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弧形下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9455发布日期:2024-05-10 23:58阅读:6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弧形下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衣设备,尤其是全自动弧形下摆机。


背景技术:

1、制衣行业是一个传统的手工行业,因为衣服面料柔软,难以用机械机构进行抓取,制衣的的很多工序还是非常依赖人工进行操作,一则因为衣服柔软并且容易变形,二则因为布料的弹性导致剪裁出来的布料本身大小不一致,对于操作工人而言,在车缝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经验实时调整布料的状态,因此对于制衣自动化设备而言,如要代替人工进行车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车缝的过程中实时调整控制布料的状态,使得最后车缝出来的产品符合要求。

2、衣服的下摆则是衣服的前幅和后幅车缝在一起之后形成的圆筒形状,则是衬衫或是t恤的下端部位,下摆的车缝则是将前幅和后幅车缝在一起之后形成的圆筒再往衣服的内部折叠一圈,车缝进行固定,从穿着之后人的正面看,下摆有直线形或者圆弧形,市面上目前有很多下摆车缝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大多不能在车缝中对布料进行实时的调整,又或者在车缝中需要人们进行对位和干涉,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对人工的车缝技术要求还是比较高,如果操作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制衣车缝技术,则容易出现不良品。

3、需要进行下摆车缝的衣物一般都是针织面料,针织面料大多数会有卷边的现象,如果在车缝过程中无法将卷边展平,则会影响车缝的效果。

4、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2010592512.7、专利名称:全自动下摆缝纫机)公开的技术内容是:全自动下摆缝纫机,包括左滚筒组件、下摆过毂辅助装置、飞马偏平缝机头、右滚筒组件、台板和台架,所述台板固定安装在台架顶端,所述台架底端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左滚筒组件安装在台板左端上表面,所述左滚筒组件右方设置有下摆过毂辅助装置,所述下摆过毂辅助装置安装在飞马偏平缝机头左端,所述飞马偏平缝机头安装在台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右滚筒组件安装在台板上表面的右端……下摆过毂辅助装置2设有固定板201、气缸支架202和固定侧板206,气缸支架202安装在固定板201的左端面上,气缸支架202上固定安装有六角轴防转气缸203,六角轴防转气缸203下端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下端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上活动安装有上压轮204,上压轮204下方设置有固定侧板206,固定侧板206右端面安装有双杆气缸207,固定侧板206上端安装有挡块208和下压轮205,双杆气缸207的前端设有活塞双杆,活塞双杆前端与挡块208连接,用于引导和碾平t恤的下摆,使t恤平整地被输送到缝纫机下方……在实际使用时,接通电源后,工人将t恤大件的下摆套装在装置的左滚轮109和右滚轮406上,并分别通过上滚轮108和压轮405使面料与左滚轮109和右滚轮406夹紧,同时工人确保使面料至于缝纫机的机针下面,然后设备会通过底部电眼组402自动感知面料位置,并开始启动缝制过程,当底部电眼组402检测到t恤下摆的接缝时,会根据工艺要求,决定是否进行倒骨操作,然后继续缝制t恤下摆,设备会自动判断是否缝合完成,完成后,自动停止,工人将t恤取下堆叠即可。

5、从上述实施方案可知,该下摆缝纫机设置了上压轮与上压轮来对裁片进行展平,但是上压轮与上压轮只是较短的一段,裁片一旦离开了上压轮与上压轮则会回复卷边,因此并未能保证裁片在车缝的时候是平顺的,另外,裁片车缝过程中设备对裁片如何进行纠偏也并未有所体现,因此该下摆机在车缝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监督与干预,对操作人员的依赖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在靠近缝纫针的位置设置了精调感应器,精调感应器可感应布边的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纠偏组件,因此操作人员只要将衣物的下摆套接在调节筒体与纠偏主筒之间,设备便能自动纠偏之后再进行车缝,在缝纫针的两侧设置了第一傍位以及第二傍位,加强了车缝时对布料的定位,从纠偏主筒到缝纫针处依次设置了展平贴合吹风组、第一折弯吹风组、第二折弯吹风组以及折弯保持吹风组将布料的卷边吹平,并将布料保持平整折叠的形状进行车缝,因为设备具有自纠偏以及自动展平卷边布的功能,因此该下摆机能适应大多数衣物的下摆车缝。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全自动弧形下摆机,具有机头组件,机头组件包括缝纫机,缝纫机具有缝纫针,所述缝纫针下方设置有定型傍位组件,定型傍位组件设置有精调感应器,精调感应器上方设置有第一傍位以及第二傍位,第一傍位以及第二傍位分别位于衣车车缝落针处的两侧;

4、所述定型傍位组件设置有展平贴合吹风组,傍位安装座与展平贴合吹风组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折弯吹风组、第二折弯吹风组、以及折弯保持吹风组;

5、所述展平贴合吹风组、第一折弯吹风组、第二折弯吹风组以及折弯保持吹风组依次从待车缝衣物一端铺设到缝纫针下方处;

6、所述定型傍位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纠偏机构,前端纠偏机构远离定型傍位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控感应调节组件;

7、所述电控感应调节组件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第三感应器。

8、更进一步地,所述机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差动牙机构,差动牙机构包括差动电机,差动电机连接凸轮,凸轮转动连接有差动连杆,差动连杆连接差动滑移连杆,差动滑移连杆连接差动滑块,差动滑块滑动连接于差动滑移连接座中,差动滑块连接衣车的差动牙;

9、所述机头组件远离差动牙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压边机构,压边机构包括压边基座,压边基座连接压边升降气缸以及压边滑轨,压边滑轨,滑动连接压边左右调节座,压边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压边左右调节座,压边左右调节座连接压边滚动电机座,压边滚动电机座连接压边滚动电机,压边滚动电机连接压边主动滚轮,压边滚动电机座转动连接有压边被动滚轮,压边主动滚轮以及压边被动滚轮均与压边皮带连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定型傍位组件远离前端纠偏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收身组件,调节收身组件设置有调节筒组件,调节筒组件设置有调节筒体;

11、所述调节筒体与纠偏主筒之间设置有支撑弧形板;

12、所述支撑弧形板靠近调节筒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张紧感应机构,张紧感应机构包括张紧支撑弧形杆,张紧支撑弧形杆连接张紧感应器,张紧感应器的一侧设置有张紧基座,张紧基座转动连接有张紧感应块,张紧感应块的一侧连接张紧活动条;

13、所述支撑弧形板包括弧形杆连接座,弧形杆连接座连接倒骨机构,倒骨机构包括倒骨基座,倒骨基座连接倒骨气缸,倒骨气缸输出端连接倒骨连接座,倒骨连接座连接倒骨吹风杆以及倒骨分布杆。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定型傍位组件包括傍位安装座,第一傍位与傍位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一傍位插接有傍位吹风,折弯保持吹风组插接于布料限位座中;

15、所述傍位安装座连接骨位检测机构以及铲片机构,骨位检测机构位于铲片机构上方;

16、所述骨位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基座,检测基座连接检测升降气缸,检测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检测升降座,检测升降座连接检测升降微调部件,检测升降微调部件连接检测摆动基座,检测摆动基座上转动连接有检测摆动块,检测摆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检测滑轮,检测摆动基座连接检测感应器,检测感应器位于检测滑轮正上方;

17、所述铲片机构包括第一铲片组以及第二铲片组,第一铲片组包括第一铲片气缸,第一铲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铲片,第一铲片与布料限位座活动插接,第二铲片组包括第二铲片气缸,第二铲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铲片。

18、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收身组件包括调节驱动模组,调节驱动模组包括调节驱动电机以及调节驱动滑块,调节驱动滑块连接调节安装底座,调节安装底座连接角度调节电机,角度调节电机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连接角度调节座,调节筒组件连接于角度调节座之上,角度调节座上还设置有辅助转杆组件;

19、调节筒组件包括调节筒驱动电机,调节筒驱动电机连接调节筒连接轴,调节筒体与调节筒连接轴连接,调节筒体上设置有防滑胶套,调节筒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随动球头;

20、所述辅助转杆组件包括转杆驱动电机,转杆驱动电机连接主动转杆,主动转杆下方还设置有被动转杆,主动转杆与被动转杆分布于调节筒体侧方的上下两端。

21、更进一步地,所述纠偏组件设置有同轴插接在一起的内轴和外轴,外轴连接纠偏主筒,内轴连接不少于一个纠偏皮带部件,纠偏皮带部件与纠偏主筒插接在一起;

22、所述纠偏主筒为圆柱状,纠偏皮带部件包括皮带,皮带平行于纠偏主筒的中轴线,皮带的一段设置于纠偏主筒的外表面。

23、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感应调节组件包括电控调节模组,电控调节模组连接电控调节电机,电控调节模组上滑动连接有电控调节模块,电控调节模块上连接手动微调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第三感应器连接于手动微调组上;

24、所述手动微调组包括固定杆,固定杆活动插接有安装杆,固定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块,安装杆设置有防转调节长槽,固定杆的侧方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插接于防转调节长槽中并抵住防转调节长槽的底部,调节块内部设置有调节轴承,调节轴承的一端设置有卡环,安装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安装杆连接螺栓,调节轴承以及卡环位于安装杆以及安装杆连接螺栓之间,安装杆远离安装杆连接螺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平面。

25、更进一步地,所述纠偏主筒远离外轴的一端连接纠偏副筒,纠偏副筒随动连接轴,连接轴转动连接有随动球头件;

26、所述纠偏皮带部件包括涡轮组以及皮带轮组,涡轮组以及皮带轮组均与皮带连接;

27、所述涡轮组包括涡轮轴,涡轮轴连接涡轮轴承,涡轮轴承连接涡轮,涡轮同轴固接有第一皮带轮;

28、所述皮带轮组设置有皮带轮轴,皮带轮轴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均与皮带连接;

29、所述皮带靠近纠偏主筒的一侧设置有皮带支撑板;

30、所述内轴连接蜗杆,蜗杆与涡轮啮合连接。

31、更进一步地,所述纠偏组件转动连接于连接组件上,纠偏组件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

32、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基座,连接基座中设置有连接轴承,连接基座靠近纠偏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护座,连接护座是一个喇叭形状,连接护座靠近连接基座的一端截面最小,连接基座的截面越靠近纠偏组件越大,连接基座靠近纠偏组件处的截面与纠偏主筒的截面大小一致;

33、所述展平贴合吹风组包括上吹风管以及下吹风管,上吹风管以及下吹风管分别设置于连接护座的上下侧;

34、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轴驱动电机以及内轴驱动电机,外轴驱动电机连接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连接同步带,同步带连接第二同步轮,第二同步轮连接外轴,内轴驱动电机连接联轴器,联轴器连接内轴。

35、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移动座上方,移动座连接于第一移动组件上方,第一移动组件连接于第二移动组件上方;

36、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组,第二滑轨组上方连接第一移动组件,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设置有丝杆,丝杆一端连接移动电机,丝杆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组,第一滑轨组的滑块以及丝杆的移动块均与移动座连接,移动座包括移动板,移动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移动板下方设置有延伸护板。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靠近缝纫针的位置设置了精调感应器,精调感应器可感应布边的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纠偏组件,因此操作人员只要将衣物的下摆套接在调节筒体与纠偏主筒之间,设备便能自动纠偏之后再进行车缝,在缝纫针的两侧设置了第一傍位以及第二傍位,加强了车缝时对布料的定位,从纠偏主筒到缝纫针处依次设置了展平贴合吹风组、第一折弯吹风组、第二折弯吹风组以及折弯保持吹风组将布料的卷边吹平,并将布料保持平整折叠的形状进行车缝,而区别于传统的设备只能车缝直边的下摆,由于精调感应器非常靠近缝纫针,因此对于弧形下摆来说,精调感应器与缝纫针之间的距离短,而对于一个圆弧来说,只要选取的距离够短,则可约等于直线段,因此本下摆机不仅能缝纫直线形下摆,还能缝纫弧线形下摆,适应范围广,因为设备具有自纠偏以及自动展平卷边布的功能,因此该下摆机能适应大多数布料的车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