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穿筘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6983发布日期:2021-07-13 15:3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工穿筘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工穿筘刀。



背景技术:

手工穿经是在穿筘架上进行,由人工分经纱、勾取经纱、将经纱拉过经停片和综丝的综眼、再通过穿筘刀将经纱穿过钢筘完成手工穿经。现有的穿筘刀大多只能实现勾取经纱的功能,在将经纱穿过一片钢筘后,需要将穿筘刀抽出,平移一个钢筘距离后插入钢筘,再勾取另一根纱线进行穿筘,在平移时,难以控制平移距离,容易产生错穿或漏穿经线的现象,且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错穿或漏穿经线的现象,并且省时省力、效率高的手工穿筘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工穿筘刀,包括:

刀体,所述刀体呈薄片状,所述刀体上设有用于勾经纱的勾槽;

刀柄,所述刀柄套装在所述刀体上,所述刀体的下端部插入所述刀柄内并与所述刀柄固定连接;

所述刀体包括直片体、位于所述直片体两侧的弹性片体,所述直片体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直片体的凸台,所述弹性片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凸台孔,所述凸台孔扣合在所述凸台上,使所述弹性片的上端部与所述直片体的下端部相连接,所述弹性片体上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直片体的下方,所述弹性片体的下端连接为一体,形成所述刀体的下端部,所述凸台的边缘设置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用于实现所述凸台与所述直片体的侧面之间的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直片体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弹性片体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菱形凸台或矩形凸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台为菱形凸台,所述凸台的一条对角线与所述直片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其中一个弹性片体的上端向外翘起,形成便于钢筘的筘片插入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弹性片体由弹簧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直片体由钢片制成,所述直片体的厚度与所述弹性片体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刀体的上端垂直弯折形成挡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挡边的长度为5-8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勾槽开设于所述刀体的一侧边,所述勾槽位于所述刀体的中部,所述勾槽沿斜下方倾斜延伸。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工穿筘刀,包括刀体、刀柄,刀体包括直片体、位于直片体两侧的弹性片体,通过在直片体的下端部设置凸台,在弹性片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凸台相匹配的凸台孔,再在弹性片体上设置向外拱起的弯曲部,使弯曲部位于直片体的下方,能够通过弯曲部的弹性变形驱使凸台孔扣合在凸台上,使弹性片体与直片体保持连接,通过在凸台的边缘设置过渡面,实现了凸台与直片体侧面之间的平滑过渡,在使用时,钢筘的筘片能够顺利的挤入其中一个弹性片体与直片体之间,并向下移动至直片体下方,从另一个弹性片体与直片体的连接处顺利挤出,实现了穿筘刀在两个相邻筘片之间平移的技术效果,手工穿经时能够避免错穿或漏穿经线的现象,省时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至图6为图1的侧视图,示出了手工穿筘刀正常使用时的各个步骤。

图7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刀体;11.勾槽;12.挡边;101.直片体;1011.凸台;1012.过渡面;102.第一弹性片体;1021.凸台孔;1022.弯曲部;103.第二弹性片体;1032.弯曲部;31.第一筘片;32.第二筘片;33.第三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上下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左右方向是指图2中的右左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工穿筘刀,包括:刀体10、刀柄20,其中,刀体10呈薄片状,刀体1上设有用于勾经纱的勾槽11,勾槽11开设于刀体10的一侧边,勾槽11位于刀体10的中部,勾槽11沿斜下方倾斜延伸;刀柄20套装在刀体10上,刀体10的下端部插入刀柄20内并与刀柄20固定连接,刀柄20的中部设置有便于握持的环形凹槽。

刀体10包括直片体101、第一弹性片体102、第二弹性片体103,其中,第一弹性片体102位于直片体101的左侧,第二弹性片体103位于直片体101的右侧,直片体101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直片体101的凸台1011,第一弹性片体102、第二弹性片体103与直片体101的连接方式相同,下面以第一弹性片体10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弹性片体102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凸台1011相匹配的凸台孔1021,当凸台孔1021扣合在凸台1011上,第一弹性片体102的上端部与直片体101的下端部相连接,第一弹性片体102上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弯曲部1022,弯曲部1022位于直片体101的下方,弯曲部1022能够驱使凸台孔1021扣合在凸台1011上,使第一弹性片体102与直片体101保持连接;第一弹性片体102和第二弹性片体103的下端连接为一体,形成刀体10的下端部;凸台1011的边缘设置有过渡面1012,过渡面1012用于实现凸台1011与直片体101的侧面之间的平滑过渡。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1011凸出于直片体101侧面的高度等于第一弹性片体102、第二弹性片体103的厚度,凸台1011为菱形凸台,这样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弹性片体102、第二弹性片体103绕直片体101转动,凸台1011的一条对角线与直片体101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第一弹性片体102的上端向外翘起,形成便于钢筘的筘片32插入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片体102、第二弹性片体103由弹簧钢制成,直片体101由钢片制成,直片体101的厚度与第一弹性片体102、第二弹性片体103的厚度相同。

为防止抽拔时刀体10脱离钢筘的筘片,刀体10的上端垂直弯折形成挡边12,挡边12的长度为5-8mm。

在使用时,如图2-6所示,通过抽拔穿筘刀,使钢筘的第二筘片32能够顺利的挤入第一弹性片体102与直片体101之间,并向下移动至直片体101下方,从第二弹性片体103与直片体101的连接处顺利挤出,实现了穿筘刀在两个相邻筘片之间平移的技术效果,手工穿经时能够避免错穿或漏穿经线的现象,省时省力、效率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工穿筘刀,包括:

刀体,所述刀体呈薄片状,所述刀体上设有用于勾经纱的勾槽;

刀柄,所述刀柄套装在所述刀体上,所述刀体的下端部插入所述刀柄内并与所述刀柄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体包括直片体、位于所述直片体两侧的弹性片体,所述直片体的下端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直片体的凸台,所述弹性片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凸台孔,所述凸台孔扣合在所述凸台上,使所述弹性片的上端部与所述直片体的下端部相连接,所述弹性片体上设置有向外拱起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直片体的下方,所述弹性片体的下端连接为一体,形成所述刀体的下端部,所述凸台的边缘设置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用于实现所述凸台与所述直片体的侧面之间的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直片体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弹性片体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菱形凸台或矩形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菱形凸台,所述凸台的一条对角线与所述直片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弹性片体的上端向外翘起,形成便于钢筘的筘片插入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体由弹簧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片体由钢片制成,所述直片体的厚度与所述弹性片体的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的上端垂直弯折形成挡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的长度为5-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工穿筘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槽开设于所述刀体的一侧边,所述勾槽位于所述刀体的中部,所述勾槽沿斜下方倾斜延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工穿筘刀,包括刀体、刀柄,刀体包括直片体、位于直片体两侧的弹性片体,通过在直片体的下端部设置凸台,在弹性片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凸台相匹配的凸台孔,再在弹性片体上设置向外拱起的弯曲部,使弯曲部位于直片体的下方,能够通过弯曲部的弹性变形驱使凸台孔扣合在凸台上,使弹性片体与直片体保持连接,通过在凸台的边缘设置过渡面,实现了凸台与直片体侧面之间的平滑过渡,在使用时,钢筘的筘片能够顺利的挤入其中一个弹性片体与直片体之间,并向下移动至直片体下方,从另一个弹性片体与直片体的连接处顺利挤出,实现了穿筘刀在两个相邻筘片之间平移的技术效果,手工穿经时能够避免错穿或漏穿经线的现象,省时省力、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蔡燕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韦普精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