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抗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590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理抗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领域,它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纸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用品之一,而作为纸中的生活用纸之一的无纺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日益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无纺布的抗菌灭菌等卫生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制造及使用者,尽管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但在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都难免造成细菌污染,且使细菌大量滋生、繁殖,即影响人体健康,还会由于霉变等原因造成巨大浪费,且限制了无纺布在卫生材料中的广泛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不影响使用性能,使用范围又广泛的以物理方法达到广谱抗菌灭菌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无纺布或其纤维进行清洗处理后,将浓度为0.5-1%的含反应性官能团的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季铵氯化物的DC-5700及适量软化剂的水溶剂均匀喷洒在无纺布或其纤维上使其湿透,经十分钟后再在120℃-130℃条件下交联5分钟使无纺布纤维表面均匀包裹一层非溶出型的带有阳离子的抗菌物质。
下面以妇女卫生巾用抗菌无纺布的制造为例将胺纶、晴纶类无纺布经洗涤、漂清、甩干后,将组分为0.5-1%的DC-5700及适量软化剂的水溶剂均匀喷洒在无纺布上,水溶剂中的DC-5700浓度以控制成品抗菌无纺布上DC-5700的吸附量为0.5-1%重量百分比为准。将喷洒湿透后的无纺布放置10分钟,使其吸收更加均匀,再放置到127℃环境下交联5分钟,这个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即不使无纺布本身原有的物理性能受到损伤,又要使抗菌剂DC-5700脱水缩合后牢固地包裹于纤维表面。由于DC-5700是一种含反应性官能团的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季铵氯化物,其结构式如下 它左端的三甲氧基硅烷基中甲氧基水解后析出甲醇形成硅醇,反应式如下 硅醇与纤维表面的羟基形成共价键,阳离子与负电荷相吸成离子键,共价键和离子键形式与纤维牢固结合,它的抗菌灭菌机理是这样的几乎所有细菌、真菌等的细胞壁、细胞膜都是由磷脂质双分子膜组成,呈负电性,而抗菌无纺布纤维上接枝的阳离子(N)基团使抗菌无纺布产生静电正电荷,根据正负电荷相吸原理,细菌就会被吸附束缚,继而抑止了呼吸机能,直至死亡。还有一种杀菌机理是在电场引力作用下,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负电荷分布不匀造成形变,发生物理破裂即溶解现象。另外,正负电荷相吸,造成磁场干扰,破坏了细菌遗传基因的排列组合,使细菌无法分裂繁殖。由于是物理灭菌,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而抑菌率却能达到99.99%至100%。而由于它的非溶出性质,即使经过多次洗涤,抑菌率仍在90%以上。
由于本发明抗菌无纺布的物理灭菌及非溶出性等特点,因此抗菌范围广(几乎能杀死所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抗菌时间长。对人体无任何不利影响。对无纺布原有颜色和强度不会有影响。由于这些特点,抗菌无纺布可广泛使用在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权利要求
一种造纸业的抗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纺布或其纤维清洗处理后,将浓度为0.5-1%为含反应性官能团的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季铵氯化物的DC-5 700及适量软化剂的水溶剂均匀喷洒在无纺布或其纤维上使其浸透,经十分钟后再在120℃-130℃条件下交联5分钟,使无纺布纤维表面均匀包裹一层非溶出型的带有阳离子的抗菌物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它是将无纺布或其纤维在DC-5700的水溶液中浸透在10分钟后,在120℃-130℃中交联5分钟,使无纺布纤维上接枝有阳离子基团,该阳离子基因上的正电荷与细菌常有的负电荷异性相吸,达到了物理抗菌至灭菌的作用。由于抗菌无纺布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广谱抗菌,持续时间长,因此在生活、医疗、卫生等各领域可广泛使用。
文档编号D04H13/00GK1147575SQ9610955
公开日1997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9日
发明者舒军 申请人:舒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