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2205发布日期:2020-03-17 15:4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缝纫机在结束缝纫时,由于针距不能调整,底线与面线线头不能形成有效的自锁,拉扯时容易脱落,且缝制结束后剪线时,留在缝料上的线头会出现一长一短,影响线迹的美观度。例如在绷缝机中,由于其链式线迹在起缝或是缝完后线头松散,水洗或后道加工时易造成整个线迹松散,影响服装品质。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缝纫机设置了针距调节结构,以适应不同缝制布料、缝纫方法等多方原因产生的不同针距需求,例如平缝缝纫机的针距调节是通过表盘及针距调节器进行调节的,其必须在停止缝纫时进行调节,不是很方便。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8611769a,公开日:2018-10-02)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包括针距调节螺柱、调节器轴及固定在调节器轴上的针距调节器,倒送料连杆的上端连接在针距调节器上,倒送料连杆的下端连接在摆动座上,摆动座通过两定位销摆动设置在底板上,在倒送料连杆的中部设置有滑槽,倒缝扳手曲柄的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倒缝扳手轴连接,倒缝扳手轴通过倒缝电磁铁曲柄与倒缝电磁铁连接,并由倒缝电磁铁驱动倒缝扳手轴转动,倒送料连杆的中部或倒缝扳手曲柄的中部通过复位拉簧与底板连接。

上述专利文献中通过调节螺柱在前后方向的进给距离来改变摆动座的角度,从而实现针距的改变;通过倒缝电磁铁带动自动倒送料杆组动作来驱动摆动座摆动实现倒缝,调节和使用不便,动作不够精准可靠,而且噪声大;另外各个传动结构不够精准可靠,安装和连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装配简单可靠、能在缝纫时改变针距的针距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缝纫机包括底板,所述针距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驱动器和摆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周向固连有连接轴且所述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上固设有摆动曲柄,所述摆动曲柄的外端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摆动曲柄的外端与所述摆动座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摆动座摆动。

其原理如下:摆动座与缝纫机中的送料轴相连接,送料轴与牙架组件相连接,使用时,通过驱动器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转动带动摆动曲柄摆动,继而通过与摆动曲柄一端铰接的连杆带动摆动座运动,通过改变摆动座的角度来实现针距的变化。

当需要“0”针距时,摆动曲柄与竖直面平行,摆动座与水平面呈角度a,最终形成“0”针距的状况;当摆动曲柄位于与竖直面呈角度b的位置时,摆动座摆动到与水平面呈角度b的位置,最终形成最大顺缝针距的状况;当摆动曲柄位于与竖直面呈角度c的位置时,摆动座摆动到与水平面呈角度c的位置,最终形成最大倒缝针距的状况。同理,当摆动曲柄位于角度b—0—c之间的位置时,会带动摆动座处于角度b—a—c之间的位置,从而实现最大顺缝到最大倒缝之间的任意针距,其针距调节精度与驱动器的步距角和摆动曲柄的力臂长有关。

本技术方案中驱动器固定在底板的底部,这样可以避免驱动器影响机器的整体长度或宽度,相较于其它位置,也更容易实现防油。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一个驱动源就能够控制正倒缝及针距的调节,且不受工作状态的影响,可以随时调整;驱动器与摆动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增大了可装配空间,适当放宽了安装空间对零件尺寸的限制,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装配难度,节省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本针距调节结构在保证了针距调节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的减小了针距调节时产生的噪音,改善了周边环境,也降低了接触面所承受的压强,减小了杆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中,所述底板底部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器固设在所述凸台的外侧,所述摆动座和连接轴位于所述凸台的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具有安装通孔,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外端插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内。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中,所述驱动器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固定在所述凸台的安装通孔处,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插接在所述连接套内。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中,所述摆动座呈u型,所述摆动座的两侧中部开设有销孔,所述底板上具有插入所述销孔内的插销。摆动座可绕销孔进行摆动。摆动座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中,所述摆动座的一侧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杆呈长条板状,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轴位螺钉与所述连接部的外端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钉与所述摆动曲柄的外端相铰接。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中,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均呈长条圆柱杆状且两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具有去除一段半圆柱后形成的连接部一,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外端具有与所述连接部一相对应匹配的连接部二。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呈互补关系,两者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再通过连接套进行固定,从而形成周向固连,连接稳定可靠,装配简单。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中,所述连接轴呈长条圆柱杆状,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由端面沿其轴向向内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两侧贯穿所述连接轴的两个侧面,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外端具有扁平状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接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插接部的两侧平面与所述凹槽的侧面相贴靠。这种结构也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装配,并保证连接轴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器固定在底板的底部,这样可以避免驱动器影响机器的整体长度或宽度,相较于其它位置,也更容易实现防油。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个驱动源就能够控制正倒缝及针距的调节(如密针缝等),且不受工作状态的影响,可以随时调整。

3、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器与摆动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增大了可装配空间,适当放宽了安装空间对零件尺寸的限制,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装配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益。

4、本实用新型中的针距调节结构在保证了针距调节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的减小了针距调节时产生的噪音,改善了周边环境,也降低了接触面所承受的压强,减小了杆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的针距调节结构通过优化驱动器输出轴和连接轴的结构形状,并通过设置连接套,使得装配更加简单,使用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针距调节结构的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针距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针距调节结构在“0”针距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针距调节结构在顺缝最大针距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针距调节结构在倒缝最大针距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针距调节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本针距调节结构中的步进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本针距调节结构中的连接轴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本针距调节结构中连接轴与步进电机输出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a、凸台;1b、安装槽;2、摆动座;2a、销孔;2b、连接部;3、连接轴;3a、连接部一;3b、凹槽;4、连接套;5、驱动器;51、步进电机;51a、连接部二;51b、插接部;6、摆动曲柄;7、连杆;8、轴位螺钉;9、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缝纫机包括底板1,针距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1底部的驱动器5和摆动座2,驱动器5的输出轴上周向固连有连接轴3且驱动器5能够带动连接轴3转动,连接轴3上固设有摆动曲柄6,摆动曲柄6的外端沿连接轴3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摆动曲柄6的外端与摆动座2之间通过连杆7相连接,连杆7能够带动摆动座2摆动;进一步的,底板1底部具有凸台1a,凸台1a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b,驱动器5固设在凸台1a的外侧,摆动座2和连接轴3位于凸台1a的安装槽1b内,安装槽1b的槽壁上具有安装通孔,驱动器5的输出轴外端插设在安装通孔内;摆动座2呈u型,摆动座2的两侧中部开设有销孔2a,底板1上具有插入销孔2a内的插销;摆动座2可绕销孔2a进行摆动;摆动座2的一侧具有连接部2b,连杆7呈长条板状,连杆7的一端通过轴位螺钉8与连接部2b的外端相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通过销钉9与摆动曲柄6的外端相铰接。

摆动座2与缝纫机中的送料轴相连接,送料轴与牙架组件相连接,使用时,通过驱动器5带动连接轴3转动,连接轴3转动带动摆动曲柄6摆动,继而通过与摆动曲柄6一端铰接的连杆7带动摆动座2运动,通过改变摆动座2的角度来实现针距的变化。

结合图3至图5所示,当需要“0”针距时,摆动曲柄6与竖直面平行,摆动座2与水平面呈角度a,最终形成“0”针距的状况;当摆动曲柄6位于与竖直面呈角度b的位置时,摆动座2摆动到与水平面呈角度b的位置,最终形成最大顺缝针距的状况;当摆动曲柄6位于与竖直面呈角度c的位置时,摆动座2摆动到与水平面呈角度c的位置,最终形成最大倒缝针距的状况。同理,当摆动曲柄6位于角度b—0—c之间的位置时,会带动摆动座2处于角度b—a—c之间的位置,从而实现最大顺缝到最大倒缝之间的任意针距,其针距调节精度与驱动器5的步距角和摆动曲柄6的力臂长有关。

本针距调节结构中驱动器5固定在底板1的底部,这样可以避免驱动器5影响机器的整体长度或宽度,相较于其它位置,也更容易实现防油。

本针距调节结构中通过一个驱动源就能够控制正倒缝及针距的调节,且不受工作状态的影响,可以随时调整;驱动器5与摆动座2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增大了可装配空间,适当放宽了安装空间对零件尺寸的限制,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装配难度,节省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本针距调节结构在保证了针距调节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大的减小了针距调节时产生的噪音,改善了周边环境,也降低了接触面所承受的压强,减小了杆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器5为步进电机51,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与连接轴3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套4,连接套4固定在凸台1a的安装通孔处,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与连接轴3可转动插接在连接套4内。

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轴3与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均呈长条圆柱杆状且两者直径相同,连接轴3的一端具有去除一段半圆柱后形成的连接部一3a,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外端具有与连接部一3a相对应匹配的连接部二51a,连接部一3a与连接部二51a呈互补关系,两者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再通过连接套4进行固定,从而形成周向固连,连接稳定可靠,装配简单。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轴3的一端由端面沿其轴向向内开设有凹槽3b且凹槽3b的两侧贯穿连接轴3的两个侧面,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外端具有扁平状的插接部51b,插接部51b插接在凹槽3b内且插接部51b的两侧平面与凹槽3b的侧面相贴靠,这种结构也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装配,并保证连接轴3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底板;1a、凸台;1b、安装槽;2、摆动座;2a、销孔;2b、连接部;3、连接轴;3a、连接部一;3b、凹槽;4、连接套;5、驱动器;51、步进电机;51a、连接部二;51b、插接部;6、摆动曲柄;7、连杆;8、轴位螺钉;9、销钉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