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11403发布日期:2020-04-24 18:3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服装制造指以纺织面料为主要原料,经裁剪后缝制各种男、女服装,以及儿童成衣的活动。包括非自产原料制作的服装,以及固定生产地点的服装制做。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两朵豔丽夺目的奇葩,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它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据考古发现,一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缀兽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不但会使用骨针,而且会使用捻线和纺轮;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出现了麻线和绸片,丝线和丝带等原始的纺织品,这些都形成了女红及其用品的雏形。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缝纫加工是影响成衣质量的重要工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了解面料性能,合理选择设备,优化配置缝纫工艺才能达到最优的缝制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在服装加工中,缝制加工工艺的确定主要是依靠加工人员的经验,通过手感目测来确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同时,在服装缝纫之前,需要对布料进行精确的裁剪,现有技术中裁剪时布料由于摊铺不均匀荣誉引起至褶皱,进而增加裁剪过程中的误差,降低布料的裁剪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在服装加工中,缝制加工工艺的确定主要是依靠加工人员的经验,通过手感目测来确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同时,在服装缝纫之前,需要对布料进行精确的裁剪,现有技术中裁剪时布料由于摊铺不均匀荣誉引起至褶皱,进而增加裁剪过程中的误差,降低布料的裁剪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服饰形状,根据服饰形状将羊绒面料分为表层面料和内里面料,所述表层面料的厚度为所述内里面料的厚度的1.4-2.0;所述内里面料通过经过羊绒丝线和弹力丝线交织混纺而成;所述内里面料在蒸汽熨平15分钟内放置入最低温度为-40℃的快速冷冻机内;

s2、通过裁剪装置对所述内里面料进行裁剪,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面料基层;将所述内里面料进行熨平、冷冻后裁剪;

s3、将多个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进行缝制拼接;将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通过和所述内里面料同色的弹力线以z字形进行缝制拼接;

s4、将制作过程得到的羊绒面料的边角料制作为羊绒绒毛,将所述羊绒绒毛贴合在相邻的面料基层的拼接处,得到拼接层;所述羊绒绒毛的长度为0.01mm-0.2mm;

s5、将所述拼接层的一部分与所述表层面料贴合,所述拼接层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表面

面料间隔开;将相邻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相对的端面进行缝制拼接,缝制好的相邻两个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05mm-0.3mm;

上述裁剪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一侧开设有一组固定槽;固定槽底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所述固定槽设有铁块,固定槽两侧的工作台边缘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连接有门形架,门形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门形架上滑动连接有一对滑柱,滑柱底部固连有平台;两个所述滑柱之间门形架上固连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与平台固连;所述平台底部中央固连有支杆,支杆底部固连有承台;所述支杆底部开设的导槽中设有切刀;所述平台底部两侧设有压板;通过压板固定布料,保证布料的剪切精度;使用时,将需要裁减的布料在工作台上摊平,之后将铁块对准固定槽放好,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使得铁块被固定槽紧紧吸住,进而使得布料被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之后通过驱动装置将门形架移动到布料边缘,同时通过电动推杆将平台连同承台下降到布料位置,然后通过驱动装置移动门形架,进而带动承台插入布料下方,之后继续通过电动推杆向下驱动压板,使得压板压紧布料,进而减少布料在裁剪过程中的褶皱,增加布料裁剪的精确度。

优选的,所述压板底部设有一组柔性块,柔性块底部向远离支杆的一侧倾斜;通过底部向远离支杆一侧倾斜的柔性块,在压板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接触布料,之后柔性块在压板的带动下继续下压并挤紧布料,此时柔性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侧倾斜并弯曲,进而对布料进行张紧,增加切刀对布料的裁剪效率,避免松弛的布料夹到切刀与导槽之间的缝隙,影响裁剪装置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柔性块底部转动连接有摩擦轮,通过摩擦轮进一步减小布料的褶皱,增加布料的剪切精度;通过摩擦轮与布料的滚动摩擦,使得压板可以对布料进行连续的张紧,进而提高布料裁剪的连续性,在保证布料裁剪精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

优选的,所述压板呈“八”字形布置,且两个压板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固定槽的方向;通过压板配合摩擦轮,增加门形架在运动时对布料的持续压紧,进一步增加布料的剪切精度和剪切效率;由于压板呈“八”字形布置,且两个压板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固定槽的方向,使得压板带动摩擦轮转动并张紧布料时,摩擦轮在前进的过程中逐级张拉布料,增加对布料的张紧行程,使得布料由于摊铺不平而导致的褶皱较多时,通过摩擦轮带动布料沿摩擦轮轴向方向上进行较大的位移,进而进一步保证布料被完全张紧,张紧的布料在于切刀接触后承受更大的压强,进而增加切刀对布料的剪切效率,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

优选的,所述支杆靠近承台的一端固连有一对支架,支架底部固连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套有输送带,输送带外周均布一组刷毛;所述输送带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由电机带动,驱动轮用于通过摩擦力带动输送带旋转,减少碎步屑影响切刀效率;通过驱动轮带动输送带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刷毛转动,刷毛转动时将切刀裁剪后遗留的细小的毛絮进行粘附并清理,避免毛絮飞扬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减少毛絮或者细小的布屑在导槽中积累,进而影响切刀的转动运行,保证切刀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中部设有楔形槽,楔形槽用于增大输送带的振动;所述楔形槽底部开设有一组喷孔,喷孔通过管道和阀门与高压水源连通,通过喷孔喷出水雾减少毛絮飞扬,减少健康威胁;由于固定槽中部设有楔形槽,使得输送带在转动经过楔形槽时减少支撑,进而产生一定的颤动,增加刷毛对靠近支杆处毛絮的清理效果,同时通过管道和阀门向喷孔中注入高压水源,使得喷孔喷出水雾,使得布料裁剪处的湿度增加,进而增加毛絮的重量,减少毛絮的飞扬,同时增加刷毛对毛絮的粘附能力,进一步减小空气污染,减少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通过驱动装置将门形架移动到布料边缘,同时通过电动推杆将平台连同承台下降到布料位置,然后通过驱动装置移动门形架,进而带动承台插入布料下方,之后继续通过电动推杆向下驱动压板,使得压板压紧布料,进而减少布料在裁剪过程中的褶皱,增加布料裁剪的精确度。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通过底部向远离支杆一侧倾斜的柔性块,在压板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接触布料,之后柔性块在压板的带动下继续下压并挤紧布料,此时柔性块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侧倾斜并弯曲,进而对布料进行张紧,增加切刀对布料的裁剪效率,避免松弛的布料夹到切刀与导槽之间的缝隙,影响裁剪装置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裁剪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裁剪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工作台1、固定槽11、铁块12、滑槽13、门形架14、滑柱15、平台16、电动推杆17、支杆18、承台19、导槽2、切刀21、压板3、柔性块31、摩擦轮32、支架22、固定座23、输送带24、刷毛25、驱动轮26、楔形槽27、喷孔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服饰形状,根据服饰形状将羊绒面料分为表层面料和内里面料,所述表层面料的厚度为所述内里面料的厚度的1.4-2.0;所述内里面料通过经过羊绒丝线和弹力丝线交织混纺而成;所述内里面料在蒸汽熨平15分钟内放置入最低温度为-40℃的快速冷冻机内;

s2、通过裁剪装置对所述内里面料进行裁剪,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面料基层;将所述内里面料进行熨平、冷冻后裁剪;

s3、将多个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进行缝制拼接;将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通过和所述内里面料同色的弹力线以z字形进行缝制拼接;

s4、将制作过程得到的羊绒面料的边角料制作为羊绒绒毛,将所述羊绒绒毛贴合在相邻的面料基层的拼接处,得到拼接层;所述羊绒绒毛的长度为0.01mm-0.2mm;

s5、将所述拼接层的一部分与所述表层面料贴合,所述拼接层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表面

面料间隔开;将相邻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相对的端面进行缝制拼接,缝制好的相邻两个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05mm-0.3mm;

上述裁剪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顶部一侧开设有一组固定槽11;固定槽11底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所述固定槽11设有铁块12,固定槽11两侧的工作台1边缘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中滑动连接有门形架14,门形架14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门形架14上滑动连接有一对滑柱15,滑柱15底部固连有平台16;两个所述滑柱15之间门形架14上固连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活动杆与平台16固连;所述平台16底部中央固连有支杆18,支杆18底部固连有承台19;所述支杆18底部开设的导槽2中设有切刀21;所述平台16底部两侧设有压板3;通过压板3固定布料,保证布料的剪切精度;使用时,将需要裁减的布料在工作台1上摊平,之后将铁块12对准固定槽11放好,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使得铁块12被固定槽11紧紧吸住,进而使得布料被牢牢固定在工作台1上,之后通过驱动装置将门形架14移动到布料边缘,同时通过电动推杆17将平台16连同承台19下降到布料位置,然后通过驱动装置移动门形架14,进而带动承台19插入布料下方,之后继续通过电动推杆17向下驱动压板3,使得压板3压紧布料,进而减少布料在裁剪过程中的褶皱,增加布料裁剪的精确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板3底部设有一组柔性块31,柔性块31底部向远离支杆18的一侧倾斜;通过底部向远离支杆18一侧倾斜的柔性块31,在压板3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接触布料,之后柔性块31在压板3的带动下继续下压并挤紧布料,此时柔性块31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侧倾斜并弯曲,进而对布料进行张紧,增加切刀21对布料的裁剪效率,避免松弛的布料夹到切刀21与导槽2之间的缝隙,影响裁剪装置正常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块31底部转动连接有摩擦轮32,通过摩擦轮32进一步减小布料的褶皱,增加布料的剪切精度;通过摩擦轮32与布料的滚动摩擦,使得压板3可以对布料进行连续的张紧,进而提高布料裁剪的连续性,在保证布料裁剪精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板3呈“八”字形布置,且两个压板3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固定槽11的方向;通过压板3配合摩擦轮32,增加门形架14在运动时对布料的持续压紧,进一步增加布料的剪切精度和剪切效率;由于压板3呈“八”字形布置,且两个压板3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固定槽11的方向,使得压板3带动摩擦轮32转动并张紧布料时,摩擦轮32在前进的过程中逐级张拉布料,增加对布料的张紧行程,使得布料由于摊铺不平而导致的褶皱较多时,通过摩擦轮32带动布料沿摩擦轮32轴向方向上进行较大的位移,进而进一步保证布料被完全张紧,张紧的布料在于切刀21接触后承受更大的压强,进而增加切刀21对布料的剪切效率,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杆18靠近承台19的一端固连有一对支架22,支架22底部固连有固定座23,固定座23上套有输送带24,输送带24外周均布一组刷毛25;所述输送带24与固定座2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23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轮26,驱动轮26由电机带动,驱动轮26用于通过摩擦力带动输送带24旋转,减少碎步屑影响切刀21效率;通过驱动轮26带动输送带24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刷毛25转动,刷毛25转动时将切刀21裁剪后遗留的细小的毛絮进行粘附并清理,避免毛絮飞扬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减少毛絮或者细小的布屑在导槽2中积累,进而影响切刀21的转动运行,保证切刀21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槽11中部设有楔形槽27,楔形槽27用于增大输送带24的振动;所述楔形槽27底部开设有一组喷孔28,喷孔28通过管道和阀门与高压水源连通,通过喷孔28喷出水雾减少毛絮飞扬,减少健康威胁;由于固定槽11中部设有楔形槽27,使得输送带24在转动经过楔形槽27时减少支撑,进而产生一定的颤动,增加刷毛25对靠近支杆18处毛絮的清理效果,同时通过管道和阀门向喷孔28中注入高压水源,使得喷孔28喷出水雾,使得布料裁剪处的湿度增加,进而增加毛絮的重量,减少毛絮的飞扬,同时增加刷毛25对毛絮的粘附能力,进一步减小空气污染,减少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

使用时,将需要裁减的布料在工作台1上摊平,之后将铁块12对准固定槽11放好,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使得铁块12被固定槽11紧紧吸住,进而使得布料被牢牢固定在工作台1上,之后通过驱动装置将门形架14移动到布料边缘,同时通过电动推杆17将平台16连同承台19下降到布料位置,然后通过驱动装置移动门形架14,进而带动承台19插入布料下方,之后继续通过电动推杆17向下驱动压板3,使得压板3压紧布料,进而减少布料在裁剪过程中的褶皱,增加布料裁剪的精确度;通过底部向远离支杆18一侧倾斜的柔性块31,在压板3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接触布料,之后柔性块31在压板3的带动下继续下压并挤紧布料,此时柔性块31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侧倾斜并弯曲,进而对布料进行张紧,增加切刀21对布料的裁剪效率,避免松弛的布料夹到切刀21与导槽2之间的缝隙,影响裁剪装置正常运行;通过摩擦轮32与布料的滚动摩擦,使得压板3可以对布料进行连续的张紧,进而提高布料裁剪的连续性,在保证布料裁剪精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由于压板3呈“八”字形布置,且两个压板3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固定槽11的方向,使得压板3带动摩擦轮32转动并张紧布料时,摩擦轮32在前进的过程中逐级张拉布料,增加对布料的张紧行程,使得布料由于摊铺不平而导致的褶皱较多时,通过摩擦轮32带动布料沿摩擦轮32轴向方向上进行较大的位移,进而进一步保证布料被完全张紧,张紧的布料在于切刀21接触后承受更大的压强,进而增加切刀21对布料的剪切效率,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通过驱动轮26带动输送带24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刷毛25转动,刷毛25转动时将切刀21裁剪后遗留的细小的毛絮进行粘附并清理,避免毛絮飞扬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减少毛絮或者细小的布屑在导槽2中积累,进而影响切刀21的转动运行,保证切刀21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裁剪装置的裁剪效率;由于固定槽11中部设有楔形槽27,使得输送带24在转动经过楔形槽27时减少支撑,进而产生一定的颤动,增加刷毛25对靠近支杆18处毛絮的清理效果,同时通过管道和阀门向喷孔28中注入高压水源,使得喷孔28喷出水雾,使得布料裁剪处的湿度增加,进而增加毛絮的重量,减少毛絮的飞扬,同时增加刷毛25对毛絮的粘附能力,进一步减小空气污染,减少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