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布料纺织生产的热定型拉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3332发布日期:2019-05-24 20:2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布料纺织生产的热定型拉伸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布料生产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布料纺织生产的热定型拉伸机。



背景技术:

布料在纺织生产流程的后端,一般都要进行加热拉伸操作,以使得布料具有稳定的形状,达到定型效果,避免在后续使用中容易出现褶皱回缩等问题,现有的加热拉伸操作一般通过带加热灯的两端固定撑开结构来实现。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上述加热撑开结构存在布料两端固定结构稳定性差,布料取放操作难度大,以及加热灯位置不可调,最终造成热定型不均匀,周边布料加热程度不够的问题。

专利公告号为cn206858841u,公告日为2018.01.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纤维布料生产用热定型拉伸机,包括工作箱和四组支架,工作腔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加热器;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前螺纹管、两组前螺纹杆、两组前夹板、两组后螺纹管、两组后螺纹杆和两组后夹板,两组前放置槽内部均设置有前滚珠轴承,两组后放置槽内部均设置有后滚珠轴承;还包括支撑板、电机、传动轴、两组支柱和两组滑轮;工作腔内底侧壁前后向设置有两组滑槽,还包括两组滑块。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热定型拉伸机存在加热位置固定,布料加热不均匀,整体热定型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布料纺织生产的热定型拉伸机,其能通过在加热用腔体内设置发热灯、布料张紧单元、灯体安装单元以及电磁排斥单元的方式,达到发热灯对布料进行全面加热定型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布料拉伸结构合理有效,拉伸稳定性高,布料取放方便,发热灯滑动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对布料的加热定型位置覆盖全面,以及布料整体热定型拉伸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布料纺织生产的热定型拉伸机,包括加热用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内并用于照射加热布料的发热灯,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两个内侧面上并用于从两侧夹紧所述布料的两个布料张紧单元,两端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两个内侧面上端部分并用于所述发热灯安装和滑动位置调节的灯体安装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灯体安装单元上并通过磁力排斥进而推动所述灯体安装单元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发热灯相对于所述布料加热位置的电磁排斥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布料张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内侧面上的安装柱,开孔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的下磁铁块,用于在所述下磁铁块上表面上夹紧所述布料的上磁铁块,以及螺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并通过向两侧旋转推进所述下磁铁块方式以用于张紧所述布料的螺接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灯体安装单元包括两端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内侧面上的安装柱,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且下表面设有所述发热灯的滑动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电磁排斥单元形成排斥磁场的永磁铁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灯体安装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的异于设置所述电磁排斥单元一侧位置处的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动块上并用于在向着所述电磁排斥单元一侧推动所述滑动块的顶起弹簧,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下表面上并用于向所述发热灯供电的第一直流干电池。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磁排斥单元包括设置所述安装柱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用腔体内的电磁铁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柱外侧端下表面上并用于向所述电磁铁部供电的第二直流干电池,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外侧端上表面上并通过调节所述电磁铁部上电流大小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电磁铁部对所述永磁铁环排斥推动力大小进而调节所述发热灯加热位置的电阻调节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磁铁部包括套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的环状芯体,设置在所述环状芯体外环面上的螺旋槽,以及绕制在所述螺旋槽上并用于在通电后排斥顶起所述永磁铁环的螺线圈,所述螺线圈与所述第二直流干电池以及电阻调节部串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阻调节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表面上的铰接柱,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铰接柱上端的倾斜板,设置在所述倾斜板活动端上的导电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并通过所述导电块在其上竖向滑动接触导电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电磁铁部上电流大小的导电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阻调节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铰接柱的铰接轴和所述倾斜板的铰接安装孔上并用于倾斜固定所述倾斜板的扭簧,设置在所述倾斜板下表面上并通过被向上顶起进而调节所述导电块在所述导电板上接触导电位置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直流干电池和所述电磁铁部之间电阻大小的顶起弧形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表面上并通过与所述导电板插接安装方式以用于竖向固定所述导电板的两个水平插接柱,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水平插接柱上并通过顶起所述导电板方式以用于紧密接触所述导电块和所述导电板的包膜绝缘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阻调节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表面上并通过与所述顶起弧形板的弧形面相互推挤方式以用于间隔向上顶起所述导电块的旋转扇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扇叶的减速电机,以及向所述减速电机供电的第三直流干电池。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阻调节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板下表面上的永磁铁条,设置在所述顶起弧形板上并通过在所述永磁铁条上磁力吸引并滑动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导电块与所述导电板接触阻值的最小值和调节区间的永磁铁块,螺接设置在所述水平插接柱外侧端上并通过限位固定并调节所述导电板水平向位置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导电块与所述导电板接触阻值的最大值和调节区间的调节螺栓。

本发明通过在加热用腔体内设置发热灯、布料张紧单元、灯体安装单元以及电磁排斥单元的方式,达到发热灯对布料进行全面加热定型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布料拉伸结构合理有效,拉伸稳定性高,布料取放方便,发热灯滑动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对布料的加热定型位置覆盖全面,以及布料整体热定型拉伸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阻调节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导电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导电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以及附图4所示,一种用于布料纺织生产的热定型拉伸机,包括加热用腔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11内并用于照射加热布料12的发热灯13,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11两个内侧面上并用于从两侧夹紧所述布料12的两个布料张紧单元1,两端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11两个内侧面上端部分并用于所述发热灯13安装和滑动位置调节的灯体安装单元2,以及设置在所述灯体安装单元2上并通过磁力排斥进而推动所述灯体安装单元2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发热灯13相对于所述布料12加热位置的电磁排斥单元3。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布料张紧单元1用于有效张紧所述布料12,保证布料拉伸待加热的效果,而所述灯体安装单元2本身具有用于所述发热灯13滑动位置调节的效果,保证所述发热灯13对所述布料12具有加热全面、直接加热位置覆盖彻底的优点,使得所述布料12的侧边也可以被加热到,保证热定型的全面性,而最终的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与所述灯体安装单元2之间具有排斥磁场,且排斥磁力的大小可调,以排斥磁力为驱动力控制滑动所述发热灯13,避免了直接手动滑动所述发热灯13的繁复操作,保证滑动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持续方便的优点。

所述布料张紧单元1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11内侧面上的安装柱101,开孔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01上的下磁铁块102,用于在所述下磁铁块102上表面上夹紧所述布料12的上磁铁块103,以及螺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01上并通过向两侧旋转推进所述下磁铁块102方式以用于张紧所述布料12的螺接环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磁铁块102与所述上磁铁块103之间的吸引夹紧力,保证所述布料12的两端固定作用,所述螺接环104向两侧推动所述下磁铁块102,最终保证张紧作用,张紧强度足够且适宜才能保证加热定型操作的高效性。

所述灯体安装单元2包括两端设置在所述加热用腔体11内侧面上的安装柱201,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上且下表面设有所述发热灯13的滑动块202,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块202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形成排斥磁场的永磁铁环203。所述灯体安装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的异于设置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一侧位置处的固定板204,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4和所述滑动块202上并用于在向着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一侧推动所述滑动块202的顶起弹簧205,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块202下表面上并用于向所述发热灯13供电的第一直流干电池206。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包括设置所述安装柱201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用腔体11内的电磁铁部301,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外侧端下表面上并用于向所述电磁铁部301供电的第二直流干电池30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外侧端上表面上并通过调节所述电磁铁部301上电流大小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电磁铁部301对所述永磁铁环203排斥推动力大小进而调节所述发热灯13加热位置的电阻调节部3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部301通电生磁,排斥推动所述永磁铁环203,排斥力与所述顶起弹簧205的弹力之间相互较量,所述电磁铁部301电流增大、磁场强度增大后,所述顶起弹簧205被压缩,所述发热灯13边加热边远离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一侧滑动,反之则靠近所述电磁排斥单元3一侧滑动,最终使得所述发热灯13在所述布料12的各处均有直射加热效果,相较于现有方式的中部固定加热模式,本实施例中的热定型结构具有加热均匀全面的优点。

所述电磁铁部301包括套接固定在所述安装柱201上的环状芯体301a,设置在所述环状芯体301a外环面上的螺旋槽,以及绕制在所述螺旋槽上并用于在通电后排斥顶起所述永磁铁环203的螺线圈301c,所述螺线圈301c与所述第二直流干电池302以及电阻调节部303串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线圈301c具有电生磁效应,所述螺旋槽仅用于轴向固定所述螺线圈301c,避免所述螺线圈301c在所述环状芯体301a上出现滑动脱落现象。

所述电阻调节部303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上表面上的铰接柱303a,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铰接柱303a上端的倾斜板303b,设置在所述倾斜板303b活动端上的导电块303c,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上并通过所述导电块303c在其上竖向滑动接触导电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电磁铁部301上电流大小的导电板303d。所述电阻调节部3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铰接柱303a的铰接轴和所述倾斜板303b的铰接安装孔上并用于倾斜固定所述倾斜板303b的扭簧303e,设置在所述倾斜板303b下表面上并通过被向上顶起进而调节所述导电块303c在所述导电板303d上接触导电位置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直流干电池302和所述电磁铁部301之间电阻大小的顶起弧形板303f,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上表面上并通过与所述导电板303d插接安装方式以用于竖向固定所述导电板303d的两个水平插接柱303g,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水平插接柱303g上并通过顶起所述导电板303d方式以用于紧密接触所述导电块303c和所述导电板303d的包膜绝缘弹簧303h。所述电阻调节部3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201上表面上并通过与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的弧形面相互推挤方式以用于间隔向上顶起所述导电块303c的旋转扇叶303k,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扇叶303k的减速电机303m,以及向所述减速电机303m供电的第三直流干电池303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调节部303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所述导电块303c上设有导线,所述导电板303d上端设有导线,所述导电块303c向上旋转翘起时,所述导电板303d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增大,所述螺线圈301c上的电流增大、排斥磁场增大,所述发热灯13被向远离所述电阻调节部303一侧推动进行该侧的直射加热定型,反之则所述发热灯13向着所述电阻调节部303一侧滑动,进行这一侧的直射加热定型,最终保证热定型的全面性,因此所述导电板303d与所述导电块303c之间的接触位置能最终反馈到所述发热灯13的加热位置,保证所述热定型拉伸机中的加热位置具有无需触碰调节、自动化程度高,往复调节简单方便的多重优点;

第二,所述旋转扇叶303k旋转过程中,弧形端面与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的弧形下表面相互接触推挤,所述旋转扇叶303k旋转越过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一次,则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最终连带所述导电块303c被向上顶起,所述导电板303d与所述导电块303c之间完成一次阻值减小操作,并通过自重落下,回复阻值相对较大的初始,保证所述螺线圈301c具有一个电流、磁场增大的过程,该过程中排斥磁力增大,并足以推动所述发热灯13,配合所述顶起弹簧205,最终完成所述发热灯13的一次完整的来回往复运动,保证热定型的两侧全面性;

第三,所述扭簧303e倾斜支撑所述倾斜板303b,使得所述导电板303d与所述导电块303c之间具有一个阻值最大值,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被顶起然后落下后,阻值是先变小再变大的过程,保证充分排斥推动所述永磁铁环203;

第四,所述包膜绝缘弹簧303h用于在所述导电块303c上压紧所述导电板303d,保证两种有效接触导电,避免出现断路问题。

所述电阻调节部3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板303b下表面上的永磁铁条303p,设置在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上并通过在所述永磁铁条303p上磁力吸引并滑动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导电块303c与所述导电板303d接触阻值的最小值和调节区间的永磁铁块303q,螺接设置在所述水平插接柱303g外侧端上并通过限位固定并调节所述导电板303d水平向位置方式以用于调节所述导电块303c与所述导电板303d接触阻值的最大值和调节区间的调节螺栓303r。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线圈301c的作用是充分且适宜地排斥顶起所述永磁铁环203,使得所述顶起弹簧205被压缩再回弹,在所述布料12上方的完整区间内都进行有效直射加热定型效果,因此所述螺线圈301c的电流大小及该电流大小下的持续时间是排斥推动力的作用关键,即电流太大了,容易在所述顶起弹簧205回弹后所述永磁铁环203撞击所述环状芯体301a,太小了也使得所述顶起弹簧205带动所述发热灯13的往复滑动长度不够,因此所述螺线圈301c上的电流大小及保持时间是最终所述发热灯13往复大范围加热定型的关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永磁铁块303q向着所述倾斜板303b的铰接部位在所述永磁铁条303p上滑动时,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相对提早地被所述旋转扇叶303k顶起,所述螺线圈301c上的电流相对提早地增大,所述顶起弹簧205的往复间隔周期变短,反之则所述螺线圈301c相对滞后地使得电流增大;而所述调节螺栓303r向内压紧所述导电板303d后,所述导电块303c与所述导电板303d初始接触位置就下移了,电阻最大值就增大了,而且顶起后也会相对较早地出现断路线性,所述螺线圈301c相对较早地失去排斥磁力,反之则与上述相反。

最终的,所述顶起弧形板303f与所述调节螺栓303r两种的位置调节,最终效果是要保证:

第一,所述发热灯13被尽可能长的两侧滑动,且不撞击所述环状芯体301a,不过度压缩所述顶起弹簧205;

第二,所述发热灯13跟随所述顶起弹簧205在一个震幅结束后,随即进行下一个排斥顶起周期,避免两个周期出现间隔,及避免所述发热灯13在中部过长时间的照射加热定型;

第三,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灯13往复滑动过程中,中部的布料相对于两侧,势必会受到更多的加热照射,这可以通过多层布料叠加,上层布料两侧拉线设置,且越往上布料越短、越集中在中部,使得多层布料呈中间厚、两边薄形状的方式,以符合滑动加热效果,保证所有布料加热充分且适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