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监测的蒸布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0125发布日期:2019-02-19 19:1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实时监测的蒸布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布料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实时监测的蒸布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cn20162010139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闭式蒸汽固色布料染色装置,包括设有进布窗口和出布窗口的密闭式壳体,染池内设有若干导辊,外罩上设有与导辊交错分布的若干下压辊,二次上色室内设置吸附有染料的海绵上色辊,海绵上色辊上方设有可为海绵上色辊提供染料的喷料机构,固色室连接有使其内呈湿蒸汽气氛的蒸汽发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辊上铺设布料,布料安装十分方便,利用海绵上色辊不但能够达到二次上色,而且加大的接触面积,使色彩更加饱满,拟补前序染池上色的不足,利用蒸汽发生器使在固色室中维持饱和蒸汽气氛湿蒸汽,使得上色更加牢固,提高产品品质,同时密闭式壳体的设计,能够避免刺激性气体外泄,达到安全生产。

该申请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但是在申请中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密闭式蒸汽箱中的布料染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实时监测的蒸布箱,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实时监测的蒸布箱。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实时监测的蒸布箱,所述蒸布箱包括箱本体以及沿着箱本体上设置的进布口与出布口,其中,所述箱本体上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箱本体中运行状态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的中心距离基准面的高度在一米至两米的范围内。

所述箱本体上的检测单元至少设有两个。

所述检测单元设有三个,靠近进布口与出布口的箱本体上分别设有一检测单元,在进布口与出布口之间的箱本体上也设有一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于与箱本体的侧壁结合的安装框,安装框沿着箱本体侧壁表面向侧壁内固定。

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有可透视的检测部,检测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检测部与安装框之间设有延伸至箱本体侧壁中的槽环,安装框的内侧与槽环固定连接为一体,槽环内侧与检测部边缘固定形成具有密封性的整体结构。

所述槽环内侧与检测部边缘上固定设有密封环,密封环上设有密封栓。

所述检测部外侧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箱本体内布料的监测器。

所述检测部外侧的箱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检测部的调节部。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测箱体内布料的效果、易于普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蒸布箱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监测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申请中监测器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的蒸布箱,所述蒸布箱100包括箱本体101以及沿着箱本体101上设置的进布口102与出布口103,其中,所述箱本体101上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箱本体101中运行状态的检测单元10,检测单元10的中心距离基准面d的高度d在一米至两米的范围内;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测箱体内布料的效果、易于普及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着箱本体101上设置检测单元10,通过检测单元10对蒸布箱100内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该检测高度适易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当蒸布箱100上的检测单元10设计为透明结构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对箱本体101内的布料进行监测。

参见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实时监测的蒸布箱,所述蒸布箱100包括箱本体101以及沿着箱本体101上设置的进布口102与出布口103,其中,所述箱本体101上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箱本体101中运行状态的检测单元10,检测单元10的中心距离基准面d的高度d在一米至两米的范围内。

检测单元10可以是一个透明的窗口,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的对箱本体101内部的状态进行监测。

检测单元10可以是一个红外线检测器及时的记录布料上的温度,保证箱本体101内部正常稳定的运行。

当然检测单元10也可以是视频监测器,通过视频监测器记录下布料加工的实时过程,并传递至计算机系统当中,进行实时监测。

检测单元10也可以是其他检测元器件等。

基于操作、使用维护的便捷性,检测单元10的中心距离基准面d的高度d在一米至两米的范围内。检测单元10的中心为监测器或窗口的安装位置,沿着基准面d进行定位或安装。操作人员的身高及便于操作的基本范围在一米至两米的范围内,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原理。

基准面d是地面或蒸布箱100安装的基础面,蒸布箱100底部安装时,可以设置在地面上或基础面上。

所述箱本体101上的检测单元10至少设有两个,分别沿着进布口102与出布口103的位置进行分别检测或监测,可以设置在两个位置处,进行检测比对,当然也可以将两个检测单元10设置在同一位置,对同一位置上的状态进行检测取平均值进行布料的运行状态的检测比对。

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案,

所述检测单元10设有三个,靠近进布口102与出布口103的箱本体101上分别设有一检测单元10,在进布口102与出布口103之间的箱本体101上也设有一检测单元10。

沿着进口及出口分别进行检测,并沿着两者之间的位置设置检测器或监测器,可以进行出口与进口位置的比对,也可以沿着进出口的中间位置进行比对,进而保证实时监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所述检测单元10包括用于与箱本体101的侧壁结合的安装框1,安装框1沿着箱本体101侧壁表面向侧壁内固定,为进一步保证检测单元10固定后对内部布料的监测效果,因此沿着安装框1向内部固定,形成充分对其内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监测数值的稳定效果。

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设有可透视的检测部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检测部2可以是耐高温的透明板材,可以采用无机或有机材料制作,其中,采用耐高温玻璃板或耐高温树脂板均可以实现,采用玻璃板易于实现且成本低。

检测部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检测部2与安装框1之间设有延伸至箱本体101侧壁中的槽环11,为进步的保证监测时,能够及时充分的检测到内部状态,因此设置环形结构的槽板。

环状的板体围绕形成圆槽状的结构即槽板,在图2中可知,其向箱本体101内侧壁中凹陷,向内的探测结构。

安装框1的内侧与槽环11固定连接为一体,安装框1为槽环11的边缘用于与箱本体101侧壁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结构,避免箱本体101内部的蒸汽泄露。

槽环11内侧与检测部2边缘固定形成具有密封性的整体结构。为进一步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将检测部2的边缘即玻璃板或树脂板的边缘与槽环11内侧边固定密封,形成一个整体的密封结构,保证监测的同时,密封效果稳定实现。

其中,为更进一步的提高密封的稳定效果,在安装的过程中,设置密封环21设置在槽环11内侧与检测部2边缘上。

所述槽环11内侧与检测部2边缘上采用固定方式设置密封环21,密封环21上设有密封栓22。使用密封栓22将密封环21与槽环11内侧与检测部2边缘三者之间充分固定连接并密封在一起。

所述检测部2外侧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箱本体101内布料的监测器3。当检测部2为透明的窗口时,操作人员在透明窗口的位置不仅可以直接观测,也可以检测的通知监测器进行监测。

所述检测部2外侧的箱本体101上设有用于安装检测部2的调节部4。通过调节部4对检测部2的位置进行设置,保证其稳定的支撑与固定,并可以形成稳定调节与定位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

一种蒸布箱上用的实时监测器,该实时的监测器3使用在蒸布箱100的箱本体101上。

所述监测器3包括用于沿着蒸布箱100外侧向蒸布箱100内部监测布料状态的监测元件31,监测元件31可以是一种检测器,例如红外检测器,也可以是视频监测器等元件。

其中,所述监测元件31外部环设有用于安装监测元件31的防护罩33,采用环绕的方式进行安装,具有较高的防护性及导热性。

防护罩33侧壁上设有用于握置其的手柄32,设置可以握置的手柄32能够充分实现控制与调节的效果。

防护罩33侧壁上还设有调节其角度及位置的调节部4。通过调节部4对其位置进行支撑对其角度进行调节或旋转,充分利用圆球柱状的支撑效果,实现固定性与稳定性。

所述防护罩33呈圆柱状结构,采用空心的圆柱结构易于选材、制造,且稳定性较高。

防护罩33的外侧壁上环形的排列有散热条331。采用环绕的结构,并沿着防护罩33的外侧壁设置多根或多组或多条金属条或导热条,通过散热条331实现稳定的散热效果。

所述手柄32沿着防护罩33侧壁顶部向外侧倾斜延伸形成把手,利用把手拎着防护罩33的位置,通过把手实现操作翻转及调节的效果。

手柄32上设有用于调节监测元件31探测光线的光线开关321。为进一步的提高检测或监测时光照的稳定性,沿着防护罩33设置为具有手电筒结构的探照电筒,利用手柄上的光线开关321,极大提高检测或监测时的稳定及便捷性。

当然也可以将监测元件31单独设置为手电筒或具有光线探测的检测元件或监测元件。

所述调节部4包括由防护罩33侧壁向下延伸的调节轴41,调节轴41为轴体结构,通过该轴体对防护罩33侧壁底部进行插接安装或插接支撑,其中插接方式可以采用直接螺纹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插槽安装的方式。

调节轴41的底部设有金字塔形的调节座42。采用金字塔形的调节座42具有稳定性较强,较为稳固的特点。

所述调节轴41的本体中设有用于调节轴体进行枢转的中转节43。中转节43为铰接或者枢转结构,采用旋转轴插接的旋转效果,实现调节轴41中间位置的固定。

所述调节轴41底部插接在金字塔形调节座42的上端中,沿着金字塔的顶端向下凹陷轴槽,将轴槽插接在其中,并沿着金字塔顶端设置锁位柄即锁柄422,通过锁柄422保证调节轴41底部的稳定安装与固定设置。

调节座42上端还插接有用于固定调节轴41底部的锁柄422。锁柄422设置为横向的插接结构,利用锁柄422将调节轴41底部与金字塔顶端之间锁位固定。

所述调节部4底部的调节座42下设有用于连接蒸布箱100的连接座44,利用金属板状的连接座44对调节座42底部进行固定。

连接座44的横截面呈直角结构,其中,连接座44上端侧壁与调节座42底部固定,调节座42的下侧壁与蒸布箱100的箱本体101表面贴合固定,调节座42侧壁与箱本体101固定的位置处设有定位孔441,通过定位孔441中插接螺栓或铆钉等,实现结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