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卷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6121发布日期:2020-07-10 16:0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织机卷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设备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织机卷取机构。



背景技术:

纺织机卷取卷曲机构在对来料进行卷取的时候,需要对来料也就是布料进行张紧,张紧之后由卷取辊进行卷取,但是在本司的工作中,发现,卷取辊之前的卷取机构一般只是有主辊和张紧辊构成,主辊和张紧辊之间布料呈s形绕过,即可由卷取辊进行卷取,卷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包络在主辊上的布料过长,受力显然存在不均匀,因此在拉扯过程中出现损坏、拉松、歪斜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此卷取结构进行改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卷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包络在主辊上的布料过长,受力不均匀,因此在拉扯过程中出现损坏、拉松、歪斜等情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均匀受力的织机卷取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织机卷取机构,安装在纺织机上,位于纺织机的卷取辊之前,包括一体化固定座、主辊、压辊和张紧辊,所述一体化固定座与纺织机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一体化固定座上开设有主辊轴承和张紧辊轴承,所述主辊与主辊轴承相配合,所述张紧辊与所述张紧辊轴承相配合,所述来料绕过主辊和张紧辊后与卷取辊连接,所述张紧辊位于所述主辊的上方,所述压辊配置与所述主辊的前侧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张紧辊的下方,所述压辊与绕过主辊的来料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压辊直接或通过一个调节座与所述一体化固定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的是将压辊作为辅助压在主辊上,压辊和张紧辊之间的包络部分受力和压辊之后部分的受力部分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即使主辊上包络的布料很长,依然能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受力,受力情况均匀,不会出现布料前部和后部受力差异大的情况,能够稳定改善损坏、拉松、歪斜等情况;由于布料的厚度差异不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压辊可以直接和辊体轴承座连接,如果布料较厚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带有厚度调节的调节座进行转接,由于调节座的存在,可以使得压辊与主辊之间的间距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辊的直径大于所述压辊的直径,所述压辊的直径与所述张紧辊的直径相同,所述压辊与所述张紧辊之间对应主辊的圆心形成的圆心角度数大于等于40°。压辊与张紧辊之间的间距大于一定的数量级,这个就能对于稳定压力的情况作出足够的改善,使得最大受力点落在压辊处,能够降低来料受力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一体化固定座包括主辊连接部、张紧辊连接部和压辊连接部,所述主辊连接部、张紧辊连接部和压辊连接部各自均呈圆形,所述主辊连接部、张紧辊连接部和压辊连接部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座包括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呈圆形,所述轴承部朝向上表面开设有压辊轴承,所述压辊轴承为偏心设置,所述压辊与所述压辊轴承相配合,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配设有一根中心螺杆和两根调节螺杆,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部与所述轴承部下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两根调节螺杆的上端部与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根调节螺杆与中心螺杆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所述压辊连接部的圆心位置上开设有一个中心通孔,所述压辊连接部上开设弧形的调节通孔,调节通孔中心与中心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等于调节螺杆中心与中心螺杆中心之间的间距,所述调节通孔的宽度与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螺杆的外径;

所述调节螺杆贯穿调节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连接,所述中心螺杆贯穿中心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连接。

调节座的底部设置了三根螺杆,一体化固定座对应三根螺杆开设了中心孔、调节孔,三根螺杆中中心螺杆作为圆心将调节座相对中心螺杆转动,压辊在调节座的表面是偏心设置,因此,在转动的过程中,压辊与主辊的距离也就是可调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根调节螺杆的形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调节螺杆的固定连接力,但调节螺杆虽然也可以实现固定,但是其固定的可靠性存疑,容易出现沿调节孔滑动的情况,因此,采用双调节螺杆虽然降低了调节范围,但是增加了调节螺杆固定时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布料的厚度就算再有差异,差异值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小的,因此牺牲部分调节范围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优选,所述压辊连接部对应轴承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个沉头孔,中心通孔和调节通孔均开设在沉头孔的孔底。沉头孔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调节座整个插入沉头孔中,不至于由于增加了调节座使得压辊的长度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因此,只要沉头孔的深度能够使得调节座插入之后压辊完成安装即可,最好是沉头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调节座轴承部的厚度。

作为优选,调节螺杆以及中心螺杆上均配设有至少两个防滑垫圈,调节螺杆以及中心螺杆上至少有一个防滑垫圈位于压辊连接部的上方,调节螺杆以及中心螺杆上至少有一个防滑垫圈位于压辊连接部的下方。防滑垫圈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防滑性能,保持一个较高的固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通孔相对压辊连接部中心的圆心角角度至少为60°。

作为优选,所述沉头孔内侧设置有一层橡胶防滑层,所述橡胶防滑层的内径与所述轴承部的外径相等。一层橡胶防滑层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实质性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的是将压辊作为辅助压在主辊上,压辊和张紧辊之间的包络部分受力和压辊之后部分的受力部分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即使主辊上包络的布料很长,依然能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受力,受力情况均匀,不会出现布料前部和后部受力差异大的情况,能够稳定改善损坏、拉松、歪斜等情况;由于布料的厚度差异不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压辊可以直接和辊体轴承座连接,如果布料较厚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带有厚度调节的调节座进行转接,由于调节座的存在,可以使得压辊与主辊之间的间距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接连接时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座连接时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座与压辊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不带沉头孔的一体化固定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带沉头孔的一体化固定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体化固定座,2、主辊,3、张紧辊,4、压辊,5、调节座,6、中心通孔,7、调节通孔,8、轴承部,9、中心螺杆,10、调节螺杆,11、沉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织机卷取机构(参见附图1),安装在纺织机上,位于纺织机的卷取辊之前,包括一体化固定座1、主辊2、压辊4和张紧辊3,所述一体化固定座与纺织机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一体化固定座上开设有主辊轴承和张紧辊轴承,所述主辊与主辊轴承相配合,所述张紧辊与所述张紧辊轴承相配合,所述来料绕过主辊和张紧辊后与卷取辊连接,所述张紧辊位于所述主辊的上方,所述压辊配置与所述主辊的前侧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张紧辊的下方,所述压辊与绕过主辊的来料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压辊直接与所述一体化固定座连接。所述主辊的直径大于所述压辊的直径,所述压辊的直径与所述张紧辊的直径相同,所述压辊与所述张紧辊之间对应主辊的圆心形成的圆心角度数大于等于40°。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的是将压辊作为辅助压在主辊上,压辊和张紧辊之间的包络部分受力和压辊之后部分的受力部分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即使主辊上包络的布料很长,依然能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受力,受力情况均匀,不会出现布料前部和后部受力差异大的情况,能够稳定改善损坏、拉松、歪斜等情况;由于布料的厚度差异不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压辊可以直接和辊体轴承座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6),如果布料厚度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带有厚度调节的调节座5进行转接,由于调节座的存在,可以使得压辊与主辊之间的间距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即压辊通过一个调节座与所述一体化固定座连接。所述一体化固定座包括主辊连接部、张紧辊连接部和压辊连接部,所述主辊连接部、张紧辊连接部和压辊连接部各自均呈圆形,所述主辊连接部、张紧辊连接部和压辊连接部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所述调节座包括轴承部8,所述轴承部呈圆形,所述轴承部朝向上表面开设有压辊轴承,所述压辊轴承为偏心设置,所述压辊与所述压辊轴承相配合,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配设有一根中心螺杆9和两根调节螺杆10,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部与所述轴承部下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两根调节螺杆的上端部与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根调节螺杆与中心螺杆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所述压辊连接部的圆心位置上开设有一个中心通孔6,所述压辊连接部上开设弧形的调节通孔7,调节通孔中心与中心通孔中心之间的间距等于调节螺杆中心与中心螺杆中心之间的间距,所述调节通孔的宽度与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螺杆的外径;所述调节螺杆贯穿调节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连接,所述中心螺杆贯穿中心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连接。调节螺杆以及中心螺杆上均配设有至少两个防滑垫圈,调节螺杆以及中心螺杆上至少有一个防滑垫圈位于压辊连接部的上方,调节螺杆以及中心螺杆上至少有一个防滑垫圈位于压辊连接部的下方。所述调节通孔相对压辊连接部中心的圆心角角度至少为60°。调节座的底部设置了三根螺杆,一体化固定座对应三根螺杆开设了中心孔、调节孔,三根螺杆中中心螺杆作为圆心将调节座相对中心螺杆转动,压辊在调节座的表面是偏心设置,因此,在转动的过程中,压辊与主辊的距离也就是可调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根调节螺杆的形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调节螺杆的固定连接力,但调节螺杆虽然也可以实现固定,但是其固定的可靠性存疑,容易出现沿调节孔滑动的情况,因此,采用双调节螺杆虽然降低了调节范围,但是增加了调节螺杆固定时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布料的厚度就算再有差异,差异值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小的,因此牺牲部分调节范围是可以接受的。防滑垫圈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防滑性能,保持一个较高的固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参见附图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压辊连接部对应轴承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个沉头孔11,中心通孔和调节通孔均开设在沉头孔的孔底。沉头孔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调节座整个插入沉头孔中,不至于由于增加了调节座使得压辊的长度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因此,只要沉头孔的深度能够使得调节座插入之后压辊完成安装即可,最好是沉头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调节座轴承部的厚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沉头孔内侧设置有一层橡胶防滑层,所述橡胶防滑层的内径与所述轴承部的外径相等或略小。橡胶防滑层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滑性能。

通过以上所有实施例的实施,即使主辊上包络的布料很长,依然能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受力,受力情况均匀,不会出现布料前部和后部受力差异大的情况,能够稳定改善损坏、拉松、歪斜等情况。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