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苎麻、构树皮快速脱胶助剂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404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苎麻、构树皮快速脱胶助剂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布了一项作为纺织、造纸领域中苧麻(包含野苧麻)和构树皮快速化学脱胶的助剂及其脱胶工艺。它属于纺织、造纸技术领域。
目前,用作苧麻脱胶的助剂是三聚磷酸钠(俗名五钠)和水玻璃(硅酸钠)。其工艺为酸浸煮(浓硫酸2—4克/升,温度60°左右,浸煮时间1.5—2.0小时);高压下一煮(二煮废液,补加烧碱至每升水含7—8克,压力为2公斤/厘米2,温度130—135℃,煮炼时间2.5—3.0小时);高压下二煮(烧碱12—18克/升,三聚磷酸钠3.5克/升左右,煮炼压力2公斤/厘米2,煮炼温度130—135℃,煮炼时间3.0—4.0小时)现用生产工艺存在着如下缺点1.酸浸煮,对麻纤维损伤大,加之酸腐蚀性大,需采用不锈钢设备。
2.高压煮炼,要求供热锅炉压力高、容量大,其煮炼锅也要求高,能耗大。
3.耗碱量大,每吨精干麻耗碱量达210公斤左右。
4.煮炼时间长,从酸浸煮→高压一煮→高压二煮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生产周期长,使生产效率、产量低。
5.环境污染严重,由于煮炼时烧碱浓度高,所排废水含碱量高达4—4克/升。
6.由于生产中采用高压煮炼,且煮炼时间长,难以形成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煮炼。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工艺存在的上述缺点,拟寻求一种新的脱胶工艺,要能具有①省去对纤维损伤大、腐蚀性强的酸浸煮;②改高压、高温煮炼为常压煮炼,缩短煮炼时间;节约能耗;③节约烧碱用量,提高精干麻制成率,全面降低成本;④减少环境污染;⑤使工艺适于自动化和连续化。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①全面分析研究了苧麻纤维的组成和结构,剖析了脱胶的机理。由于苧麻中的纤维和胶质含有不同的化学基团,纤维素中含有—CH2OH,而胶质中含有—COOH和—COOCH3,因而只有加入一种助剂使—COOH和—COOCH3变为—COO-,而-CH2OH不起变化,或变化不大即可达到目的。
②通过广泛实验证明本发明的特征是加入过氧化氢和磷酸以后,即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而且H3PO4∶H2O2=1∶3—8时为好。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可使—COOH,和—COOCH3变为—COO-,而磷酸主要是稳定和延缓过氧化氢的作用,使纤维强度得以保护。
③经试验,如下脱胶工艺为本发明的特征一煮(二煮废液)加过氧化氢4—6公斤,浴比1∶10—12,煮炼温度85—100℃,煮炼时间0.5—1.0小时。
二煮烧碱,4—8克/升,过氧化氢2毫升/升,磷酸0.1—0.8毫升/升,浴比1∶10—12,煮炼温度85—100℃,煮炼时间0.5—1.0小时。
④由于本发明脱胶时间短,煮炼温度≤100℃,无需浸酸和高压煮炼,适合采用连续化和自动化,其工艺流程可为原麻梳条→次氯漂浸→水洗→煮炼→滚压漂洗→压干→给油→烘干→产品本发明经湖北省阳新富池麻纺厂、湖北省京山县平坝麻球厂、湖北大冶县四棵麻纺厂、湖南沅江苧麻脱胶实验厂、湖南浏阳苧麻纺织厂等工厂生产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①省免了酸浸煮;②改高温(130°—135℃)、高压(2公斤/厘米2)为80—100℃常压下煮炼;③整个煮炼时间缩短为1—2小时;④烧碱用量由210公斤/吨精干麻降低到90—120公斤/吨精干麻。⑤减少了环境污染,所排废水由酱黑色变为淡黄色,碱含量由4—5克/升降低为0.1—0.7克/升,由于过氧化氢在煮炼中分解为H2O和
,不存在任何污染。⑥精干麻的制成率提高了3—5%,总成本每吨精干麻降低800—1400元,所生产的精干麻质量好。
下面将本发明与现用苧麻脱胶工艺作对比
本发明与现用苎麻脱胶对比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苧麻脱胶(原麻500—550公斤)1.一煮(二煮废液)补加清水至所需量,再加入过氧化氢4—6公斤,溶比1∶10—12,煮炼温度85—100℃,煮炼时间0.5—1.0小时。
2.二煮烧碱4—8克/升,过氧化氢1—3毫升/升,磷酸0.1—0.8毫升/升,溶比1∶10—12,煮炼温度85—100℃,煮炼时间0.5—1.0小时。
实施例二野苧麻脱胶其工艺同实施例一,只在一煮、二煮间加一道拷麻工序。
实施例三构树皮脱胶1.一煮,烧碱2—3克/升,过氧化氢1毫升/升,溶比,1∶12—15,煮炼温度95—100℃,煮炼时间0.5—1小时。
2.冲洗3.二煮烧碱4—10克/升,过氧化氢1—3毫升/升,磷酸0.1—0.6克/升,溶比1∶10—16,煮炼温度95—100℃,煮炼时间0.5—1.5小时。
权利要求
一种苎麻、构树皮快速脱胶助剂及工艺1.一种用作为纺织、造纸技术领域中自然纤维(苧麻、野苧麻、构树皮)快速煮炼脱胶的新助剂和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过氧化氢和磷酸联合作助剂,在本发明所确定的二次煮炼生产工艺条件下,使自然纤维快速脱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剂,其特征在于过氧化氢和磷酸联合使用作为助剂,它们不能单独使用,以过氧化氢为主,磷酸为稳定、延缓过氧化氢的作用,其比例为磷酸∶过氧化氢=1∶≥3至8;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助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1)一煮(二煮废水)补加过氧化氢≥0.5至1毫升/升,浴比1∶≥10至12,煮炼温度≥85至100℃,煮炼时间≥0.5至1.0小时;(2)二煮加入烧碱≥4至8克/升,过氧化氢≥1至3毫升/升,磷酸≥0.1至0.8毫升,浴比1∶≥10至12,煮炼温度≥85至100℃,煮炼时间≥0.5至1.0小时;
4.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可按以下工艺流程,自动、连续进行生产原麻梳条→次氯漂浸→水洗→煮炼→滚压漂洗→压干→给油→烘干→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造纸领域中苎麻(含野苎麻)和枸树皮脱胶的脱胶助剂及其相应的脱胶工艺,本发明采用过氧化氢和酸性化合物联合作助剂,可在低温85~100℃、常压下煮炼,耗碱量低(90—120公斤/吨精干麻),煮炼时间短(1—2小时),能耗低。与生产中已采用的工艺相比,综合成本可降低800—1400元/吨精干麻,精干麻的制成率可提高3—5%,且无环境污染,废水中只含少量磷酸钠(0.1—0.2克/升),从废水中可获得副产物果胶,而且可实现生产自动化、连续化。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D21C5/00GK1124791SQ94103650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4日
发明者余席茂, 余湘嶷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