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丝光后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0615发布日期:2019-06-26 00:0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丝光后保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丝光后保湿装置。



背景技术:

绞纱从丝光机中进行丝光并取出后,仍然带有较高浓度的碱液,又由于丝光过程是间歇式的加工过程,丝光后的绞纱要放置一定时间,待积累到所需要的生产量后才能一次性转移到下道工序,丝光后的绞纱在等待过程中的必须保持湿润,以防止绞纱中的纱线被风干、出现碱斑,进而导致染色不均匀和光泽暗淡。

为了防止纱线被风干,通常的做法有:1.将丝光好的纱线,堆放在水车中,工人不定期用水管对水车里的丝光纱线浇水;这种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质量很难保证;另外,浇水时,水管在丝光纱线表面直接冲,会造成冲到水的地方碱液浓度降低,冲不到的地方碱液浓度高,而且冲不到的地方纱线就容易被风干;2.将丝光后的纱线浸泡在水车里,通过隔绝空气的方式,防止风干;位于底部的纱线完全浸在水里,位于最上方的部分纱线很容易暴露在空气中,另外,底部的纱线虽放置在水中,但被上层纱线压紧,使得水很难进入纱线内部,导致与水直接接触的纱线表面碱液被冲淡,而绞纱内部的纱线碱液浓度仍旧较高,这样就导致绞与绞之间,或者同一绞纱的不同部位的碱液浓度不同,染色时就会出现绞差或者绞花;上述两种做法都无法实现纱线的均匀保湿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绞纱长时间的均匀保湿效果以防止出现风干的现象,同时保证了绞纱上碱液浓度的一致性,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操作简易,空间利用率高的纱线丝光后保湿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线丝光后保湿装置,包括底板、侧板、后板、万向轮、挂纱棒、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喷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后侧侧面之间固定有竖直分布的后板,所述后板的下侧固定在底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底板的下平面四个转角处均固定有一个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还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每个所述侧板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一凹槽和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六个等间距且平行分布的挂纱棒,每个所述挂纱棒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板组合,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组合均包括两个竖直分布的第一限位板,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侧均固定在第一凹槽的下侧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也设置有五个等间距且平行分布的挂纱棒,每个所述挂纱棒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板组合,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组合均包括两个竖直分布的第二限位板,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侧均固定在第二凹槽的下侧内壁上,位于两个之间的六个所述挂纱棒与位于两个第二凹槽之间的五个挂纱棒相互间隔分布;每个所述侧板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喷雾组件。

优选地,所述喷雾组件包括支架、气缸、牵引杆、摆动管、销钉、喷头、软管和托块;所述支架固定在侧板的外壁上方后侧,所述支架的上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所述托块固定在侧板的前端上侧侧面上,所述托块中穿插连接有可滑移且横向分布的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后端固定在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牵引杆的下侧设置有两个摆动管,每个所述摆动管的中部均通过一个销钉连接在侧板的上侧,每个所述摆动管中均设置有一个软管,每个所述摆动管的下侧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喷头,多个所述喷头均与软管相连且均设于侧板的内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摆动管的外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牵引杆的下侧。

优选地,所述摆动管的上侧中部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销钉的下端分别向下穿过两个摆动管中的滑槽并均固定在侧板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上侧和第一凹槽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a与挂纱棒端部的外径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板上侧和第二凹槽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b与挂纱棒端部的外径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挂纱棒垂直悬挂绞纱,避免绞纱被压迫,使得水雾能渗透绞纱的内部的每根纱线,同时又合理排布了上下两层的绞纱,提高了本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本发明的喷雾组件能大面积且均匀的喷洒软水,从而实现了绞纱长时间的均匀保湿效果,防止出现风干的现象,且保证了绞纱上碱液浓度的一致性,防止染色时出现绞差或者绞花现象;最后,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操作简易,适合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前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挂纱棒的分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纱线丝光后保湿装置,包括底板1、侧板2、后板15、万向轮3、挂纱棒4、第一限位板5、第二限位板6和喷雾组件;底板1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侧板2,两个侧板2的后侧侧面之间固定有竖直分布的后板15,后板15的下侧固定在底板1的上平面上,底板1的下平面四个转角处均固定有一个万向轮3;底板1的上平面上还开设有多个透水孔101,每个侧板2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一凹槽21和一个相互对称且横向分布的第二凹槽22;两个第一凹槽21之间设置有六个等间距且平行分布的挂纱棒4,每个挂纱棒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板组合,每个第一限位板组合均包括两个竖直分布的第一限位板5,每个第一限位板5的下侧均固定在第一凹槽21的下侧内壁上;两个第二凹槽22之间也设置有五个等间距且平行分布的挂纱棒4,每个挂纱棒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板组合,每个第二限位板组合均包括两个竖直分布的第二限位板6,每个第二限位板6的下侧均固定在第二凹槽22的下侧内壁上,位于两个之间的六个挂纱棒4与位于两个第二凹槽22之间的五个挂纱棒4相互间隔分布;第一限位板5上侧和第一凹槽21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a与挂纱棒4端部的外径相互配合;第二限位板6上侧和第二凹槽22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b与挂纱棒4端部的外径相互配合;每个侧板2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喷雾组件,喷雾组件包括支架7、气缸8、牵引杆9、摆动管10、销钉11、喷头12、软管13和托块14;支架7固定在侧板2的外壁上方后侧,支架7的上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气缸8,气缸8的伸缩端横向向前设置,托块14固定在侧板2的前端上侧侧面上,托块14中穿插连接有可滑移且横向分布的牵引杆9,牵引杆9的后端固定在气缸8的伸缩端上,牵引杆9的下侧设置有两个摆动管10,每个摆动管10的中部均通过一个销钉11连接在侧板2的上侧,每个摆动管10中均设置有一个软管13,每个摆动管10的下侧均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喷头12,多个喷头12均与软管13相连且均设于侧板2的内侧;每个摆动管10的外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牵引杆9的下侧,摆动管10的上侧中部开设有滑槽1001,两个销钉11的下端分别向下穿过两个摆动管10中的滑槽1001并均固定在侧板2的上侧。

使用时,在每个挂纱棒4上均套上多个绞纱16,然后再将挂纱棒4的两端均插入到两个均第一凹槽21中并贴着第一凹槽21的上侧内壁向后移动,当挂纱棒4移动到对应的两个第一限位板组合上方后,下放挂纱棒4,使得挂纱棒4的两端均插入在两个第一限位板5之间,接着,上层的其他的五个挂纱棒4也按此方法放入到两个第一凹槽21之间;同理,下层的五个挂纱棒4也按此方法放入到两个第二凹槽22之间;这样的话上层的六个挂纱棒4与下层的五个挂纱棒4相互错开,使得每个挂纱棒4上的绞纱16也都相互错开;接着将软管13的一端接上水箱,水箱中盛有软水,软水进入软管13中并从多个喷头12中出来向下喷洒,同时驱动气缸8的伸缩端往复伸缩,进而借助牵引杆9带动两个摆动管10的外端来回移动,从而借助两个销钉11分别带动两个摆动管10的内端来回摆动,进而带动多个喷头12沿弧形轨迹来回摆动,从而将软水大面积且均匀的喷洒在绞纱16上,由于下层的绞纱16与上层的绞纱16相互交错,所以,喷洒出来的软水喷雾能利用间隙下落到下层的绞纱16上;喷洒在绞纱16上方的水由于重力向下流动到绞纱16的底部,最后滴落在底板1上,这样的话,绞纱16的表面都有水流经,保持了碱液浓度相同;同时,绞纱16竖直垂落且处于松散状态,水雾会进入绞纱16内部,使得绞纱16内部也有水流经;滴落在底板1上的水滴汇聚后通过透水孔101排出到外部;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能防止挂纱棒4的位置发生移动;托块14能较好的支撑住牵引杆9的另一端,万向轮3的设置方便了本装置的移动;使用软水能避免水滴堵住透水孔101。

本发明利用挂纱棒4垂直悬挂绞纱16,避免绞纱16被压迫,使得水雾能渗透绞纱16的内部的每根纱线,同时又合理排布了上下两层的绞纱16,提高了本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本发明的喷雾组件能大面积且均匀的喷洒软水,从而实现了绞纱16长时间的均匀保湿效果,防止出现风干的现象,且保证了绞纱16上碱液浓度的一致性,防止染色时出现绞差或者绞花现象;最后,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操作简易,适合大面积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