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

文档序号:1695083阅读:2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原料洗涤方法骆驼毛(绒)是毛纺原料特种纤维品种之一。骆驼毛是由细毛和粗毛两种纤维组成。细毛称为骆驼绒,粗毛称为骆驼毛。骆驼绒和山羊绒同样是毛纺工业的高级原料。
在骆驼毛(绒)的生长期间,由于骆驼睡卧时粪尿等的粘附和从皮肤里分泌出大量油脂和汗液,使骆驼毛(绒)上粘附有大量杂质,特别是不溶于水的蜡,脂化合物与汗液中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粘附在毛纤维上,目前使用的一般洗涤方法加工时,由于工艺条件所限,只能将骆驼毛(绒)表面的污物洗除,而绒毛鳞片内部的有机物及某些难溶性有机物无法洗除,致使在高温潮湿条件下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恶臭,这不但限制了驼毛(绒)制品的使用范围,也有损人体健康。根据现状本发明研制出一种专用脱臭剂,利用分子间的亲合性,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可将鳞片内部的有机物及表面难溶有机物去除。
本发明目的在于改进现有工艺,使用除臭剂和杀菌味剂整套工艺,除臭,洗涤一次完成。本技术简单,易于操作,所使用的化学剂和工艺条件对驼毛(绒)无损伤。
本发明任务是,根据骆驼毛(绒)上的污物程度,配制成Ⅰ型和Ⅱ型脱臭剂,经实验测试,并将制成品在高温高湿地区使用,脱除臭味效果很好。
本发明研制的用于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主要是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剂、溶剂配制成Ⅰ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将Ⅰ型脱臭剂、Ⅱ型脱臭剂分别配制成浓度0.05-0.1%,浴比1∶20-1∶30的溶液,升温30-70℃备用;将原毛(绒)开松后浸入30-70℃清水中浸透,沥水后放入脱臭剂溶液中浸泡,轻轻搅动5-30分钟,取出用清水30-70℃洗涤2-3次,取出烘干,再用成品用杀菌香味剂进行处理即可,所得出的两种脱臭剂均为白色膏体,其中Ⅰ型脱臭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脂肪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醚硫酸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N-N-油酰甲基牛胆酸盐,琥珀酸二乙基己酯磺酸盐,油酸丁硝硫酸盐,烷基磷酸脂,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盐中任意二至三种;促进剂由巯基乙醇、尿素、二硫代苏糖醇中任意一种;助洗剂由碳酸钠、硅酸钠、硫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任意一至二种配制成Ⅰ型脱臭剂。其Ⅰ型脱臭剂中的各组份配比为(重量百分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0-80%促进剂5-10%助洗剂5-20%溶剂余量。
Ⅱ型脱臭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Ⅰ型脱臭剂中相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高碳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多元醇脂肪酸脂环氧乙烷加成物,高级脂肪胺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酰胺环氧乙烷加成物,油脂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脂肪酸酯,季成四醇的脂肪酸酯,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多元醇的烷基醚,醇胺类的脂肪酰胺中任意二至三种,助洗剂由硫酸钠、碳醇钠、氯化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一至二种及消泡剂、增稠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其中各组分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助洗剂5-30%消泡剂、增稠剂20-10%溶剂余量。
实施例将予先开松,清水润湿沥干水份的驼毛(绒)6.6公斤放入150升配制好的脱臭剂溶液中,40℃轻轻搅动10分钟左右,取出清水漂洗2-3次,取出烘干,再用成品用杀菌香味剂处理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除臭、洗涤可一次性完成,可根据骆驼毛(绒)的污物程度,选用Ⅰ型或Ⅱ型脱臭剂进行除臭、洗涤,如果污物轻则可用Ⅰ型脱臭剂,按照实施例处理过程进行除臭洗涤,如果污物重即可用Ⅱ脱臭剂,按照实施例处理过程进行除臭洗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剂、溶剂配制成Ⅰ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筒剂、溶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Ⅰ型脱臭剂、Ⅱ脱臭剂分别配制成浓度0.05-0.1%,浴比1∶20-1∶30的溶液,升温30-70℃备用;将原毛(绒)开松后浸入30-70℃清水中浸透,沥水后放入脱臭剂溶液中浸泡,轻轻搅动5-30分钟,取出用清水30-70℃洗涤2-3次,取出烘干用成品杀菌香味剂进行处理即可。
3.一种用于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剂、溶剂配制的Ⅰ型脱臭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均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两种脱臭剂均为白色膏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Ⅰ型脱臭剂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脂肪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N-N-油酰甲基牛胆酸盐、琥珀酸二乙基己酯磺酸盐、油酸丁酯硫酸盐、烷基磷酸脂、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脂盐中任意二至三种;促进剂由巯基乙醇、尿素、二硫代苏糖醇中任意一种;助洗剂由碳酸钠、硅酸钠、硫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任意一至二种配制成Ⅰ型脱臭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Ⅰ型脱臭剂中的各组分配分比为(重量百分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0-80%促进剂 5-10%助洗剂 5-20%溶剂 余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Ⅰ型脱臭剂中相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高碳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多元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高级脂肪胺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酰胺环氧乙烷加成物,油脂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的脂肪酸酯,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多元醇的烷基醚、醇胺类的脂肪酰胺中任意二至三种,助洗剂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钠中任意一至二种,及消泡剂、增稠剂配制成Ⅱ型脱臭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Ⅱ型脱臭剂各组份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助洗剂 5-30%消泡剂、增稠剂 20-10%溶剂 余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研制的骆驼毛(绒)异味脱除方法,其主要是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助洗助、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温度配制成I型脱臭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温度配制成II型脱臭剂,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骆驼毛(绒)的污物程度选用合适的脱臭剂,同时本发明对骆驼毛(绒)异味的除臭,洗涤一次完成,该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使用的化学剂和工艺条件对驼毛(绒)无损伤。
文档编号D01C3/00GK1077759SQ92103238
公开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3日
发明者孟进军, 李树青, 洪迪华, 邓雁如, 谢天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