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变形的网状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6158发布日期:2018-12-28 19:4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伸变形的网状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受力后可拉伸变形的网状织带。



背景技术:

目前,织带被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成衣、内衣、运动内衣等,其中以服装内衣最为突出。近几年,内衣的创新及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各种各样的内衣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一体成型性、功能性、可调节性、舒适性等高档时尚内衣的纷纷出现,同时带动了织带的创新及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内衣及其它服饰的需求,出现了大量具有不同功能性的织带,所有创新型的织带的出现是对传统内衣织带的一次彻底的革新与改变。其不仅体现在内衣外观的高档时尚、潮流新颖、穿着极为舒适、贴肤、追求符合人体力学的结合外,还在追求生产阶段的一体化织造,摒弃传统手工生产模式的一种变革。

传统开叉带是属于单节点织带,缺点是受力后只有唯一受力中心点且是静止的,拉伸受力后外观缺乏变化且在小开度大角度的拉伸情况下节点处易出现褶皱,这极大地影响了服装的美观也存在着使穿着者走光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伸变形的网状织带,在不同的拉伸张力和不同的角度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几何网状外观的效果,外观奇特新颖,性感而时尚;织带的任意拉伸变形后,具有记忆性功能,符合人体力学,使内衣穿着十分的性感、贴肤、舒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伸变形的网状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开叉段、实体段和边带。

所述开叉段和实体段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相邻的两个实体段间设置至少一个边带。

所述开叉段和实体段依次交替循环编织。

所述开叉段由相邻纬线间隔交替钩编形成,实体段由相邻纬线重叠钩编形成。

所述织带本体为平面型结构、双拉结构或网孔结构,以及有弹性或无弹性的针织或梭织工艺结构。

所述织带本体电子驱动梳栉的钩编机织造而成。

所述开叉段至少与两条边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驱动梳栉的钩编机织造而成,自动化编织,不需要人工编织,一次成型达到网状效果,节省人力成本,且连接位拉伸后不会出现起皱现象;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的拉伸张力和不同的角度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几何网状外观的效果,外观奇特新颖,性感而时尚;织带的任意拉伸变形后,具有记忆性功能,可以非常完美的符合人体力学,使内衣穿着十分的性感、贴肤、舒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纱线编织过程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节点织带的受力简易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三节点织带受力的简化示意图;

附图5为单节点织带受力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伸状态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拉伸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拉伸变形的网状织带,由电子驱动梳栉的钩编机织造而成,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积极式电子输送器控制多条纬线弹力纱在织针平面的针位数中不同跨位移动。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开叉段7、实体段8和边带1,边带起到连接作用。在实际操作时,可以设置一段开叉段和一段实体段,通过编织一体成型。在优选下,通常设置若干段开叉段和实体段,并且开叉段和实体段依次交替循环编织,即按照开叉段、实体段、开叉段、实体段的次序编织形成。实体段即为节点。当该织带在经向、纬向或者经纬向受到不同大小和角度的拉力之后,该织带会呈现出不同的网状外观效果。

利用纬线弹力纱在织针平面的针位数中不同跨位移动来形成实体段和开叉段,相邻纬线的跨位重叠段即为实体段,跨位交错段即为开叉段,即开叉段由相邻纬线交替钩编形成,实体段由相邻纬线重叠钩编形成。如附图2所示,相邻的纬线3和纬线4重叠钩编形成的区域5即为实体段;相邻的纬线3和纬线4交错钩编形成的区域6即为开叉段,通过反复的编织,即形成完整的织带。实体段和开叉段的工艺循环是可以根据最终的网状效果进行任意设计,理论上实体和开叉的循环长度可以是1~∞即无穷大。

此外,所述织带本体为平面型结构、双拉结构或者网孔结构,以及有弹性或者无弹性的针织或梭织工艺结构。

一个织带可由多个基本结构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结构单元由至少两个开叉段和实体段(即节点),两个实体段之间至少一条边带连接。一个开叉段至少有两条边带连接。

织带拉伸后,能够发生任意形变从而形成不一样的网状外观效果,如图四,当拉伸弧度在87°时,其网孔形状较大,如附图6所示,而拉伸弧度在46时,其网孔形状较小,如附图7所示,两种情况下完全呈现不同的网状外观效果;而且在小开度大角度拉伸后,连接位不会出现起皱,外观新颖美观等。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织带本体设置成具有开叉段和实体段的结构,织带在经向、纬向或者经纬向受到不同大小或者角度的力达到平衡之后,其呈现的网状图案是可变的且各节点的位置也是可变的。

通过纬钩装置形成边带,不同纬钩装置可生产不同条数的边带,如3纬钩装置可生产3条边带等。经纱按照一定的工艺规律将相邻边带连接而形成实体段,未连接的部位即为开叉段。

另外,本实用新型织带可以同时承受多个不同方向的外力,并且达到平衡时所有外力对于每一个节点(即实体段),其合力可以分解成FNX与FNY且∑FNX=0;∑FNY=0(N为节点)。并且每一个节点的位移量可以根据弹性变形公式计算所得,即位移量Δ等于其受力乘以弹性系数K,如:Δx=Fx*Kx;Δy=Fy*Ky。具体受力以及位移计算如下:

如附图3所示,对于整条织带而言,其受力可以简化为图4所示,当织带达到受力平衡时,就会满足如下条件:

式中:F1X,F2X,F3X,F4X分别表示力Fn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同理F1y,F2y,F3y,F4y分别表示力Fn在y轴方向上的分量.

对于具体某二相连接的节点,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FN1N2=FN2N1FN1N3=FN3N1FN2N3=FN3N2

而对于单个节点而言,如附图5所示,当织带受力平衡时,就会满足如下条件:

同理可以计算出任意其它节点的受力情况。

对于任意节点的位移也可以通过公式Δx=Fx*Kx;Δy=Fy*Ky计算得出,以节点1为例,其位移ΔN1N3=KN1N3*FN1N3(Δ为位移量、K为弹性系数、F为受力)。

本实用新型织带在经向、纬向或者经纬向受到不同大小或者角度的力达到平衡之后,其呈现的网状图案是可变的且各节点的位置也是可变的。本实用新型织带在小开度大角度的拉伸情况下,节点与边带连接处不容易发生褶皱。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