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管式捻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5852发布日期:2019-03-15 20:3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管式捻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捻股机,具体说是一种高速管式捻股机。



背景技术:

管式捻股机设备一般是由外放线机构、内放线机构、压模机构、校直牵引机构、收线机等组成。而现有管绞机的内放线为在其筒体的外周放线并最终由分线盘集线,由此导致筒体旋转放线的半径大,转速在1200~1500rpm左右,捻股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能有效提高转速达3600 rpm左右,生产效率高的速管式捻股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管式捻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外放线机构、主机机构、压模机构、校直牵引机构和收线机,主机机构包括摇篮组件、同步带轮装置、电机组件、机架、底座、支座,机架经支座安装于底座上,电机组件安装于底座上且经同步带轮装置传动摇篮组件呈旋转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篮组件包括左轴头、筒体、衬套、外放线穿线模、内放线穿线模、右轴头,筒体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右轴头且经左、右轴头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呈在同步带轮装置驱动下旋转状态,筒体内设多道衬套将其分割成多个放置工字轮的内放线腔,左轴头内设有外放线穿线孔,外放线穿线孔一端对应外放线机构,另一端对应筒体外壁上设置的外放线穿线模,任一衬套上均设有对应该衬套前内放线腔中工字轮的内放线穿线孔,任一衬套上的内放线孔均对应该衬套后部的筒体上设置的外放线穿线模,右轴头上设有对应最后一内放线腔中工字轮的内放线穿线孔,左轴头上外放线穿线孔、衬套上内放线穿线孔和右轴头上内放线穿线孔在筒体圆周上角度不同,外放线穿线模、多个内放线穿线模在筒体圆周上轴向平行不干涉,右轴头外接对应外放线穿线模、多个内放线穿线模集合收线的分线盘,分线盘后对应连接至压模机构、校直牵引机构和收线机。

包括两个以上依次连接的摇篮组件,后一摇篮组件上的外放线穿线模对应前一摇篮组件上的外放线穿线模,后一摇篮组件上的内放线穿线模对应前一摇篮组件内放线穿线模,后一摇篮组件内的多个内放线腔对应的内放线穿线模与前一摇篮组件内的内放线穿线模均在圆周方向上平行不干涉,后一摇篮组件内的衬套、右轴头上内放线穿线孔与前一摇篮组件内的衬套、右轴头上内放线穿线孔在圆周方向上角度均不同,最后一摇篮组件的右轴头上开设多个集线孔,集线孔一端对应两个以上依次连接的摇篮组件的内、外放线,另一端对应分线盘,集线孔在右轴头圆周上不干涉。

后一摇篮组件上的外放线穿线模对应前一摇篮组件上的外放线穿线模,前一摇篮组件上的外放线穿线模放线依次经前一摇篮组件右轴头上支撑法兰上穿线孔、后一摇篮组件左轴头上支撑法兰上穿线孔对应后一摇篮组件上的外放线穿线模。

还包括套接于每个摇篮组件筒体右端的穿接内、外放线的大宽模。

本实用新型主机机构中左、右轴头上开设穿线孔,配合筒体内衬套上穿线孔、筒体外穿线模按合适位置不干涉布置,并最终采取右轴头内穿线对应分线盘方式,可直接通过轴承支撑左、右轴头完成筒体旋转,避免外筒体外穿线筒体旋转半径大造成的转速低下问题,整机转速可以提高至3600rp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摇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摇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放线机构1、主机机构2、压模机构3、校直牵引机构4、收线机5、第一摇篮组件6、第一筒体7、第一左轴头8、第一右轴头9、第一外放线穿线孔10、第一衬套11、第一内放线穿线孔12、第一外放线穿线模13、第一内放线穿线模14、第一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15、第一放线腔16、第二摇篮组件17、第二筒体18、第二左轴头19、第二右轴头20、穿线孔21、第二衬套22、第二内放线穿线孔23、第二外放线穿线模24、第二内放线穿线模25、第二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26、第二放线腔27、集线孔28、放线盘29、同步带轮装置30、电机组件31、机架32、底座33、支座34、承接内放线穿线模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3所示:一种高速管式捻股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外放线机构1、主机机构2、压模机构3、校直牵引机构4、收线机5。主机机构包括第一、二摇篮组件6、17、同步带轮装置30、电机组件31、机架32、底座33、支座34,第一、二摇篮组件6、17配置同步带轮装置30、电机组件31、机架32、底座33、支座34,机架经支座安装于底座上,电机组件安装于底座上且经同步带轮装置传动摇篮组件呈旋转状态,第一摇篮组件6包括第一筒体7、第一左轴头8、第一右轴头9、第一衬套11,第一筒体7的两端设有第一左轴头8和第一右轴头9,第一摇篮组件6经第一左轴头8和第一右轴头9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第一左轴头8上设有对应外放线机构1的第一外放线穿线孔10,第一外放线穿线孔与第一筒体外周壁上轴向设置的第一外放线穿线模13对应,第一筒体7内经两个第一衬套11分隔成三个第一放线腔16,三个第一放线腔16内置放线用的工字轮,两个第一衬套11上设有对应其前部放线腔内工字轮放线的第一内放线穿线孔12,第一右轴头上设有对应其前部放线腔内工资轮放线的第一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15,第一筒体外周壁上轴向设有两道分别对应两第一衬套上第一内放线穿线孔12的第一内放线穿线模14,第一内、外放线穿线模平行不干涉,第一外放线穿线孔、第一内放线穿线孔、第一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圆周上角度不同;第二摇篮组件17包括第二筒体18、第二左轴头19、第二右轴头20、第二衬套22、放线盘29,第二筒体18的两端设有第二左轴头19和第二右轴头20,第二摇篮组件17经第二左轴头19和第二右轴头20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同步带轮装置传动第一摇篮组件的第一左轴头和第二摇篮组件的第二右轴头,第一右轴头、第二左轴头上均设置支撑法兰,两支撑法兰上对应设置穿线孔,第一摇篮组件的第一外放线穿线模放线穿过两支撑法兰上穿线孔后对应至第二筒体18上第二外放线穿线模24,第一内放线穿线模、第一油轴承内放线穿线孔放线穿过两支撑法兰上穿线孔后对应至第二筒体18上承接内放线穿线模35,第二筒体18内经两个第二衬套22分隔成三个第二放线腔27,三个第二放线腔27内置放线用的工字轮,两个第二衬套上设有对应其前部放线腔内工字轮放线的第二内放线穿线孔23,第二右轴头上设有对应其前部放线腔内工资轮放线的第二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26,第二筒体外周壁上轴向设有两道分别对应两第二衬套上第二内放线穿线孔的第二内放线穿线模25,第二内、外放线穿线模、承接内放线穿线模35平行不干涉,第一外放线穿线孔、第一内放线穿线孔、第一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第二外放线穿线孔、第二内放线穿线孔、第二右轴头内放线穿线孔圆周上角度不同,上述所有轴头为朝向其连接的筒体方向渐变增大的锥形结构,第二右轴头上第二右轴头内放线穿接孔倾斜延伸至第二右轴头中部后连接轴头前部集线孔28,第一、二摇篮组件的所有内、外放线在第二右轴头上倾斜连接轴头前部集线孔28,集线孔连接分线盘29,分线盘29后续连接压模机构3、校直牵引机构4、收线机5。由于所有穿线均在轴头内,因此在渐变锥形结构的轴头采用轴承支撑时,轴承选用半径小,避免外筒体外穿线筒体旋转半径大造成的转速低下问题,整机转速可以提高至3600rp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