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接插轮廓的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87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接插轮廓的镶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镶板的接插轮廓。
镶板,如欧洲专利公开文本EP 090 6994 A1所述,通常为长形,在其侧边、也即纵向及横向侧边可通过榫槽和榫头与其它镶板相连,由此拼接而成的镶板可特别用作地板或护墙板。由两块镶板所构成的拼缝在下文中统称为连接缝。
根据已有技术,镶板可如下文所述通过快节拍压制工艺来制造。在浸渍树脂的薄膜层(也称‘对吸纸’)上放置支承板。再在其上放置另一浸渍树脂的、薄膜状的、带花纹的薄层。这一薄层常被称为‘装饰纸’。将另一含刚玉及树脂的薄膜层置于装饰层之上,这一薄层常被称为‘表层’,通过表层镶板可达到所需的表面硬度。利用抓具夹住上述多层系统的边缘将之送至压制机上。压制机主要由两块可加温至约200度的平行板构成。将多层系统放置在两平行板的下板上。接着将上平行板降下压制多层系统。由平行板传导的热量使树脂溶化。接着升起上平行板。将带吸盘的抓具移至压制好的多层系统并下降抓具高度,将吸盘放置于多层系统上并使之吸牢。借助吸盘将多层系统提起并运出压制机。利用相应的设备将多层系统切割成镶板,通常镶板尺寸约为1200-1300mm长,5-12mm厚,200mm宽。接着,铣出榫槽和榫头,通过榫槽和榫头镶板可拼接在一起,由此可利用镶板构成地板或护墙板。
互相拼接的镶板所构成的一种地板即为金刚板。
为避免使用胶合,可使用国际专利WO96/27721号中述及的镶板插接轮廓,此插接轮廓通常包括榫槽和榫头,此外,每个榫头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至少有一个贯通的鼻状突起,每个榫槽带凹槽,且凹槽的设置使两镶板在对接后鼻状突起能镶入相应的凹槽。这样两镶板间构成形状连接。无需使用胶合即可将镶板拼装成地板或护墙板。
每一镶板在其两纵向侧边及两横向侧边均具有榫槽或榫头。
若一镶板与另一镶板拼接时在纵向侧边上有错位,则在实现两镶板形状连接之后可能要求或需要对之进行侧面推移。例如在想获得一光滑的侧缘时这种侧面推移是很必须的。另外当两块镶板横向侧边相邻接时,也希望能事后对它们进行推移,以得到完整整齐的表面。
在已有技术中,如国际专利WO 96/27719号或WO 96/27721号所述,这一鼻状突起-凹槽-榫头-榫槽-连接贯穿两镶板的整个纵向侧边。为事后实现平行于纵向侧边的相对位移,需要克服很大的摩擦力。
为避免如此大的摩擦力,根据欧洲专利EP 0 698 162 B1在锁定榫槽和锁定单元的锁定表面间设立一空隙(△)。
国际专利WO 97/47834号提出如下实现无胶合的镶板拼接的设想,在此构造中侧边榫槽的向外伸出的下边壁具有弹性。整体构造、尤其是前伸的下边壁的位置,使两镶板的拼接通过一个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的运动而成为可能。
边壁弹性较大的缺点是在水平方向上机械连接不够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实现镶板无胶合稳固拼接。
利用带主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镶板可实现这一任务。从属权利要求可导引出优选实施例。
一块镶板至少在一侧有一铣出的榫槽。榫槽由两边壁或侧边构成。其中一边壁突出于另一边壁,也即长于另一边壁。两边壁为刚性,也即基本上非弹性。依据本实用新型一边壁为刚性是指不能按国际专利WO 97/47834号那样使此边壁弹性弯曲变形,以便在同一平面上拼推两镶板使之接合。在较长的边壁上至少有一缺口。
第二块镶板在一侧有一榫头,此榫头可被导入前述的榫槽,以将这两块镶板拼接在一起。榫头在其上侧面或下侧面至少有一鼻状突起。当两镶板拼装在一起时,此鼻状突起进入前述的边壁缺口中。且此鼻状突起延及缺口的底部。
榫头具有如下特征当榫头被导入相应的榫槽中时,至少在榫头的终端区域榫头的某一侧面(上侧面或下侧面)与相邻近的榫槽的边壁间有一定的间距。也即在榫头相应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与相邻边壁间留有一空隙。此空隙至少延及榫头的终端,以使此终端不触及边壁。榫头特别呈倾斜,也即榫头类似一尖端物形状变细。榫头相应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是指和带缺口的边壁相邻的那一侧面。通过榫头的斜面及实现的空隙无需花费很大的力气,就可通过一围绕两镶板间连接缝的转动动作,将一镶板与另一镶板松脱开,或相反通过一转动动作将两镶板拼合起来,也即通过这一转动动作将榫头送入相邻镶板的相应榫槽中去,而无需将带缺口的边壁强烈压弯曲变形。
虽然欧洲专利EP 0855482 B1曾述及这样的转动动作,然而这一专利并未涉及如前所述的空隙,这一空隙可通过呈斜面的榫头来实现,利用此空隙就无需弯曲相邻的弹性边壁。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几何构造,镶板侧面榫槽的边壁可为刚性,由此实现的两镶板的形状连接特别稳固。
鼻状突出延及接触缺口的底部,以此来补偿榫头在斜面区域不象已有技术中与边壁直接邻接。这类接触面是必需的,以保证在受载时一块镶板的表面相对另一相邻镶板的表面不下陷。
当两镶板拼合在一起时,鼻状突起的另一侧面与缺口的侧墙相接触。通过这一侧面及侧墙,可实现两镶板间的闭锁(平行于镶板表面)。这一侧面与侧墙的连接是非常必需的,这样才能使镶板间的结合变得牢固。这样才能保证两镶板间的连接缝不出现裂口。
榫槽边壁的缺口特别可以以凹槽形式出现,此凹槽平行于两镶板的连接缝。此缺口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此缺口可为长孔状,另一块镶板的相应的鼻状突起可卡入这一长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榫头的带斜面的一侧面与前突的边壁间有一间距或间隙。这样使两镶板的结合变得更为简单。可设立这一间距是因为鼻状突起接触缺口的底部,从而取代了通常意义上的榫头和榫槽的连接作用。榫头和榫槽间的间距或间隙可限制在几个百分之毫米,如可以3/100mm作为优选下限。
根据权利要求所实现的镶板的纵向和/或横向侧边具有特定构造,利用此构造可将两镶板通过形状连接接合起来。依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实现的形状连接是指两块利用形状连接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平面的镶板,在此平面内只能够平行于而不能垂直于连接缝被推移。当然也可以以连接缝为轴转动镶板进而将两块镶板分开。在这个转动过程中一镶板离开前述平面。不离开上述平面的推移运动,不发生在这样一个转动过程中。
与已有技术不同,形状连接最好利用多个鼻状突起来实现。每个鼻状突起与相邻的鼻状突起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在对两块镶板进行平行于连接缝的相对推移时,所需克服的摩擦阻力相对较小。
本专利发明人的贡献在于认识到已有技术中鼻状突起贯通榫头的全长所带来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鼻状突起不再为贯通型,而是由多个突起构成,各个突起延伸的长度相对较短。通过这一措施,一方面保证沿着整个连接缝都有所希望的形状连接存在,另一方面又能将不受欢迎的摩擦阻力降下来。
两个鼻状突起间的间距,每一鼻状突起的长度以及每一连接缝上设置的鼻状突起数目,都可通过做几次实验来选择,以求达到上述理想效果。具体结果可由行家自行选定。
在本专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镶板的每一纵向或横向侧边都带有一榫槽或榫头。可将这榫头引入相应镶板的榫槽中,以实现这两镶板的接合。镶板在其纵向和横向侧边至少还带有一凹槽或多个鼻状突起,凹槽或鼻状突起基本上是垂直于镶板的表面,此表面构成地板表面或护墙板表面。选择鼻状突起或凹槽的位置,使在两镶板接合的状态下鼻状突起至少进入一个凹槽中,这样就实现了所希望的形状连接。
上述优选实施例是一个简单、可靠地实现权利要求所述的镶板的例子。鼻状突起特别要设立在镶板的带榫头的纵向或横向侧边上。而镶板的带榫槽的纵向或横向侧边,则至少带一凹槽。
这一实施例所表述的仅仅是一个例子。另一种选择为镶板的带榫槽的纵向或横向侧边,带有鼻状突起,相应的带榫头的纵向或横向侧边则带有凹槽。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纵向或横向侧边的鼻状突起具有均等的间距。也即沿着纵向或横向侧边均匀布置鼻状突起。这样可保证两镶板的连接力是沿着整个连接缝均匀分布。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两个鼻状突起的间距大约相当于一个沿纵向或横向侧边鼻状突起的上边棱长,已证明这样选择鼻状突起及其间距的尺寸,一方面能保证两镶板间可靠的形状连接,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不受欢迎的摩擦阻力。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鼻状突起上棱边至相邻鼻状突起上棱边的过渡呈圆弧形。通过铣切加工这一圆弧形过渡,既简单又节省费用。
若两镶板通过纵向侧边互相结合,需添加入第三块镶板,则常有这种需要,要将两块镶板通过横向侧边(通常为短边)连接在一起。但不能采用前述围绕连接缝旋转的办法,来将两镶板的两边(特别是短边)连接起来。为能够实现这一连接,特设立如下所述的榫槽-榫头-连接。榫槽具有两等长的边壁或侧边,至少有一边壁或侧边为弹性。榫槽的一侧边有一缺口。榫头有一鼻状突起。若欲将一镶板的榫头推入另一镶板的榫槽,则事先需将弹性侧边弯曲到一定的程度,此时接合才有可能。紧接着将鼻状突起卡入缺口。这样可将两镶板互相接合,所形成的连接缝没有裂口和间隙。
在前述实施例中,两镶板的纵向侧边通过旋转动作和第三块镶板的纵向侧边相连。紧接着将最初提及的两镶板通过推移推至对方。然后将一镶板的弹性侧边相应(向下或向上)弯曲,使相应的榫头进入榫槽。接着将最后提到的榫头的鼻状突起卡入弹性榫槽的缺口。这样最初提及的两镶板也通过其短边相互接合在一起。
由于生产工艺上的原因,上述榫槽的两侧壁的间距越靠近开口处尺寸越大。这样,在榫槽内侧铣切缺口,就非常快捷方便。
榫头的形状最好和上述榫槽的形状相适应,以保证良好的连接。也即榫头越靠终端就变得越尖。
为将前述两镶板无损伤地相互分离开,先通过一反方向旋转的旋转动作将那两块最初提及的镶板与第三块镶板分开。接下来为避免可能的损伤,不将弹性边壁弯曲以使相应的榫头从榫槽中退出,而是沿着连接缝从侧面将榫头通过推移而取出。


图1至图3表示带刚性边壁的镶板的长边的实施例。图4为带弹性边壁的短的横向侧边的实施例。图5为带以毫米为单位的尺寸的特别优选实施例。图6与图5的实施例相同,略去了尺寸。图7为一镶板横向侧边的特别优选轮廓。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形状连接的两镶板1和2的剖面图。镶板1在一纵向侧边上有一榫槽3。镶板2的一纵向侧边设有一榫头4。榫头4被旋入榫槽3中,也即位于榫槽3中。连接缝5在旋转过程中起转轴的作用。连接缝5是连接镶板1和2的那条接缝。带榫槽3的纵向侧边带一前突的下边壁6。长边上的这个下边壁6依据本实用新型是刚性的,因为无法将之向下压使之有足够的弹性变形,以便通过在同一平面内的平移动作将镶板2的榫头推入榫槽3。在下边壁6中一凹槽7作为缺口,凹槽基本是从上垂直铣出的。凹槽7延及镶板1的纵向侧边的全长。镶板2在榫头4的下侧有另一缺口8,在这个另一缺口8的上侧有一鼻状突起9。
图1表示的是鼻状突起9是如何嵌入凹槽7中去的。鼻状突起9的位置是与凹槽7相匹配好的,以便镶板1和镶板2在其上表面10形成封闭的平面。也即在这个表面上在连接缝处不形成裂口。只要对形成一封闭的表面10没有影响,在鼻状突起9和凹槽7之间设置一空隙11。由于此空隙的存在,可避免工艺生产误差所带来的问题。另外将两镶板拼合的具体操作亦可因此变得更为方便。榫头4的下侧面有一斜面12。也即榫头4在这个下侧面变细。设置斜面12是为了通过一旋转动作很轻易地将榫头导入榫槽,而无需将刚性的侧边6或刚性的下边壁很明显地向下弯曲。榫头4的终端并不完全抵及榫槽3,这样就留有一间隙13。由于生产工艺精度不准而引起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这一间隙得以解决。榫槽3的上侧边的终止处有一斜面14,这样,在这个位置两镶板1和2间亦有一间隙。通过设置斜面14使得榫头4旋入榫槽3所需的另一空间得到了保证。鼻状突起9触及凹槽7的底部。
图2a为带榫头4和鼻状突起9的镶板纵向侧面的正视图。一个鼻状突起9的上棱边至相邻鼻状突起上棱边的过渡为圆弧状,如图圆弧线15所示,设置这种圆弧过渡使生产互相独立的鼻状突起变得特别简单,鼻状突起9沿着纵向侧边均匀分布。两鼻状突起9间的间距大约相当于沿纵向侧边一个鼻状突起9的长度,如图2a所示。
图2b表示镶板2的下侧面。画虚线的方块表示鼻状突起的位置。
通过在鼻状突起间预留空间,使鼻状突起9和凹槽7间的摩擦阻力保持低值。另外通过形状连接而实现的连接力在两个镶板间、沿着整个纵向侧面都在起作用。一方面这样可保证所希望的可靠的连接,另一方面无需费很大力气就可将镶板沿着连接缝5进行推移。
根据图3,如将榫头4引入榫槽3,则鼻状突起9抵及凹槽7的底部并与之相接触。另外在榫头4的下侧面和相邻的侧边6之间设置有一间隙17。若在表面10上如在位置16处施以一如箭头所示方向的负载,则主要通过鼻状突起9和凹槽7间的连接,可避免接缝5由于杠杆作用力的影响而打开形成一条裂缝,从而避免脏物淤积于此裂缝中。也即此连接保证了所希望的镶板接合的稳定性,虽然在榫槽和榫头的下侧面设置了间隙17。间隙17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使将镶板接合起来的操作变得更为方便。
图4涉及的是一短边,其侧边6依据本实用新型为弹性的。侧边6的弹性一方面是通过它比前述各图中侧边6的尺寸要长来实现,另一方面鼻状突起9不延及缺口7的底部。也即不用旋转或倾斜动作而欲将榫头4平推入榫槽3中时,无需将侧边6向下压得十分厉害。
当然所希望的弹性亦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实现或补充加强。另外亦可通过减小侧边的厚度来达到所希望的弹性。
榫槽3的另一侧边最好也带一缺口。这样在榫头4的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鼻状突起。它(们)进入上侧边的缺口并卡入其中。榫槽3的上侧边依据本实用新型也同样为弹性的。这样能改善闭锁效果。
在奥地利专利No.405560中可找到其它相关例子如何在短边上设置弹性的、等长的边壁,如何在相应的另一边上设置相对的接合单元等。
若欲将图4所示两镶板1和2的连接侧边松脱开,最好不要将榫槽3的侧边掰开,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损伤,而是可将镶板2垂直于图4纸平面向内推,也即凹槽7用作导轨,将鼻状突起9沿此导轨滑出,直至两镶板间连接松脱。
图5和图6表示同一实施例。图5带以毫米为单位的具体尺寸。图6表示带附图标号的实施例。在镶板的下侧面固定有一层消音材料以降低脚步声响,实现特别可靠优良的屏蔽效果。
鼻状突起9延及缺口7的底部,以实现前文所述的支撑作用。另一解决办法或作为补充措施边壁6的终端处可有一突起19,此突起延及通过鼻状突起9所构成的缺口的顶部,由此实现一相类似的支撑作用。
图5中尺寸的选择,使得以连接缝为轴、通过一旋转动作将两镶板接合起来时,几乎无需花费什么力气。特别不需要通过将边壁6向下弯曲来实现两镶板的接合。
如图5所示榫头在其上侧面有轻微的倾斜,榫槽3的上侧面有与此倾斜相应的形状。也即榫头越靠近终端形状越尖,它不仅在上侧面而且在下侧面都有相应的倾斜面。与下侧面的倾斜面比较,上侧面的倾斜最好延伸的距离要长一些。如实验所显示的结果,这样的设置能使榫头导入榫槽变得特别方便。
图7为一横向侧边的特别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榫槽3基本上是越靠近终端开口处开口就越大,这样就能快速可靠地铣出缺口7。
权利要求1.带连接构件(3,4,7,9)的镶板,通过连接构件使镶板(1)与另一镶板(2)连接,其中-镶板(1)带有位于侧边上的由两个刚性边壁所构成的榫槽(3)作为连接单元,-两刚性边壁中的一个边壁(6)长于另一边壁,-较长的刚性边壁(6)具有一缺口(7),-另一镶板(2)侧边有一榫头(4),-榫头(4)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有一鼻状突起(9),-鼻状突起(9)和缺口(7)如此设置,使鼻状突起(9)能卡入缺口(7)中,其特征在于榫头的带鼻状突起的侧面有一个呈斜面(12)形状的缺口,使得两镶板在接合状态下、通过这个主要由斜面(12)构成的缺口而在榫头(4)带鼻状突起(9)的侧面和较长刚性边壁(6)之间留有一间隙,由此使两镶板在接合时榫头的终端不触及刚性边壁(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鼻状突起(9)在卡入状态下抵及缺口(7)的底部,或者边壁(6)终端处的突起(19)抵及缺口(20)的顶部,此缺口是由鼻状突起(9)在其所归属的镶板的下侧面所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当两镶板互相接合时由于预设一缺口,带鼻状突起(9)的榫头(4)的侧面不触及榫槽(3)内部的边壁(6),这样就形成一空隙(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鼻状突起(9)触及缺口(7)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缺口为凹槽形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从鼻状突起(9)至斜面(12)之间,榫头(4)和较长的刚性边壁(6)通过一空隙(17)分隔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在镶板的纵向侧边或横向侧边设置多个鼻状突起,其中每个鼻状突起和相邻鼻状突起间都可保持一定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鼻状突起(9)基本垂直于镶板的表面(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榫头(4)、榫槽(3)、缺口(7)和鼻状突起(9),通过将榫头旋转入榫槽而形成形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榫头(4)、榫槽(3)、缺口(7)和鼻状突起(9)的尺寸互相匹配使得互相接合的镶板的榫头(4)的终端和榫槽(3)间留有间隙或空隙(13)。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沿着纵向侧边或横向侧边鼻状突起(9)均匀分布。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两鼻状突起(9)的间距大约相当于一个沿着纵向侧边或横向侧边的鼻状突起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一个鼻状突起(9)的上棱边至另一相邻鼻状突起(9)的上棱边的过渡呈圆弧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榫头(4)的上侧面有一斜面,以使榫头越靠近终端形状越细。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榫槽(3)的上侧面朝外的位置上有一斜面(14),这样在镶板接合的状态下在榫头和榫槽间留有一空隙。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镶板(1)的短的横向侧边至少带有一弹性边壁(6)。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镶板,其特征在于短的横向侧边上的榫槽(3)的两个侧壁基本等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带连接构件(3,4,7,9)的镶板(1),为与另一镶板(2)进行形状连接。镶板(1)带有位于侧边上的由两个刚性边壁所构成的榫槽(3)作为连接单元,两刚性边壁中的一个边壁(6)长于另一边壁,较长的刚性边壁有一缺口(7)。另一镶板侧边有一榫头(4),榫头上侧面或下侧面有一鼻状突起(9)。鼻状突起和缺口设置得使鼻状突起(9)能卡入缺口。榫头带鼻状突起的侧面有一斜面(12),使两镶板在接合状态下通过斜面(12),在榫头的带鼻状突起的侧面和较长的刚性边壁间构成一间隙。两镶板可无须胶合、无须费力而接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E04F13/08GK2573602SQ0120090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日
发明者迈克·默布斯 申请人:克罗诺斯番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