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抱闸式送经锯齿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2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抱闸式送经锯齿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织机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是有梭织机上的送径机件。
现有国产1511、1515型有梭织机的送径锯齿轮在织造过程中的自锁作用主要靠毛毡与送径锯齿轮闸的摩擦力,往往不能有效地制动送径锯齿轮,特别毛毡沾上油后,易使送径锯齿轮产生多余的转动,造成织物的稀密路、云织等织疵,影响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的设计方案,使该装置在运转中能更好地制动送径锯齿轮,防止产生多余的转动,以利于提高织物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织机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有锯齿轮、撑头、撑头栓,其特征是有抱闸、阻尼皮、抱闸芯轴、调节弹簧、调节螺母、抱闸定位芯轴和抱闸活动栓。抱闸内侧沾有阻尼皮,抱闸通过抱闸芯轴。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抱装在锯齿轮一端外的抱闸槽内,装在撑头栓上的撑头与锯齿轮的锯齿形齿啮合,使锯齿轮只能按一个方向转动,抱闸上有抱闸定位脚,抱闸定位芯轴置于抱闸定位脚内,用于抱闸定位,使抱闸不转动。抱闸由两个有抱闸耳的圆弧环通过抱闸活动栓活动连接而成,其中一个圆弧环没有抱闸耳的一端有连接叉,另一个圆弧环没有抱闸耳的一端有与连接叉匹配的连接头,连接头和连接叉上均有供抱闸活动栓插入的孔,抱闸耳上有供抱闸芯轴插入的抱闸芯轴孔。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织机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示图图2
图1的左视图,图3抱闸主视图,图4图3A向局部视图,图5图3的左视图,图6锯齿轮示图,图7抱闸芯轴示图,图8抱闸定位苡轴示图。
图中1、抱闸,2、阻尼皮,3、锯齿轮,4、抱闸芯轴,5、调节弹簧,6、调节螺母,7、撑头栓,8、撑头,9、抱闸定位芯轴,10、抱闸定位脚,11、抱闸活动栓,12、抱闸耳,13、抱闸芯轴孔,14、连接叉、15、连接头,16、抱闸槽,17、锯齿形齿,18、轴孔。
织机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由抱闸1、阻尼皮2、锯齿轮3抱闸芯轴4、调节弹簧5、调节螺母6、撑头栓7、撑头8。抱闸定位芯轴9和抱闸活动栓11构成(见
图1、图2),抱闸1内侧沾有阻尼皮2,阻尼皮用耐摩且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做,抱闸1通过抱闸芯轴4、调节弹簧5调节螺母6抱装在锯齿轮3一端外的抱闸槽16内(参见图6),装在撑头栓7上的撑头8与锯齿轮上的锯齿形齿啮合,使锯齿轮只能按一个方向转动,抱闸1由两个有抱闸耳12的圆弧环通过抱闸活动栓11活动连接而成(见图3、图4),便于安装。其中一个圆弧环没有抱闸耳的一端有连接叉14(见图4),另一个圆弧环没有抱闸耳的一端有与连接叉匹配的连接头15,连接头和连接叉上均有供抱闸芯轴活动栓11插入的孔抱闸耳12上有供抱闸芯轴4插入的抱闸芯轴孔13,其中一个圆弧环上有抱闸定位脚10,抱闸定位芯轴9置于抱闸定位脚10内,用于抱闸1的定位,使抱闸不转动。锯齿轮3(见图6上有锯齿形齿17,它的一端外侧有抱闸槽16,另一端有轴孔18。
采用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不需对现有织机作改动,有利于减少织物的织疵,提高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1.织机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有据齿轮、撑头、撑头栓,其特征是有抱闸、阻尼皮、抱闸芯轴、调节弹簧、调节螺母、抱闸定位芯轴和抱闸活动栓;抱闸内侧沾有阻尼皮,抱闸通过抱闸芯轴、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抱装在锯齿轮一端外的抱闸槽内,装在撑头栓上的撑头与锯齿轮上的锯齿形齿啮合,抱闸上有抱闸定位脚,抱闸定位芯轴置于抱闸定位脚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抱闸式送径锯齿轮装置,其特征是抱闸由两个有抱闸耳的圆弧环通过抱闸活动栓活动连接而成,其中一个圆弧环没有抱闸耳的一端有连接叉,另一个圆弧环没有抱闸耳的一端有与连接叉匹配的连接头,连接头和连接叉上均有供抱闸活动栓插入的孔,抱闸耳上有供抱闸芯轴插入的抱闸芯轴孔。
专利摘要织机抱闸式送经锯齿轮装置是有梭织机上的送经机件。该装置在运转中能更好地制动送经锯齿轮,防止产生多余的转动,利于提高织物的质量,减少织物的织疵。本实用新型有锯齿轮、撑头、撑头栓,其特征是有抱闸、阻尼皮、抱闸芯轴、调节弹簧、调节螺母、抱闸定位芯轴和抱闸活动栓,抱闸通过抱闸芯轴、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抱装在锯齿轮一端外的抱闸槽内,抱闸内侧沾有阻尼皮,抱闸上有定位脚,抱闸定位芯轴置于抱闸定位脚内。
文档编号D03D49/04GK2070752SQ9020734
公开日1991年2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3日
发明者凌强, 顾炳泉, 申林 申请人:南通市纺织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