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蒸机用料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1562发布日期:2018-08-31 20:2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灌蒸机用料筒。



背景技术: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我国古代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灌蒸机的料筒在使用中缺少有效的防止泼洒的装置,会造成污染,其次对剩余的液量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观察,这些都是实际存在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蒸机用料筒,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蒸机用料筒,包括推杆、支架、料筒、料筒口、斜型遮盖、出料斜板、观察窗,所述推杆的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料筒,所述料筒通过支架与推杆接触连接,所述料筒的表面设有料筒口,所述料筒口的侧面设有斜型遮盖,所述料筒口通过斜型遮盖与料筒固定连接,所述斜型遮盖的侧面固定设有出料斜板,所述出料斜板的下方设有观察窗,所述出料斜板、观察窗皆与料筒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料筒的表面固定设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料斜板的侧面固定设有固定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耳的表面固定设有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观察窗为钢化玻璃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一种灌蒸机用料筒可通过在料筒口的表面设置斜型遮盖便于对原料进行遮挡,避免泼洒,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对料筒内部情况进行检查,方便更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蒸机用料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蒸机用料筒示意图。

图中:1推杆、2支架、3料筒、4料筒口、5斜型遮盖、6出料口、7出料斜板、8固定耳、9固定孔、1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蒸机用料筒,包括推杆1、支架2、料筒3、料筒口4、斜型遮盖5、出料斜板7、观察窗10,所述推杆1的下方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上方设有料筒3,所述料筒3通过支架2与推杆1接触连接,所述料筒3的表面设有料筒口4,所述料筒口4的侧面设有斜型遮盖5,所述料筒口4通过斜型遮盖5与料筒3固定连接,所述斜型遮盖5的侧面固定设有出料斜板7,所述出料斜板7的下方设有观察窗10,所述出料斜板7、观察窗10皆与料筒3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料筒3的表面固定设有出料口6,所述出料斜板7的侧面固定设有固定耳8,所述固定耳8的表面固定设有固定孔9,所述观察窗10为钢化玻璃材质,固定耳8的设置便于进行固定,钢化玻璃材质耐久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在推杆1的下方设置带有料筒3的支架2,料筒3的表面设置带有斜型遮盖5的料筒口4,便于对内部颜料进行遮挡,避免翻覆造成的污染,其次在下方设置固定耳8,增加了出料斜板7的连接性,然后设置的观察窗10,便于对内部情况进行查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