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7160发布日期:2020-10-13 09:4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防护服按防护功能的不同,分为抗菌服、防寒服、防辐射服、防静电服等。其中抗菌服主要适用于电子、制药、食品等行业的洁净车间,也能用于医疗机构、无菌实验室等处。

公告号为cn10163884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抑菌抗静电多功能无纺布,由无纺坯布放卷后,经过超声波泡沫施加机施加整理剂,再经轧机压出多余的整理剂,后经烘箱烘燥、收卷制成,整理剂包括以下组分: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乙基纤维素份、纳米银粉、渗透剂jfc、纳米二氧化硅、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失水山梨醇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酸、β-环糊精、香料。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便是通过整理法,将纳米银结合至无纺坯布上,利用纳米银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和灭杀作用,实现抗菌。但是该方法仍存在以下缺陷:纳米银和无纺坯布之间的交联性差,多次洗涤后纳米银易脱落,抗菌性会大幅下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防护服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和耐洗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防护服由涤纶无纺布制成,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防护服浸入预处理液中,温度40-50℃,处理15-20min,完成后取出,水洗烘干待用;

s2丝素蛋白整理:防护服经过s1预处理后浸入丝素蛋白整理液中,二浸二轧,再于75-80℃下预烘3-5min,接着于140-160℃下焙烘60-90s,最后水洗烘干待用;

s3抗菌整理:防护服经过s2丝素蛋白整理后浸入抗菌整理液中,温度50-60℃,取出后于130-140℃下焙烘90-120s,最后水洗烘干待用;

s4清洗:防护服经过s3抗静电整理后,依次皂洗、水洗,水温40-50℃,最后烘干;

所述抗菌整理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10-15份kh570、15-20份去离子水、30-40份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再加入15-20份载银二氧化钛,超声分散20-30min,接着加热至70-80℃,回流2-3h,最后过滤、乙醇洗涤、烘干、研磨得到预产物;

第二步,将3-4份预产物、100-120份去离子水、0.4-0.6份op-10、0.4-0.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12份丙烯酸丁酯混合均匀,加热至45-55℃,反应20-30min,再加入0.01-0.02份引发剂kps,继续升温至70-80℃,反应20-30min,然后加入3-4份丙烯酸丁酯、8-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0.02-0.04份引发剂kps,持续反应2-3h,最后降温出料,调节ph值至6-7,得到抗菌整理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服经过s1预处理,去除夹杂在纤维的杂质,以便后续整理进行;经过s2丝素蛋白整理,涤纶纤维表面紧紧包覆一层丝素蛋白膜;经过s3抗菌整理,载银二氧化钛大量附着于丝素蛋白膜上;经过s4清洗,成品出厂。

纳米二氧化钛在光激发下能够产生导带电子、价带空穴等,形成氧化还原体系,从而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作为载体负载纳米银。纳米银对微生物的强烈抑制和灭杀作用,负载后纳米二氧化钛的杀菌效果提升。载银二氧化钛经过改性后,一方面其分散效果大大提高,不容易团聚,另一方面其对于丝素蛋白的附着力提高,不容易脱落,进而有效提高防护服整理后的耐洗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载银二氧化钛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先将5-6份二氧化钛和35-40份0.1mol/l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持续15-20min,再加入15-20份0.1mol/l的碳酸钠溶液、0.1-0.2份edta,置于紫外光源下照射并同时搅拌1-2h,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混合液,经过滤、干燥、研磨后,得到载银二氧化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光催化法制备载银二氧化钛,具有银在二氧化钛表面分布均匀的优点。edta作为催化剂加入,大大提高银的负载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载银二氧化钛粒径为20-3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粒径下,载银二氧化钛的抗菌特性充分发挥,杀菌效果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处理液包括10-15g/l双氧水、10-15g/l氢氧化钠、1-1.5g/l渗透剂jf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服受到清洗漂白效果好,整理过程可顺利进行。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处理液还包括3-4g/l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具有可反应性,可与涤纶纤维交联,进而提高丝素蛋白膜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防护服的耐洗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丝素蛋白整理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丝肽粉13-18份、交联剂20-25份、三乙醇胺2-4份、氯化镁5-8份、水200-25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素蛋白整理液生态环保,整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水、废气等,丝素大分子链不断分裂,生成低分子多肽,容易进入纤维内部,与羊毛纤维中的活性基团形成氢键、盐键、范德华力等,使羊毛纤维表面形成丝蛋白膜。丝素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良好的抗微生物性能、吸湿性能和保湿性能,该处主要用于作为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吸附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交联剂为京尼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京尼平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生物交联剂,可替代戊二醛,用于将丝素蛋白与羊毛纤维紧密结合。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丝素蛋白整理液还包括2-3份硝酸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素蛋白膜和铈离子之间配位,降低丝素蛋白膜的溶解性,提高羊毛面料的耐洗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防护服经过抗菌整理,其表面附着大量载银二氧化钛,具有优良的杀菌抑菌效果,满足防护需要;

2、防护服经过丝素蛋白整理,利用丝素蛋白膜附着载银二氧化钛,可提高载银二氧化钛的附着力和附着量;

3、丝素蛋白整理液加入硝酸铈,使丝素蛋白膜不易溶失,提高羊毛面料的耐洗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至三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以下原料:

丝肽粉购买自湖州新天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纳米二氧化钛型号为ta18,购买自上海钛颜实业有限公司。

实施例一:

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防护服由涤纶无纺布制成,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防护服浸入预处理液中,浴比1:20,温度40℃,处理15min,完成后取出,水洗、于90℃下烘干待用,预处理液包括10g/l30wt%双氧水、10g/l氢氧化钠、1g/l渗透剂jfc、3g/l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s2丝素蛋白整理:防护服经过s1预处理后浸入丝素蛋白整理液中,浴比1:20,二浸二轧,轧余率75%,再于75℃下预烘3min,接着于140℃下焙烘60s,最后水洗、于80℃下烘干待用,丝素蛋白整理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丝肽粉13份、京尼平20份、三乙醇胺2份、硝酸铈2份、氯化镁5份、水200份;

s3抗菌整理:防护服经过s2丝素蛋白整理后浸入抗菌整理液中,浴比1:20,温度50℃,取出后于130℃下焙烘90s,最后水洗、于80℃下烘干待用;

s4清洗:防护服经过s3抗静电整理后,依次皂洗、水洗,水温40℃,最后烘干。

抗菌整理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计,先将5份纳米二氧化钛和35份0.1mol/l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持续15min,再加入15份0.1mol/l的碳酸钠溶液、0.1份edta,置于10w紫外光源正下方20cm处照射并同时搅拌1h,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混合液,经过滤、干燥、研磨至20nm后,得到载银二氧化钛;

第二步,将10份kh570、15份去离子水、30份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再加入15份载银二氧化钛,超声分散20min,接着加热至70℃,回流2h,最后过滤、乙醇洗涤、烘干、研磨得到预产物;

第三步,将3份预产物、100份去离子水、0.4份op-10、0.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丙烯酸丁酯混合均匀,加热至45℃,反应20min,再加入0.01份引发剂kps,继续升温至70℃,反应20min,然后加入3份丙烯酸丁酯、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0.02份引发剂kps,持续反应2h,最后降温出料,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6,得到抗菌整理液。

实施例二:

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防护服由涤纶无纺布制成,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防护服浸入预处理液中,浴比1:20,温度50℃,处理20min,完成后取出,水洗、于90℃下烘干待用,预处理液包括15g/l30wt%双氧水、15g/l氢氧化钠、1.5g/l渗透剂jfc、4g/l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s2丝素蛋白整理:防护服经过s1预处理后浸入丝素蛋白整理液中,浴比1:20,二浸二轧,轧余率75%,再于80℃下预烘5min,接着于160℃下焙烘90s,最后水洗、于80℃下烘干待用,丝素蛋白整理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丝肽粉18份、京尼平25份、三乙醇胺4份、硝酸铈3份、氯化镁8份、水250份;

s3抗菌整理:防护服经过s2丝素蛋白整理后浸入抗菌整理液中,浴比1:20,温度60℃,取出后于140℃下焙烘120s,最后水洗、于80℃下烘干待用;

s4清洗:防护服经过s3抗静电整理后,依次皂洗、水洗,水温50℃,最后烘干。

抗菌整理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计,先将6份纳米二氧化钛和40份0.1mol/l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持续20min,再加入20份0.1mol/l的碳酸钠溶液、0.2份edta,置于10w紫外光源正下方20cm处照射并同时搅拌2h,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混合液,经过滤、干燥、研磨至30nm后,得到载银二氧化钛;

第二步,将15份kh570、20份去离子水、40份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再加入20份载银二氧化钛,超声分散30min,接着加热至80℃,回流3h,最后过滤、乙醇洗涤、烘干、研磨得到预产物;

第三步,将4份预产物、120份去离子水、0.6份op-10、0.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2份丙烯酸丁酯混合均匀,加热至55℃,反应30min,再加入0.02份引发剂kps,继续升温至80℃,反应30min,然后加入4份丙烯酸丁酯、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0.04份引发剂kps,持续反应3h,最后降温出料,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7,得到抗菌整理液。

实施例三:

一种抗菌防护服整理工艺,防护服由涤纶无纺布制成,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防护服浸入预处理液中,浴比1:20,温度45℃,处理18min,完成后取出,水洗、于90℃下烘干待用,预处理液包括12g/l30wt%双氧水、12g/l氢氧化钠、1.2g/l渗透剂jfc、3.5g/l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s2丝素蛋白整理:防护服经过s1预处理后浸入丝素蛋白整理液中,浴比1:20,二浸二轧,轧余率75%,再于78℃下预烘4min,接着于150℃下焙烘80s,最后水洗、于80℃下烘干待用,丝素蛋白整理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丝肽粉15份、京尼平22份、三乙醇胺3份、硝酸铈2.5份、氯化镁7份、水220份;

s3抗菌整理:防护服经过s2丝素蛋白整理后浸入抗菌整理液中,浴比1:20,温度55℃,取出后于135℃下焙烘100s,最后水洗、于80℃下烘干待用;

s4清洗:防护服经过s3抗静电整理后,依次皂洗、水洗,水温45℃,最后烘干。

抗菌整理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计,先将5.5份纳米二氧化钛和38份0.1mol/l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持续18min,再加入18份0.1mol/l的碳酸钠溶液、0.15份edta,置于10w紫外光源正下方20cm处照射并同时搅拌1.5h,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混合液,经过滤、干燥、研磨至25nm后,得到载银二氧化钛;

第二步,将12份kh570、18份去离子水、35份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再加入18份载银二氧化钛,超声分散25min,接着加热至75℃,回流2.5h,最后过滤、乙醇洗涤、烘干、研磨得到预产物;

第三步,将3.5份预产物、110份去离子水、0.5份op-10、0.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份丙烯酸丁酯混合均匀,加热至50℃,反应25min,再加入0.015份引发剂kps,继续升温至75℃,反应25min,然后加入3.5份丙烯酸丁酯、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0.03份引发剂kps,持续反应2.5h,最后降温出料,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6.5,得到抗菌整理液。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丝素蛋白整理液不包括硝酸铈。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预处理液不包括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对比例一: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不包括步骤s2丝素蛋白整理。

对比例二: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抗静电整理液中的载银二氧化钛未经过改性,

性能测试:

参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中记载的方法对防护服的抗菌性进行测试,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未水洗、30次水洗状态下的抑菌率,结果记录在表1。

表1防护服性能测试结果记录表

由表1数据可得:

1、实施例三为优选实施例,防护服水洗前后均具有优良的抑菌率,满足防护需要;

2、实施例四、实施例五的防护服水洗30次后抑菌率降幅较大,可见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于丝素蛋白膜的附着有帮助,硝酸铈可减少丝素蛋白膜的溶失;

3、对比例一的防护服水洗前后抑菌率均有较大降幅,可见丝素蛋白膜对载银二氧化钛的附着力和附着量均有帮助;

4、对比例二的防护服水洗前后抑菌率均有较大降幅,载银二氧化钛改性后与丝素蛋白膜之间的附着力和附着量均有提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