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6807发布日期:2020-05-15 17:2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印染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
背景技术
:棉针织物穿着舒适,保暖性好,广泛用作内衣、t恤、女装面料使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追求穿着舒适,因此棉针织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染整过程中,高温、高碱性条件下对染料有十分明显的促染作用,但棉针织物因棉纤维吸水膨胀及收缩,容易产生鸡爪印、擦伤等问题,传统解决办法是在整理剂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类或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等防皱剂通过降低织物纤维间摩擦力来达到减轻这些问题的目的,如中国专利cn107904958a公开了一种棉麻混纺织物及其前处理方法,包括前处理工艺,以纤维素酶、果胶酶、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相互作物进行前处理,为后期整理工艺打下基础。本发明所述制备获得的棉麻混纺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上染率,前处理过程不产生污水,不破坏自然环境,为绿色环保工艺;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工艺时间短,适用于大量生产。但这类防皱剂不能对纤维软化,使厚织物或加强捻织物效果很差,而且对织物没有亲和力,因此在每个工序都必须添加。再者,在整理剂中加入有机硅以解决鸡爪印、擦伤等问题,如在体系中加羟基硅油和甲基硅油乳液,但是由于羟基硅油、甲基硅油属于非离子性质,对棉织物没有定向吸附效果,其在棉织物吸附不均匀,吸附量不足,造成整理效果不佳。同时,必须加入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才能使羟基硅油、甲基硅油分散于水中,对稳定性造成影响,而一旦在高温、高碱性条件下更难保持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棉织物在高温、高碱性的染整过程皱印问题是困扰业界的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其在碱性和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亲水性好,有效地防止了皱印、鸡爪痕等病疵的出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所述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有机硅整理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所述有机硅整理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5~98):(2~5)。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和共聚硅油;所述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与共聚硅油的质量比为(1~2):5。进一步地,所述共聚硅油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端含氢硅油30-40%、双烯丙基聚醚25-45%、双烯丙基胺5-10%、异丙醇10~25%和氯铂酸0.01~0.02%。进一步地,所述端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为: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在温度95~110℃发生开环聚合反应,添加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得到聚合度为100~1200的端含氢硅油。进一步地,所述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5):(95~100):(0.5~5)。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整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端含氢硅油、异丙醇和氯铂酸混合,升温至回流,依次滴加双烯丙基聚醚和双烯丙基胺,3h内滴加完毕,保温3~5小时。得到共聚硅油;再将共聚硅油和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有机硅整理剂。进一步地,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75~85%、硫酸二甲酯5~15%、磺化剂6~8%和对甲苯磺酸2~3%。进一步地,所述磺化剂包括氯磺酸、三氧化硫和氨基磺酸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硫酸二甲酯在70~85℃反应2~4h,加入磺化剂,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于105~120℃反应2.5~3.5h,即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的分子内链段具有优异的柔软、润滑性能,对厚织物或加强捻织物具有很好的软化及降低摩擦力作用,使织物在前处理、染色过程中消除内应力,且具有较好的自乳化性能,亲水性好,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经高剪切乳化后,进一步提高了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的亲水性。从实验一可见,本发明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有效地防止了皱印、鸡爪痕等病疵的出现。(2)从实验二可见,本发明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在碱性、高温条件下能保持澄清透明、稳定的状态,具有较好的耐碱耐高温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有机硅整理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整理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5:5。其中,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和共聚硅油;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与共聚硅油的质量比为1:5。共聚硅油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端含氢硅油30%、双烯丙基聚醚40%、双烯丙基胺10%、异丙醇19.99%和氯铂酸0.01%。有机硅整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端含氢硅油、异丙醇和氯铂酸混合,升温至回流,依次滴加双烯丙基聚醚和双烯丙基胺,3h内滴加完毕,保温4小时。得到共聚硅油;再将共聚硅油和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有机硅整理剂。端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为: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温度102℃发生开环聚合反应,添加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得到聚合度为830的端含氢硅油。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质量比为2:95:3。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82%、硫酸二甲酯8%、磺化剂7.5%和对甲苯磺酸2.5%。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硫酸二甲酯在78℃反应2.5h,加入氨基磺酸,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于110℃反应2.5h,即得。实施例2、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有机硅整理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整理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7:3。其中,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和共聚硅油;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与共聚硅油的质量比为1.2:5。共聚硅油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端含氢硅油32.5%、双烯丙基聚醚38.44%、双烯丙基胺8%、异丙醇21.05%和氯铂酸0.01%。有机硅整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端含氢硅油、异丙醇和氯铂酸混合,升温至回流,依次滴加双烯丙基聚醚和双烯丙基胺,3h内滴加完毕,保温4小时。得到共聚硅油;再将共聚硅油和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有机硅整理剂。端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为: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在温度105℃发生开环聚合反应,添加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得到聚合度为950的端含氢硅油。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质量比为2:97:3。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81%、硫酸二甲酯8%、磺化剂8%和对甲苯磺酸3%。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硫酸二甲酯在80℃反应3h,加入氯磺酸,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于115℃反应3.5h,即得。实施例3、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有机硅整理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整理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6.5:3.5。其中,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和共聚硅油;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与共聚硅油的质量比为1.5:5。共聚硅油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端含氢硅油35%、双烯丙基聚醚40.44%、双烯丙基胺8.5%、异丙醇16.05%和氯铂酸0.01%。有机硅整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端含氢硅油、异丙醇和氯铂酸混合,升温至回流,依次滴加双烯丙基聚醚和双烯丙基胺,3h内滴加完毕,保温4小时。得到共聚硅油;再将共聚硅油和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有机硅整理剂。端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为: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温度105℃发生开环聚合反应,添加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得到聚合度为1100的端含氢硅油。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质量比为2.5:95:2.5。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79%、硫酸二甲酯11%、磺化剂7.5%和对甲苯磺酸2.5%。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硫酸二甲酯在80℃反应3h,加入氨基磺酸,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于115℃反应3h,即得。实施例4、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有机硅整理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整理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98:2。其中,有机硅整理剂包括如下组分: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和共聚硅油;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与共聚硅油的质量比为2:5。共聚硅油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端含氢硅油33%、双烯丙基聚醚42.5%、双烯丙基胺7%、异丙醇17.49%和氯铂酸0.01%。有机硅整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端含氢硅油、异丙醇和氯铂酸混合,升温至回流,依次滴加双烯丙基聚醚和双烯丙基胺,3h内滴加完毕,保温4小时。得到共聚硅油;再将共聚硅油和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有机硅整理剂。端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为: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温度106℃发生开环聚合反应,添加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得到聚合度为1100的端含氢硅油。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质量比为2:95:3。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制备而成:脂肪胺聚氧乙烯醚83%、硫酸二甲酯9%、磺化剂6%和对甲苯磺酸2%。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硫酸二甲酯在81℃反应3h,加入三氧化硫,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于110℃反应3h,即得。对比例1、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与实施例3类似,区别在于,有机硅整理剂未添加将双烯丙基聚醚,并相应地增加双烯丙基胺的添加量,其他参数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2、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与实施例3类似,区别在于,有机硅整理剂未添加将双烯丙基胺,并相应地增加双烯丙基聚醚的添加量,其他参数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3、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与实施例3类似,区别在于,未添加将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替换成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其他参数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4、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与实施例3类似,区别在于,将两性表面活性剂替换成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其他参数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5、一种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与实施例3类似,区别在于,将两性表面活性剂替换成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其他参数与实施例3相同。实验一、整理效果1.1深色织物防皱印测试1.1.1织物品种:染色名称:宝蓝;染色用布:26s纯棉平纹;布重:828.5磅。1.1.2实验方法:浴比:1:8,精炼剂1%,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2%,naoh2%,h2o2(50%)3%,于95℃处理40min。表1整理效果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4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对深色织物的整理效果较好,其中实施例3为最佳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3,对比例1~5出现不同程度的皱印、鸡爪痕,整理效果较差。1.2浅色织物防皱印测试1.2.1织物品种:染色名称:浅粉色;染色用布:26s纯棉平纹;布重:1022.5磅。1.2.2实验方法:浴比:1:8,低温精炼剂hd-289l2%,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2%,naoh2%,h2o2(50%)3%,于80℃处理60min。表2整理效果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4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对浅色织物的整理效果较好。相对于实施例3,对比例1~5出现不同程度的皱印、鸡爪痕,整理效果较差。实验二、稳定性测试2.1耐高温稳定性实验方法:将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配置成20g/l于不同温度下存放2h。表3耐高温稳定性测试结果组别85℃100℃实施例1澄清透明、均一澄清透明、均一实施例2澄清透明、均一澄清透明、均一实施例3澄清透明、均一澄清透明、均一实施例4澄清透明、均一澄清透明、均一对比例1澄清透明、均一澄清透明、均一对比例2澄清透明、均一澄清透明、均一对比例3澄清透明、均一浑浊、无漂油对比例4澄清透明、均一浑浊、有漂油对比例5澄清透明、均一浑浊、有漂油从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4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具有较好的耐高温稳定性。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4和对比例5在高温100℃下出现浑浊等不稳定现象,高温下稳定性受到影响。2.2耐碱稳定性实验方法:将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配置成20g/l于不同温度和碱度下存放2h。表4耐碱稳定性测试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实施例1~4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具有较好的耐碱耐高温稳定性。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3、4和对比例5在碱性、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看出,当将耐碱耐高温有机硅整理剂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替换后,耐碱耐高温稳定性受到影响,使得整理效果也发生下降。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