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82303发布日期:2020-11-10 17:4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在服装面料领域,于是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性的服装面料。功能性服装面料的开发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性能,满足人们对自然、舒适、美观、健康的时尚需求。cn103445360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面料,原料包括:竹纤维、蚕丝纤维、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的多功能面料由上诉4种纤维原料混纺而成,其中,所述的竹纤维在多功能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5%~40%,所述的蚕丝纤维在多功能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5%~30%,所述的粘胶纤维在多功能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5%~20%,所述的涤纶纤维在多功能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0%~15%。通过上述方式,该发明指出的一种多功能面料,集合了蚕丝纤维和竹纤维的优点,加上合成纤维的混纺,制得的面料具有抑菌、保健、吸湿、透气的特点,手感舒适顺滑,适合贴身衣物的制作。cn102922835a揭示了一种多功能面料,包括表层的防紫外线层、中间层的吸湿透气层以及内层的保健层,所述的防紫外线层由聚丙烯腈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的吸湿透气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所述的经线由丝光羊毛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的纬线由进口长棉绒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的保健层由竹素纤维与莫代尔纤维纤维混纺编织而成。该面料采用具有防紫外线功能、吸湿透气性好和保健功能的纤维编织而成,减少人体被紫外线的侵害,排除人体表面的汗渍,保证人体清洁卫生,同时给人体舒适凉爽的感觉,竹素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本身为天然纤维,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蛋白质和氨基酸,编织成贴身层面料后可以通过皮肤滋养人体,达到保健效果。cn102653895a公开了一种功能性三层面料,包括表层面料、中层面料、里层面料,三层面料由独立系统的经纬纱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中层面料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里层面料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交织而成,三层面料有选择性的相交,形成交织点。该发明提供的功能性三层面料格纹清晰,具有立体层次感,面料表层轻薄透气,里层柔软贴身,三层面料交织为一体,在成衣制作过程中不会发尘滑移错位现象,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阻燃防护服是各种防护服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阻燃防护服是指在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时,能够防止服装本身被点燃或减缓并终止燃烧的防护服。适用于在有易燃、易爆物质并有着火危险的地方时使用或穿着,实际使用过层中的阻燃防护服都是反复使用的,很少有人会去清洗和消毒,加上防护服内闷热的环境,很容易滋生病菌,产生异味,给从业者带来较大的健康隐患。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按照质量份数,将10-18份的阻燃涤纶纤维,2.1-3.4份的聚四氟乙烯纤维,15-30份的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40%-52%的聚四氟乙烯粒子,20%-3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0.8%-1.2%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10-20min,然后取出于160-190℃热处理20-35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25-40min,然后取出于120-130℃热处理100-150s;完成浸渍后在60-8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按照质量份数,将300-400份的去离子水、12-18份的二氧化硅粉、2.1-3.8份的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2.4-6.2份的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73℃;将20-30份的含有0.6-1.2份的引发剂的水溶液和15-24份的苯乙烯、12-18份的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液在120-18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75-85℃下继续保温反应60-120min;然后降至40-50℃,加入0.8-2.6份的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0.5-1.8份的8-羟基喹啉铜,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0.5-2.3份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30-60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本发明提供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50-70份的甲壳素与5-12份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20-220份的水,1.5-4.5份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0-78℃,搅拌3-10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50-7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其部分反应的方程式示意如下:一种阻燃涤纶纤维,其制备方法如下:按照质量份数,将10-20份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100-200份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4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3份过硫酸钾,搅拌30-90min,然后将3-5.5份三烯丙基磷酸酯,2-6份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88℃,反应4-8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0%-65%,干燥,与50-58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其部分反应的方程式示意如下: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10-330℃,纺丝速度为450-5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60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或聚氧丙烯醚或十二烷基磺酸钠。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或过氧化苯甲酰。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0%-18%。本发明的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胶合板相比与目前市场上的胶合板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的面料采用阻燃涤纶纤维为主,聚四氟乙烯纤维为辅的阻燃设计,达到了非常优异的阻燃效果,所采用的阻燃涤纶纤维中混合的改性处理的水合硼酸锌和聚磷酸铵等能够有效的提高成品的阻燃性能,进而提升面料的整体阻燃效果;本发明将制成的阻燃面料在一种抗菌整理剂中处理后具备了优异的抗菌效果,该种整理剂结合了无机-有机复合抗菌剂结合了二者的优点,即具有有机聚铵盐杀菌效果强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又有无机系杀菌剂的安全性、耐热性的优点;本发明的阻燃抗菌面料阻燃性能优异,抗菌性能持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功能性面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阻燃抗菌面料样品所做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在1045cm-1附近存在碳氮单键的吸收峰,在3025cm-1附近存在碳氢的伸缩吸收峰,在466cm-1附近存在二氧化硅的吸收峰,说明抗菌整理液参与了反应;在1498/1456/1386cm-1附近存在苯环的吸收峰,在1732cm-1附近存在酯羰基的伸缩吸收峰,说明聚酯纤维参与了反应;在1173cm-1附近存在磷氧双键的伸缩吸收峰,说明阻燃涤纶纤维参与了反应;在1221cm-1附近存在碳氟键的伸缩吸收峰,说明聚四氟乙烯纤维参与了反应。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阻燃涤纶纤维样品所做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在1607/1500/1451cm-1附近存在苯环的吸收峰,在1728cm-1附近存在酯羰基的伸缩吸收峰,在1175cm-1附近存在酯碳氧单键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在3028cm-1附近存在碳氢键的伸缩吸收峰,说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参与了反应;在1037cm-1附近存在碳氮单键的吸收峰,在3410cm-1附近存在羟基的伸缩吸收峰,在1087cm-1附近存在硅氧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参与了反应;在1377cm-1附近存在铵根离子的不对称变角吸收峰,说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参与了反应;在1217cm-1附近存在磺酸根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参与了反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0kg阻燃涤纶纤维,2.1kg聚四氟乙烯纤维,15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40%的聚四氟乙烯粒子,2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0.8%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10min,然后取出于160℃热处理20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25min,然后取出于120℃热处理100s;完成浸渍后在6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将300kg去离子水、12kg二氧化硅粉、2.1kg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2.4kg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将20kg含有0.6kg引发剂的水溶液和15kg苯乙烯、12kg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液在12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75℃下继续保温反应60min;然后降至40℃,加入0.8kg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0.5-kg8-羟基喹啉铜,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0.5kg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30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0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100kg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kg过硫酸钾,搅拌30min,然后将3kg三烯丙基磷酸酯,2kg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反应4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0%,干燥,与50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50kg的甲壳素与5kg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20kg的水,1.5kg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0℃,搅拌3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5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10℃,纺丝速度为4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0%。实施例2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4kg阻燃涤纶纤维,2.8kg聚四氟乙烯纤维,22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46%的聚四氟乙烯粒子,27%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5min,然后取出于170℃热处理25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32min,然后取出于125℃热处理130s;完成浸渍后在7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将350kg去离子水、16kg二氧化硅粉、3.1kg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4.1kg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8℃;将25kg含有0.9kg引发剂的水溶液和18kg苯乙烯、15kg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液在15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79℃下继续保温反应90min;然后降至45℃,加入1.6kg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1.2kg8羟基喹啉铜,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1.3kg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45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3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140kg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kg过硫酸钾,搅拌60min,然后将3.4kg三烯丙基磷酸酯,4kg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9℃,反应6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5%,干燥,与55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57kg的甲壳素与9kg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80kg的水,3kg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5℃,搅拌7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6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20℃,纺丝速度为50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30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聚氧丙烯醚。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4%。实施例3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8kg阻燃涤纶纤维,3.4kg聚四氟乙烯纤维,30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52%的聚四氟乙烯粒子,3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2%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20min,然后取出于190℃热处理35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40min,然后取出于130℃热处理150s;完成浸渍后在8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将400kg去离子水、18kg二氧化硅粉、3.8kg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6.2kg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3℃;将30kg含有1.2kg引发剂的水溶液和24kg苯乙烯、18kg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液在18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85℃下继续保温反应120min;然后降至50℃,加入2.6kg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1.8kg8-羟基喹啉铜,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2.3kg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60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0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200kg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kg过硫酸钾,搅拌90min,然后将5.5kg三烯丙基磷酸酯,6kg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88℃,反应8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65%,干燥,与58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70kg的甲壳素与12kg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220kg的水,4.5kg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8℃,搅拌10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7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30℃,纺丝速度为5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8%。实施例4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8kg阻燃涤纶纤维,3.4kg聚四氟乙烯纤维,30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52%的聚四氟乙烯粒子,3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2%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20min,然后取出于190℃热处理35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40min,然后取出于130℃热处理150s;完成浸渍后在8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将400kg去离子水、18kg二氧化硅粉、3.8kg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6.2kg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3℃;将30kg含有1.2kg引发剂的水溶液和24kg苯乙烯、10kg烯丙基胺组成的混合液在18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85℃下继续保温反应120min;然后降至50℃,加入2.6kg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1.8kg8-羟基喹啉铜,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2.3kg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60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0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200kg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kg过硫酸钾,搅拌300min,然后将5.5kg三烯丙基磷酸酯,2kg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反应4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65%,干燥,与50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50kg的甲壳素与12kg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20kg的水,1.5kg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8℃,搅拌10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5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10℃,纺丝速度为4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0%。对比例1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0kg阻燃涤纶纤维,2.1kg聚四氟乙烯纤维,15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40%的聚四氟乙烯粒子,2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0.8%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10min,然后取出于160℃热处理20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25min,然后取出于120℃热处理100s;完成浸渍后在6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0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100kg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kg过硫酸钾,搅拌30min,然后将2kg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反应4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0%,干燥,与50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50kg的甲壳素与5kg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20kg的水,1.5kg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0℃,搅拌3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5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10℃,纺丝速度为4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步骤二所述的整理液固含量为10%。对比例2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0kg阻燃涤纶纤维,15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10min,然后取出于160℃热处理20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25min,然后取出于120℃热处理100s;完成浸渍后在6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将300kg去离子水、12kg二氧化硅粉、2.1kg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2.4kg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将20kg含有0.6-kg引发剂的水溶液和15kg苯乙烯、12kg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液在12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75℃下继续保温反应60min;然后降至40℃,加入0.8kg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0.5kg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30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0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100kg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kg过硫酸钾,搅拌30min,然后将3kg三烯丙基磷酸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反应4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0%,干燥,与50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所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50kg的甲壳素与5kg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20kg的水,1.5kg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0℃,搅拌3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5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10℃,纺丝速度为4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0%。对比例3一种阻燃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如下:步骤一:阻燃面料混纺,将10kg阻燃涤纶纤维,2.1kg聚四氟乙烯纤维,15kg聚酯纤维混纺,制备纤维面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由40%的聚四氟乙烯粒子,2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0.8%的磷酸二氢钠和余量的聚乙烯混合后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得到;步骤二:抗菌整理,将得到的纤维面料在整理液中浸渍10min,然后取出于160℃热处理20s;再重复浸渍处理液25min,然后取出于120℃热处理100s;完成浸渍后在60℃下烘干,即得到一种阻燃抗菌面料;所述的整理液为一种抗菌整理液,其制备方法为:将300kg去离子水、12kg二氧化硅粉、2.1kg聚醚季铵化聚硅氧烷、2.4kg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将20kg含有0.6-kg引发剂的水溶液和15kg苯乙烯、12kg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液在120min内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完后,在75℃下继续保温反应60min;然后降至40℃,加入0.5-kg8-羟基喹啉铜,搅拌均匀后,迅速加入0.5kg得硼氢化钠,还原反应30min,然后加水稀释,过滤后即可。步骤一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100kg的去离子水中,1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kg过硫酸钾,搅拌30min,然后将3kg三烯丙基磷酸酯,2kg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反应4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0%,干燥,与50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均匀后加热熔融,挤压,喷丝即可得到所述的阻燃涤纶纤维。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采用的310℃,纺丝速度为450米/分。步骤二所述的二氧化硅粉的平均粒径为60nm。步骤二所述的乳化剂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步骤二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步骤二所述的抗菌整理液固含量为10%。抑菌性能测试:参照《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检测制得的面料对微生物的抑菌性能。将制得的抗菌面料(每片面积为50cm2)分别经紫外光照射1.5min杀菌后,在每片抗菌面料上均匀涂布白色念珠菌1.0×105cfu/片,作用30分钟后测试每片面料菌含量;氧指数的检测按照国标gb/t2406-93的标准检测,采用xzt-100氧指数测定仪测定。以上实施例样品的菌含量和氧指数的测试,其结果统计结果如下:编号菌含量(cfu/片)氧指数(%)实施例11.8×10332.7实施例21.6×10333.5实施例39.7×10234.8实施例41.2×10333.9对比例19.4×10432.4对比例25.9×10329.7对比例36.8×10326.3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