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2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机构。它适用于连杆引纬、连杆打纬、非分离筘座式的剑杆织机。
目前,市场上此类剑杆织机的剑头运动只有叠加和叠减两种运动方式。简单的叠加运动剑头空动程太大,致使织机的占地面积增大;剑头进梭口也困难。如要克服此缺点,必须在引纬机构上加上附加运动,使机构复杂化,不适于高速;叠减运动则必须加大引纬机构的动作幅度,导致引纬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增大而使机构零件设计过于笨重。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二个四连杆串联而成的六连杆机构。巧妙地搭配二个四连杆的位置,利用四连杆机构在通过极限位置时的特性,使六连杆的第二级四连杆在一个周期内二次通过前极限位置,使扇形摆齿的摆动在起始与终结时多一次小的往复摆动,与打纬机构叠加合成一种新的剑头运动,达到引纬机构既简便轻巧,又剑头空动程小,从而提高车速,减少织机占地面积。
整个机构包括有六连杆引纬机构,四连杆打纬机构,扇形摆齿,传动齿轮,传剑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引纬机构与打纬机构的运动采用叠加来合成剑头运动。这样减少了引纬机构和扇形摆齿的摆幅,从而可将机构设计得轻巧,以便降低能耗,减少振动,提高车速。
2、采用的六连杆引纬机构可使扇形摆齿在起始与终结时多一次小的往复摆动,它与打纬机构合成的剑头运动,在布边外的空动程小,从而可减少整机宽度,减少织机的占地面积。
3、通过滑槽可调节剑头运动的动程,以适应不同布幅织机的需要。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对照附图各部件编号如下1-主轴2-曲柄3-牵手4-筘座脚
5--筘座 6--剑头和剑带7--传剑轮8--伞齿轮9--伞齿轮10--行星小齿轮11--扇形摆齿 12--摇轴13--摆杆 14--短连杆15--摆板 16--滑槽和滑块17--长连杆 18--偏心19--机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杆件18、17、15、14、13和机架19组成了六连杆引纬机构;杆件2、3、4和机架组成了四连杆打纬机构。主轴1带动曲柄2和偏心18转动。曲柄2通过牵手3带动筘座脚4绕摇轴12摆动,装在筘座脚4上的部件5~10也随之一起摆动。偏心18通过长连杆17、滑槽和滑块16带动摆板15摆动。调节长连杆17上的滑块在滑槽中的位置,可改变摆板15摆角的大小。摆板15又通过短连杆14带动摆杆13摆动。在起始和终结位置附近(图示位置),摆板15会使摆杆13多一次小的往复摆动。摆杆13再带动扇形摆齿11绕摇轴12摆动。扇形摆齿11与行星小齿轮10啮合并共同绕摇轴12摆动。这两个摆动的相对运动,使扇形摆齿11带动行星小齿轮10相对筘座5作加速转动。与行星小齿轮10同轴的伞齿轮9再传动伞齿轮8,伞齿轮8再带动传剑轮7往复转动。传剑轮7再带动剑头和剑带6作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带动纬纱交织织布。
权利要求一种由六连杆、四连杆、扇形摆齿、传动齿轮、传剑轮等构成的剑杆织机引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机构是由二个四连杆串联而成的六连杆组成,在一个周期中第二级四连杆二次通过前极限位置;扇形摆齿有一个大的摆动和二次小的摆动,引纬机构与打纬机构的运动采用叠加来合成剑头运动。
专利摘要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机构,采用由二个四连杆串联而成的六连杆机构构成,利用四连杆机构通过极限位置时的特性,使六连杆的第二级四连杆在一个周期内二次通过前极限位置,使扇形摆齿的摆动在起始和终结时多一次小的往复摆动;与打纬机构叠加合成一种新的剑头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车速,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
文档编号D03D47/00GK2070306SQ9020729
公开日1991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2日
发明者石书义 申请人:中国纺织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