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织机传动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29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织机传动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织机传动梭,尤指一种可将较宽、较厚的纬纱摺成适当宽度的设计,进而提升圆织机的工作效率;同时其在断线或须更换线轴时,使纬纱可易于穿掣于传动梭上,使工作人员可正确、快速完成穿纱的工作,进而达到缩短停顿工时的圆织机传动梭。
一般盛装饲料、肥料的塑料编织袋,或可达到防水、防雨功效的帆布,大多是利用平织机先编织成编织布后,再藉由加工过程制成编织袋或帆布等成品,然因平织机的作动速度较慢,且故障率较高,因此便有人设计出一种圆织机来取代平织机,然为使圆织机的使用功效更加提升,本创作人已针对圆织机内部数装置作进一步的改良,而因各装置均具备功效,故已获准多项专利,然为使圆织机的使用功效更加提升,本创作者仍致力于圆织机各装置的改良,以提供更具实用性的圆织机。
而因编织袋的用途相当广,故制造者须依用途来制造不同强度的编织袋,而编织袋的强度是以编织纱的宽度、厚度来计算,若须制造强度较大的编织袋时,则以宽度、厚度较大的编织纱来制造,而欲制造强度较小的编织袋时,则以宽度、厚度较小的编织纱来制造,如500公斤的编织袋及50公斤的编织袋,其编织纱的宽度、厚度即有差别,然不论编织纱的宽度、厚度为何,其编织方式均相同,均是藉由传动梭来带动纬纱,而藉其他传动结构带动经纱,藉由交叉编织的方式织成编织布,而当前编织强度较小的编织布时,因编织纱的宽度、厚度较小,故编织过程较顺畅,甚少因宽度、厚度的缘故而生成障碍,但在编织强度较大的编织布时,即易因编织纱的宽度过大、厚度过厚而造成困扰,使其在交叉编织过程中,易因宽度过大、厚度过厚使传动结构的编织动作受到阻碍,进而使圆织机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而因经纱是以纵向排列进行编织,纬纱是是以旋转穿掣的方式进行编织,因此编织较大强度编织布时的障碍主要来自于纬纱的宽度过大、厚度过厚,因此,本创作者乃思及,若能设计出一种纬纱尚未进入传动结构前即将纬纱摺成较小的宽度的结构,在编织过程中的障碍应可降至最小程度,而因纬纱的纱轴是装设于传动梭上,故本创作者乃将传动梭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良,希藉此改良达到本创作将纬纱宽度缩减的目的。
又由另一角度加以分析,圆织机的纬纱是由传动梭来带动,以便与经纱配合编织成编织布,故传动梭的结构在圆织机中属相当重要的构件,一般的圆织机上具有数个排列呈圆形状的传动梭,传动梭并可依循着周缘的圆形导轨而旋转动作,常规的传动梭的型态如


图17中所示,在传动梭(a)上设有线轴固定座(a1)可供线轴(c)固定,且于一端形成往中央延伸的导线杆(b),导线杆(b)端部形成数导环(b1),线轴(c)的纬纱即可穿过导环(b1),与其他传动装置配合进行编织的工作。
唯上述传动梭的结构于使用时却存在下列的缺失,而使圆织机的工作效率严重影响1.线传导不顺畅因导环为一圆形环体,故线穿过导环时,其是与导环端缘面呈摩擦接触的状态,而当传动梭快速旋转时,纱与导环间会生成极大的摩擦力,不仅使纱的传导极不顺畅,且会生成断线的顾虑,一旦断线即使圆织机的动作停止,在重新穿线时,即使工作时间延误,影响圆织机的工作效率。
2.不易穿线传动梭是装设于圆织机内部周缘,而于传动梭上端布满经纱,当须更换线轴或断线须重新穿线时,在圆织机上端布满经纱的情况下,使工作人员不易完成穿线的工作,不仅使圆织机停顿的时间延长,更增添工作人员许多困扰。
因此鉴于常规传动梭使用上的缺失,本创作者乃曾设计出一种改良的传动梭,该传动梭是在导线杆端部设置一圆形的传动轮,该传动轮枢接点处设有轴承,使传动轮得自由转动,当纱跨掣于传动轮周缘时,即可顺畅地将纱轴上的纱拉出而降低摩擦力;然上述改良传动梭虽较常规传动梭具备传导顺畅的功效,但本创作者在试验时,却发现该结构仍未臻完善,因传动轮的端面是呈圆弧状,当须更换纱轴或断纱须重新穿线时,并无法正确地将纱跨掣于传动轮周缘,甚至发生卡掣于两侧枢接点处的情形,此时因纱被呈被卡掣的状态,因此断裂的机率更是提高,更严重影响圆织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织机传动梭,该传动梭于导线杆的端部设有一导线轮,该导线轮周缘由数弧缘组成的导线槽,纱轴的纬纱与导线轮周缘接触,并藉由导线轮的顺畅传送而进入圆织机内进行编织的工作,因纬纱是呈紧拉状态,故其与导线轮周缘接触时,即依附着导线槽而被摺成宽度较小的状态,藉此设计即可使圆织机在制造强度大的编织布时,障碍得降至最小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织机传动梭,该传动梭同样具有线轴固定座,固定座一端形成往中央延伸的导线杆,导线杆具有二夹片,夹片的端部处枢接一导线轮,导线轮断面上、下端分别为大圆面及小圆面的设计,中央则为直径较小的导线槽,而于对应小圆面方向的夹片上形成往导线轮中央处延伸的斜凸导杆,欲穿线时仅须将纱端穿过二夹片间再拉住纱端,当传动梭开始旋转时,即藉由斜凸导杆的导引,使线自动滑入导线轮的导线槽内,藉此设计不仅使纱被顺畅地拉动,且因可快速完成穿线的工作,故能使圆织机的停顿时间缩短,而使圆织机发挥极佳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织机传动梭,该传动梭具有一传动座,得以传动座而于圆织机内旋转作动,而传动座内设有固定纱轴的纱轴固定座,传动座一端并设有一导线杆,其特征在于该导线杆是由二夹片组成,而二夹片的端部枢设一可自由转动的导线轮,导线轮上下端为圆面,中央则为导线槽,另于上端的夹片上形成往导线槽方向延伸的斜凸导杆,藉此设计可使纱易于穿入导线轮的导线槽内,而提供一易于穿纱的传动梭。
前述的圆织机传动梭,其特征在于导线轮上下端的圆面可分别为小圆面及大圆面,使纬纱易于从小圆面导入导线轮的导线槽内。
前述的圆织机传动梭,其特征在于导线轮上、下端可为等径的圆面。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籍夹片31上的斜凸导杆311及导线轮50的配合,本实用新型导线轮50以大圆面52的设计,可具备阻挡的作用,使线得确实卡入导线槽53内,且藉由导线轮50可自由旋转的设计,使纱顺畅地被拉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与常规传动梭相较,即具备纱传导顺畅及快速穿线的功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轮结构,更可提供一将纬纱宽度缩减的结构,使纬纱与经纱配合进行交叉编织时,阻碍得降至最低,并使圆织机的操作快速进行,使圆织机的工作效率提升能使纱正确、迅速地卡入导线轮的导线槽内,相对的,即可使圆织机的停顿时间缩短,使圆织机的使用效率更加提升,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具实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导线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导线轮的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另一型式导线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另一型式导线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另一型式导线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另一型式导线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另一型式导线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尚未完成穿线的外观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完成穿线的外观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装设于圆织机上的实施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的前视实施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17为常规传动梭的外观示意图。
请参看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传动梭10是以装设于圆织机上的状态来说明,该传动梭10具有一传动座11,传动座11上设有滑轮12,使其可依循着圆织机周缘的导轨而旋转作动,而由于带动传动梭10旋转的传动结构为常规结构,故在此不赘述;于传动座11内设有线轴固定座20,固定座20是由两侧定位推杆21所组成,定位推杆21上设有弹簧22,藉此结构可将纱轴23稳固定位于二定位推杆21间,于传动座11一端形成往圆织机方向延伸的导线杆30,导线杆30端部枢接一导线轮50,该导线轮50中央设有轴承,使导线轮50呈可自由转动的状态,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即在于导线轮50的结构。
请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轮50可为一体或复合式的设计,其断面由数逶延的弧缘衔接而成,其上端形成小圆面51,下端形成大圆面52,而中央处形成数弧缘状的导线槽53,请配合参看
图1及图4所示,当纱轴23上的纬纱24依序穿过导线杆30各处后而与导线轮50周缘接触时,因纬纱24呈被紧拉状态,故纬纱24会依着其断面形成而摺成宽度较小的状态,在宽度缩减的情况下,即可与其他传动结构配合,而与经纱进行交叉编织的动作,而使圆织机编织时生成的障碍降至最低程度。
另因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轮50目的是将宽度较大、厚度较厚的纬纱摺成较小的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导线轮也可为图5至图9的型态,请参看图5所示,此导线轮50于小圆面51、大圆面52间夹掣具一弧缘的导线槽53,而图6所示的导线轮50则于小圆面51、大圆面52间夹掣具三弧缘的导线槽53,而图7至图9所示的导线轮60,则是上下端的圆面61直径均相同,而圆面61间则夹掣具一、二或三弧缘的导线槽62,藉由不同的型式,提供制造者不同的选择,如纬纱宽度极大、厚度较厚时,可选择图6及图9所示的导线轮,纬纱宽度仅略大、厚度略大于一般纬纱的宽度、厚度时,则选择图5及图7所示的导线轮。
接下来即对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梭10作说明,请参看
图10所示,传动座11内设有纱轴固定座20,该固定座20是由两侧定位推杆21所组成,定位推杆21上均设有弹簧22,藉此结构可将纱轴23稳固定位于二定位推杆21间,于传动座11一端形成往圆织机中央方向延伸的导线杆30,导线杆30由二夹片31、32组成,二夹片31、32为对称式设计,使二夹片31、32间形成穿掣空间33,穿掣空间33的适当处设有一挡块34,请配合参看
图12所示,挡块34上枢接一位于纱轴23上端的控制杆35,而穿掣空间33的端部处则枢接一导线轮50,导线轮50中央设有轴承,其断面可如图上所示由小圆面51及大圆面52形成的不规则断面,中央则为直径较小的导线槽53,而对应小圆面51处的夹片31上即形成往导线轮50中央导线槽53方向延伸的斜凸导杆311,末端恰对应于导线槽53处;另于夹片31、32末端枢接一调整装置40,该调整装置40由分别与夹片31、32、传动座11枢接的定位杆41、42,及位于二定位杆41、42间的调整杆43组成,调整杆43两端分别设有可锁入定位杆41、42内的螺杆431、432,请配合参看
图15及
图16所示,当旋转调整杆43时,即可使二定位杆41、42间的距离加长或缩短,藉此设计使导线杆30的位置改变,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织布宽度。
一般圆织机依不同规格而配置有四个、六个或八个传动梭,请参看
图13所示,图上是显示具八个传动梭的圆织机示意图,而传动梭10的旋转方向可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图上所示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来说明,而线的穿线方式即如以下所述纱轴23上所缠绕的纱即为圆织机所需的纬纱24,请参看
图10所示,欲穿线时可先令圆织机停止作动,该纬纱24可先穿过穿掣空间33,再穿过控制杆35端部,而后再穿过穿掣空间33,而因穿掣空间33的宽度较大,且控制杆35上设有缺口,故此穿掣动作可快速完成,请配合参看
图14所示,而后可将纬纱24的线端拉住,再开启电源令圆织机开始作动,此时传动梭10即朝图上所示箭头方向前进,而纬纱24即沿着斜凸导杆311的导引而迅速卡入导线轮50的导线槽53内,如
图11所示,而因导线轮50中央设有轴承,故纬纱24可被顺畅地拉动,而使摩擦力降至最小程度。
权利要求1.一种圆织机传动梭,具有一传动座,而传动座内设有固定纱轴的纱轴固定座,传动座一端并设有一导线杆,其特征在于该导线杆是由二夹片组成,而二夹片的端部枢设一可自由转动的导线轮,导线轮上下端为圆面,中央则为导线槽,另于上端的夹片上形成往导线槽方向延伸的斜凸导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传动梭,其特征在于导线轮上下端的圆面分别设为小圆面及大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传动梭,其特征在于导线轮上、下端设为等径的圆面。
专利摘要圆织机传动梭,该传动梭具有一传动座,传动座一端设有一导线杆,导线杆由二夹片组成,二夹片端部夹掣一导线轮,导线轮上、下端为大圆面及小圆面,中央则为具数弧缘的导线槽,当宽度较大、厚度较厚的编织纱与导线杆接触时,即被摺成宽度较小的状态,藉此更易于进行厚重纬纱编织工作,另上端夹片并形成往导线槽延伸的斜凸导杆,藉此设计于穿线时,即可使编织纱快速穿入导线槽内,而提供一易于穿线及稳固定位的传动梭结构。
文档编号D03J5/00GK2246159SQ9522419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5日
发明者黄国庆 申请人:黄国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