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1486发布日期:2019-05-31 22:4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开幅机。



背景技术:

开幅机是印染行业织物绳状煮练、漂白、染色后脱水、退捻、开幅定型等工艺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可将针织、梭织、编布染色后的织物自动解捻转为平幅状的布。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039734U公开了一种开幅机,包括机架、若干导向辊和置于机架内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有安装于机架上且使布料顺次经过的开幅装置、展开辊和拉紧辊,开幅装置包括支架杆、固定支架杆的转盘和套设于支架杆外的滚筒。布料通过拉紧辊和展开辊被拉紧,支架杆上套设有滚筒,将原本的滑动摩擦改变成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布料受到损伤的可能性。该实用新型使得布料的开幅更加的合理,提高了布料的质量,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但是,脱水后的织物仍具有一定的湿度,而这种开幅机不具备脱水功能,使得织物在通过导向辊传动至开幅装置时比较潮湿,潮湿的织物表面会吸附在开幅装置表面,影响了开幅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幅机,通过挤压装置对织物进行初步挤压,随后通过烘干装置对织物进行烘干,达到使织物脱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开幅机,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支架、用于传动织物且转动连接于支架的传动辊、固定于支架的开幅装置、用于收卷织物且转动连接于支架的收卷辊,支架上固定有带动收卷辊转动的电机,支架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挤压织物内水分的挤压装置和用于烘干织物的烘干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织物连接于传动辊,牵引织物使得织物依次穿过挤压装置、烘干装置和开幅装置,将织物固定缠绕在收卷辊上;

在织物的运动过程中,织物先被挤压装置挤压除去织物内的水分,实现对织物的脱水;

随后织物被烘干装置烘干进一步除去织物内的水分,避免潮湿的织物吸附在开幅装置表面从而影响开幅的质量;最终织物被收卷在收卷辊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挤压装置包括用于挤压织物内水分的第一挤压辊、抵接于第一挤压辊的第二挤压辊,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均转动连接于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在收卷辊的牵引下将穿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的间隙,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将抵紧于织物从而对织物进行脱水处理;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均转动连接于支架,使得对织物的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减小了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与织物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地保护了织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挤压辊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弹性环,第二挤压辊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弹性环,第一弹性环抵紧于第二弹性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在收卷辊的牵引下穿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的间隙时,织物因自身的厚度将使得第一弹性环和第二弹性环被压缩,第一弹性环和第二弹性环因自身的回弹性将抵紧于织物,增大了对织物的挤压力,提高了挤压装置的脱水效果;

同时,第一弹性环和第二弹性环因自身弹性有效地保护了织物,使得织物不易被损坏,且使得挤压装置适用于挤压不同厚度的织物,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环过盈连接于第一挤压辊,所述第二弹性环过盈连接于第二挤压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挤压装置对织物进行挤压脱水时,第一弹性环不易与第一挤压辊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弹性环不易与第二挤压辊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弹性环和第二弹性不易于脱落,保证了挤压装置对织物的挤压脱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烘干装置包括用于烘干织物的烘干管,烘干管的两端均设有开口,烘干管的一端连通有热气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织物经过烘干装置时,织物在收卷辊的牵引下将抵紧于烘干管,热气管道将向烘干管内通入热气,烘干管内的热气将对织物进行烘干处理,避免潮湿的织物吸附在开幅装置表面从而影响开幅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烘干管的内壁包覆有铝箔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箔层的导热性强,使得烘干管内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提高了烘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烘干管设有沿着织物的传动方向设有多个,多个烘干管呈上下交错设置,织物呈波浪形依次绕过多个烘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烘干管对织物进行多次烘干,提高了烘干效果;多个烘干管呈上下交错设置使得织物在通过烘干装置时呈波浪形,增大了织物与烘干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且织物呈波浪形绕过多个烘干管,使得改变了织物的运动方向,织物在收卷辊的牵引下将抵紧于若干个烘干管,织物将被拉紧,使得织物更为平展,避免织物起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烘干装置还包括将织物与烘干管抵紧的抵紧装置,抵紧装置包括连接于支架的固定轴、抵接于烘干管的抵紧筒,抵紧筒转动连接于固定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织物在收卷辊的牵引下经过烘干装置时,织物将穿过烘干管和抵紧筒之间的间隙,抵紧筒将织物抵紧于烘干管,提高了烘干效果;抵紧筒转动连接于固定轴,使得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减小了抵紧筒与织物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地保护了织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轴于抵紧筒的两侧设有抵接于抵紧筒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实现了对抵紧筒的限位,避免抵紧筒沿着固定轴进行轴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轴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块,支架上开设有供固定块滑移的滑槽,固定块上连接有使得抵紧筒抵紧于烘干管的弹簧,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连接于滑槽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织物在收卷辊的牵引下穿过烘干装置时,织物因自身的厚度将使得抵紧筒朝着远离烘干管的方向滑动,同时弹簧将被压缩,织物将从烘干管与抵紧筒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弹簧因自身的回弹性将使得抵紧筒将织物抵紧于烘干管,提高了烘干效果;

固定轴在滑槽内滑移可以调节抵紧筒与烘干管之间的距离,使得烘干装置可适用于烘干不同厚度的织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挤压装置对织物进行初步挤压,随后通过烘干装置对织物进行烘干,达到使织物脱水的目的;

其二,通过弹性环的设置,使得织物在被挤压的同时得以保护,更难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开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挤压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烘干管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抵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21、电机;22、滑槽;3、传动辊;4、开幅装置;5、收卷辊;6、挤压装置;61、第一挤压辊;611、第一弹性环;62、第二挤压辊;621、第二弹性环;7、烘干装置;71、烘干管;711、铝箔层;72、热气通道;73、抵紧装置;731、固定轴;732、抵紧筒;733、限位块;734、固定块;73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开幅机,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固定于底座1的支架2、用于传动织物的传动辊3、固定于支架2的开幅装置4和用于收卷织物的收卷辊5。

支架2上固定有带动收卷辊5转动的电机21,电机21与外部呈电性连接,传动辊3和收卷辊5转动连接于支架2,支架2上固定有用于挤压织物内水分且连接于支架2的挤压装置6和用于烘干织物且连接于支架2的烘干装置7。

将织物绕成盘状并套设于传动辊3上,牵引织物使得织物依次穿过挤压装置6、烘干装置7和开幅装置4,最后将织物固定缠绕在收卷辊5上。

启动电机21,电机21带动收卷辊5旋转,织物被挤压装置6通过挤压除去织物内的水分,并被烘干装置7烘干进一步除去织物内的水分,最终织物被收卷在收卷辊5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挤压装置6包括用于挤压织物内水分的第一挤压辊61和第二挤压辊62,第一挤压辊61和第二挤压辊62的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弹性环611和第二弹性环621,第一弹性环611抵紧于第二弹性环621。第一弹性环611和第二弹性环621的材质均为橡胶。为了减小第一挤压辊61、第二挤压辊62与织物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挤压辊61和第二挤压辊62均转动连接于支架2。

为了避免第一弹性环611和第二弹性环621脱落,第一弹性环611过盈连接于第一挤压辊61,第二弹性环621过盈连接于第二挤压辊62。当挤压装置6对织物进行挤压脱水时,第一弹性环611不易与第一挤压辊61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弹性环621不易与第二挤压辊62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弹性环611和第二弹性不易于脱落且保证了挤压装置6对织物的挤压脱水效果。

如图1和图4所示,烘干装置7包括若干个呈上下交错设置的烘干管71,烘干管71的内壁包覆有铝箔层711,烘干管71的两端均设有开口,烘干管71的一端连通有热气通道72,从而使烘干管71保持较高的温度。

当织物经过烘干装置7时,织物在收卷辊5的牵引下将抵紧于烘干管71,热气通槽72将向烘干管71内通入热气,烘干管71内的热气将对织物进行烘干处理。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烘干装置7的烘干效果,烘干装置7还包括用于将织物抵紧于烘干管71的抵紧装置73,抵紧装置73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2的固定轴731、抵接于烘干管71的抵紧筒732、抵接于抵紧筒732两侧的限位块733,抵紧筒732转动连接于固定轴731,抵紧筒732和烘干管71呈间隙设置,限位块733固定于固定轴731。

为了使得烘干装置7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织物,固定轴731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块734,支架2上开设有供固定块734滑移的滑槽22,滑槽22沿支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块734上连接有使得抵紧筒732抵紧于烘干管71的弹簧735,弹簧735位于滑槽22内且连接于滑槽22的侧壁。

工作过程:启动电机21,电机21带动收卷辊5旋转,织物在收卷辊5的牵引下将从第一挤压辊61和第二挤压辊62之间穿过,织物因自身的厚度将使得第一弹性环611和第二弹性环621被压缩,第一弹性环611和第二弹性环621因自身的回弹性将抵紧于织物,增大了对织物的挤压力,提高了挤压装置6的脱水效果;

随后,当织物在收卷辊5的牵引下经过烘干装置7时,织物将从烘干管71和抵紧筒732之间穿过,织物因自身的厚度将使得抵紧筒732朝着远离烘干管71的方向滑动,同时弹簧735将被压缩,弹簧735使得抵紧筒732和烘干管71夹紧于织物,提高了烘干效果;

在经过烘干装置7时,织物将依次从若干个烘干管71与抵紧筒732之间穿过,织物将被拉紧,使得织物更为平展,避免织物起皱;且此时织物呈波浪形,增大了织物与烘干管7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

最终,织物在通过烘干装置7后将进入到开幅装置4中进行开幅,最终织物被收卷在收卷辊5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