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及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7722发布日期:2019-11-13 01:2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及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及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滚筒洗衣机为前开式门体,洗衣机生产厂商为了美化洗衣机的门体或者使一些功能显示在门体上,就需要使用导线将电流从洗衣机控制板上导引至洗衣机门体上的用电组件上。

由于用电组件主要起显示功能,一般情况下会将用电组件安装在门体上,进而通电显示;因为用户在使用时要打开洗衣机门体放入衣物,若将连接用电组件和洗衣机控制板上的导线直接连接会影响门体的开合,因而,在制造洗衣机时会将导线穿过门体与洗衣机前板的连接部位,连接部位通过铰链连接,洗衣机门体绕连接处做旋转运动,从而开合洗衣机门体,当洗衣机门体闭合时,洗衣机门体紧扣在洗衣机前板上。

由于频繁地开合洗衣机,或者洗衣机运转时使得导线缠绕,这些都容易造成导线破损,进而会影响门体供电。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及滚筒洗衣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门体与洗衣机的控制板之间需要设置导线,导线通过门体与前板的连接部位,容易造成导线破损,进而会影响门体供电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其中,包括:前板,以及与所述前板连接的门体;所述前板上设置有电磁发射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电磁发射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磁接收器;当所述电磁发射器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门体上的电磁接收器在电磁感应作用下通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发射器上设置有发射线圈,所述电磁接收器上设置有与发射线圈相适配的接收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持槽,所述第一卡持槽中卡持有所述电磁发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上开设有第二卡持槽,所述第二卡持槽中卡持有所述电磁接收器。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连接有控制板,所述电磁发射器与所述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上设置有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电磁接收器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为显示装置或环形灯管。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上设置有凹陷的连接部,所述门体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电磁发射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接收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接收线圈相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线接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滚筒洗衣机,其中,所述滚筒洗衣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包括:前板,以及与所述前板连接的门体;所述前板上设置有电磁发射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电磁发射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磁接收器;当所述电磁发射器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门体上的电磁接收器在电磁感应作用下通电。本发明通过设置电磁发射器与电磁接收器,所述电磁发射器与控制板连接,使得电磁发射器中产生电流,所述电磁接收器的位置与电磁发射器的位置相对设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能够电磁接收器中产生电流,进而通过导线将电磁接收器与电子装置连接,实现电子装置通电,进而实现了能够实现洗衣机的门体和前板之间不需要导线连接就可以通电,提升了用户体验感,避免了频繁更换连接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中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所用电磁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电磁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门体;2、前板;3、电磁发射器;4、电磁接收器;5、第一卡持槽;6、第二卡持槽;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滚筒洗衣机门体1通电结构,包括:前板2,以及与所述前板2连接的门体1;所述前板2上设置有电磁发射器3,所述门体1上与所述电磁发射器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磁接收器4;当所述电磁发射器3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门体1上的电磁接收器4在电磁感应作用下通电。

已知的是,现有的滚筒洗衣机的门体1与前板2铰接连接,与前板2连接的部位还包括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上设置有电路板等控制电路,能够实现用户操作控制板上的按键时,相应地,所述控制板上的按键传送电信号控制与洗衣机上的的显示部件或者功能部件工作,以此实现洗衣机运转。

进一步地,在前板2上设置电磁发射器3,所述电磁发射器3便可以直接与洗衣机上的控制板组件通过导线连接,从而实现电磁发射器3通电。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电磁发射器3上设置有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是可以导电的,且形成闭合回路,当所述电磁发射器3通电后,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所述电磁发射器3周围会产生磁场。

图4所示的电磁发射器3也设置了连接导线的连接部7,以及与前板2结构相适配的凸起结构,方便电磁发射器3安装在前板2上。

相应地,在所述门体1上,且与所述电磁发射器3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电磁接收器4,所述电磁接收器4与电磁发射器3的发射线圈相对。当门体1关合时,所述门体1在铰链的作用下紧扣在洗衣机前板2上,此时,所述电磁接收器4与所述电磁发射器3位置完全正对。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电磁接收器4上设置有发射线圈,当门体1处于关合状态时,由于所述电磁发射器3通过导线与控制板连接引入电流,进而电磁发射器3的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又由于所述电磁接收器4与所述电磁发射器3位置正相对,所述电磁接收器4上又设置了可以导电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处于变化的磁场中会使得其内部的电子发生定向移动,进而产生电流。优选地,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1上设置有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电磁接收器4通过导线连接。通过使用导线连接,可以将所述电磁接收器4中的电流传送到电子装置上,从而实现电子装置供电,以实现电子装置相应的功能。

具体地,当所述门体1关合时,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流,进而实现所述电子装置供电;当所述门体1打开时,由于所述电磁接收器4的接收线圈不处于所述电磁发射器3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中,故而所述电磁接收器4的接收线圈中不会产生电流,所述电子装置中便不会导入电流,不能正常工作。因而实现了通过电磁发射器3和电磁接收器4的电磁感应原理,当门体1关闭时,所述电子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当门体1打开时,所述电子装置不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的电子装置为较小功率的用电器件,优选地,所述电子装置为显示装置,比如计数器、显示屏等,也可以是环形灯管,环形灯管的大小可根据门体1的空间而设置。可以理解的,本发明中的电子装置并不限于上述举例,凡是本发明中所述接收电磁器产生的电流,能够满足电子装置正常工作的,都可以用于本发明中。并且,所述电子装置的数量并不做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为多个电子装置时,所述多个电子装置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为实现所述电磁发射器3固定在所述前板2上,本发明在所述前板2上开设有第一卡持槽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卡持槽5中卡持有所述电磁发射器3。图6是所述电磁发射器3安装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由于所述电磁发射器3上的凸出部分与所述第一卡持槽5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电磁发射器3放置在所述第一卡持槽5中时,会紧贴着所述第一卡持槽5的内表面,并不会脱落。进一步地,为使所述电磁发射器3安装更牢固,不易产生位置偏移,可设置螺钉螺孔连接,也可以铆接,还可以设置通孔,利用胶水粘接等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所述前板2上设置有凹陷的连接部7,所述门体1与所述连接部7相适配,所述电磁发射器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7上。具体地,所述连接部7与洗衣机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卡持槽5设置在所述连接部7上,所述电磁发射器3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槽5上时,所述电磁发射器3上未接触所述第一卡持槽5的部位会对应地嵌入所述门体1的部位。

为实现所述电磁接收器4固定在所述门体1上,本发明在所述门体1上开设有第二卡持槽6,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卡持槽6中卡持有所述电磁接收器4。图5是所述电磁接收器4安装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接收器4可卡持在所述门体1开设的第二卡持槽6中,并不会脱落。进一步地,为使所述电磁接收器4安装更牢固,不易产生位置偏移,也可设置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方式包括:螺钉螺孔连接,也可以铆接,还可以设置通孔,利用胶水粘接以及焊接等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接收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接收线圈相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线接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其中,所述滚筒洗衣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滚筒洗衣机门体通电结构及滚筒洗衣机,包括:前板,以及与所述前板连接的门体;所述前板上设置有电磁发射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电磁发射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磁接收器;当所述电磁发射器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门体上的电磁接收器在电磁感应作用下通电。本发明通过设置电磁发射器与电磁接收器,所述电磁发射器与控制板连接,使得电磁发射器中产生电流,所述电磁接收器的位置与电磁发射器的位置相对设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能够电磁接收器中产生电流,进而通过导线将电磁接收器与电子装置连接,实现电子装置通电,进而实现了能够实现洗衣机的门体和前板之间不需要导线连接就可以通电,提升了用户体验感,避免了频繁更换连接导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