,并保温1小时,随炉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

上述除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改性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海藻酸盐和海藻酸,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静置,待二者充分相融、气泡完全消失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除味抗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改性氧化锌含有银离子,银离子嵌入氧化锌的晶格,主要以晶格缺陷形式存在,改性氧化锌和四氧化三铁的粒径为80~100nm。

改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0.2mol/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以0.08ml/s的速度加入0.1mol/l硝酸银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滴加8%wt氨水,滴加速度为0.08ml/s,至沉淀恰好消失,获得含银混合溶液。

将硫酸锌溶于水中,获得硫酸锌溶液,锌离子的浓度为1mol/l。

按银与锌离子的摩尔比为1:85,将含银混合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混合,然后边搅拌,边滴加0.5mol/l碳酸钾溶液,滴加速度为1ml/s,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然后取含碳酸锌沉淀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获得前驱体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然后在温度95℃下真空干燥,干燥24小时,获得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真空条件下高温烧结,升温速度为2℃/min自室温逐渐升温至600℃,并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获得改性氧化锌。

上述除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改性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海藻酸盐和海藻酸,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静置,待二者充分相融、气泡完全消失即可。

取实施例1至5的除味抗菌剂检测各项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由表1的测试结果得出,除味抗菌剂抗菌性能佳,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