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纺纱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32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流纺纺纱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有纺纱杯的气流纺设备纺纱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该表面在纺纱杯方向变宽,纤维从该表面通过间隙,被放到纺纱杯加宽的滑动表面上。本发明还涉及实行这种方法的设备。
在气流纺纺纱杯的纺纱中,有个问题就是在生产的纱中纤维物质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从而纱的价值要比环锭纺纱可能得到的价值要小。在上述这种已知的设备中克服了这个问题,这是通过将要纺的纤维供应到导纱体的旋转纤维导引表面,导引体在纺纱杯方向上变宽,纤维从导纱体传送到旋转的纺纱杯内壁上(专利DE-OS21 26 841号)。虽然这个方法使纱的结构和价值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这个优点被通过间隙流出的气流所造成的纤维损失的缺点所抵消,气流流出导纱体和纺纱杯上缘之间的间隙,将把从导纱体到纺纱杯内壁的传送过程中的纤维带走。另一方面,这个间隙必须有特定的尺寸,因为通过给料通道供应纤维需要一定量的空气,而在纤维与空气分离之后又必须将这部分空气排出。间隙的尺寸必须是这样,适当数量的空气可通过间隙排出。特别在短纤维的情况下,纤维损失就更加严重,这种纤维损失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改善已知的纤维牵引方法,从而使纱的结构获得改善,并消除纤维的损失。
按照本发明,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使气流通过间隙进入到纺纱杯的内部,然后将其从纺纱杯内部排出而不再经过间隙。在这个方法中,在纤维可能会从纤维导引表面和纺纱杯包围的空间中逃逸出去的点上,产生气流,并使这气流通过该点流入空间内,从而保证纤维通过间隙并被放到纺纱杯的内壁上,从这个点纤维就以常规的方法供给到纤维凝聚槽用来进行纺纱。与纤维导引表面是静止还是转动无关,沿着纤维导引表面总是产生一股转动的空气流,这气流是由纺纱杯的转动所产生,它将把供应到纤维导引表面上的纤维传送到面向间隙的纤维导引表面的终端。这循环气流然后与通过间隙引入到纺纱杯内的气流合并,与这气流一起从纤维导引表面和纺纱杯包围的空间中排出,而不再在纺纱杯外周上的任何点通过间隙。已经发现这里要排出的空气流去到被纤维导引表面和纺纱杯所包围的空间中心,从而不会妨碍把纤维传送到纺纱杯。这种供应纤维和控制气流的方法使纱的结构得到显著的改进,并使所纺纤维的穿着性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所以大大提高了纱的强度,同时外观也更好些。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产生通过间隙进入到纺纱杯内部的气流。按照本发明工艺的最佳实施方案,这个气流由供应到间隙外周的压缩空气产生,或者另一种方法是由从纺纱杯排出的吸入气流产生。这里通过纺纱杯的转动也可能产生吸入气流。在这种情况下,由纺纱杯转动产生的气流和从纺纱杯排出的气流都可作为吸入气流,通过间隙再引入到纺纱杯内,所以产生了循环气流。
按照本发明方法进一步优化的开发,排出的气流对着供给纤维的间隙边。气流排出在与纤维导引表面包围的圆形区域有关的纤维供给处完全相反的地方。以这种方式做到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的大部分空气,较早地与将纤维沿纤维导引表面供给到纺纱杯的转动空气分离。这有利于通过间隙进入空气,因此为了产生这个气流可以选择纺纱杯外部的气压低于通常压力。在这个方法中,可以做到在围绕间隙的空间中不必产生过压,并根据几何比使围绕间隙的空间足够维持在正常大气压。
按照特别有利的方法,通过气流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这气流的大部分经急剧偏转从纺纱设备中排出,同时这气流的剩余部分与纤维一起经螺旋的路径到纤维导引表面的变宽端,在那一点纤维被传送过间隙到达纺纱杯的滑动壁,从间隙进入的气流防止纤维从间隙流出,在那上面纤维以已知的方式到达纤维凝聚槽来进行纺纱,而经过间隙引入到纺纱杯内部的空气从纺纱杯排出,不再通过间隙。已经发现,这样做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达到改进纱的结构和增加纱的强度。
为了促进将纤维从纤维导引表面供给到纺纱杯的内壁上,如果流入到纺纱杯内的空气有一分量流向纺纱杯底部是有利的。在这方法中,流入到纺纱杯内的空气将纤维沿纺纱杯内壁方向吹离纤维导引表面,这就促进将纤维放到纺纱杯的内壁上,和将纤维供给到凝聚槽。
经过间隙流入纺纱杯内的空气流要适合纺纱的材料是有利的。通过改变间隙宽度来实现这种适应也是有利的。在这种方法中不需改变过压源或负压源的功率输出,从而将不会显著改变作用在纺纱设备上的空气分布。以简单的方式通过纤维导引表面和纺纱杯相对的轴向调节可以实现间隙宽度的调节。
为了实现这个方法,按照本发明提供有与间隙相关联的设备用来产生一个压力降,该压力降引起空气流动,经过间隙流入到纺纱杯内部。这就防止纤维从纺纱设备中移出。
按照本发明产生压力降的设备由压缩空气源组成,该压缩空气源与围绕间隙的部分壳体有联系,或者由作用在纺纱杯内部的负压源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气流纺纺纱设备的结构实施方案,如在纺纱杯外部间隙区保持正常大气压可能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纺纱杯内是负压,这压力降可产生经过间隙流入纺纱杯内的空气流。
作用在纺纱杯内的负压源可以是外部的负压源,或者另一种也可由至少一个偏心布置在纺纱杯内的通风口所构成。
最好,作用在纺纱杯内的负压源由吸入管的入口孔组成,该吸入管相对间隙来说,和纤维供应机构排列在同一侧。已经发现在这个方法中,在间隙外周的气压可采用低于正常的压力值,以便从外部到内部产生必要的压力降,因此根据环境情况把间隙的外周与大气相连可能就足够了,可以省去与间隙外部相连的过压源。
按照本发明纤维供给机构有一个纤维进料通道偏心地终止在环形纤维导引表面中,吸入管的入口孔位于由环形纤维导引表面包围的圆形区域的另一半上,这样可以得到特别有利的空气流。
为了促进气流流动通过纤维进料通道或者到另一个纤维供应机构的偏转,如果在面向纺纱杯的盖子端面上装设凹槽是有利的,该凹槽逐渐开始,在吸入管孔方向上变宽,并布置在一个弧形上。
如果纤维供应机构有一纤维进料通道,那么它的终端,同吸入管的入口孔一样,布置在盖子的突出部是有利的,盖子从中心突出到被环形纤维导引表面所包围的空间中。
为了可靠地将纤维从纤维导引表面传送到纺纱杯的内壁上,如果纤维导引表面突入到纺纱杯内是有好处的。
由于结构上许多原因,纤维导引表面最好是不可转动的,环形导纱体是盖子整体的一部分比较好,盖子封闭接纳纺纱杯的壳体。
按照本

发明内容
更有利的实施方案,其中纺纱杯和纤维导引表面互相可以进行轴向调整。在这个方法中不仅可以控制通过间隙流入纺纱杯内的空气大小,而且根据带有纤维导引表面的导纱体的插入深度,可以使气流或多或少地定向对准纺纱杯的内壁。改变导纱体插入到纺纱杯内深度的结果,将影响纤维在纺纱杯内壁上的沉积,改变气流大小和改变气流方向两者的结果都一样。
为了促进把纤维供给到纺纱杯的滑动内壁上而不必明显地偏移纤维,特别是在静止的、不转的纤维导引表面的情况下,使面向纺纱杯的纤维导引表面的终端这样定向是有利的,即从表面发出的线与在间隙和纤维凝聚槽之间的纺纱杯的滑动表面相交。
在纺纱杯的结构有至少一个通风口的情况下,如果在通风口所在的纺纱杯的外周区,和在纺纱杯和纤维导引表面之间的间隙外周区被一中间板分隔开来是有利的,该中间板装设在壳体中,并允许纺纱杯转动。这样的中间板以简便的方法可使空间分成两个外周区,每个外周区可以各自带有调节机构,以获得所需的流动比。
中间板可以设置在纺纱杯的外壁上,并可直接到达壳体的内壁,因此一方面获得很好的密封,另一方面又不会妨碍纺纱杯的转动。结果,这有利于纺纱杯的更换,特别在用支持盘安装纺纱杯的情况下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中间板作为纺纱杯整体的一部分,纺纱杯就相对较重,造成驱动能量的增加。由于这个原因,只要结构上可能,中间壁最好是安装在壳体上。这样的结构是本发明内容开发更有利的实施方案的先决条件,按照这个设想,纺纱杯的外周区与大气相连,至少有一个通风口位于纺纱杯的外周区,而在纺纱杯和纤维导引表面之间的间隙外周区与过压源相连。
按照本发明开发的另一个更有利的设备,至少有一个通风口的纺纱杯的外周区在壳体内与纺纱杯和纤维导引表面之间的间隙外周区相连。这里有可能用几段组成中间板,在纺纱杯的外周方向上这几段中间板可互相调整,以调节从至少一个通风口离开和从间隙进入到纺纱杯内的空气流。
在描述过的这类已知设备中不可避免的纤维损失,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很严重要的,但应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可以消除这种损失,这并不意味着接受在纱的结构和强度上的缺陷。相反,已经发现与常规的气流纺纺的纱相比,纱的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与常规的气流纺纺的纱相比,所纺纤维的穿着性能得到更好的利用,这是由于纱的强度增加。由于纱结构的改进,同时也使所生产纱的外观更好看。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各实施方案,附图有

图1以剖面形式显示按照本发明结构的部分气流纺纺纱杯的纺纱设备;
图2以剖面形式显示图1所示设备的改进型;
图3以剖面形式显示按照本发明设备另一个改进型;
图4以平面图形式显示按照本发明的盖子,从而向纺纱杯的一侧看。
在附图中,只显示部分的气流纺纺纱杯的纺纱设备,这部分对理解本发明是绝对必要的,气流纺纺纱杯的纺纱设备的其他部分是按常规方法构造的。
按照图1,在纺纱点纺纱杯1位于一个驱动纺纱杯轴2上,轴2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衬套上(未显示),按照图示的实施方案,驱动轴2装有轴芯3以取出所纺的线4。
所构造的纺纱杯1形如平的杯子,带有平的圆底5,并装设变宽的圆筒形颈部6,颈部直径要比上述平底5的直径要小,通过锥形逐渐变细的滑动壁7与底相连。平底5和滑动壁7一起构成作为纤维圈的纤维凝聚槽8。在纺纱杯1的转轴外面的平底5至少装设一个通风口9,它以一个通风口的形式起回旋作用。
纺纱杯1在轴向隔有一定空间被纺纱杯壳体10包围,按照图1壳体装有可移去但静止的盖子11,盖子是这样配置,使盖的内壁12与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部6的前缘隔有适当的空间13。
导纱体15的后缘14同轴地突出到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6之内,导纱体有截头锥体形的内导纱表面16,该表面朝后缘14锥形地变宽,这导纱表面16延长的母线与纺纱杯1锥形滑动壁7相交。
在突入到纺纱杯1内的导纱体15的开口边缘14和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部6之间有环形间隙17,使纺纱杯1可以转动,并带入气流30。导纱体15成为盖子11整体的一部分,或者也可由没有图示的机构固定在盖子上,所以是不可转动的,即静止的。
圆筒形、锥形或其他形状的突出物18基本上是同心地突出在导纱体15包围的空间中,突出物设置在盖体11上,在盖壁和部分导纱表面16之间形成,该部分导纺表面隔着转动空间28与突出物相对。在突出物18的圆筒形表面上装设纤维进料通道19的孔或改进的纤维供给机构(未图示),用来供应单纤维到导纱体15的导纱表面16上。在突出物18的终端壁上或在另一个合适的地点,与纤维进料通道19的孔相隔一定空间装设与负压源(未图示)相连的吸入通道(吸入管20)的孔。如果所纺的线4是在纺纱杯1的这一侧取出的话(见图3中取出嘴39)。在突出物18的端面上也可装设中心孔和线4的取出嘴(未显示)。
按照图2的纺纱设备的实施方案中,用轴承21安装导纱体15,使导纱体在盖11中可以转动,在这边还为环形驱动机构23装设键盘22,驱动机构与驱动设备(未图示)相连。上述的突出物18装设在盖子11分离的部分24上,该部分固定在盖子11的外部。在盖11和盖11的分离部分24和可转动的导纱体15之间的连接是由迷宫式密封件等进行密封。
按照上述的实施方案,在壳体10内纺纱杯1的外周区至少有一个通风口9,该外周区与纺纱杯1和导纱体15之间的间隙17外部的外周区相连,从而产生循环流动,气流通过通风口9离开纺纱杯1,然后再通过间隙17流入纺纱杯1。在该过程中,这个循环流动在纺纱杯内部产生纺纱必需的负压,而在纺纱杯1的外部的纺纱杯壳体10中产生正压。
如图1中虚线所示,可以这样改变纺纱杯纺纱设备,将至少在围绕环形间隙17的纺纱杯壳体10的部分内部,通过围绕环形间隙17的开口25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相连(如果需要也可只与大气相连),用中间板26将纺纱杯壳体10中这部分空间,在纺纱杯1的圆筒形颈部6的水平上(间隙17的外周区),与邻近圆形底5的较深空间(纺纱杯1的外周区至少有一个通风口)分离,在纺纱杯1圆形底5的区域中,纺纱杯壳体10中分离的空间通过开口27与大气相连或与一负压源(未图示)相连。
中间板26的结构应不妨碍纺纱杯1的转动。例如中间板26也可是纺纱杯外周的一部分,或者也可由纺纱杯壳体10支撑。中间板也可由板材分段构成,在纺纱杯1的周边方向可用板替换,以调节上述的循环流动,也就是调节进入间隙17气流的强度和分布。
按照本发明纺纱杯设备的功能如下在开口的设备中(未图示),用开松辊的针或布件从棉条中梳出纤维,然后将单纤维传送入纤维进料通道19,在那里纤维与流动的空气混合在一起组成纤维流。单纤维流按引导通道19的孔所指的方向流动。从进料通道的孔出来后,纤维流进入在突出部18的圆筒形壁和相对的导纱体15的锥形变宽导引表面16之间的旋转空间28。使供应单纤维的空气偏转,通过吸入管20将空气吸走,而各个纤维由于其惯性就与该气流分离,斜着进入这旋转空间28并移动到导纱体15的空间内,这里单纤维没有被吸入管20吸走的任何危险。
由于气流纺纱设备在操作状态时纺纱杯1以高速转动,所以在纺纱杯1和颈部6两者的内部,同时也在导纱体15和旋转空间28内产生转动的气流,这转动气流将供给的纤维带出旋转空间28,进入到静止的或转动的导纱体15的导引表面16上,在那里纤维进入到连续加速和旋转的空气层中。将纤维传送到这些层中和进一步由这层气流传送纤维形成一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该层高速转动,单纤维的头端被带着拉走并被牵引。
当气流纺纱设备在操作状态时,经过环形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的气流30被转动的纺纱杯1偏转,从而在这气流中旋转的组份压倒由于环形间隙17的轴向所产生的轴向组份。结果在气流30中产生离心力,这力在进入的气流30中有一重要的径向分量。由于这力作用的结果使进入的气流30产生螺旋流动,这气流沿着滑动壁7指向纺纱杯1的环形底部5,在那里通过至少一个通风口9,气流30被吸走,由于通风的结果,气流通过纺纱杯壳体10的空间后,作为被压缩的空气又回到环形间隙17。
这样就产生了循环流动,这循环流动是由纺纱杯1的转动,从纺纱杯1经过通风口9排出的气流,和构成纺纱杯1内被吸走的气流所产生,纺纱杯1内被吸走的气流是作为被压缩气流经间隙17重新引入到纺纱杯1中。
进入环形间隙17的压缩空气和由分离的控制气源从外面经过开口25供给到纺纱杯壳体10内的压缩空气,其表现取决于对纤维的作用。如果纺纱杯1的底部5没有气孔9(见图3),那么从外面供给的进入环形间隙17的空气就会从纺纱杯1的环形底部5的中心升起,根据烟囱效应通过旋转气体介质形成中心相对静止区进入到吸入管20中。
由该旋转气层传送的纤维被带着走过圆形的路径。结果离心力开始增加,该离心力迫使纤维穿过转动的空气层向导纱体15的导引表面16移动。必须这样选择导引壁16的大小或长度,至少使得在转动中的纤维穿过转动的空气层,并首先到达导纱体15开口边缘附近的导引壁16。在这个过程中,因上述空气层的效应,纤维被它们的端头牵引,因此其端头部分是到达环形间隙17的孔处的最先部分,在那里进入的气流30具有强烈的注入效果,这种效果使纤维的这些部分固定为合适的运动引导组份。如果在环形间隙17处纤维被它们端头部分牵引到进入的气流30中,那么纤维的这些部分被进入气流30的径向分量带入并靠在纺纱杯1的滑动壁7上,由进入气流30运动的转动向量和在滑动壁7上摩擦力互相作用的效应,将纤维倾斜地牵引过导引表面16的自由端。由于摩擦力在导引表面16的自由端产生出一反作用力,在将纤维传送到滑动壁7时这反作用力以理想的方式牵引纤维,因纺纱杯1高速旋转从而使纤维完全在外周方向。在这种牵引和取向状态,由于离心力纤维已被机械地控制在滑动壁7上,而且由于从环形间隙17进入的气流30的径向分量纤维也被气流控制。
以上述的取向和牵引状态,以滑动壁7的外周速度纤维进入凝聚槽,加入纤维圈(未图示)而没有变形,当定向、牵引和纤维供给到纤维圈的速度不与纤维圈的取向和速度完全一致时常常会产生变形。这样就生产出具有良好几何特征的线。
所有已知的各类纺纱杯纺纱机器都可以使用按照本发明的纺纱杯纺纱设备,特别是要生产具有新的表面特征和高质量内部结构的线时,这表示线的卷绕速度很高和纱的转动速度很低。
如上述所示,与带有静止的或转动的导纱体15设备的特定结构无关,经过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内部的空气流30有一指向纺纱杯1底部5的分量,因为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带有纤维导引表面16的导纱体15突出到纺纱杯1的颈部6内。然后空气通过通风口9和/或通过吸入管20排出,即,同至今的常规方法一样,不是从内部通过间隙17排到外面。
通过各个特性与其等价物的交换或者在其他的组合中应用它们,总之以各种方式可以修改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已经显示可以各种方式产生经过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内部的气流30。例如压缩空气可以供应到间隙17的外周,因此至少间隙17的这个外周区必须形成一个环形室(纺纱杯壳体10)。另一方面如果气流30由作用在纺纱杯1内部的负压源形成,那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完全省略纺纱杯壳体10,并且通过吸入作用,空气可从大气吸入。
在任何情况下都装设产生压力降的设备,以压缩空气源(未图示)的形式,或以作用在纺纱杯1内部的负压源形式,下面将详细描述负压源。在间隙17的外周区和纺纱杯1的内部之间的压力降有这样的效应,产生上述流入纺纱杯1内部的空气流30。
如果将负压带入到纺纱杯1中,藉助偏心地布置在纺纱杯1的底部5的一个或几个通风口9,可以产生这样的效应,即通过纺纱杯1本身的旋转会产生吸入空气流。在这种情况下吸入空气流通过各通风口9离开纺纱杯1。但是如图1和图2所示,那里也可以装设吸入管20,该管与纺纱杯1的转动无关地将空气从纺纱杯1内排出。这吸入管20也可以布置在盖子11上或盖子11所携带部分24上,但是如果线4通过盖子11或盖子所带的部分24取出(见图3中的取线嘴39),那么将转轴2构造成管状的形式,然后将它与负压源相连,从而中空的转轴2就构造成吸入管20。
按照图1纺纱杯1至少有一个通风口9,空气液30至少部分排放到这边,纤维是在这边由纤维进料通道19供给的。另一方面如果在纺纱杯1不装有通风口9,那么所有的空气都通过所示的吸入管20排出。特别是在这种情况,如图所示那样,气流在同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16的点完全相反的地方离开导纱体15的内部,通过纤维进料通道19流进导纱体15内传送纤维的空气流,大部分以急剧的偏转与纤维分离,通过吸入管20从纺纱设备中排出,即从组成纺纱设备一部分的导纱体15中排出,而只有剩下的少部分空气作为涡流气流把纤维供给到纺纱杯1。这里纤维是沿螺旋的路径被传送到纤维导引表面16的变宽端,即边缘14,从那里纤维通过间隙17到达纺纱杯1的滑动壁7。从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的空气流30防止纤维从间隙17涌出,从而不会产生纤维损失。还有,纤维沿着滑动壁7以已知方式滑动,进入到纺纱杯1的纤维凝聚槽8,在那里纤维以常规的方式并入到连续取出的线4的端部。将纤维沿着纤维导引表面16送入纺纱杯1的空气,和经过间隙17进入纺纱杯1内作为气流30的空气都通过吸入管20排出,而不再通过间隙17。因此,要产生确定的在纺纱杯1的流量比,该比例影响空气气流30的供应和纤维在纺纱杯1的滑动壁7上的沉降。
将纤维从纤维进料通道19的出口孔传送到边缘14的空气流需要经过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按照几何尺寸和气流比将会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纤维导引表面16其延伸的角度小于360度也已经足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纤维导引表面16不需要是环形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该表面应构造成环形表面的一部分,在纤维传送点上应适合纺纱杯1内周边的尺寸。
空气流30一般的取向平行于滑动壁7,所以对于这一端导纱体15有合适的外部轮廓并突出到纺纱杯1的颈部6之内。为了调节间隙的尺寸和/或改变气流的方向,使纺纱杯1和导纱体15的相对轴向位置可以做到人工调整。根据结构,即可以使导纺体15相对纺纱杯能进行轴向调整,也可以使纺纱杯1相对导纱体15能进行轴向调整。
按照图3,纺纱杯轴2可以由皮带31驱动,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32中,轴承通过螺栓34固定在纺纱杯壳体10的套筒形的部件33中。为了调整间隙17,拧松螺栓34,可将纺纱杯1放到相对导纱体15所希望的相对位置上,然后再拧紧螺栓34就可把纺纱杯1固定在这个位置上。
间隙的宽度一般由上述的相对位置来改变,这样就能适应各种纺纱的纤维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调整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互相调整导纱体15的边缘14和颈部6的开口边缘,使得空气流30通过间隙17径向朝内流入,或者只有很小的轴向流动分量。
在图3显示的实施方案中吸入管20也布置在盖子11中。纤维进料通道19偏心地终止在环形纤维导引表面16内被其包围的圆形区域之中,而吸入管20的孔位于这个圆形区域的另一半之中。图4所示盖子11在其操作位置面向纺纱杯1的侧面,带有它的环形肋35,该肋构成迷宫式密封的一部分,同时也显示了纤维进料通道19的孔和吸入管20的孔36。还有虚线表示导纱体15的边缘37。如图所见,孔36,与导纱体15的边缘37所形成的圆形区域有关,位于与纤维进料通道19的孔板完全相反的地方,以使经过纤维进料通道19流入的气流大部分产生所希望的偏转。同时为了促进在纺纱杯1外周方向的偏转,按照图4在盖子11的端面上置设凹槽38,凹槽逐渐展开,在吸入管20的孔36方向上变宽,并且它布置在一个弧形上。
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还表示,纤维导引表面16的母线是倾斜的,其倾斜度与纺纱杯1的滑动壁7的倾斜度不同,因此纤维导引表面16的母线延长线与间隙17和纤维凝聚槽8之间的滑动壁7相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有纺纱杯的气流纺纺纱设备来纺线的方法,在纺纱杯中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该表面在纺纱杯方向变宽,从导引表面纤维通过间隙被放到纺纱杯变宽的滑动表面上,该方法的特征是一股气流通过间隙进入到纺纱杯的内部,然后从纺纱杯内部排出而不再通过间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间隙进入到纺纱杯内部的气流由压缩空气产生,压缩空气供应到间隙的外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间隙进入到纺纱杯内部的气流由吸入的气流产生,该气流从纺纱杯中排出。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纺纱杯的旋转产生吸入的气流。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纺纱杯旋转产生的并从纺纱杯中排出的吸入气流,通过间隙被重新引入到纺纱杯内,从而产生循环流动。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与间隙有关的气流被排放到纤维供给侧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与被纤维导引表面包围的环形面积有关,在与纤维供给处大体上沿直径相对的地方排出气流。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气流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这气流的大部分经过急剧的偏转从纺纱设备中排出,而剩余的气流与纤维一起,按螺旋形的路径供应到纤维导引表面的变宽端,从那点将纤维传送过间隙到纺纱杯的滑动壁上,通过间隙进入的气流防止纤维从间隙涌出,从那上面纤维以已知的方式到达纤维凝聚槽进行纺纱,而通过间隙引入到纺纱杯内部的空气从纺纱杯排出不再经过间隙。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流入到纺纱杯内的空气有一分量指向纺纱杯的底部。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气流适合要纺纱的纤维材料。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改变间隙的宽度使气流适合。
12.气流纺纺纱设备,有纺纱杯,该纺纱杯有滑动表面和纤维凝聚槽;接纳纺纱杯的壳体;纤维导引表面,该表面从它和纺纱杯之间的间隙开始,在壳体内结束;供给纤维到纤维导引表面的纤维供给机构;和在纺纱杯内产生纺纱负压的设备,以实施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方法,设备的特征是,相应的机构(9,20)与间隙(17)联合产生压力降,以带入空气流(30),该气流经过间隙(17)流入到纺纱杯(1)的内部。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产生压力降的设备是由压缩空气源组成,该空气源与围绕间隙(13)的部分壳体(10)有联系。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的设备,其特征是,产生压力降的设备(9,20)是由作用在纺纱杯内部的负压源构成。
15.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的设备,其特征是,作用在纺纱杯(1)内部的负压源至少有一个通风口(9)组成,该通风口偏心地设置在纺纱杯(1)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2至15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作用在纺纱杯(1)内部的负压源由吸入管(20)的进口孔构成,该吸入管相对间隙(17)来说是与纤维供应机构(19)排列在同一侧。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纤维供给机构有纤维进料通道(19),该通道偏心地终止在环形纤维导引表面(16)内,其特征还有吸入管(20)的入口孔位于被环形纤维导引表面(16)包围的圆形面积的另一半上。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盖(11)的端面上由纤维导引表面(16)包围的面积内装设有凹槽(38),该凹槽在吸入管(20)的孔板(36)方向上变宽,并布置成弧形。
19.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纤维供给机构有纤维进料通道(19),该通道的一端,同吸入管(20)的入口孔一样,布置在盖(11)的突出部(18)中,该突出部呈中心突出到由环形纤维导引表面(16)所包围的空间中。
20.按照权利要求12至19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纤维导引表面(16)突出到纺纱杯(1)中。
21.按照权利要求12至20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纤维导引表面(16)是不可转动的。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环形的导纱体(15)是盖(11)整体的一部分,盖封闭接纳纺纱杯的壳体(10)。
23.按照权利要求12至22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纺纱杯(1)和纤维导引表面(16)在轴向可相对互相调整。
24.按照权利要求12至23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面向纺纱杯(1)的纤维导引表面(16)的一端是这样定向,使其延长线与间隙(17)和纤维凝聚槽(8)之间的纺纱杯(1)的滑动表面(7)相交。
25.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至少一个通风口(9)的纺纱杯的外周区,在纺纱杯(1)和纤维导引表面(16)之间的间隙(17)的外周区被中间壁(26)分隔开,中间壁装设在壳体(10)中并允许纺纱杯(1)转动。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中间壁(26)由壳体(10)支持。
27.按照权利要求15、25或26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通风口(9)的纺纱杯(1)的外周区与大气相连,在纺纱杯(1)和纤维导引表面(16)之间的间隙(17)的外周区与过压源相连。
28.按照权利要求15、25或26中一个或几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通风口(9)的纺纱杯(1)的外周区在壳体(10)内,与在纺纱杯(1)和纤维导引表面(16)之间的间隙(17)的外周区相连。
29.按照权利要求26或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中间壁(26)包括一些段,这些段在纺纱杯(1)的外周方向可以互相调整,以便调节循环流动。
全文摘要
用气流纺纺纱杯的纺纱设备来纺线(4)时,将纤维供给到纤维导引表面(16),从那里纤维通过间隙(17),被放到纺纱杯(1)的滑动壁(7)上。在这过程中,一股气流(30)通过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的内部,然后从纺纱杯(1)的内部排出而不再通过间隙(17)。为了产生气流,相应的机构(9,20)与间隙(17)联合产生压力降,以带入气流(30),气流通过间隙(17)进入到纺纱杯(1)的内部。
文档编号D01H4/08GK1092828SQ9310316
公开日1994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9日
发明者P·布拉切克, S·迪德克 申请人:里特因戈尔斯塔特纺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