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86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风排烟领域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住宅集中排放系统中的垂直烟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多居住在多楼层及中、高楼层住宅楼内,为解决厨房油烟以及卫生间不洁空气排放问题,国家建设部规定1999年起必须在新建住宅厨、卫的建筑墙体内安设竖向集中式排烟(气)道,即把各户吸油烟机、排气扇排出的气体统一经专用管道送往高空。然而通过对现行流通于市场的各种排风道产品进行调查后发现其用户满意度均不甚理想。主要问题有串烟串味现象严重、解决残留油脂困难、止逆阀门控制失效、单一依靠机械能强排风耗能较大、截面占用居住使用空间较大等,导致住宅厨房、卫生间成为一种病态的使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于2004年10月19日提出了“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已获得授权(专利号200420118474.8)。该项专利技术可以在通道内形成无机械能作用的自然排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但由于住户安设的吸油烟机、排气扇自身机械构造的局限,无机械能作用自然排风效果甚微,住户只得依靠机械强排或开窗通风换气,致使本行业内的此项空白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管道内始终保持稳定负静压状态、实现无机械能作用自然排风最佳效果的住宅厨房、卫生间排风、排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排风道1包括主排风道2和多节辅助排风道3,主排风道2是一个空腔的筒状体,从住宅楼最底楼层竖直贯穿到顶楼层共分为首层4、中间段5、顶层6三个部分。在每层楼的排风道1内均设有1节或多节辅助排风道3,在辅助排风道3内排风口7处设置自排器8,自排器8与每户的烟道排气口相通。在顶层6上端即楼顶层出屋面处设置抽力器9。
在所述排风道1的首层4、中间段5和顶层6的任一楼层中,可以在该楼层的顶面和底面设置间隔10~2800mm的两节辅助排风道3;也可以在该楼层的顶部设置一节辅助排风道3,该辅助排风道与该楼层底面间距为10~3000mm;也可以在该楼层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各设置一节辅助排风道3,两节辅助排风道3间距为10~2000mm;也可以在该楼层设置多节辅助排风道3,每两节辅助排风道3的间距为10~2000mm。
在所述排风道1的首层4、中间段5和顶层6中所设置的多节辅助排风道3是整体贯穿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排器8的进风管15插入自排器排风管10内,自排器排风管10上端为排风口11,下端与导油管12连接,储油盒13一端卡接在自排器主面板14上,储油盒13的滑行轨道16在储油盒13下方固定在自排器主面板14上,自排器主面板14搭接在排风道1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力器9的主体17为空心体,在其外周侧面中心部位上开口安设排风管18,排风管18连接排风斗19,主体17上面设置顶盖20。
本申请人在先获得的专利中,考虑到第3楼层排放气流压力比较难控制,故添加了阻挡板以防止第1、2楼层有串烟、串味等倒灌现象的产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3楼层主排风道添加阻挡板致使第1、2楼层吸油烟机、排气扇排放的气流完全依靠辅助排风道排放,辅助排风道内压力不能及时扩散到主排风道进行排放,导致第1、2楼层排风道整体负荷压力过大,吸油烟机、排气扇排风量无法得到满足,形成超负荷运转,耗能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将排风道第3楼层主排风道阻挡板取消,以满足第1、2楼层住户吸油烟机、排气扇排风量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根据油烟气在各楼层间的气压变化不同,在排风道首层、中间段和顶层的辅助排风道的结构布局也不同,从而实现排风道内始终保持负压。自排器安设在辅助排风道内,即使没有抽油烟机和排风扇的作用,自排器也可以依靠辅助排风道内由底向上流动的气压,带动油烟从出风口排出,即形成所谓‘自排’。同时,油烟气中的油脂,可以通过导油管流入储油盒。储油盒可以由排烟道外部直接取出清洗。抽力器装置在楼顶高出房屋处,能避免排风道外界的气流与道体内向外排放的气流形成对流产生倒灌。抽力器与换气扇配合使用时,排风效果会大为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排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抽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抽力器配合换气扇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风道,2主排风道,3辅助排风道,4排风道首层,5排风道中间段,6排风道顶层,7排风口,8自排器,9抽力器,10自排器排风管,11排风口,12导油管,13储油盒,14自排器主面板,15进风管,16滑行轨道,17抽力器主体,18抽力器排风管,19抽力器排风斗,20抽力器顶盖,21换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以一栋15楼层的建筑为例,排风道1包括主排风道2和多节辅助排风道3,主排风道2是一个空腔的筒状体,从住宅楼最底层竖直贯穿到顶层共分为首层4(1-3楼层)、中间段5(4-14楼层)、顶层6(15楼层)三个部分。在每楼层的排风道1内均设有辅助排风道3,在辅助排风道3内排风口7处设置自排器8,自排器8与每户的烟道排气口相通。在顶层6上端即楼顶层出屋面处设置抽力器9。
在所述排风道1的首层4的第1楼层(2800mm层高)中,在该层的顶面设置与底面间隔1890mm的一节辅助排风道3;在中间段5第4楼层(2800mm层高)中,在该层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各设置一节辅助排风道3,两节辅助排风道3间距为160mm;在中间段5第7楼层(2800mm层高)中,在该层的顶部和底部各设置一节辅助排风道3,两节辅助排风道3间距为1250mm;在顶层6第15楼层中,在该层的顶面设置与底面间隔1890mm的一节辅助排风道3。
在所述排风道1的首层4、中间段5和顶层6中所设置的多节辅助排风道3是整体贯穿的。
本发明所述辅助排风道3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弧形或者其结合,口径可以一致也可以是渐变的。在各个楼层辅助排风道3的口径为10-500mm,实际应用中,上述口径和距离可以根据各个楼层压力情况保持一致或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排器8的进风管15插入自排器排风管10内,自排器排风管10上端为排风口11,下端与导油管12连接,储油盒13一端卡接在自排器主面板14上,储油盒13的滑行轨道16在储油盒13下方固定在自排器主面板14上,自排器主面板14搭接在排风道1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力器9的主体17为空心体,在其外周侧面中心部位上开口安设排风管18,排风管18连接排风斗19,主体17上面设置顶盖20。排风管18和排风斗19均为中空体,排风斗19的末端摆向主体17并与排风管18呈0~180度夹角。当主体17与换气扇配合使用时,顶盖20的中心部位是空心或有空心突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力器9的主体17、排风管18和排风斗19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或其中任意组合成的形状;顶盖20可以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锥体、圆锥体或其中任意组合成的各种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具有从住宅楼最底层竖直贯穿到顶层共分为首层(4)、中间段(5)、顶层(6)三个部分、呈空腔筒状的主排风道(2)和多节辅助排风道(3),其特征在于,在每层楼的排风道(1)内均设有1节或多节辅助排风道(3),在辅助排风道(3)的排风口(7)处设置与每户的烟道排气口相通的自排器(8),在顶层(6)上端即楼顶层出屋面处设置抽力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道(1)的首层(4)、中间段(5)、顶层(6)的任一楼层中,可以在该层的顶面和底面设置间隔10~2800mm的两节辅助排风道(3);也可以在该层的顶部设置一节与该层底面间距为10~3000mm的辅助排风道(3);也可以在该层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各设置一节辅助排风道(3),两节辅助排风道(3)间距为10~2000mm;也可以在该层设置多节辅助排风道(3),每两节辅助排风道(3)的间距为10~2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道(1)的首层(4)、中间段(5)、顶层(6)中所设置的多节辅助排风道(3)是整体贯穿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风道(3)的截面可以是方形、弧形或者其结合,口径可以一致也可以是渐变的,辅助排风道(3)的口径为10-500mm,上下相邻两个辅助排风道(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排器(8)的进风管(15)插入自排器排风管(10)内,自排器排风管(10)上端为排风口(11),下端与导油管(12)连接,储油盒(13)一端搭接在自排器主面板(14)上,储油盒(13)的滑行轨道(16)在储油盒(13)下方固定在自排器主面板(14)上,自排器主面板(14)搭接在排风道(1)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力器(9)的主体(17)为空心体,在其外周侧面中心部位上开口安设排风管(18),排风管(18)连接排风斗(19),主体(17)上面设置顶盖(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力器(9)的主体(17)、排风管(18)和排风斗(19)可以为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或其中任意组合成的形状;顶盖(20)可以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锥体、圆锥体或其中任意组合成的各种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自排式防串烟防倒灌排风道,排风道1包括主排风道2和多节辅助排风道3,主排风道2从住宅楼最底层竖直贯穿到顶层共分为首层4、中间段5、顶层6三个部分,每层楼的排风道1内均设有1节或多节辅助排风道3,辅助排风道3内排风口7处设置与每户的烟道排气口相通的自排器8,顶层6上端设置抽力器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排风道中保持稳定负压,彻底消除油烟串烟和倒灌现象,并特别能满足第1、2层住户排风量的需求。
文档编号E04F17/04GK2913512SQ200620118640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3日
发明者张建民 申请人:张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