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3514发布日期:2020-05-20 03: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缩机。



背景技术:

医用手术巾被使用在外科手术中,起到止血的作用。在生产医用手术巾时,为了防止制作手术巾的布料出现明显的缩水现象,往往会经过预缩机的处理。

目前,公告号为cn2085176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预缩机,其包括机体,机体两边侧板上分别开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下方的机体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调节机构,两边的调节机构上分别转动套接给布辊和出布辊,给布辊和出布辊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均转动套接在机体内壁上,机体内壁下方转动套接张力辊,给布辊、第一辅助辊、第二辅助辊、出布辊和张力辊外套接橡胶毯,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之间的橡胶毯上压有加热辊,加热辊转动套接在机体内壁上,加热辊两侧分别紧密接触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机体内壁上,给布辊和第一辅助辊之间的橡胶毯上方设有喷水管。

上述专利中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给布辊和出布辊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橡胶毯的张紧程度,但是加热辊、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的位置不变,加热辊对于第一辅助辊或是第二辅助辊的压力不变,对于厚度较大的布料进行处理时,会导致布料受压过大,容易导致布料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缩机,其通过调节加热辊和辅助辊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通过,提高对布料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缩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两侧上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机体内沿布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给布辊、两个辅助辊、出布辊,两个辅助辊的下方设有张紧辊,所述给布辊、张紧辊、两个辅助辊和出布辊外套设有橡胶毯,两个辅助辊之间的橡胶毯上压有加热辊,所述机体内设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机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加热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块中,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竖直移动的升降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不同厚度的布料进行预缩处理时,使用升降组件来调节加热辊与辅助辊之间的距离,使布料能够在通过加热辊和辅助辊时受到合适的压力,在完成对布料的拉伸的同时不易损坏到布料。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处在两个第一滑块上方的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机体上,丝杆的一端处在机体外,丝杆的另一端竖直朝下并与螺纹连接在相应的第一滑块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步转动两个丝杆即可实现第一滑块的竖直升降,当丝杆不转动时第一滑块即固定在当前位置上;由于两个第一滑块均沿相应侧的机体侧壁滑动,第一滑块难以单个进行滑动,反过来丝杆会受相连第一滑块的限制难以单独转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驱动杆和两个传动件,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在机体上方,驱动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与丝杆的长度方向,所述驱动杆通过两个传动件同步控制两个丝杆的转动,所述传动件包括主动锥形齿和从动锥形齿,所述主动锥形齿与驱动杆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锥形齿与相应的丝杆同轴连接,所述主动锥形齿与相应的从动锥形齿相互垂直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在转动时,两个主动锥形齿同步转动,主动锥形齿再带动从动锥形齿转动,从而带动了两个丝杆转动,工人仅需转动驱动杆即可控制两个丝杆进行同步转动,方便工人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张紧辊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张紧辊通过两个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机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滑块滑动的移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时间使用后,橡胶毯由于材质的原因容易被拉长,导致绕卷在给布辊和出布辊之间的橡胶毯的张紧力不够而形成褶皱,布料的传输容易受橡胶毯上的褶皱影响,因此需要往下调节张紧辊的位置,使橡胶毯重新处在张紧状态。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机体内壁上的转动杆、与转动杆同轴连接的两个齿轮、电机、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滑块的同一侧侧壁上,且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啮合,所述电机用于驱动转动杆的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杆时,两个齿轮同步转动,齿轮在带动相啮合的齿条做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滑块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有两个,两个转动杆分别处在第二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齿条,每个转动杆上均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同侧上的齿条啮合的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滑块的两侧均设置上转动杆,两个转动杆反向转动,即可带动第二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移动更加平稳。

优选的,两个转动杆上分别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再带动从动轮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带动两个转动杆同步反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通槽,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同,通槽在机体内侧壁的开口由相应侧的第一滑块覆盖,第一滑块上设有供加热辊的端部穿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始终与相应侧的通槽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线路管道等通过通槽进入到加热辊的内部,使加热辊的内部能够产生热量,以便于布料拉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可调节加热辊和辅助辊之间的距离,使预缩机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布料加工;

2.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可调节张紧辊的位置,使橡胶毯长期保持在张紧状态,使对布料能够在橡胶毯上正常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机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通槽;20、给布辊;30、出布辊;40、辅助辊;50、张紧辊;60、加热辊;70、升降组件;71、丝杆;72、驱动杆;721、把手;73、传动件;731、主动锥形齿;732、从动锥形齿;80、移动组件;81、转动杆;82、齿轮;83、齿条;84、主动轮;85、从动轮;86、电机;90、第一滑块;91、通孔;100、第二滑块;110、喷水管;120、排气管;130、橡胶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预缩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0,机体10内设有空腔,机体10的两侧上分别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机体10内从进料口11一侧到出料口12一侧依次设有给布辊20、辅助辊40、加热辊60、辅助辊40、出布辊30,加热辊60的下方设有张紧辊50,给布辊20、张紧辊50、两个辅助辊40和出布辊30外套设有橡胶毯130,加热辊60挤压在两个辅助辊40之间的橡胶毯130上。机体10的顶部在给布辊20和加热辊60之间的距离上依次设有喷水管110和排气管120,喷水管110靠近进料口11,排气管120靠近加热辊60。布料从进料口11进入到机体10内,经过喷水管110的喷淋后被加热辊60和辅助辊40挤压最后从出料口12出去,受加热辊60的影响,部分水变成蒸汽并从排气管120被排出。

参见图1、图3,机体10内设有两个第一滑块90,两个第一滑块90分别滑动连接在机体10的两侧内壁上,加热辊6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块90中,加热辊60中设有用于放置发热组件的空腔,加热辊60的一端端部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道,电线可通过该端部连接到发热组件。机体10一侧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通槽13,通槽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块90的滑动方向相同,通槽13在机体10内侧壁的开口由相应侧的第一滑块90覆盖,该侧第一滑块90上设有供加热辊60的含有通道的端部穿入的通孔91,通孔91始终与相应侧的通槽13连通。机体10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块90竖直移动的升降组件70。

参见图1、图3,升降组件70包括两个分别处在两个第一滑块90上方的丝杆71、处在机体10顶部上方的驱动杆72和两个传动件73,丝杆71转动连接在机体10上,丝杆71的一端处在机体10外,丝杆71的另一端竖直朝下并与螺纹连接在相应的第一滑块90中。驱动杆72转动连接在机体10上方,驱动杆72的长度方向垂直与丝杆71的长度方向,传动件73包括主动锥形齿731和从动锥形齿732,两个主动锥形齿731均与驱动杆72同轴连接,且两个主动锥形齿731分别靠近驱动杆72的两端,两个从动锥形齿732分别与两个丝杆71同轴连接,主动锥形齿731与相应侧的从动锥形齿732相互垂直啮合。

参见图1、图2,张紧辊5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滑块100,张紧辊50通过两个第二滑块100滑动连接在机体10的内侧壁上,机体10内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滑块100滑动的移动组件80。移动组件80包括两个活动连接在机体10内壁上的转动杆81、电机86,两个转动杆81分别处在第二滑块100的两侧,第二滑块100两侧侧壁上均设有齿条83,且两个转动杆81上均设有两个齿轮82,齿轮82分别与相应侧的相应第二滑块100上的齿条83啮合连接,两个转动杆81处在机体10外的端部上分别连接有主动轮84和从动轮85,电机86的输出轴与主动轮84同轴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