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张力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6155发布日期:2018-12-28 19:4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张力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张力补偿装置,属于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编机中,纱线随着导纱针进行成圈运动,在纱线运动的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张力不同,如果只使用张力片则无法保证纱线张力稳定,从而影响织布效果,因此需要配置一个张力补偿装置,与主轴运动保持同步,从而控制纱线在成圈不同阶段得到不同的张力补偿,达到纱线稳定;在传统技术中,在给梳栉配置张力补偿装置时一般选用拉簧装置,虽然结构简单实用,但是此组件只能对纱线的垫纱和压纱阶段进行张力补偿,而在纱线横移和成圈时,往往补偿不及时导致漏针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线张力补偿装置,由主机摆轴控制,结合拉簧组件,实现更好地控制纱线张力,不仅可以对纱线在垫纱和压纱阶段进行张力补偿,还可以使纱线在横移和成圈时均得到张力补偿,有效避免漏针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纱线张力补偿装置,包括拉簧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拉簧组件包括扇形链轮、弹簧、链条、拉钩、夹紧块组件以及拉簧调节板,所述扇形链轮通过链条与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和拉钩连接,拉钩固定在夹紧块组件上,拉簧调节板的一端通过销子连接夹紧块组件,拉簧调节板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接杆、接头和传动轴组件;所述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头,两个接头分别连接有接杆调节板,接杆调节板与主机的摆轴连接,接杆调节板通过传动轴组件与拉簧调节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弹簧并排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弹簧的顶端分别通过链条连接一个扇形链轮,每个弹簧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拉钩,多个拉钩固定在同一个夹紧块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拉钩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夹紧块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接杆调节板与传动轴组件的其中一侧的轴连接,所述拉簧调节板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组件的另一侧的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由主机摆轴控制,结合拉簧组件,实现更好地控制纱线张力,不仅可以对纱线在垫纱和压纱阶段进行张力补偿,还可以使纱线在横移和成圈时均得到张力补偿,有效避免漏针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纱线张力补偿装置,包括拉簧组件和传动组件,其中,拉簧组件包括扇形链轮1.1、弹簧1.2、链条1.3、拉钩1.4、夹紧块组件1.5以及拉簧调节板1.6,扇形链轮1.1通过链条1.3与弹簧1.2的顶端连接,弹簧1.2的底端和拉钩1.4连接,拉钩1.4固定在夹紧块组件1.5上,拉簧调节板1.6的一端通过销子连接夹紧块组件1.5,拉簧调节板1.6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传动组件包括接杆2.1、接头2.2和传动轴组件2.5;接杆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头2.2,两个接头2.2分别连接有接杆调节板2.3、2.4,接杆调节板2.3与主机的摆轴连接,接杆调节板2.4通过传动轴组件2.5与拉簧调节板1.6连接。

本实施例中,弹簧1.2并排设置有两个,每个弹簧1.2的顶端分别通过链条1.3连接一个扇形链轮1.1,每个弹簧1.2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拉钩1.4,两个拉钩1.4固定在同一个夹紧块组件1.5上;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意安排几组弹簧1.2,一组也可以,两组以上也可以,每个弹簧1.2的顶端分别通过链条1.3连接一个扇形链轮1.1,每个弹簧1.2的底端分别连接有拉钩1.4,多个拉钩1.4固定在同一个夹紧块组件1.5上。

本实施例中,拉钩1.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夹紧块组件1.5上。

本实施例中,接杆调节板2.4与传动轴组件2.5的其中一侧的轴连接,拉簧调节板1.6的另一端与传动轴组件2.5的另一侧的轴连接。

本实施例在装配时,传动组件置于主机墙板外侧,传动轴组件2.5安装在主机墙板内部,接杆调节板2.3与主机的摆轴连接,接杆调节板2.4与传动轴组件2.5位于主机墙板外侧的轴连接,拉簧组件置于主机墙板内侧,扇形链轮1.1固定在张力片所在的张力杆上,拉簧调节板1.6与传动轴组件2.5位于主机墙板内侧的轴连接;主机机器运行时,摆轴的摆动带动接杆调节板2.3同步摆动,并且通过接杆2.1、接头2.2带动接杆调节板2.4摆动,通过传动轴组件2.5将摆动传输到拉簧调节板1.6上,从而控制拉簧组件的往复运动;本实施例由主机摆轴控制,结合拉簧组件,实现更好地控制纱线张力,不仅可以对纱线在垫纱和压纱阶段进行张力补偿,还可以使纱线在横移和成圈时均得到张力补偿,有效避免漏针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