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纺织浆料的发泡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987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纺织浆料的发泡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泡沫纺织浆料的发泡剂配制方 法,属于经纱上浆工序的泡沫浆液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泡沫上浆是采用易于发泡的浆液与发泡剂和压缩空气混合均匀后,通过机械作用 形成比较稳定的泡沫,然后通过适当的施泡装置将泡沫均匀地分布到经纱上,经过压浆辊 挤压后泡沫破裂,浆液均匀地附着在纱线上,使经纱获得一定的浸透和被覆,提高经纱的可 织造性。与传统上浆方式相比,泡沫上浆方式浆料的载体是泡沫而不是液体,上浆以被覆为 主,渗透作用减弱,在烘燥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较少,经纱上浆率较低,降低浆料消耗。泡沫 上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经纱上浆方式,具有吸液率低、节水降耗、退浆容易、减少污水排放 量、减轻污水处理压力等优点。
[0003] 发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在气-水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促使空气在 料浆中形成小气泡,扩大分选界面,并保证气泡上升形成泡沫层。国外对于泡沫上浆技术的 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等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和设备制造商研究了泡沫上浆 的原理、浆料制备、泡沫上浆方式及实验室用泡沫浆纱设备。国内关于泡沫上浆研究的报道 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高等院校进行科研探索。目前对于泡沫上浆技术的研究尚 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成型的产业化泡沫浆纱设备和成熟的泡沫浆纱工艺未见报道。
[0004] 本发明开发的适用于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配方,有利于开发生态纺织品, 打破纺织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符合当今时代绿色经济环保、低碳的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 研究和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配方,该复合发泡剂具有优异 的起泡性能,能够添加于棉、涤及其混纺纱织造中应用的经纱上浆用泡沫浆料,实现纺织经 纱上浆加工的低碳化生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适用于经纱上浆的浆料复 合发泡剂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FOAMERSBL 15 % ~ 55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0 %~40 %, 十二烷基硫酸钠 5 %~10 %, 稳定剂 2%~15 %, 水 余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泡沫浆料高效起泡剂具有起泡能力强、泡沫稳定、均匀等优点,有利于开发经纱上浆的 泡沫浆料产品,降低浆纱工序对浆料需求,符合当今时代绿色经济环保、低碳的发展要求, 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实施例1 发泡比的测定:发泡比=发泡前原溶液重量/发泡后同体积的泡沫重量。以直径 40mmX高25mm的圆柱形称量瓶作为容器(溶液浓度较低,因此发泡液的密度近似为1),将 称量瓶的体积比上其所装泡沫的重量即得发泡比(反应溶液的发泡性能)。
[0007] 实施例2 半衰期的测定:以25mL锥形量杯为容器,以排除所含液体一般体积所需的时间为半衰 期(半衰期表征泡沫的稳定性)。
[0008] 实施例3 发泡剂配方按重量百分比如下: FOAMERSBL 15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0 %, 十-烷基硫酸纳 5 %, 稳定剂 2%, 水 余量, 发泡剂配制方法: 将FOAMERSB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70°C水中搅拌溶解后 再加入十二脂肪醇,搅拌均匀降至室温后得到泡沫浆料发泡剂; 用实施例3制备的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以2%的量添加到各种浆液中的发泡性 能测试结果见表1 : 表1实施例3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与各种浆液配制的泡沫浆料发泡性能。
【主权项】
1. 一种适用于泡沫浆纱浆料的复合发泡剂,其特征在于该发泡剂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 组成为: FOAMER SBL 15 % ~ 55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0 %~40 %, 十二烷基硫酸钠 5 %~10 %, 稳定剂 2%~15 %, 水 余量。
2. 如权利1所述的适用于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其特征在于复合起泡剂有效成 分可以是如下一种或几种混合物:FOAMER SB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 钠。
3. 如权利1所述的适用于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可以是 泡沫稳定剂,是如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脂肪醇、烷基氧化胺或硬脂酸铵。
4. 如权利1所述的适用于经纱上浆的浆料复合发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发泡比 为5:1~30:1,半衰期为I min~15 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浆料发泡的起泡剂,该方法利用发泡剂水溶液在机械作用力引入空气的情况下产生大量泡沫的作用,提升浆液起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开发出一种可在棉、涤及其混纺纱经纱上浆、织造中应用的新型高性能泡沫浆料。本发明特征是浆液泡沫性能稳定、浆料用量少、经纱上浆率较低等特点。
【IPC分类】D06M15-53, D06M13-262
【公开号】CN104862969
【申请号】CN201410059305
【发明人】高卫东, 张建祥, 范雪荣, 徐进, 卢雨正, 赵海涛, 杜立新
【申请人】江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