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3559发布日期:2023-04-06 05:1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具体是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1、纺织线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是纺织布料生产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在生产纺织布料时,常常需要对纺织线制成的纺织布料进行纠偏定位(即对纺织布料的纠偏就是对纺织线的纠偏定位),从而便于后续各种的纺织品生产。

2、目前操作人员在对由纺织线制成的纺织布料进行纠偏时,常常需要使用到纠偏定位结构,现有的纠偏定位结构常常是通过旋转圆辊,通过在圆辊两侧设置定位环,同时将纺织布料与圆辊接触,使得纺织布料处于圆辊上两侧定位环之间进行限位,通过旋转收卷筒从而将纺织布料进行输送,从而完成对纺织线制成的纺织布料的纠偏定位,但由于现有的定位环是和输送辊一体成型制成的,从而当对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纠偏定位时,从而会导致装置对宽度较小纺织布料纠偏定位的效果降低,从而不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向上发生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半弧块向上发生移动,同时螺纹杆的旋转将会使得连接弧块带动第二半弧块向下移动,同时使得连接弧块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半弧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半弧块和第二半弧块分别与导向轴的上表和下表面发生挤压,从而完成对锥形筒调节后位置的固定,使本结构具有对由纺织线制成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调节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包括外壳、拉力弹簧、纺织布料本体,外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向轴,导向轴外表面的两侧活动连接有锥形筒和方形块,锥形筒靠外一侧顶部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外表面的底部轴承连接有第一半弧块,螺纹杆外表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弧块,连接弧块底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弧块,方形块顶部和底部的内腔等距离活动连接有滚柱,方形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方形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

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外壳远离导向轴一侧顶部的前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卷收筒,卷收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筒,卷收筒和内筒靠近纺织布料本体的一侧均开设有长槽,内筒外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簧片,后端支撑架靠外一侧中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

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导向轴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导向轴分为上端的两个导向轴和下端一个导向轴。

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上端两个导向轴外表面的前后端分别与前后端两个方形块的内腔活动连接,下端方形块外表面的前后端与外壳内腔底部的前后端活动连接。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半弧块的外表面与锥形筒的内腔活动连接,第一半弧块的下表面与导向轴的上表面接触,连接弧块的外表面与锥形筒的内腔活动连接,第二半弧块的外表面与锥形筒的内腔活动连接,第二半弧块的上表面与导向轴的下表面接触。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一连接杆一端的内腔与第一连接杆外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一端的内腔与第二连接杆外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纺织布料本体分别与上方两个导向轴的上表面和下方导向轴的下表面接触。

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纺织布料本体靠近卷收筒的一端贯穿卷收筒和内筒上的长槽,且纺织布料本体与长槽活动连接。

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内筒外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把手,环形弹簧片远离内筒的一端与第一半弧块的内腔固定连接。

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与第一半弧块靠后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发明通过锥形筒、螺纹杆、第一半弧块和连接弧块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由纺织线制成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调节的作用,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向上发生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半弧块向上发生移动,同时螺纹杆的旋转将会使得连接弧块带动第二半弧块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半弧块和第二半弧块解除对导向轴的挤压,随后操作人员通过移动锥形筒调整锥形筒在导向轴上的位置,最终使得锥形筒处于纺织布料本体的时,此时旋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带动第一半弧块向下移动,同时使得连接弧块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半弧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半弧块和第二半弧块分别与导向轴的上表和下表面发生挤压,从而完成对锥形筒调节后位置的固定,从而方便了装置对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本体进行纠偏和定位;

14、本发明通过方形块、第一连接杆、拉力弹簧和第二连接杆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卷收过快时对纺织布料进行缓冲的作用,通过运行动力电机,从而使得卷收筒发生旋转完成对纺织布料本体的卷收,当动力电机运转过快使得卷收筒旋转对纺织布料本体的卷收过快时,此时靠近卷收筒一侧上方的导向轴将会通过下方导向轴的限位和纺织布料本体挤压的作用,从而使得靠近卷收筒的上方的导向轴向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杆将会向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移动,同时拉力弹簧将会被拉伸,从而当卷收筒的卷收过快时起到了对纺织布料本体的缓冲作用,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纺织布料本体;

15、本发明通过卷收筒、长槽、和环形弹簧片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靠近卷收筒一端的纺织布料进行固定的作用,通过将纺织布料本体分别与三个导向轴的外表面接触,随后操作人员旋转环形把手使得卷收筒和内筒上的长槽对齐,随后将纺织布料本体靠近卷收筒的一端分别穿过卷收筒和内筒上的长槽,进而使得纺织布料本体的一端位于内筒的内部,此时由于环形弹簧片弹力的作用,将会使得内筒发生旋转,进而使得卷收筒和内筒上的长槽发生错位,从而使得纺织布料本体分别与内筒和卷收筒发生挤压接触,从而完成对纺织布料本体靠近卷收筒一端的固定,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包括外壳(1)、拉力弹簧(11)、纺织布料本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向轴(2),所述导向轴(2)外表面的两侧活动连接有锥形筒(3)和方形块(8),所述锥形筒(3)靠外一侧顶部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外表面的底部轴承连接有第一半弧块(5),所述螺纹杆(4)外表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弧块(6),所述连接弧块(6)底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弧块(7),所述方形块(8)顶部和底部的内腔等距离活动连接有滚柱(9),所述方形块(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方形块(8)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一连接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远离导向轴(2)一侧顶部的前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卷收筒(15),所述卷收筒(1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筒(17),所述卷收筒(15)和内筒(17)靠近纺织布料本体(13)的一侧均开设有长槽(16),所述内筒(17)外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簧片(18),后端所述支撑架(14)靠外一侧中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导向轴(2)分为上端的两个导向轴(2)和下端一个导向轴(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端两个所述导向轴(2)外表面的前后端分别与前后端两个方形块(8)的内腔活动连接,下端所述方形块(8)外表面的前后端与外壳(1)内腔底部的前后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弧块(5)的外表面与锥形筒(3)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弧块(5)的下表面与导向轴(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连接弧块(6)的外表面与锥形筒(3)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半弧块(7)的外表面与锥形筒(3)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半弧块(7)的上表面与导向轴(2)的下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2)靠近第一连接杆(10)一端的内腔与第一连接杆(10)外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靠近第二连接杆(12)一端的内腔与第二连接杆(12)外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拉力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布料本体(13)分别与上方两个导向轴(2)的上表面和下方所述导向轴(2)的下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布料本体(13)靠近卷收筒(15)的一端贯穿卷收筒(15)和内筒(17)上的长槽(16),且纺织布料本体(13)与长槽(16)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7)外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把手,所述环形弹簧片(18)远离内筒(17)的一端与第一半弧块(5)的内腔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19)的输出轴端与第一半弧块(5)靠后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纺织线纠偏定位结构,包括外壳、拉力弹簧、纺织布料本体,外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向轴,导向轴外表面的两侧活动连接有锥形筒和方形块,锥形筒靠外一侧顶部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本发明通过锥形筒、螺纹杆、第一半弧块和连接弧块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由纺织线制成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调节的作用,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向上发生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半弧块向上发生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半弧块和第二半弧块分别与导向轴的上表和下表面发生挤压,从而完成对锥形筒调节后位置的固定,从而方便了装置对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本体进行纠偏和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振,周绍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丝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