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1842发布日期:2020-07-24 16:5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服用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一般针织内衣面料吸湿性较好,但运动后湿透时不易干,且易粘身。为此,人们一直在开发专门的运动型针织内衣面料。现有技术在开发导湿快干的针织面料中,通过对疏水性纱线开发导湿功能,采用疏水性纱线和亲水性纱线分别编织在织物两面,使汗珠在疏水性纱线线圈的一面快速扩散,然后由另一面的亲水性纱线线圈吸附,在织物外层表面易于挥发,实现导湿快干。这种织物在一定的出汗程度条件下,效果良好,但当出汗量较多,面料湿透而一时尚不干时,还是湿而贴身感觉不舒服。因此,对于健身运动服类的迎合出汗较多场合的健身运动针织内衣,既需要汗水在面料上快速扩散,然后被吸附到面料外层而挥发,又要避免湿透面料粘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开发健身运动针织内衣面料,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导湿快干且避免湿透面料粘身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原理是:在现有技术的一面为疏水型结构一面为亲水型结构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基础上,通过将每一面的单一结构改为双重结构或多重结构,实现了在导湿快干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专门的不粘身功能。即疏水的一面配置为纤维表面带沟槽的导湿涤纶线圈和拒水性好的粗旦涤纶长丝的较凸出的线圈的构成的双重结构,以较凸出的拒水性好的线圈均匀的点状分布,来防止汗湿后粘身;在亲水的一面配置为导湿涤纶/棉混纺纱线圈和棉纱线圈的不同吸湿功效线圈构成的双重结构,在面料外层形成不同的吸湿湿润,与拒水性好的线圈相邻的外层亲水线圈湿润度较低有利于拒水性好的线圈较干而起好防止粘身作用,另外或者再增加一个表面刷绒成微绒的结构,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使亲水层吸湿的水分更易从表面挥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由疏水性纱线和亲水性纱线编织而成的双面纬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纱线为涤纶长丝和导湿涤纶变形长丝两种纱线构成,所述涤纶长丝的单纤细度为3d以上,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的纤维表面具有沟槽;所述亲水性纱线为棉/涤混纺纱和棉纱两种纱线构成,所述棉/涤混纺纱中的涤纶纤维的表面具有沟槽;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面为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和涤纶长丝线圈构成;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由所述棉/涤混纺纱线圈和棉纱线圈构成,内侧面的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横列的线圈间的浮线到外侧面的所述棉纱线圈上集圈且形成集圈网眼。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涤纶长丝线圈与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的数量之比为1:3。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面以第一线圈横列均为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其第二线圈横列由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和所述涤纶长丝线圈一隔一交替配置,与第一线圈横列线圈一一对应串套;其第三线圈横列均为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与第二线圈横列线圈一一对应串套;其第四线圈横列由所述涤纶长丝线圈和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一隔一交替配置,但两种线圈的位置与第二线圈横列互换,并与第三线圈横列线圈一一对应串套;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的线圈横列数和每个线圈横列的线圈数均与所述的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面的相同,其奇数线圈横列均为所述棉/涤混纺纱线圈,其偶数线圈横列均为所述棉纱线圈;所述双面纬编织物两面的线圈横向错开半个线圈宽度,内侧面的所述偶数线圈横列上每两个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间的浮线到外侧面的对应线圈横列的所述棉纱线圈上集圈且形成集圈网眼。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表面具有微绒毛。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棉/涤混纺纱中的涤纶纤维横截面为w形、十字形或六角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棉/涤混纺纱和所述棉纱的纱线细度相同,均为36-42英制支数。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为纤维横截面为w形、十字形或六角形的dty长丝,其细度为75-100d。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涤纶长丝为fdy长丝,细度和孔数为120d/36f或150d/48f。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涤纶长丝比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粗50-60%。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所述亲水性纱线为棉/涤混纺纱的涤纶纤维混纺比为20-35%。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采取了多重差别化的导湿结构包括:面料内侧面的涤纶长丝线圈,在面料中疏水性最好,对汗水具有拨水功效,让水珠流向周围线圈;面料内侧面的纤维表面带沟槽的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其疏水性次之,吸入汗水扩散开来,本身不吸收,但沟槽和缝隙有水分导向面料外侧面的亲水性线圈;面料外侧面的棉/涤混纺纱线圈,是亲水性线圈,由于与内侧面线圈存在疏水性和吸水性差异,吸收里面线圈上的水分,同时又有一定的导湿功效,使水分均匀分布,有利快干;面料外侧面的棉纱线圈,经筒子纱亲水处理,是面料中亲水最好,最湿润的部段,能比相邻的棉/涤混纺纱线圈吸收更多的水分;面料外侧面表层的微绒毛,为亲水性线圈上的微绒毛,与空气接触多,加快水分挥发促进面料快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内侧面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上外侧面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2-涤纶长丝线圈,3-棉纱线圈,4-棉/涤混纺纱线圈,5-集圈网眼,6-微绒毛。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其由疏水性纱线和亲水性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疏水性纱线为涤纶长丝和导湿涤纶变形长丝两种纱线;所述的涤纶长丝的单纤细度为3d以上,单纤细度粗比细的疏水性好,长丝比导湿变形长丝的疏水性好;所述导湿涤变形长丝的纤维表面具有沟槽,能在织物中形成毛细管效应,形成导湿功效;所述涤纶长丝比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粗50-60%,部分粗的涤纶长丝的线圈2易凸出在织物表面,有利于织物与肌肤形成点接触。所述针织面料纬编双面织物,两面由不同的纱线分别编织疏水线圈的内侧面和亲水线圈的外侧面;所述亲水性纱线为棉/涤混纺纱和棉纱两种纱线,用于形成两种不同吸湿功效。所述亲水性纱线为棉/涤混纺纱的涤纶纤维混纺比为20-35%,所述混纺的涤纶纤维的表面具有沟槽的导湿涤纶短纤维,这种混纺纱吸湿性不及棉纱,但兼具导湿性。

如图2-3所示,所述针织面料的织物结构为双面纬编织物,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面为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的线圈1和涤纶长丝的线圈2构成,以两种不同疏水型纱线的线圈构成织物的一面,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导湿效果好,用于将汗水在其纱线中扩散开来,供织物外层的亲水型纱线吸附和挥发,而所述涤纶长丝线圈2更疏水。所述涤纶长丝线圈2与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数量之比为1:3,使少量的、不连续的、凸出的涤纶长丝线圈2形成织物与肌肤的点接触。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由所述棉/涤混纺纱线圈4和棉纱的线圈3构成,在织物外层的不同吸湿、导湿功效的不同湿润区域。所述的内侧面的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横列的线圈间的浮线到外侧面的棉纱线圈3上集圈,把织物两面连接起来,集圈还形成集圈网眼5,增加织物的透气性。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面料的织物编织结构如下: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面以第一线圈横列由所述的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和所述涤纶长丝线圈2一隔一交替配置,其第二线圈横列全部是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与第一线圈横列线圈一一对应串套;其第三线圈横列由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和所述涤纶长丝线圈2一隔一交替配置,但两种线圈的位置与第一线圈横列的互换;其第四线圈横列全部是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1,与第三线圈横列线圈一一对应串套,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的线圈横列数和每个线圈横列的线圈数都与所述的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面的相同,其奇数线圈横列均为所述的棉/涤混纺纱线圈4,其偶数线圈横列均为所述棉纱线圈3,所述双面纬编织物两面的线圈横向错开半个线圈宽度。一面的偶数线圈横列上每两个涤纶变形长丝线圈2间的浮线到另一面的对应线圈横列的棉纱线圈3上集圈,把织物两面连接起来。所述双面纬编织物以四个线圈横列一个循环。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内侧的一面用作针织内衣面料的里面。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用作针织内衣面料的外面。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避免湿透面料粘身,增加均匀点状分布的拒水性好的涤纶长丝线圈与肌肤的接触程度,减少其它线圈与肌肤的接触程度,采取了涤纶长丝比相邻线圈的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粗50-60%,使涤纶长丝线圈凸出;采取织物两面的奇数线圈横列不连接,偶数线圈横列以集圈紧密连接,使涤纶长丝线圈所在的奇数线圈横列的线圈凸出;采取奇数线圈横列的所述的涤纶长丝线圈的线圈长度大于所述的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线圈的,使涤纶长丝线圈凸出。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使所述的涤纶长丝线圈更干燥,采用涤纶长丝,采用单纤细度为3d以上的涤纶长丝,采用经筒子纱拒水处理的涤纶长丝,采用涤纶长丝线圈所在的奇数线圈横列的外侧面为有一定导湿作用的棉/涤混纺纱线圈4,无涤纶长丝线圈2的偶数线圈横列的外侧面为经筒子纱亲水处理的最湿润的棉纱线圈3,采用涤纶长丝线圈2所在的奇数线圈横列另一面没有连接。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双面纬编织物的外侧面表面具有微绒毛6,所述棉/涤混纺纱中的涤纶纤维横截面为w形、十字形或六角形。所述棉/涤混纺纱和所述棉纱的纱线细度相同,均为36-42英制支数。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为纤维横截面为w形、十字形或六角形的dty长丝,其细度为75-100d。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涤纶长丝为fdy长丝,细度和孔数为120d/36f或150d/48f。所述涤纶长丝比所述导湿涤纶变形长丝粗50-60%。所述亲水性纱线为棉/涤混纺纱的涤纶纤维混纺比为20-3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采用双面纬编织物构,内侧面是两种疏水性纱线线圈,外侧面是两种亲水性纱线线圈。

按照面料设计,以色织面料来选择纱线,经纱线处理,编织成织物和织物后整理,最终形成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选择纱线为:两种疏水性纱线分别是75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作为导湿涤纶变形长丝和120d/36f的fdy长丝作为涤纶长丝,两种亲水性纱线分别是42英支的精梳棉纱和42英支的棉/涤混纺纱混纺比80:20,其中的涤纶短纤维截面为十字形。四种纱线分别经筒子纱染色染成浅灰色,然后对其中的120d/36f的fdy长丝的筒子纱进行拒水处理和对42英支的精梳棉纱的筒子纱进行亲水处理。

编织采用德乐up472型双面纬编大圆机,针筒直径34英寸,机号28,实际使用编织系统80路。每10路为一个编织循环,第1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将75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2路由针盘的高锺针将120d/36f的fd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3路由针筒针将42英支的棉/涤混纺纱编织成圈;第4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和高锺针将75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由针筒针集圈;第5路由针筒针将42英支的棉纱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6路由针盘的高锺针将75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7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将120d/36f的fd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8路由针筒针将42英支的棉/涤混纺纱编织成圈;第9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和高锺针将75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由针筒针集圈;第10路由针筒针将42英支的棉纱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

其中,第1、6路编织的120d/36f的fdy长丝的线圈长度要长于第2、7路编织的75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的线圈长度,120d/36f的fdy长丝的线圈凸出于织物内侧面的一面。织物再经整理,包括织物外侧面表面刷绒整理形成外表面微绒以及热定型,最终形成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具有多重导湿功效,适应性广,特别是当面料完全汗湿时,防止面料粘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健身运动衫,设计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健身运动服,采用双面纬编织物构,内侧面是两种疏水性纱线线圈,外侧面是两种亲水性纱线线圈。

按照面料设计,以色织面料来选择纱线,经纱线处理,编织成织物和织物后整理,最终形成一种导湿快干针织面料。选择纱线为:两种疏水性纱线分别是100d/48f的coolmax的dty长丝作为导湿涤纶变形长丝和150d/48f的fdy长丝作为涤纶长丝,两种亲水性纱线分别是36英支的精梳棉纱和36英支的棉/涤混纺纱混纺比80:20,其中的涤纶短纤维截面为十字形。四种纱线分别经筒子纱染色,各取一半染成浅黄色,另一半染成浅蓝色,然后对其中的150d/48f的fdy长丝的筒子纱进行拒水处理和对36英支的精梳棉纱的筒子纱进行亲水处理。

编织采用双面纬编大圆机,针筒直径30英寸,针筒和针盘各两针道,机号24,针筒和针盘错开半个针距,实际使用编织系统80路。每10路为一个编织循环,第1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将100d/48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2路由针盘的高锺针将150d/48f的fd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3路由针筒针将36英支的棉/涤混纺纱编织成圈;第4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和高锺针将100d/34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由针筒针集圈;第5路由针筒针将36英支的棉纱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6路由针盘的高锺针将100d/48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7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将150d/48f的fdy长丝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第8路由针筒针将36英支的棉/涤混纺纱编织成圈;第9路由针盘的低锺针和高锺针将100d/48f的coolmax的dty长丝编织成圈,由针筒针集圈;第10路由针筒针将36英支的棉纱编织成圈,其它针不织。

其中,第1、6路编织的150d/48f的fdy长丝的线圈长度要长于第2、7路编织的100d/48f的coolmax的dty长丝的线圈长度,100d/48f的fdy长丝的线圈凸出于织物内侧面的一面。编织中,第1-40路编织系统采用浅黄色纱,第41-80路编织系统采用浅蓝色纱,织物再经整理,包括织物外侧面表面刷绒整理形成外表面微绒以及热定型,最终形成一种黄、蓝横条相间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该面料再经裁剪、缝制成衣,整烫加工成一种导湿快干的健身运动衫。该具有多重导湿功效,适应性广,特别是当面料完全汗湿时,防止衣衫粘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深受用户欢迎,且已建立了稳定的生产线,市场前景良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