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环保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7632发布日期:2019-10-28 23:2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环保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环保针织布,属于针织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作为生产制造业大国,对于石油制品原料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如果能对废弃的石油化工产品诸如 PET 废料进行回收加工利用,

不但减少了对石油制品原料过度消耗,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我国的消

费结构的改变以及环保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静电现象对于人类生活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害生产生活,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有效释放静电的针织面料来改善这一情况,目前已有一种防

静电针织布,但是该产品结构较为复杂,对于穿着的体验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布料的手感可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手感柔和、耐用度佳的防静电环保针织布,解决了现有防静电针织面料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

案如下:

一种防静电环保针织布,包括相互交织成斜纹组织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

纱和纬纱以三上一下的分布编织而成,所述针织布的面料结构主体侧边设置有

防脱散包角,所述经纱与纬纱组合成上纱层与下纱层,所述经纱包括超柔纱,

所述纬纱包括 RPET 制的弹力包芯纱线,还包括有导电纤维纱线,该导电纤维

纱线从下纱层的外侧面进入下纱层,再通过上、下纱层的内侧面后穿过上纱层,

并从上纱层的外侧面后折返绕过至少 1 根纱线后穿插返回,并按此规律往复穿

插于上下纱层之间,位于所述上、下纱层外侧面一侧表面的导电纤维纱线表面

呈不规则状,所述导电纤维纱线的密度为 64~118 根/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经纱的超柔纱为平纱和蚕丝纺纱,

所述经纱的线密度为 26.7~38.2tex,所述经纱的密度为 374-482 根/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纬纱为 RPET 的包芯氨纶纺纱,

所述纬纱的线密度为 27.8~36.4tex,所述纬纱的密度为 188~228 根/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防脱散包角与针织布面料结构主

体为纺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纤维纱线于上纱层的外侧面

一侧表面的不规则状呈锯齿状,每 10cm 内的锯齿数不少于 25,且锯齿的高度

不超过纱线直径的 1/5。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纤维纱线于下纱层的外侧面

一侧表面的外表呈光滑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本身由超柔纱与 RPET 组合而成,RPET 的

含量最多可达 40%,并可对静电电荷进行快速散逸,同时兼具绿色环保、柔和

手感以及安全耐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结构交织规律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经纱 1、纬纱 2、上纱层 3、下纱层 4、导电纤维纱线 5、防脱散包角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

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

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

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

“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一种防静电环保针织布,包括相互交织成斜纹组织的经纱 1 和纬纱 2,所述经纱 1 和纬纱 2 以三上一下的分布编织而成,所述针织布的面料结构主体侧边设置有防脱散包角 6,所述经纱 1 与纬纱 2 组合成上纱层 3与下纱层 4,所述经纱 1 包括超柔纱,所述纬纱 2 包括 RPET 制的弹力包芯纱线, RPET 含量不超过面料成分的 40%,还包括有导电纤维纱线 5,该导电纤维纱线5 从下纱层 4 的外侧面进入下纱层 4,再通过上、下纱层的内侧面后穿过上纱层3,并从上纱层 3 的外侧面后折返绕过至少 1 根纱线后穿插返回,并按此规律往复穿插于上下纱层之间,正如图 1 中,导电纤维纱线 5 的黑色部分指示的为在下纱层 4 一侧的走线,白色部分为在上纱层 3 一侧的走线,位于所述上纱层 3外侧面一侧表面的导电纤维纱线 5 表面呈不规则状,即图中白色走线部分所示,所述导电纤维纱线 5 的密度为 64~118 根/10cm。

需要指出的是,RPET 虽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但是优选状态下,最多不应该超过面料成分的 40%,才能确保整体面料的柔软性能,此外,也不应低于 20%,优选为 37%。优选的,所述经纱 1 的超柔纱为平纱和蚕丝纺纱,平纱与蚕丝纺纱比例为3:2.5,所述经纱的线密度为 26.7~38.2tex,所述经纱的密度为 374-482 根/10cm。

优选的,所述纬纱 2 为 RPET 的包芯氨纶纺纱,所述纬纱的线密度为

27.8~36.4tex,所述纬纱的密度为 188~228 根/10cm。

优选的,所述防脱散包角 6 与针织布面料结构主体为纺织连接,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虽然采用了上、下纱层的双层结构,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若

只有单个纱层,按照穿插双层纱层的原理穿插单纱层去对导电纤维纱线 5 进行

走线一样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纱线 5 于上纱层 3 的外侧面一侧表面的不规则状呈锯齿状,每 10cm 内的锯齿数不少于 25,且锯齿的高度不超过纱线直径的 1/5,此举一是保证锯齿数量,令静电能够快速散逸,二是让导电纤维纱线 5 的外表面不会影响面料整体的外观手感,三是确保导电纤维纱线 5 的强度不受影响。

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纱线 5 于下纱层 4 的外侧面一侧表面的外表呈光滑状。

本实用新型每生产 1 吨面料够降低 PET 废料消耗至少 500kg,并且本身面料的柔软度性能与超细针织类面料持平甚至更优,并且与现有的再生涤纶面料相比,正常使用的使用寿命延长至 8-12 倍,因此对环境保护以及生产利用而言具有极佳的现实意义。

结合图 2 所示,而根据电学原理,电荷在尖锐表面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因此散逸速度要远远大于光滑表面时候的情况,反过来说,电荷在光滑

表面容易聚集,因此用上纱层作为衣物外侧,而下纱层作为衣物内侧的时候,

位于下纱层外表面一侧的导电纤维纱线会从人体吸收产生的电荷,并通过电荷

运动作用,从位于上纱层外表面一侧的锯齿状表面散逸到空气中,从而消除人

体的电荷积聚现象,避免了静电的产生,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说明了上纱层 3 一侧外表面的导电纤维纱线 5 外观为锯齿状,下纱层 4 一侧外表面

的导电纤维纱线5 外观为光滑状,但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上、下纱层如果正

反交换后使用,那么实际上来说,上、下纱层的功能就调换,也可以按照实际

情况改变导电纤维纱线 5 不同外观状态的走线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使用

需求,换句话说,并没有改变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

用新型的静电处理解决方案无疑更为简单且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

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