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真丝绉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06010发布日期:2020-02-22 03:3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真丝绉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层真丝绉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真丝面料,由于真丝具有柔软的特性,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100%真丝的服装,档次高,亲肤性好,特别受人喜爱。但是100%真丝的面料存在一个不足,即面料虽然顺滑,但是弹性不足,单层面料无法形成凸皱感。多层面料结合虽然能形成凸皱感但是后期加工过程比较复杂,不利于生产。而且面料上质感单一,无法做到同一个面料在手感上和视觉上都兼顾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双层真丝绉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真丝绉,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该面料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该平变组织结构内包括交织点区域和通络区域,位于通络区域内的面料包含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是分开独立的两层面料,位于交织点区域内的面料为上层和下层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层面料;所述的通络区域内的上层和下层的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的交织点区域内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结构,经纱和纬纱均为100%真丝。

优选的,所述交织点区域内的纬纱数量为8-24根,通络区域内的纬纱数量为24-64根。

优选的,该面料的经纱包括a、b二种,该面料的牵经顺序,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经纱排列顺序为:一根a纱、一根b纱交错排列,该面料的纬纱均为c纱。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于所述a、b二种经纱规格如下:

a:3/20/22d/s厂丝,即该种经纱为三股支数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强捻;

b:2/20/22d/s厂丝,即该种经纱为二股支数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低捻。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c纱的规格为:1/20/22d/s厂丝,即该种经纱为一股支数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中捻。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包括经纱56根,纬纱68根,且该经纱56根、纬纱68根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该面料的组织结构包括从左往右的八条五十上十八下的经面组织,八条十八上五十下的纬面组织,二十条五十一上十七下的经面组织,二十条十七上五十一下的纬面组织,前述八条五十上十八下的经面组织与八条十八上五十下的纬面组织交错设置,二十条五十一上十七下的经面组织与二十条十七上五十一下的纬面组织交错设置;通络区内,第奇数条经纱与第奇数条纬纱交织形成该面料的上层,第偶数条经纱与第偶数条纬纱交织形成该面料的下层;交织点区域内,所有经纱与所有纬纱均交织在一起,形成交织区域。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该面料的组织结构由经纱56根与纬纱68根交织而成,其中从左往右的第一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二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二下一上,第二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一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二下二上二下,第三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一下,第四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二下二上,第五根至第十六根经纱上的组织点循环重复第一根至第四根经纱上的组织点;第十七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二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十八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一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二下,第十九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第二十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第二十一根至第五十六根经纱的组织点循环重复第十七根至第二十根上的组织点。

优选的,面料的成品重量为13±0.5m/m。

一种双层真丝绉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1)采用厂丝作为原料,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成坯绸;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时,经纱穿棕采用十二片棕分区顺穿法,交织区域内的经线从左往右在第9片至第12片棕之间依次采用顺穿法进行穿棕,通络区域内的经线从左往右在第1片至第8片总之间依次采用顺穿法进行穿棕;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的过程中,该面料的上机张力为50±5g;该成品绸的织缩率为6.12±0.2%。

2)将坯绸进行脱胶处理;

3)印花或染色工艺;

4)落水漂洗,下水温度为60±5℃;

5)将坯绸进行预缩工艺,预缩时,采用的压力为3-7公斤蒸气压,速度为每分钟3-7米;

6)预缩后,进行定型工艺,定型温度为140-175℃,速度为每分钟7-13米;

7)烘干,烘干温度为90-95℃,烘干时间为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100%真丝面料,用料成分单一,保证了面料的舒适性和亲肤性的同时,通过组织结构的排列,形成交织点区域和通络区域,通络区域内,面料分成上下两层,交织点区域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层面料,并且利用上下层之间不同的伸缩性差异,布面形成凸皱感(泡泡绉样)。利用加强捻和加低捻的不同,造成了面料两面光泽感的差异,一面为哑光面,一面为亮光面。本面料的整体手感柔软舒适,且具有弹性,面料的纹理立体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织结构及纱线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穿棕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织结构35-68行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织结构1-34行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该面料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该平变组织结构内包括交织点区域和通络区域,位于通络区域内的面料包含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是分开独立的两层面料,位于交织点区域内的面料为上层和下层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层面料;所述的通络区域内的上层和下层的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组织结构,所述的交织点区域内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结构,经纱和纬纱均为100%真丝。

本实施例中,所述交织点区域内的纬纱数量为8-24根,通络区域内的纬纱数量为24-64根。

本实施例中,该面料的经纱包括a、b二种,该面料的牵经顺序,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经纱排列顺序为:一根a纱、一根b纱交错排列,该面料的纬纱均为c纱。

本实施例中,于所述a、b二种经纱规格如下:

a:3/20/22d/s厂丝,即该种经纱为三股支数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强捻;

b:2/20/22d/s厂丝,即该种经纱为二股支数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低捻。

本实施例中,c纱的规格为:1/20/22d/s厂丝,即该种经纱为一股支数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中捻。

捻度在1-8t之间为低捻,捻度在8t以上至20t之间为中捻,捻度在20t以上为强捻,该面料在织造的过程中,经纱分别为加强捻和加低捻,纬纱只有一种加中捻的规格,因为加强捻和加低捻纱线伸缩率不同,上下两层之间的收缩率不一样,且设有交织区域,所以在通络区域内,面料的上下两层会形成凸皱感。而且加强捻的纱线会呈现哑光色,而加低捻的纱线相对于加强捻的纱线而言,光泽度更好,所以就形成了该面料上下两层的光泽度不同,一面呈哑光色,另一面呈亮光色。

本实施例中,每个平变组织结构包括经纱56根,纬纱68根,且该经纱56根、纬纱68根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

本实施例中,该面料的组织结构包括从左往右的八条五十上十八下的经面组织,八条十八上五十下的纬面组织,二十条五十一上十七下的经面组织,二十条十七上五十一下的纬面组织,前述八条五十上十八下的经面组织与八条十八上五十下的纬面组织交错设置,二十条五十一上十七下的经面组织与二十条十七上五十一下的纬面组织交错设置;通络区内,第奇数条经纱与第奇数条纬纱交织形成该面料的上层,第偶数条经纱与第偶数条纬纱交织形成该面料的下层;交织点区域内,所有经纱与所有纬纱均交织在一起,形成交织区域。

本实施例中,该面料的组织结构由经纱56根与纬纱68根交织而成,其中从左往右的第一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二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二下一上,第二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一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二下二上二下,第三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一下,第四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二下二上,第五根至第十六根经纱上的组织点循环重复第一根至第四根经纱上的组织点;第十七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经纱二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十八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一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二下,第十九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第二十根经纱上的组织点为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三下一上;第二十一根至第五十六根经纱的组织点循环重复第十七根至第二十根上的组织点。

本实施例中,面料的成品重量为13±0.5m/m。

一种双层真丝绉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1)采用厂丝作为原料,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成坯绸;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时,经纱穿棕采用十二片棕分区顺穿法,交织区域内的经线从左往右在第9片至第12片棕之间依次采用顺穿法进行穿棕,通络区域内的经线从左往右在第1片至第8片总之间依次采用顺穿法进行穿棕;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的过程中,该面料的上机张力为50±5g;该成品绸的织缩率为6.12±0.2%;

2)将坯绸进行脱胶处理;

3)印花或染色工艺;

4)落水漂洗,下水温度为60±5℃;

5)将坯绸进行预缩工艺,预缩时,采用的压力为3-7公斤蒸气压,速度为每分钟3-7米;

6)预缩后,进行定型工艺,定型温度为140-175℃,速度为每分钟7-13米;

7)烘干,烘干温度为90-95℃,烘干时间为5分钟。

由于该面料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所以织造过程中采用相对较为简单的分区顺穿法,降低了纺织工的穿棕工作复杂程度,穿棕后可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坯布下机后采用机械化预缩定型,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预缩是采用蒸气压制,在加捻的作用下,面料的纬向发生收缩,每个一定的经纱之后就会产生皱纹纹理,由于捻度的不同,上下两层的伸缩性就不同,形成凸皱感;定型是对产生皱纹纹理的面料进行定型工作,防止其变形,提高面料的稳定性;由此,坯布织造后不需要进行化学后整理工艺,保持了面料的天然性,防止由化学后整理原料残留在坯布上,导致皮肤过敏的情况出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