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7172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验布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验布机。



背景技术:

验布机是服装行业生产前对棉、毛、麻、丝绸、化纤等特大幅面、双幅和单幅布进行检测的一套必备的专用设备,验布机的作业方法是提供验布的硬件环境,连续分段展开面料,提供充足光源,操作人员靠目力观察,发现面疵点和色差。但现有的验布机多采用在底部安装光源,导致正向的光线不足,进而影响检验质量,同时检验完毕的布匹可能由于机械运行不当导致布匹产生褶皱,影响美观,并且受验后的布匹需经人工二次复卷,浪费人力,降低生产效率,增大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验布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验布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布料进口,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检验台,所述机架上并且从右至左依次安装有进料装置、验布装置和复卷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滚轴,所述滚轴通过皮带连接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

所述验布装置包括验布壳、光源、透光板、下压辊轴和第二电机,所述验布壳的内部和透光板的下方均安装有光源,所述验布壳的出口下设置有下压辊轴,并且下压辊轴通过皮带与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

所述复卷装置包括第三电机、主动轴、熨平盒、从动轴和卷布轴,所述熨平盒设置在下压辊轴的下方,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连接主动轮,并且主动轮通过布匹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上方的检验台一侧通过固定机架安装有卷布轴。

所述布料进口通过转向轴连接进料装置的进口,所述进料装置的出口连接验布装置的进口,并且验布装置的出口连接复卷装置的进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与机架之间均设置有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滚轴、下压辊轴、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表面均包裹有糙面橡胶。

优选的,所述卷布轴的两端设置限位凸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验布机,采用在验布壳内部三面安装光源,将验布壳内部全方位照亮,不会产生阴影面而影响检验质量,同时利用下压辊轴配合内部安装有发热丝的熨平盒将布匹熨平拉直,不会产生褶皱等,提高美观性,并且在装置的尾部安装有复卷装置,可以将受检好的布匹自动卷起,无需人工再次复卷,节约了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布料进口、3检验台、4进料装置、41第一电机、42滚轴、5验布装置、51验布壳、52光源、53透光板、54下压辊轴、55第二电机、6复卷装置、61第三电机、62主动轴、63熨平盒、64从动轴、65卷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验布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布料进口2,机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检验台3,机架1上并且从右至左依次安装有进料装置4、验布装置5和复卷装置6,进料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1和滚轴42,滚轴42通过皮带连接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

验布装置5包括验布壳51、光源52、透光板53、下压辊轴54和第二电机55,验布壳51的内部和透光板53的下方均安装有光源52,采用在验布壳51内部三面安装光源,将验布壳51内部全方位照亮,不会产生阴影面而影响检验质量,验布壳51的出口下设置有下压辊轴54,并且下压辊轴54通过皮带与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电机55输出轴连接,同时利用下压辊轴54配合内部安装有发热丝的熨平盒63将布匹熨平拉直,不会产生褶皱等,提高美观性。

复卷装置6包括第三电机61、主动轴62、熨平盒63、从动轴64和卷布轴65,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55和第三电机61与机架之间均设置有减震垫,熨平盒63设置在下压辊轴54的下方,第三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连接主动轮62,并且主动轮62通过布匹连接从动轮64,滚轴42、下压辊轴54、主动轴62和从动轴64的表面均包裹有糙面橡胶,从动轮64上方的检验台3一侧通过固定机架安装有卷布轴65,卷布轴65的两端设置限位凸环,并且在装置的尾部安装有复卷装置6,可以将受检好的布匹自动卷起,无需人工再次复卷,节约了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的成本。

布料进口2通过转向轴连接进料装置4的进口,进料装置4的出口连接验布装置5的进口,并且验布装置5的出口连接复卷装置6的进口。

工作原理:布匹从布料进口2进入进料装置4,再通过验布装置5检验布匹的质量,再通过熨平盒63将布匹熨平拉直,最后利用复卷装置6将受检好的布匹自动卷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